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Tips for Buying a Refurbished iPhone [copy link]

1#

html模版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若,你是我的终点,我又何尝放不下这尘世繁华,与你共守一方蒹葭?若,你是我的归属,我亦甘愿舍了这浮云天下,追随你到海角天涯!若,你是我的过客,我宁可绽成一支烟花,风干后化作你抬眼处的一片晚霞。若,你是我的人家,我便爱到苍颜白发,生死相依笑说由他……
  
  当陌上的清寒扣响我平静的心扉,晕起一层层无声的凉寞,我却在季节的转角处想起你的微笑,驻足、回味,念起、温暖。时过经年,我依然贪恋这美丽的忧伤,仿佛那恍若天涯的痴情旧梦近在眼前,这么近那么远。深知,所有的情感,即使惊心动魄,终会归于平淡;所有的遇见,即使灿若烟花,亦是留给怀念。铭记那一刻花开的美,让回忆的光镜停留在那片笑音里,不去触碰,不去感伤,你不惊我不扰,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有些人属于浅浅遇深深藏,放在心上,不言;有些事属于轻轻来淡淡忘,转过身后,不见。轻抚光阴的书页,我唯一颗净雅素心,淡看尘缘如梦,且歌且行。
  
  随遇而安,得失且过,别让阴霾占据了善感的心房;贫富一生,知足常乐,别让忧虑遮住了微笑的脸庞;离散是命,爱恨皆缘,别让泪水浸染了出尘的花香;淡笔抒写,不落俗纷,别让尘埃污浊了净美的诗行,华闻读书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别让昨夕弥漫了今朝的阳光;素面朝天,微笑向暖,别让黑暗埋没了内心的善良;乐观自信,勇敢拼搏,别让萎靡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拥抱自己,静心沉淀,别让寂寞席卷了潜伏的坚强;红尘有爱,温暖于心,别让寒冷折断了天使的翅膀。有梦,你就去飞翔。
  
  不知何时起,我就爱上了这朵遗落于尘外的清莲,喜欢她的雅,她的洁,她的悠然自闲。或许骨子里,我就是她她就是我吧,不然,怎会一眼便倾心,从此根缠丝绕,再不能撇开脱逃?我时常想,我的心绪是随莲而动还是本心向莲?已是分不清了,不觉就成了佛前的一株青莲。自此,常以“青莲”自居,然心里明白,还差得远,我爱她的色彩,更爱她内在的超然,她不是我的结果,而是宿命。我本如此,奈何形式?最是得益于那一种淡然,没有热烈的话语,即使再喜欢;没有疯狂的举动,即使再疯狂。韶华依旧,心却早已游离红尘外,化作一朵睡莲,你来,我笑而不语,你走,我淡而不惊。喜欢的人,孔子读书阁,深深地藏在心里,不惊扰;喜欢的字,默默地收录纸间,不喧哗。即使年华老去,一经想起,我都可以对自己说,树海读书阁,我喜欢你,如此而已。
  
  江南柳色新,人家浣溪吟。烟林向晚,和一片闲云,倚着古老的江南,向阳而立,一切都显得那般宁静而唯美。喜欢古典,喜欢穿越时空的怀念,只一浅浅诉,便有唐诗的清丽、宋词的婉约跃孔子读书阁然纸上,轻嗅,满室流盈的芬香。我一袭素裙,一把小扇,闲庭信步,只为和你相遇。我不倾城,只有一城烟雨,怀揣着丁香的气息,等你在悠长的雨巷;我不迷悔,唯有一颗真心,暖一壶雅韵风情,题序等你回。
  
  你在桥上看风景,我站在桥边望你,江南装饰了你的笔尖,你装饰了我的梦。江南的水,秀而不浊;江南的柳,媚而不妖;江南的亭,古而不破。烟波翠,草木摇,碧江月,兰亭渺,不隐不耀,恰到好处。有人说,现实没那么美,其实美的是那一刻的心情。延伸来说,生活处处皆风景,你若心存美好,目光所到之处是天蓝云白,百花盛开。你喜欢一个人时,你的心地是善美的;你讨厌一个人时,你的眼则蓄满阴暗,看待别人,折射的是自身。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重要的是欣赏沿途的风景,捡拾美丽的心情。因此,风景是外在的美,折出你内心的净。江南是多少人的向往,穿山越水,不为常相伴,只为那一眼,便是倾城。不管有没有来过,心中始终有一个江南梦,且是永远,梦是美的,这是一种姿态,叫做诗意地栖居。
  
  走过流年的风景,目送生命的轮回,才明白,缘分不过陌上花,开了一季终会败,来年再盛非那枝。回忆更新了一幕一幕,身边的人换了一批一批,原来每个人都是过客,爱看读书阁,不同的只是逗留的时限,曾说好的永远早已沧海桑田。而我终于懂得,生命的快乐在于且行且珍惜,不去叹昨日的忧伤,不去晓明天的模样,你若还在,我便心安。
  
  人其实真的不必要太在意别人的评说,再好的人总有人讨厌,再差的人也有人喜欢,这好与差不过也是外人的评判罢了,树海读书阁,不管别人怎样看待,你一定要欣赏自己,爱护自己。世上无完美之人,不可能合乎所有人的偏爱,动情时说你堆砌华丽,淡然时说你故作清高,悲痛时说你沉迷忧伤,欢快时说你矫情孔子读书阁造作,沉默吧说是薄情寡义,最后,终于醒悟,谁都不是为别人而活,也没有任何人有权利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人身上。不必要求他人改变,也不要轻易为谁改变,不取悦,也不卑微。你若爱我,必会尊重我,你若真的爱我,爱的应是我自己,而不是你想象中的我。
  
  有一种相遇叫因缘使然、随缘聚散,有一种感情叫默然相爱、寂静喜欢,有一种关注是红尘相念、无言亦暖,有一种姿态是淡而不忘、浅笑相安。和一些人保持距离,并非轻薄,而是因为爱,才选择给彼此思念的空间,深感,念起便是温暖;对一份情归于平淡,并非忘记,也是因为爱,才选择了浅浅遇深深藏,因知,细水长流才更久远。能够说出来的并不是最深刻的,存在心里的,才是欲罢不能的。
  
  与秋红作别,思念也愈加冷冽,伫立季节的十字路口,凝眸,思忖,原来情到深处是无言的孤独,痛至心底是无泪的哀殇,不能说,不可说,一说就破,一碰就碎。于千万人之中的相遇终是一场荒唐的梦,梦醒归处人断肠。我只是一朵遗世的青莲,因贪恋凡尘的悱恻缠绵,不慎坠入人间的烟火,只一点莲心,便忧伤了一城莲池。
  
  身经亲历时,文字就是心情,风淡云轻时,心情只是文字;飞黄腾达时,朋友都认识你,失意落魄时,你认识了朋友;喝醉时,知道你最爱谁,生病时,明白谁最爱你;快乐时,听歌是歌,悲伤时,听曲是泪;年轻时,一心远走漂泊,回首时,拼命留住回忆;狂欢时,一个人寂寞,寂寞时,挤不进狂欢;在一起,经不住平淡,转身后,悔不如当初……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悲欢离合如春去秋来,循环着不可更改的规律,而我们每一天都在一边失去,一边寻找,得失一念,一念之间。其实,追忆已是惘然,悔恨亦是徒劳,不如认真过好今天,珍惜眼前,给自己一个拥抱,微笑着说,金霏读书阁,明天,你好。
  
  一个人坐在光阴的对角,莫名的孤独于周身缠绕,想着你曾经的好,思念的泪在心底翻涌不止,孔子读书阁,如浪如涛。痴痴望着你的方向,多想穿越这遥遥的距离把你紧紧地拥抱,多想轻展愁眉面对着你甜甜地微笑,多想将爱搁浅在今夜奔向彼岸牵手共待明朝。也许,放不下的,才是最美的,如罂粟,爱上便无可救药。可是,以残痛来消磨时光,不是我要的依靠,我多么想一不小心就和你白头到老……
  
  生命里,树海读书阁,有一些人来来去去,惊艳了时光,疼痛了回忆;流年里,有一些缘浮浮沉沉,温暖了相遇,湿润了别离。缘来,我在人群中看见你,金霏读书阁,缘去,我见你在人群里,因缘注定,如春去秋来,任谁也无法更改。我不知道一颗心究竟要历尽多少风霜才能触到属于我的暖,爱如花期,一期一会,待春暖花开,你若还在,那么可否陪我面朝大海,倾一生爱,再不分开……
  
  我知道你终会离开,因为明白,因为无奈,我愿将自己掩埋,在那段有你的时光里。朝看阳光,暮浴晚霞,相牵同行,不分不离。你给予的暖,已让我深深地依赖,习惯了你时时刻刻的存在,习惯了你温柔贴心的宠爱,习惯了你安然向暖的陪伴,只因一份心有灵犀的懂,我就宁为你倾心倾城。即使再也回不去,你依然是我生命里最温暖的守候;即使回忆里沾满疼痛,我亦不顾一切地想起。如果有一天,我也会离去,那是因为,太过爱你。
  
