1#

炒马料豆
相信60后、70后的安顺人不会对 炒马料豆 这道菜感到陌生,因为它是我们离开家乡在外地读中学住宿时期挥之不去的学生记忆,现在还在常吃常新。
每次回双堡老家,我经常劳烦家人炒两盘马料豆来吃,一盘是作下酒菜的油炸干脆马料豆,另一盘则是用青椒或者酸辣椒与刚炸脆的马料豆同炒,有蒜苗叶放一根,没有放几枚拍碎的蒜瓣也行,然后,围点清水再开大火煮两三分钟收汁即可起锅上桌的皱皮马料豆。想起一边咀嚼酥脆的马料豆,一边逮一口米酒,唇舌立马敬畏起马料豆与酒碰撞成无以伦比的天合之作。若不沾酒只吃饭的,就着酸辣椒炒的皱皮马料豆,细嚼慢咽吃上两三碗,头上热汗直冒,心里别提那滋味多舒坦。
炒马料豆,其实就是炒黄豆。我们当地人称炒得皱巴巴的黄豆叫马料豆,还有称其盐炒豆、炒滚豆的。其做法并不麻烦,先是拣豆,要用细筛或箕滚豆,若用网眼大的米筛子一旦黄豆漏掉了确实不好拾捡。取大海碗黄豆倒在细筛里,轻轻动筛子,将黄豆置于筛子的高位,稍微倾斜筛子再轻轻动两三下,大粒的饱满的黄豆会魔术般顺着惯性滚到筛子的下方位,再用左手轻轻动筛子,伸出右手掌接住弹跳起来的黄豆不偏不倚地刚好落进手心,把扁瞎豆、砂土石和虫蛀的统统截留在筛子的高处保持不动,这样重复动数次,几分钟后,一小碗颗粒饱满的黄豆挑选就绪了。
然后是一边泡黄豆,一边准备佐料,一般情况下,要想让马料豆储存十天、八天不变质,必须选择酸辣椒或者糊辣椒面,蒜瓣和花椒籽作佐料。等淘洗的黄豆泡得差不多的时候,以黄豆秆生的火也旺盛了、锅也烧得差不多红了。接下来,退出黄豆秆,保持灶堂火灰的余温来焙干黄豆的水分,炒到黄豆皱皮锅干时,盛在碗里备用。另加大火烧锅微红,倒适量的菜籽油炼制油温至无泡沫、冒青烟时,再次撤掉黄豆秆,利用余火炸炒黄豆,直到金黄酥脆。
炸黄豆可是慢功出细活,急不得的,火大了或者炸过火了,炒出来的黄豆是黑的、苦的,根本吃不成、难以下咽;若是炸不透彻,外黄内生,吃起来不够酥脆,也无香味可言。此时不由得想起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 相煎 确实不用太着急,要慢慢来。待炸好的黄豆盛一半装盘,撒点盐,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再把留下的黄豆与佐料同炒,最后加水煮干收汁就起锅装瓶了。瓶子是买别人吃罐头或麦乳精丢弃的玻璃瓶,比现在的老干妈油辣椒瓶稍高稍大一点,装满满的两瓶马料豆节约点够我吃一个星期,有时心狠点,会炒三四瓶,那时也懂得有借有还和舍得的辩证关系了。
我在鸡场中学读初中时,因为从我家到学校有四十里山路,一般星期五下午放学后就急忙步行回家,但星期天中午必须到校。每次返校时,挑起母亲早就准备好的两瓶马料豆、二十斤大米和十块钱的担子,在她的千叮咛万嘱咐的唠叨中独自上路了。
到校后,第一件事是先用大号的方形铁皮饭盒淘米去给蒸饭的老吴排队,晚了排不上第一甑饭,等到第二甑饭时,还顾不上吃饭,就已经上晚自习了。
在校是一天中午、晚上两餐饭。每次吃饭就像完成任务似的,放学领饭盒回到宿舍里,打开玻璃瓶,拿小勺子舀两勺马料豆盖在热腾腾的米饭上,就开干了。有时会递勺子或伸饭盒去蹭同学的马料豆吃。有时同学的马料豆吃完了,自己的哪怕只剩下一口了,也要匀一半给需要的同学,反正人青年、胃口好,光吃米饭都觉得香。
偶尔吃到吴同学带来的马料豆里夹杂有腊肉和血豆腐丁,吃起来挺香,此后,我每天放学和吃饭时总跟在他屁股后面,和他拉关系、套近乎,为的是蹭那一口沁人肺腑的腊肉味。
读高中是在旧州中学和宁谷中学,那时候我们学校尽管有食堂,饭点可以随意打菜饭了,但是大部分同学跟我一样,还是坚持从家里带马料豆来学校。不是吃不惯食堂的菜,而是那份家乡情怀割舍不掉,随便打四两米饭回宿舍,舀上两勺子马料豆下饭,既快捷又可口,那股地道的醇香的家乡味,往往会增加学习的动力。
这种偏爱不止我一个人有,相信年龄相仿的老乡也喜爱这道菜。有次,我去蔡官路过同学的学校,因为没有预约,同学没有买菜,就炒了两个菜,一盘炒黄豆,一盘烩马料豆,那种熟悉的味道又激发我的饭量,一连吃了三碗饭,嚼着盐炒豆下便当酒,一喝就是一天。
单身汉的我们喜欢到处串门。有时串到老乡上班的地委某局去,他说我们难得遇着,执意留我吃饭,连忙跑去机关食堂打了两钵饭菜来,只见他从书柜里拿出一瓶马料豆,先往自己的饭钵里盛了两瓢,接着才问我要不要来一点尝尝,我说我也喜欢,这是我一辈子吃不厌的佳肴。老乡一脸尴尬,说若先给我,怕我嫌弃他待人不够诚恳。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紫云县宗地乡出差,参加工程验收的有省、地、县的各级领导和来宾,起码有四五桌人。吃饭的时候,只见每张桌子上都摆两盆菜,一盆 麻山鸡马料豆 ,另一盆马料豆炒猪肉,当然,也少不了当地的布依便当酒。当时我就纳闷了,怎么紫云这边也喜欢用黄豆来待客?事后打听才知道,紫云的 土鸡马料豆 比我们双堡那地方还出名。
关于土鸡马料豆的由来,紫云人有个极为有趣的说法。火花乡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地方,早年间,这个地方的布依人家还很穷,可是他们天生特别好客,有客来家,主人端上便当酒,炒一盘马料豆作下酒菜,之所以用马料豆下酒,主与客边喝一口酒,边夹一颗盐炒豆搭味,边摆白话,等客人喝醉了,这盘炒豆总是夹不完,原因是马料豆颗粒小,滚滚圆,经得起夹,另外,黄豆遇到酒,三天都不觉得饿。后来,人们的好了,主人在下酒菜中加了鸡肉、腊肉、血豆腐,于是,马料豆和土鸡、腊肉、血豆腐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难怪,我们屯堡人家把这道淳朴的炒马料豆做到极致,做得炉火纯青。我们那地方清明祭祖,抑或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总少不了炒马料豆这道祭品,大概是当年屯垦的屯堡人为了方便行军打仗,常常炒马料豆当干粮的缘故,既方便随身携带,又美味还能扛饿。
现在安顺的餐馆经常在餐桌上,摆上一两碟供前客等后客的混嘴炒豆,甚至于有些餐馆会上一道炒豆拌青椒家常菜点缀其间,仿佛在竭力证明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安顺人。
随机推荐: 人人美剧 爱美剧 美剧天堂 天天美剧 美剧天堂
相关的主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