  孔子读书阁欢快时,听歌是曲,悲伤时,听歌是词,仿佛每一句都是为你而写,洞悉了你埋葬在心底的伤痛,让你无处可躲。于是,我只能任音乐把我淹没,想你想到心碎,痛心痛到麻木。每一首歌都能让我想到你,清楚地听到那歌词分明是在挖掘我的伤疤,继而,唱者风淡云轻,听者撕心裂肺。即使是无词的纯音乐,我也会在心里拐好几道弯想到你,想到我们那些甜蜜的过往,只是再也回不去了,你是否只能活在我的歌声、我的回忆、我的心里了?若是,我宁愿无心。或许,我离开以后,你才会想起往昔,才会忆起那个女子,才会想到曾经许诺的珍惜,因为爱你,所以为了成全你的幸福,我愿放弃全世界,包括你……
  
  时光如水,在指尖下缓缓流淌,滴墨成伤;尘缘如梦,总有书不完的风月,吟不尽的情长。好想做一个风景里的旁观者,精彩读书阁,不染花事,不惹情愁,捻一阙清欢,在一朵花里透彻世事,怀一片莲心,在一池水中悟出菩提。待尘心落定,我在时光里等你,你依约而来,许我一生明媚。
相关的主题文章:

  
   恩重如山
  
   第三只眼
  
   天贶节
  
   夜市
  
   我曾不想长大
Share Forward
2#

html模版有种幸福叫做忙(《太原晚报女生版》)
  看到这个题目的人也许会觉得说这句话的人真矫情。一年前的我也以为幸福似乎从来就该关乎闲适,忙该是一种逼不得已的无奈,是为了生活或者别的缘由,总之它可以是为了享受但它本身绝对不是。但是后来,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时在读高三,华闻读书阁,做不完的题、看不完的书让我陷入了吃饭没时间多嚼、走路得小跑的忙碌之中。而且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让那种忙碌看起来似乎更无止境。我感到深深的厌倦,甚至想有一天老去,可以不再忙碌,每天坐着摇孔子读书阁椅,喝喝茶,精彩读书阁,那是多么幸福啊。
  
  后来外婆来我家住,树海读书阁。她已经八十多了,眼睛昏孔子读书阁花,铭华读书阁,手脚不便,所以每天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嗑嗑瓜子。我有时会把自己想像成外婆,羡慕她的生活,只是奇怪外婆似乎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她念叨着以前下地干活、洗衣做饭的日子,金霏读书阁,每每说到这些时都掩饰不住脸上的向往。有天放学回来,一进门就听到老人的哭声,是外婆。我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说她不让外婆做饭,外婆就吵着要回老家。我安慰外婆叫她别干活,享享清福,爱看读书阁。谁知她很生气地说,要她天天坐着什么都不做,日子难挨,还不如死了好,孔子读书阁。我找了些其实已整理好的报纸,把它们弄乱让外婆重新整理。这个谎言连我自己都觉得无聊,外婆却像孩子得到糖果一样开心。我很震惊原来当一个人终日无所是事时,能有点事做竟是那么地幸福。我突然为自己以前的想法感到不安。然而有些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总会不确定。所以后来忙的时候我还是会希望有天可以什么也不做。
  
  终于走进了大学,这个我向往了很久也为之奋斗了很久的地方,树海读书阁。大学果然没让我失望,它带给我的不仅是许许多多可以自主选择的活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更有大片可以自己支配的空余时间。我决定过一种与高中不一样的生活,不再忙忙碌碌委屈自己。我上了每天仅有的几节课后就逛街,睡觉,树海读书阁。生活简单悠闲。可是很快我便不再喜欢这种生活,感觉一天比一天无所事事,感觉自己像动物一样活着。我渐渐不再快乐,有时甚至会希望时光倒流,让我回到高三。但是我知道这孔子读书阁不现实,于是我开始又让自己忙起来,参加活动、上图书馆———生活又开始充实起来。亲身经历过“悠闲”,才理解了外婆的心情,也改变了自己的观念。
  
  现在的我再也不向往那种悠闲的生活。正像这篇文章的标题:有种幸福叫做忙,树海读书阁。这是我最深切的体会。朋友们,让我们趁着年轻紧握住这种幸福吧!
相关的主题文章:

  
   在盛夏重生
  
   许自己一个诺
  
   知己
  
   唱起心中的那首老歌
  
   有一种色彩
3#

寒风中的枯枝

思乡曲一直在灵魂深处久久地弹奏着,缠缠绵绵;乡恋情也总是在心头萦萦地环绕着,沉沉迷迷。闯入闹市后从未迷失过回乡的路,更从未放弃过重回故里的愿望;我真想在这个隆冬腊月,在乡村里呆着,再见那天空青白,雾雨淡然的风光,再过那晨起耕读暮时暇的田园生活,多好。故乡的冬天,原始的,树海读书阁,又是刻骨的。
  
  离市区几十公里的一个乡村,四周有着高低起伏的山丘。在萧杀杀的寒风里,一个偌大的乡村,除了成方成块的农田、错落有致的农舍和一座座柴草堆外,什么也没有。这自然形成的树林、山丘、田园,看上去有点儿枯悴,却又是合乎自然规律、有着原汁原味的容态,是与这个寒冬相适宜的气貌,在世味人情中还飘荡着浓厚的泥土芬芳。
  
  倘若仅仅只是冷,那还算不了什么枯寂,也算不了什么古朴。古朴就在于一个有着上百户人家,沿袭了几十代的村庄,一门的姓氏。村里几乎家家都同根同祖,到处可见没有出五福的人家,攀上亲带上故的人家就更多了;你来我往的,多热闹呀!枯寂就在于不到清明,不到中秋、不到冬至、不到过年,村里几乎看不到人,年青壮力都出外打工挣钱去了。这年头,光靠种田过不上好日子呵。到了冬天,更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家家门前冷冷清清的,更让这寒冷的天气又增添了寒冷。可即便是孤独的、冷清的,白天几乎见不到人的故乡,我还是喜欢这片曾经生我养我的土地。故乡虽在冬天的寂寞里,但在我的心里依然有着别样的温柔而亲和。
  
  离开越久,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就越与日俱增。有时候,树海读书阁,还真的想放弃城里的一切,回归故里。也常常的从留恋的梦中醒来,又在记忆的回想中再次入梦。故乡,我在异乡的思念中悄悄走近你,投入你的怀抱。想起故乡,爱看读书阁,仿佛就看见了温柔的山丘,中规中矩的耕地,翠绿挺拔的庄稼。故乡的山山水水,滔似东坡般的胸怀,水如诗经般的温柔;故乡的四季,景如陶令般的艳丽。我喜欢故乡空气中飘荡的恬淡与安然,钟情故乡土地上的宁静与芬芳,偏爱故乡山丘的庄重与深沉,向往故乡河水的粼粼清澈与波光潋滟……客处异乡,每每望月思乡时,便心生一丝丝惆怅、孤寂与落寞。心,沉重的再也提不起来;背,压上了一个大包袱;额头,缠上了一圈圈薄丝。尤其在经历了沧桑与疲惫之后,更加的思念着故乡。这不是因为我过于太多愁善感,而是对故乡的情总也舍不掉割不断,树海读书阁。可我知道,故乡,既不能以沉重与忧伤来审视,也不能以孤独与冷清来思念;这些,都不属于我的故乡。于是,便不想用尘世的庸俗来污染了我的故乡,只在心空明朗的时候去搜寻关于故乡的记忆,孔子读书阁
  
  走在异乡的路上,在进入冬天的时空里,看见寒风刮着从树上飘来的枯枝,枯枝顺着风儿游荡着、翻飞着,左跌右撞地滚动着,头也不回地一直向前奔跑着;风,是它的动力,它在时间中延续,像极了人在旅途中。这些为数不多的枯枝在风中发出洞箫般的音响,凉凉的、薄薄的、丝丝入心,铭华读书阁。我喜欢这些寒风中的枯枝,它是冬天该有的样子,也是故乡的样子,更是生命适宜的样子。它减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刻意和雕琢,只为真正的原型原态存在着。
  
  故乡的冬夜,高阔的天空挂满星斗,湿冷湿冷的寒气,冻的星星也僵直着眼打着抖擞。白天,温暖柔和的阳光在塘面上闪动,波光粼粼;小树林里最后一批叶子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的、深黄的、墨绿的,孔子读书阁,组成别具一格的冬景画面。稻桩依然残留在田里,齐扎扎的、从薄薄的冰中伸出,田野显得特别的空旷、辽阔,华闻读书阁。东北风毫无阻挡地呼啸着,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一阵阵沙沙的声响;让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不免缩起脖子、将手拢进袖子。村子里的柴草堆尽管被码得实实在在,还是被吹得翻飞起来;大树强打精神,竭力站稳身子,让自己的枝条和风打闹着,摇晃着,精彩读书阁。树枝上仅剩的几片黄叶被迫落了焉,这些叶子也象怕冷一样,一片跟着一片向土沟里滚着,向路上行人的脚下滚着。如果你再细细的看看村上有一些枝条,那些不起眼的小一丁点的毛茸茸的嫩芽正跃跃欲试,看着看着,会让你立刻想到了春天,想到了那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日子。
  
  如今,树海读书阁,故乡的村里再也见不到儿时躲猫猫用的柴草堆了,村里人再也不用去山岳、埂间砍柴拾草了,再也不用往锅灶堂里填烧秸杆来烧水做饭了。如今的孩子们,大概已经不知道“做人要实心,烧火要空心”这个千古传诵的道理了吧,金霏读书阁?鸣乎!用柴草烘烤出来的,香味特别地道的山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家家户户袅袅炊烟四起,召唤外出劳作、玩耍的家人回归吃饭的情景再也不存在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霏读书阁,家用电器,沼气、煤气已经日益广泛使用,乡村对柴草的需求已经下降至冰点。随之而来的是家家秋后焚烧秸秆,大气中急剧增加着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导致雾霾天经久不息。多想,儿时晴空湛蓝的天呀!
  
  故乡,如今早已成为双向八车道的公路了,永远的在版图上消失了。那一座高于一座的祖坟,如今已不复存在。遥想儿时,祖坟给我带来过无限的神秘感,带来过启迪和感悟。祖坟,告诉过我和一个家族命运息息相关的一个个故事。那时,我常常的在祖坟前凝望盘桓,冥思静想,或品味着人生,或长叹短吁着。站在祖坟前,诵读着先人的教诲与叮咛,默念着后人须学做好人,紧随神灵先贤行进。我从这里发现了什么是美,感知了怎样做人才能流芳于后人。这里,有大地的留言,有先辈的警示。我在这里认认真真地研读着,研读先人的成功与失败。读小溪默然的思念,读光阴永久的记忆。这是我初行在田边地头的食粮,是我暮行梗道的悟语。我从这里得到了过去,看到了未来,找到了灵魂。
  
  寒冬腊月,快过年了。以往每到过年时,村里那热闹的劲儿便熊熊燃烧了起来。记得那时从腊月二十三起,村里开始沸腾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弹尘(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成了大人的跟屁虫,其实就是想解解馋而已。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也是祭拜先祖的时候。摆供桌、上供品、红烛高烧,香烟缭绕,一家老少先跪拜接神,再到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一派庄重的气氛。祭拜过祖宗后,一家人才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当午夜交正子,新年钟声敲响时,大人开始给压岁钱了,那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屋内灯火通明,庭院火花灿烂,整个村子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那些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玩得最疯的的时候,即使不留心砸碎了饭碗,也不用担心挨父母的打骂了,父母反而连连说着“岁岁平安……”
  
  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我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最终离乡读书谋事。每天脚步匆匆,每天都有着该做的事情、该学的东西。生活,从此有了压力,工作的、家庭的、各种各样的压力接踵而来。有时真想回到小时候,回到那没有烦恼的年代,重过那每天都无忧无虑的生活;放纵地在家乡的田野上奔跑,在家乡的小河里嬉戏。真的想呵,再回故乡走一走,看一看;再到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上和自己的骨肉、发小侃一侃,聊一聊;再看一看自然优美的乡村,感受一下满眼的郁郁葱葱,尝一尝甜美的塘水,呼吸一下清新湿润的空气。
  
  一切,都成了回忆;再也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到最初了。只有站在原先的坟岗遗址上行注目礼,站在曾是村头的方位上环视,站在曾是黑土地的中央默默地回味着……整个冬天,上下班时遇见那些寒风中的枯枝,我都会稍停一会,静静地望着。不经然间,在枝头处,突兀地出现一只鸟儿;心头猛然紧凑起来,足够的苍凉,足够的寂寞,足够的怀想。
  
  在这个钢筋水泥搭建的城市里,人人都蜗居着,每天都在吸着汽车尾气,听着喧嚣的吵杂声。在植物异地栽培的现状里,我可怜那些青涩的绿叶,不合时宜的生命热度,一枝一叶风餐露宿,似我一般的颜容寒霜。大冬天的站在这枯木前,伴随着我的就只有这蚀骨的声响了;而我呢,什么也没有。是的,除了对故乡的怀想外,什么也没有。我曾想过,逃离一下这钢筋水泥泛滥的都市。我也曾想过,再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氛围,找回自己阔别已久的恬静和轻松。可一切,都身不由己。
  
  那数九寒天的故乡,有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描述的那么孤清吗?有!故乡肯定有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般的孤清与宁静。那是一种乡下常见的,有点冷落暗淡的景象;但那也是一种意境,一种原始美。那是乡下常见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态环境,一种平和幽雅闲致的景象。小桥幽幽,流水潺潺,炊烟袅袅,还能听到从温暖舒适的农舍里传来的欢声笑语。冬日的“哀景”与“乐景”,在故乡随处可见;城里,却什么也没有。
  
  如今,我走出去了,终将再次的走回去。巨变的是沧桑,不变的是乡情,是土地的传人。我做过的一切,无论对与错,只有水稻们小麦们、还有故土,是不会把我抛弃的。忘记我的是他乡,永远忘不了我的是故乡。


相关的主题文章:

  
   教育就是微笑着等待(作家选刊9期)
  
   五月_4
  
   海上钢琴师
  
   中国的教育
  
   啥样异性吸引你?
4#

杜鹃花开映山红
杜鹃花开映山红
  
  每年春夏之交,孔子读书阁,在我的家乡伏牛山&ldquo,孔子读书阁;宝天曼”山间,竞相绽放着一种火辣辣的山花。放眼望去犹如乡野间,树海读书阁,一大群去赶大集或看大戏的乡野村姑:手执珍藏很久的丝带、手帕、花朵,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欢喜地,簇拥着、推搡着个个争奇斗艳,把整个山洼闹得欢天喜地,热火朝天;静心观看又似万众夹道中,一大队凯旋而归或开辟新地的大军:身着一色、帽镶红星、肩扛红旗,步调一致,树海读书阁,整齐划一,齐步走、统一喊个个精神焕发,把整个山乡渲染得喜气洋洋,兴高采烈。那就是——杜鹃花开映山红。
  
  杜鹃花,一种常绿或平常绿灌木。杜鹃花是学名,雅名叫映山红,我老家的乡亲都叫它“绕(照耀的转音)山红”,意为红花可把大山照红。直到十来岁时看了《闪闪的红星》,才知道俺那的&ldquo,精彩读书阁;绕山红”就是映山红,爱看读书阁,并为此高兴万分。以至于每遇&ldquo,华闻读书阁;饥寒交迫”,就盼望着家乡高山上的映山红儿早早开、全都开;直到中学时读了《我爱韶山的红杜鹃》,才知道映山红的大名叫杜鹃花,并为此羞愧万分,金霏读书阁。以至于每逢“困惑不解”,都希望拥有好多好多的图书,见到任何书报都如饥似渴,金霏读书阁
  
  映山红多为簇生荆状,分枝多而纤细。虬曲的身躯生出许多同样虬曲的枝丫,看一眼就有一种顽强悲壮之感;她们只生长于海拔500-1200米的北坡,远离尘嚣,清贫坚守,可谓清高气傲,超身世外;她们居险簇生,为自己争得一席立足之地,敢叫无数野花异草苟且为奴;她们在蜿蜒起伏的山腰、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肆意绽放,又有放浪形骸,超凡脱俗之风。
  
  映山红花开五瓣簇生枝顶,多是两三朵并列绽放。玲珑别致的花托内有长长的红色花蕊,花蕊的尽头有深色的小圆点。开放时好似一根根细小的火柴棒晃荡其间,微风吹过颤颤巍巍,如娇羞少女一般,让人看了立刻就欢怜爱有加,欢喜不已。
  
  映山红花开时不是一朵、两朵,而是经过风雪交加的严冬和料峭的春寒之后、叶芽尚未生发,她们全都迫不及待地把一年的积蓄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铭华读书阁。青山绿树之间千枝万躲竞相绽放,一团团一簇簇,树海读书阁,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成簇成团,云蒸霞蔚,争奇斗妍,树海读书阁。朵朵都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张扬,那么任性,并有些肆无忌惮,恣意妄为。但朵朵花儿都如村姑一般矜持庄重,绝无冶叶倡条之态。朵朵花儿迎风飘动,娇艳欲滴,竟相辉映,真乃一抹惊世奇观、一首非凡之曲。微风吹过,那花红连成一片,如火焰腾腾燃烧,似红旗猎猎招展。在万绿丛中分外醒目,真格把整个山坡都映照得红艳一片。
  
  淡雅、清新、疯野、任性的映山红,自古以来就是仁人志士,文人骚客的心爱。比如大诗人李白有: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唐代诗人施肩吾有:“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南唐进士成彦雄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宋代诗人杨万里说:“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而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则道: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等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关于杜鹃花,曾有一个凄美伤感故事:传说古代蜀国一位皇帝,名曰杜宇,是一个非常负责、勤勉、关爱百姓的君王。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把握春光赶快播种。可是,如此年复一年,反而使人们养成了习惯:杜宇不来不播种。终于,杜宇积劳成疾,辞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于是就灵魂化为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的啼叫:快快布谷,快快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殷红的鲜血滴洒到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人们为之感动,用勤勉和负责感谢他们的好国君,并把那小鸟叫作杜鹃鸟,把鲜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鹃花。
  
  映山红绽放在幽深的山洼悬崖,没有桃花风雅,却一派烂漫洒脱;没有牡丹富贵,却朴实淡雅;不如月季妖冶,却楚楚动人;不如玫瑰阿娜,却清纯自然;不似梅花含蓄,却天真活泼……。她生长在平淡的山野中,从不因人们关注与否而绽放或灿烂,也不因冷风夜雨而伤怀,她的绚丽只为春天的生命而灿烂,她的凋谢只为等待另一次春风而沉寂。时常纠缠在难弃难舍名利中的人们啊,何以才有这难能的淡泊、平静抑或雅致、坦荡?
  
  去年“五一”节,我和家人曾专程赶往老家“宝天曼”,观赏、品味那如火似霞的映山红:徜徉空旷幽静的深山、置身热火朝天的花海,恍若飘然世外,尽悟禅机。望着漫山遍野,成簇成连片,竞相怒放的映山红含笑迎风时,那欢乐开怀、心旷神怡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并时时渴望着映山红再次花开,再现一场盛大的杜鹃花开映山红!
  
  农行南阳市分行翟传海
  
  18637713098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九日
相关的主题文章:

  
   学深悟透《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提升档案管理质量
  
   霜菊飘香(散文)
  
   "不挂牌"县委、县政府能否掩耳盗铃-
  
   北京笔记,我们必须要弄明白的问题(二)
  
   举重若轻是一种幸福
5#

梦回古风之【寻】
  铜镜红颜,烛火三世明。
  空阁来风,莫不是前人相思。
  吱吱啧啧,怎敌这纸窗半掩。
  却又是,寻不见屏风人,朱红落地催人老。
相关的主题文章:

  
   没有记忆的日子(外一首)
  
   雨滴的微笑
  
   我的家乡
  
   嘘,你别吵!
  
   “局”解“三个和尚没水吃”
6#

立冬
  立冬
  
  ——《季节如歌》系列
  
  今日立冬,树海读书阁,阳光暖暖,金霏读书阁,姑苏城内外依旧秋意怡然。不说气爽秋高这样的话,精彩读书阁,如此气候,如此节气,树海读书阁,总是叫人很惬意,爱看读书阁
  
  周年四季,往复循环,每一个日子,都会完完整整的袒露在世人面前。看得清纹理也好,寻不见踪迹也罢,日子,总会在每一双眼睛里,留下最真切不过的影像,季节,也会在无数人不经意的回眸中,金霏读书阁,刻下些错杂纷呈的变化,孔子读书阁。这些影像,铭华读书阁,这些变化,就会在日子在滔滔向前时,留给我们回味,留给我们思考。
  
  常言说,秋去冬来,在常人心里,立冬这个节气就成了秋天和冬天看不见的分割,成了又一种变化的开始,似乎只要这个日子一到,就能够听得见冬天的脚步声,抬头一望,冬天正不紧不慢走了过来,长长的影子又开始出现在我们身边,华闻读书阁,世人的心里又多些对冬天的不可名状。尽管立冬这一天,在江南,离真正的冬天还有些距离,树海读书阁,清冽的晚风早已叫人明白,冬天就在身边不远,霜花朵朵、霜叶飘飘,只不过早迟而已。
  
  只是秋天,依然很执着地坚守在季节深处,不肯退出魅力依旧的舞台,树海读书阁。该黄的叶子还没有黄得透彻,孔子读书阁,离黄叶飘飘犹如蝶舞的日子还早,该红的叶子也没有红到极致,层林尽染的畅快淋漓,还只是在内心里奢望;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渲染,终究会让许多人惦记,难道不能这样说,这就是蕴藏在世人心头、不能轻易舍弃的一种光阴韵味?
  
  是不是秋天,要在冬天真正到来时做一回毫不保留的释放?或者说,冬天已然响起的脚步声,无形中加快了秋天的恣肆斑斓?所以才会有叶黄叶红、才会有关于秋天和冬天的种种体验、种种表述。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谁又能真正把秋天和冬天分隔得那么清楚呢?
  
  依我想,立冬这个节气,或者说这个日子,就是秋天和冬天无法断然分开的连续,是两个季节在往复循环的中的承前启后,立冬到来,秋天依然未肯走远,但随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灿烂和热烈,冬天又不声不响地站在人们的周围,这样的日子,无论是冬天,还是秋天,都是隽美无比的呀。这时候的冬天,有些清寒,却不冷酷,这时候的秋天,鲜妍未改却很是沉静,无形之中,会让置身于这样氛围里的人们,多些冷静,多些沉着。
  
  在苏城,立冬过后若是有暇,去天平山赏红枫,或者去阳澄湖看芦花,或者就去市区那几条主干道看金黄的银杏树叶,都是很怡人的事。天平山的枫叶也是经霜愈红,浓稠且层次分明的红枫,只有在秋深的时候,才能够看到,去得早了,就不会这样热烈了,所以呢,渐行渐近的冬天还是功不可没;阳澄湖的芦花也是一样,没到时候,就不会开放,又怎么欣赏得到万支芦花临风摇曳的景致呢?犹如一把把檀香扇的银杏树叶,不到节点,又怎么会金黄一片,离开枝头,营造出醉人的壮美与飘逸!尽管会有很多有关生命的联想与感触,但这一刻的唯美和自然,又怎不叫人满心欢喜?
  
  一路走来的秋天,肯定会有很多纷呈精彩的画面,随着立冬的到来,再俊美的秋天,也一样会渐行渐远,能不能这样说,立冬这个日子,在给世人提醒,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景色或者精彩,要能够怀想到即将到来的时光,甚至是那一幕幕就要铺展在眼前的风景,即便是有红叶漫山,有飞鸟不断,有黛山白水,有阳光白云,秋天和冬天,还是有很多的区别呀,毕竟,每一个画面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变化无常,每一段时光都有无法雷同的脉络纵横,既然有分隔,就一定会有截然不同的种种风味和情景。
  
  过了立冬,秋天只会渐远,有关秋天的点滴,又将会在世人的心坎里留下种种回味,冬天,一向叫人不怎么想亲近的冬天,就真的又要赶过来,横亘于每个人的日子。立冬,真的就是一声号角,一旦吹响,有关冬天的种种细节就会四涌而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兰陵王妃(杂文赏析)
  
   我生命中的第一次
  
   于春于花
  
   区域史的时空性、层叠性与广深度
  
   初体验
7#

夹石之行(琴台文艺)
  夹石这个地方,以前我没有去过,树海读书阁,因为准备写一本书,当然要了解乌江流域的地理形势、风土人情、民间民族文化等,刚好得来一个机会,从夹石镇调过来一位干部——杜军同志。他是夹石人,听我说起这事,满心欢喜,愿意为我当一次向导。
  
  那天早上,他起得很早,到院子里三次观天气,都没有作最后的决定,因为天上的乌云又在匆忙黄梅的雨季,孔子读书阁,封行是完全可能的。不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可是一场小雨之后,又经不住暮春闹意,天空渐渐高亮……于是,我俩骑摩托车出发……
  
  五堡细家杜
  
  到夹石敬老院,算是进了杜军的“家门”,这里是他曾经倾注民政工作,暂时离开&ldquo,树海读书阁;五堡细家杜”,而落脚的一个临时家,屋子有些窄小,树海读书阁,一家三口人就住在这里,妻子是敬老院的服务员,听说不久将要辞去这份职务。
  
  他是一个孝子,念父心切,刚落脚小屋,精彩读书阁,不过一杯茶水的功夫,便要继续回到“五堡细家杜”,因为那里才是他土生土长的家,母亲已经去世,兄弟另立成家,追逐南下的热潮,还在外面打工挣钱,一家人出去几年都没有回来过。所以,三间房子常是空空荡荡,父亲成了留守老人。
  
  听说堡上的年轻人几乎走完了,有的很早打算,已经成了方便街头和打工城市的移民;有的已经打算,正奋发在他乡的生意场中,不再回家;有的……以前有人走了,现在有人准备走,金霏读书阁,将来有人还要走,至于孩子和土地,就留给了老人,有些土地已经降温、冷却、冻僵,有些土地已经荒芜……一季一季,被春夏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成了“山客”们的“房屋”,野猪横行,盘踞地点,与民夺食,无人敢惹,因为它常出示“二级保护”的牌子。去年,长生老人的三亩包谷被它吃得精光,最终只收获了包谷杆和泪水。今年,他有一个新的打算,铭华读书阁,只等包谷扬花,就要到山上去守夜,直到收获,要睡一个半月。
  
  对土地的认识,有一种感觉还在降温,战战兢兢,内心的温度不够支撑与庄稼亲吻的体力,即便有点劳动,穿越季节不过也是年老体迈,缺乏营养,孔子读书阁,然后长些黄毛丫头和面条腰杆来,树海读书阁,但时间去了,还是要生殖生长的,老人们已经想过,有种无收无所谓,只要还在认识土地就行了,虽然认识土地的人与土地的年龄一样大,但毕竟曾经依靠的是土地,土地也依靠过他们,所以土地不会忘记他们,最后还要收捡他们的躯体。
  
  他的父亲同样老了,但还在地里薅包谷,听说我们去,邻居一位妇女就去地里喊他……他细看一把锁,没有强制打开的余地,让曾经熟悉进出的人,已经感到有些陌生,回想昨天,再看此时,风尘歇壁,渣草沟边,院中的岩缝里长满了一些青草,与最初的想法,精心设计,豪华装修,定根这里,繁衍生息,实在有些格格不入。
  
  随着他的介绍,我抬起头来,细品前壁,当是白灰粉面,丹青其间,栩栩俏图,花鸟字配,可见当年的理想与梦是那样的远大与美好,爱看读书阁,可是久而久之,由于寒湿岁月的清退,最终显出一些孤单与凄凉来,似乎只有院前房上的一只鸟,还在语言,还在歌唱,进而作出时代变迁的解说。
  
  相见一笑,沉默了定。父亲快快取下钥匙,开起大门的“吱呀”声,仿佛一面笑容,久仰归故,倾诉心声&hellip,华闻读书阁;…进屋霎那,更是阴冷扑面,脚下旋风,回首再看,留守的生活顿时又诉说起一阵清凉来,曾经的怀想还在降落,紧急着下一步,这里将要成为空房,此次回来,首要告诉父亲的,便是移居沿河的述说,初步打算,就在孩子上学前一个月,一定要搬去,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与理解。
  
  其次,陪礼叔父,因为父亲小事闹腾,一时火起,打烂了叔父家的打米机盖壳……劝说、理解,愿望父亲那种各自为阵的想法,都化为桌子上的相互原谅与热心茶话,因为常言说得好:“在家靠弟兄,出门靠朋友,来去常相会,微笑千日好。”和谐为家,快乐迁徙,才是远行的目的。
  
  出门再看时,刚才歇在房上的那只鸟,不知什么时候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夹石场
  
  夹石镇,建并撤以后,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辖区内的一个建制乡镇,辖夹石、池塘、苟家、石灰、大茶等五个办事处。之前,这里是一个小乡,隶属甘溪区,邻近乌江流域的边缘,至于地名的来历,因为河岸上两块石头,狭缝相生,针线难过……说到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有一次西王母生病了,卧床不起,神医给他看病时,开了一个“石心汤”药方,方子中有一味药叫“石心”,要药三钱,虽说不多,但不能缺少,问何处有此药,神医说此药产地武陵山区,乃石中之石,近于乌江边,岩上有一石洞,名曰大泉口,洞中路遥九千九百九十九丈九尺九寸,此石是矣,随取一块,便可入药,金霏读书阁。于是,急忙派仙女们到此取药,武陵山神听报,即时派药王菩萨前入洞中取之,自己随同仙女们进宫孝敬母亲,果然奇效,西王母吃了药,身体很快得到康复,为了表达儿子对母亲的孝心,西王母奏准玉皇大帝,改封“武陵山神”为“梵净山神”,并擢拔为十大名山之一,于是特赐辖下此地一名——夹石。
  
  据《沿河县志》载:民国3年,沿河建县,夹石从思南县拨入沿河;民国5年,沿河县分为五方(东、南、西、北、中)十五区,夹石隶属南区;民国15年,全县又并为十个区,其中夹石属于六区;民国30年,全县重新调整,划为六个区,改乡镇我联保,夹石又为一个联保,归为三区谯家铺管辖;民国32年,实行新县制,改联保为乡镇,全县缩为四个区,夹石归为上坝区(驻所上坝);解放后,全县又重新划为10个区,夹石隶属五区甘溪管辖。
  
  听孙世昌老人介绍:夹石兴起赶场的时间很早,具体不知是哪个年代,传说大约起于明朝未期,兴盛清朝,续至民国,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号称“白日场”,渡口很热闹,上至德江、思南、印江,下至淇滩、沿河、思渠、龚滩、涪陵、重庆等,起动榨房,运出去的是桐油、菜油、乌桕、茶叶、青麻、药材、毛铁等,换进来的是盐与纱,还有日用品等。
  
  当时,街上主要有三家号(现在的公司):即张家的“德隆号”,孙家的“二美号”,蒋家的“昌茂号”,三家号与各地往来频繁,德江、印江、思南等地的桐子都是运到这里来榨油,码头航船100多支,一般小船上有七八人,大船上有十多人,纤夫成行,上上下下,常是七八支船连成船帮,于乌江航行买卖,从沿河到夹石的纤夫路,是分两次修成功的:一次是清朝,一次是民国初年,渡口上还有油仓、盐仓、钱仓等各种仓库,搬运工人不计其数,号声震天,昼夜不眠,除此之外,还有十多家人在渡口开店卖饮食,保证人们的食宿问题。
  
  随着时代的行进,街道转移历经渡口、鸡四行,水井坨、坨街、学堂坝等五个地方,前两年又被小城镇建设的春风吹到李家寨去了,那里是一片开发区,更是焕发出新时代气息,以支部书记为代表的城镇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前些年他开了一家夹石为首的百货大超市,现在共有四辆车子,其中两台小车,自己已开上了“现代”,正向小康迈进。
  
  黄古树
  
  几位朋友等十年不见,很是热心,借晚饭休闲的机会,一面聊天叙旧,一面不自觉地向黄桷树走去。那个地方,在夹石码头的上面,鸡四行的下面。
  
  一路青石小步,蔓台上阶,倾眼下去,仿佛还能感觉曾经这里有过的热闹与繁华,唯一一栋烂得不能再烂,即将倒塌的房子,其下是碾房,碾沟还在,但碾子不见了,骨子分裂与伤痕,就如乌江的流水,始终在倾诉前身的贡献与辉煌,自信曾是人间生活的向往,可是至今,令上下的行人都不再认识,而且无人问津了,更不要说医治与抢救的问题,也许从此,生活的签证,人类的发展史,就像那些被火化的房子,即将要消失在瓦砾之中,让记忆长出包谷、红苕,洋芋,或者野草来。
  
  半山有一个平台,平台的里边还有两个古油桶,我去仔细看了一遍,整个身子伤痕累累,体无完肤,除了岁月的剥蚀以外,更多是人员的损坏,因为生活已经离开了它们,染在墙上的油渍,衰老成黑黑的斑块,就像人的老年斑一样,足见岁月的沉淀,它们真的老了,从此就孤独在这里,无人关照。
  
  平台外面的青岩上,长着一棵三围两抱的古树,我三观树脚,不知根长在哪里,古话说“根深叶茂成大树”,可是这棵树就例外,令人叹服。
  
  我一直在想,那岩层里的泥土到底有多深多厚,甚至有没有泥土还值得怀疑,这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是一个谜,凭它所居的环境,根本不相信它能够长那么粗壮,便在风雨飘摇之中经历了四百多年,寒岁一生,古老苍劲,它的名字就叫黄桷树,也称黄古树、黄苦树,这里的地名也因此而来。
  
  夕阳垂暮,晚风轻轻,千里相逢,终有一别。我上至半山,恋脚难收,转过身来,再看黄古树,留恋心中,赞叹不已,赋诗一首《黄苦树》:黄古青翠不见根,摇雨飘飞四百年;苦岩心志终不改,但为乌江绿真情。
  
  孙家老人
  
  朋友们说,要了解夹石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历史资料,属孙家人最有发言权,因为孙家进夹石场很早,而且代代有人在场上居住,除了经营“二美号”以外,更重视文化的发展和家庭人才的培养,可谓世代书香门第,所以在夹石场上,孙家算是有名望的其中一家。
  
  经朋友带路,我找到了孙家驻地和孙世昌老人,老人虽然年纪很大,白雪飘飞,但看起身子硬朗,面色红润,精神很好,神智清楚,走起路来也不卑不亢,且看他额头上,前面的头发向后反梳起,足见亮出高龄的心志与老道。
  
  他不时沏一口茶,再用手捋一下胡子,似乎做到滴水不漏,说话很有节奏,而且不慢不紧,一把白胡子前仰后合,来回不乱,如琴弦抖动,鸾声和鸣。右手打着说话的姿势,尽显故事的原形和场景,那整个样子,就像一个导演真的在现场拍摄一样,内心是高度投入。
  
  老人的父亲叫孙白权,交际很广,近到邻近乡镇,远到贵阳方向,豪绅志士,常有结交往来,受孙家世代文化的渲染,老人也是一个读书人,热爱文化,民国37年,他入学贵阳,到和立中学读书,后来转到西南学校毕业。当时,学校地址设在贵阳黔灵山,沿河在那里读书的人很少,屈指可数,只有张国锋、蒋谋章、杜胜彩、李政治、蒋玉权等八九个人。
  
  在学校期间,除了参加军训以外,所学的文化课都要学,具体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功名等等,平时也要学习唱歌,那个时候,是四川人黄玉成在学校教音乐,所教的内容有《王宝川》、《杂美案》、《关公大刀》、《梁山伯与祝英台》……两年以后,他毕业回家,沿河县已经解放,随后参加建设,风风雨雨,度过了几十年。
  
  黎司令官
  
  据朋友介绍,到夹石镇收集故事,整理文化,少不了要做到“一看一了”。一是看杜氏宗祠;二是了解“黎司令官”。听说杜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间,很是气派和雄伟……对于这个地方,我是留下了遗憾,只选择去了猫獭坪村,因为“黎司令官”就是那个村上的人。
  
  据黎计辅讲述,“黎司令官”,名叫黎建侯,又名黎刚,不知何年何月何日生,但听父亲传说,此人长得高大,体胖,面黑,外观一副军人之像,说起话来口若悬河,不打标点。
  
  他开始是学医,一个卖药之人,常游走江湖,后来去了贵阳,有幸结识社界人士,大约民国12年,得以举荐,就读于贵阳童子军学校,毕业以后,在湄潭县任县长,后来由于地方势力的拥挤与垄断,无立脚之地,弃职回乡。回来的时候,本着维护秩序,还带了一些兵来,但由于母亲极力反对,以后才减少到三四人,所以老百姓常称他为“黎司令官”
  
  读书人,有一定的眼光,能看出一些社会问题……所以,回家以后,针对家乡的文化落后现象,想了一些办法,在太坪场兴办学校,并自任校长,让地方上开讲(读过《幼学》与《诗经》的人)学生在那里读书学习,还兴起了太坪赶场,有时出入沿河、涪陵、遵义、贵阳等地,听说,曾经与史绍周和王王家烈,有一定的关系往来。
  
  他性格直爽,为人喜欢打富济贫,常对国民党沿河地方政府的腐败行为,要亲自过问,查看帐务与财政收支问题。有一年,他从贵阳回来的时候,路过沿河,去查陶汝耕(任县长)的帐务,因为一部分收入问题,说不清楚来历,被他当场骂得狗血喷头,使其跪地认错。
  
  后来,他又到后坪县任过县长,当时那里是一个大匪窝,他本人的最初想法,是想把那里搞好,可是抵不过地方势力,只好告退,又回到夹石的猫赖坪。
  
  民国30年,张泽生任国民党谯家铺区长,黎建侯协管沿河县征粮派款,张泽生到夹石派款时,因征收过重,引起黎建侯不满,当场受到指责,其实张泽生原本是黎建侯提拔的,但张泽生认为黎建侯不讲情面是一回事,关键是自己的官职没有他大,能力没有他强,定要受他管制,如果要使自己的事业有所攀升,为所欲为,只有除掉黎建侯,才有出头之日。
  
  于是,张泽生记恨在心,买通土匪,勾结国民党区长晏克武,假借在毛田开会之机,将其杀害。
  
  至于历史的定论如何,我不去谈论这个事情,因为历史也分家史和野史,站在一个角度看历史,人们往往用的是一只眼睛,但无论站在哪种角度,用哪种眼光看,历史终就是历史,黎建侯是国民党县府上的县长,不能改写。在一方水土的历史进程中,曾经的太坪场、太坪学校、猫獭坪村、夹石的文化发展史上,还是记住了他。
相关的主题文章:

  
   没有一点修饰 , 却痛的刺骨
  
   在心里种花
  
   古风时韵 梦幻丽江
  
   三月陌离花开
  
   相当奢侈的牙齿
8#

泰国印象
2014年12月13日——19日,在旅行社的安排下我和旅伴们经历了在泰国的“曼谷——清迈——PAI县——清迈——沙美岛——芭提雅——曼谷”行程的匆匆一游。
  当我们披着江南冬季的寒风来到黄花机场的时候,南航CZ8577航班于当夜23点35分起飞,经过3个多小时夜空飞行,于次日2:50到达泰国的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泰国凉季26℃左右的暖空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接连的6天里,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浏览了拉玛皇朝大皇宫、黄家御会馆、北榄鳄鱼湖、金三角风情园、热带水果园、东方公主号、金沙岛、水上四季村、泰式按摩、四面佛、东芭乐园、大象表演、人蛇大战、人妖秀等景点和项目。时间虽然短暂,观景只是蜻蜓点水,但给予人的印象思考确实深刻而长久的。
  (一)佛教与君主
  泰国是佛教与君主并重的国家。
  泰国首先是个“黄袍佛国”。在美丽富饶的国土上,两千多年的佛教历史使她逐步形成了三万多座充满神话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辉煌的宫殿。泰国佛寺建筑集群外观造型宏伟壮观,装饰精巧卓绝;佛寺内的神像集群雕塑精微细腻,形象惟妙惟肖,气宇轩昂,精彩读书阁。这是泰国的国宝,文化的精萃。泰国的佛教发展成为国教有700多年了。自1345年李泰王时期的国王出家修行以来,佛教作为国教传统,学校设有专业课程。国教国度里的男性国民,年过20岁后,必须出家修行5天到3个月,也有6个月到两年的。举凡国民参军或入选国家工作人员,孔子读书阁,录用的首要条件就是出家于佛庙修行做义工的资质,连国王也不例外。散足于泰国城乡处处,几乎家家户户都就供奉佛经佛像;曼谷的街头,差不多100米就有一个佛龛;店铺馆所,无一不设佛坛。神龛佛坛里摆有很多新鲜的贡品,路过的人都会自然地双手合十。听泰国导游介绍,僧人在泰国是最受尊重的群体,官无论大小,人无论尊卑,遇到僧人必须礼让,双手合十,微笑问候。每天早晨,打破城市寂静的是僧人的佛唱。僧人们穿着袈裟,排着整齐的队伍,双手合十,赤脚从街上化缘经过,他们诵经的声音,厚重而深沉,以极有穿透力的磁性,在大街小巷悠悠传扬,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紧接着便是人们不约而同地捐赠。
  泰国的佛教自由而开放,他们不禁欲荤,僧人可以结婚、吃肉,其教义的要旨是扬善解难,尊重生命。受佛教长期熏陶的国民,总是微笑待人、礼貌待人,遇事隐忍。泰国的大罗生命中,凡有生存困难者,皆由寺庙收养,寺庙收养生命,不分国度,不分类别,这不仅仅是对人,连猫狗也恩及。难怪导游说,在泰国,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没有被遗弃在外的野狗。在他的提示下,我们一路好奇地寻找,确如是说。
  泰国是个君主制国家。她大概经过了绝对君主制(1782-1932)和君主立宪制(1932-今)两个历史时期。绝对君主制延续了“拉玛一世(帕佛陀约华•朱拉洛)→拉玛二世(帕佛陀洛罗•那帕莱)→拉玛三世(帕喃格劳)→拉玛四世(蒙固)→拉玛五世(朱拉隆功)→拉玛六世(瓦奇拉乌)→拉玛七世(巴差提朴)”几代皇帝。君主立宪制还只历经“拉玛七世(巴差提朴)→拉玛八世(阿南塔•玛希敦)→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三代皇帝。
  君主立宪制度下的皇帝虽是最高统治者,但似乎又“统”而不“制”,他只“统”国为帝之所有,确不“制”政之所由。君主辖下是政府(政府首脑是总理),军队在皇家手里,政府左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这与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西班牙、卢森堡、瑞典、日本等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有许多相似处。君主立宪制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像泰国这样的立宪君主,虽然依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们被限制到仅仅是国家的代表,没有实际的权力,因而称为“虚位元首”,但君主依然很受人民爱戴和尊重。
  据导游P峰介绍,泰国的人心目中最尊崇的是大帝。泰国堪称大帝的是一世皇帕佛陀约华•朱拉洛,他开创了泰国的历史;五世皇朱拉隆功,他让泰国人民摆脱外侮内困,走上自尊自强、独立昌盛的道路;七世皇巴差提朴,他顺应民心和潮流改革,让泰国由绝对君主制走上君主立宪制。旅游期间,我们无论走到城市还是乡村,机关学校、店铺馆所、厂房民居,到处都有五世皇的画像、绣像和塑像。
  泰国是一个重意识形态、重信仰的国家。他们以佛教的平等博爱及因果道德和伦理道德为意识形态,以感恩君主、尊崇和忠于君主为最高信仰。因而我们所足之处,她们的民居、楼堂馆所、工厂、学校、商场、政要机关,基本上插着两面旗帜——左面是黄色的佛教旗帜,右面是国旗,树海读书阁;供着两个形象——一个是佛像(多为保护安全、事业、婚姻、财产的四面佛),一个是五世皇。佛与君主和谐融合,但从摆设的位置和皇帝也要出家修行的状况来看,似乎有古罗马的政教合一、以教统政的特点。只不过泰国的佛教绝不干政,而是政须要主动尊崇佛的教义,服务众生。
  泰国的社会秩序安全稳定,百姓安贫乐富,我们所到之处,从民众的身上,特别是散居在热带林荫下矮小简陋棚屋的农民脸上,我们看到的似乎都是心安理得的微笑,还有那种慢节奏的生活节奏。由此我推论,这大概是佛教与君主的精神注入了他们的灵魂。他们信仰佛与君主,对佛与君主的领悟、信赖与期待,使他们淡化了我们所常说的不安分的意念,以及所谓想入非非的欲念。社会开放到他们有自己的自由生活有以民生为重的佛与国君安排,他们所能够做的就是劳动和生活。他们相信自己是国君的子民,也是佛子,更相信国父的父爱,佛对他们生前生后的主宰,他们认为每个人就生活在自己的命运里,这注定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
  从泰国民众的心态,我们还可以领悟到信仰的价值。佛和君主,理论上并没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重要的倒是他们被抽象为象征,升华为信仰。一个有信仰和重信仰的国家和民族,铭华读书阁,必然是有凝聚力的国家和民族。信仰,具有聚魂聚能、团人拧心、去非纯节的强大功力,舍此国将不国、族将不族、官将不官、民将不民。在这一点上,我倒觉得古老的中华,莫说佛道之渊源深厚,儒教更伟大而完善,最可堪称世界伟奇的是中华脱胎于保守落后的封建体制后,一个崭新的中国崛起,开拓了亿万万同胞的崭新生活世界。可惜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伟大国度里,有些人故意抽去了国人千古以来的民族文化,无视于新中国的开拓者,这实际上就是抽去了信仰!信仰虚无,岂能聚魂聚能、团人拧心、去非纯节,金霏读书阁?唯有扭曲灵魂,害国殃民而已。君不见那些裸官、腐败阶层、出卖国家利益的人,敢说他们还有民族信仰、国家概念吗?
  (二)微笑与鲜花
  泰国是一个微笑的国度,也是一个鲜花的国度。
  泰国人喜欢微笑,也喜欢养花。同样地他们也用微笑和鲜花接待客人。
  对于泰国人来说,在我这个外国人眼里,他们的微笑总是含蓄的。这含蓄的微笑里,包涵着一种热情和真诚,更包涵着一种习惯、一种素质、一种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
  12月14日2:50,我们从素万那普国际机场下机后,热情的泰国导游P峰和P勇用微笑的“萨瓦里卡&rdquo,华闻读书阁;(您好)接待了我们,接着带我们走到一辆豪华的皇家旅游车旁。上车时,一位苗条妖娆的泰国少女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闪耀着美丽的面容,带着迷人的微笑,口吐清丽的“萨瓦里卡”,向我们双手合十鞠躬,接着款款贴近我们,双手把一个用许多紫罗兰兰花串成的带着欧莱雅香味的花环戴在我们的脖子上,然后拉我们单独留影。这踏上泰国国土的第一步,异域的微笑和鲜花就使我们感到悠悠的醉意。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靓丽少女的接待,是代表国家的形象天使,树海读书阁
  第二天,导游带我们游湄南河。我们坐上游艇后,一位僧人&mdash,孔子读书阁;—穿着紫色袈裟,光着头,赤着脚,同样带着紫罗兰兰花串成的花环,来到我们面前,树海读书阁,一对一地对我们微笑着双手合十,口中低声诵着佛经,然后把花环戴在我们的脖子上。听导游说,僧人是代表佛来赐我们吉祥的。所以为了感谢佛的护佑,我们按定例捐了20铢泰币。
  游访期间,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山径村道,无论在旅馆还是在民居,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微笑——边双手合十边念“萨瓦里卡”的微笑。遇到我们,商店、旅社、饭馆的服务员是如此,路上行人也是如此。他们见到我们时是如此,他们没有见到我们时我们观察他们也是如此。他们对我们是如此,金霏读书阁,对自己的同胞也是如此。
  我们团队的两个泰国导游和我们交往而微笑整个行程就不用说了。我们所乘车的泰国司机夫妇,那灿烂的微笑,树海读书阁,甚是感人。这对中年夫妇中的男人是司机,女人做车上服务。每次上下车,男人坐在驾驶座上,对我们上下车的每一个人,都要一一地微笑着双手合十念“萨瓦里卡”。女人则在车下,守在旅客上下车的车门旁,微笑着一边把我们一个个扶上扶下,一边同样双手合十地念“萨瓦里卡”。这对司机夫妇,还有导游,在我们行程的那些日子里,我们每次接他们与我们同餐,他们总是微笑着双手合十谢绝。每次开餐,他们吃的都是快餐,司机夫妇有时候还是吃的自备餐,生活很节俭。
  18日,我们住在曼谷的一所五星级华人旅社。团队安排上午自由活动,爱看读书阁,下午2:30集合。我们自然睡醒后吃了自助餐,然后各投所好地到处转转。早晨的空气带着凉意,晴朗的阳光显得十分温柔。我和同队的一位退休老干部结伴外出。这时,我们发现我们住在曼谷远郊一个靠近农村的地方。出旅社西行100多米是一片开阔的地带。走过这个地带,一条小河南北贯串而过,河堤上是一排排热带杂树,河水淙淙流淌,水草顺流摇曳,不知名的水鸟在水草中觅食玩耍,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漾起涟漪和浪花。而过了大堤的林带,就可以看到那些被耕种了的平原土地。在平原土地遥远的边际,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农村民居。再远处看去是一黛青烟,那里是海洋、湖泊还是树林我们难以看清,只见有鹰、白鸥之类的鸟儿从那儿飞来又飞去。路上偶尔碰到农民,这些被热带的野外风光染黑皮肤而眼眶较深的农民,一看到我们,就伫立一旁微笑着双手合十道“萨瓦里卡”。我被他们微笑的朴质和热情感动着,想到村子去看看民俗,可是同伴不愿在满是灰尘的土路上涉足太远,我们只得转身向南慢行到了一个居民区。
  这个居民区是一个胡同巷子,约六米宽的水泥马路两旁的民居房数来有80多户。这些房子大多是平房,结构多由钢架、木头架支撑,也有水泥柱的。平均高度在3米左右,屋面盖着水泥瓦或铁皮瓦,有点像我们的工厂形状(但没有工厂房高)。民居掩映在树林里,典型的热带特色。房屋虽然矮小,但很讲究,一般家家户户的大门前都有一个水泥门槛,居民们进出都把鞋子脱在门槛外面,门槛内一尘不染。这些民居的最大特色倒不是房屋结构与我们不同,而是家家房居都有一个小院子,小院子搭着宽敞的凉棚,灶、餐桌就在凉棚下,这里就是一家人日常活动的场所。小院没有院墙,只有木条、竹子或不锈钢做的栏杆围着,也有栽几根桩后拉上网栏着的,这些栏杆实际上只是一个家居界址的标志。每家的院门两边都插着黄色的佛旗和国旗,院子内的左边都有一个金碧辉煌的精致的四面佛龛,佛龛比我们农村里的土地神庙要讲究。其供桌上摆着香炉、供果,我们漫步时,整个胡同里飘悠着佛香熏人的气息。但这还不是我们最动心之处。
  我们最动心的是家家院子里都养花,也有养鱼养鸟的。虽然居民房前屋后的热带树木常年都是花,我们一路看到了开得正旺的粉黄的芒果树花和精彩的凤凰树花,以及一些闻所未闻的红黄紫白的许多花,但居民们还是在院子里养着他们所喜爱的花。这些花养在大大小小的花钵里,不仅摆在地上,还吊在栏杆上。我发现一户把花养在椰子壳里,他家的栏杆上吊着十几个用椰子壳养的小花,呈曲线地参差吊着,在微风里摆动,像弹奏的钢琴曲子,雅趣横生。
  在胡同的尽头,我们正欣赏一个院子里呈金字塔形状摆着的各种小花,院子里的门开了,出来两位约70多岁年纪的老年夫妇,他们微笑着双手合十鞠躬道了“萨瓦里卡”后,就邀请进他们的院子。我们进院子后,也按照他们的习惯先拜了四面佛,再在中堂向五世皇行了注目礼,然后由老人带我们欣赏了他们用玻璃缸养的虾子和海鱼,老人用我们听不懂的泰语和手式热情地给我们讲解各种虾和鱼的特点,每讲完一种他都要含蓄地笑一番。虽然我们听不懂他话语的意思,但从他那绘声绘色的手式、面部表情,特别是那舒心的笑容上,我们可以猜测到他要表达的大概意思。老人养了30多缸虾和鱼。这些玻璃缸大多陈旧,由此可见老人养鱼虾的习惯。
  参观完老人养的鱼虾走出凉棚来到露天院子里,老婆婆又热情地打手式叫我们过去欣赏她养的花草。她养的花就摆在四面佛前。此时老婆婆右手正拿着一把修整花草的剪刀,左手拿着被剪下的花草闲枝残朵。我们过去以后,她也如老爷爷那样用我们听不懂的泰语和手式指着各种花儿一一介绍。老婆婆说话时眉色飞舞,眼睛和嘴角荡漾着微笑
  从老人家出来时,我们看了看他们的家庭状况。这家境简直可以一眼看透:房屋极为普通,木头架子上盖着石棉瓦;内室有两间房,各摆着两张木床,电器家具陈旧,没有铺地板砖的水泥地面擦拭得油光发亮。往回走的路上,我和同伴讨论:老人家庭看不出富裕,孩子们可能做普通的活儿。但从老人的习惯、爱好和态度上来看,他们很满足,很乐观。我想,一个容易满足和乐观的人,应该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泰国人的爱笑和爱花,也许是他们信佛、爱家、爱生活心灵折射。
  (三)处处中华
  泰国是一个典型的华裔国度。在那里我们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和华人风貌。
  据有关资料介绍,泰国共有30多个民族,6000多万人口。泰族是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佬族居次,占人口总数的35%;华族排位第三,约有85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4%。泰国华人移民的类型可分为五种:一是谋生移民;二是技术移民;三是垦殖移民;四是商贸移民;五是反清移民。这些华裔绝大部分来自广东与福建。在20世纪初,华裔中潮汕人占40%,海南人18%,客家人16%,福建人16%,广府人9%。
  华人不仅是泰国的一个重要族群,而且还是一个出产重要领导的群体。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郑昭(又名郑信,泰国名字叫达信)就是华人,他的父亲是潮汕人郑镛,移民暹罗后发迹。1766年,缅甸军队围攻泰国首都阿瑜陀,城内华人居民在郑昭带领下奋勇抗敌,保卫城池,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事后,郑昭带领500名部下突围,于1767年率军收复阿瑜陀城,建立吞武里王朝。郑昭在执政期间(1767-1782年),鼓励潮汕人大批涌入泰国,引进中国当时的先进技术,从事商业、垦殖和种植,华人势力逐步发展壮大。
  以后泰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首相多以华人出任。如:泰国第3任首相銮披汶•颂堪,吴姓,潮州人;第7任首相比里•帕侬荣的中文名叫陈嘉祥、陈璋茂,澄海后裔;第8任首相銮探隆的中文名叫郑良淡,潮阳后裔;第17任首相差猜•春哈旺姓林,澄海后裔;第18任首相阿南•班雅拉春,姓陈。从第18任首相阿南•班雅拉春起,之后几乎所有即位之首相都有华人血统。泰国华人在泰国的政治地位相当之高。
  他信和英拉兄妹是近些年里泰国重要的华裔首相。他信、英拉兄妹是第四代泰国华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塔下村,客家人后裔。
  他信于2001年2月9日当选为泰国第23任总理,成为泰国史上第一位任期满四年的总理,也是第一位通过选举连任的总理。2006年9月19日,由于泰国军方发动政变而被迫下台流亡海外。他在总理任期内,将泰国带出亚洲金融危机,铁腕禁毒,推行平民政策,令穷人受益最多。这触动了官僚阶层的利益。
  英拉•西那瓦比他信小18岁。2011年8月5日,在第24届国会下议院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泰国第28位总理,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政府首脑。2014年5月7日,英拉因为颁布特赦法律条令而被泰国宪法法院裁决解除总理职务。尽管如此,英拉初出茅庐是成功的。她延续了他信时期向草根阶层倾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她的“2020愿景”旨在实现国家全面脱贫,承诺在2013年将公司所得税由30%调降至20%,将工人最低日工资提高至300铢,大学毕业生的起步月工资提高到1.5万铢;在惠农政策方面,将每吨稻米保护价提高到1.5万铢,向农民提供相当于预期收入70%以上的优惠贷款;在社会服务方面,宣布将建立免费WI-FI网络,向每个学生提供简易电脑;为减轻民众负担,将取消燃油消费基金,使每升燃油价格下降5—7铢。上述政策获得了民众的欢迎。人们至今期待英拉能再回政坛,恢复他信时期欣欣向荣的泰国经济。
  导游介绍,华族虽然只占泰国14%的人口,却占有泰国85%的财富。据2013年的福布斯中文网公布的泰国财富名次:第一名谢国民及其家族,净资产126亿美元。谢国民是泰国正大国际集团董事长,并为卜蜂国际集团主要股东。正大集团是一家集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国际性大财团,在全球拥有50多家公司及企业,并率先在中国大陆的京、沪、粤、琼、湘、川等省市投资企业三十余家。泰国人每日三餐都少不了正大集团的食品,谢国民被人称为“农牧巨子”。
  第二名郑氏家族,净资产123亿美元;第三名苏旭明,净资产106亿美元泰国酒业巨贾;第四名许氏是红牛集团的创始人,他和他的家族净资产78亿美元,;第五名李智正,净资产39亿美元;第六名昌农•必罗巴迪及其家族,净资产24亿美元;第七名万尼奇•查亚万是泰国保险公司总裁,净资产21亿美元;第八名徐汉光及其家族,净资产20亿美元;第九名普拉瑟特•普拉撒通•奥索斯,净资产18亿美元;第十名他信•西那瓦及其家族,净资产17亿美元。这前十名中有八名是华裔。
  这次我们所游览的景点,吃住的饭店、旅馆,购物的大型商场,绝大多数是华裔经营,到处充满着中华文明,给人一种异域乡俗感。例如我们参观的世界最大的鳄鱼动物园——泰国北榄鳄鱼湖,就是国际鳄鱼协会主席华裔杨海泉创办,其园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东南28千米的北榄府境内,占地面积0.32平方千米,分池饲养着泰国及世界各地的20多种、5万多条大小鳄鱼。
  我们参观的“东芭乐园”,原是泰籍华人黄亮先生送给他爱妻作“生日礼物”的私人林园,泰国王后看到他种植的花卉十分美丽,于是邀请他到皇宫种植花草。种植工程完成后,皇家要他提出报酬时,黄亮选择了皇家的一片荒山。拿到这片荒山后,他扩大规模,种植各种热带植物、花卉。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他的东芭乐园其园林绿化堪称一流,可与国内任何植物园相媲美。在东芭乐园里,我们除了欣赏到造型各异的奇花异草外,还参观了波光潋滟的人工湖,小河缭绕的亭台楼阁,鸟语花香里的文化村;观看了民俗和大象表演,其泰国风情舞蹈、泰拳、泰缅大战表演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所参观的“梦幻富贵黄金屋”,是泰国正大集团老总——华裔谢国民花了14亿泰铢(相当于3亿多人民币)为孝敬成就他的母亲所建的别墅。这个豪宅群占地18万平方米,位于芭堤雅沿海。其内外装饰的奢华程度让人惊叹!巨大的绿荫花园、草地、泳池、白色圆形的建筑以及金色的圆屋顶,在泰国明媚的阳光下令人心旷神怡。其中两幢楼格调气派非凡,精工细琢的雕刻随处可见,五彩宝石镶嵌的艺术品多得目不暇接。高大的观音菩萨用金做衣裳,其座前的纯金莲蓬里的钻石莲子和代表水的蓝宝石足以让人叹为观止。谢国民的豪宅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梦想中国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曾在此拍摄。
  在泰国的公共场所,我们随时可以看到中华元素。导游告诉我们,那古老雄伟的佛寺建筑的脚砖,描绘着五彩花鸟的瓷砖,是清朝产物。佛堂内佛画里的圣神人物、禽兽妖魔,就有《西游记》、《封神演义》及道教神界的原型。在泰国的国土上,到处可以看到中华龙的图腾、八骏图、虎啸图、中国对联、诗词赋之类的文化现象。
  来到美斯乐你还可以看到更浓的中国气息。美斯乐人爱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热衷说中文、学中文。华文教育成为美斯乐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里,“年年富贵年年盛,日日平安日日春”、“吉祥如意贺新岁,迎春接福喜临门”等一幅幅大红春联,醒目地张贴在村中各家各户的门口。村民的家门和墙上倒贴着“福”字和“春”字。村中小街上,挂着中文招牌的店铺更是大红灯笼高悬。
  在公共场所走走,不必担心语言障碍。在我们所游览的地方,随便听听或随意交流,都有熟悉而可亲的华语。
  更为有趣的是,泰国之游,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中国挤”——我之所以说“中国挤”,是因为其华人游客在泰国安排的有限景点上,其中国人之多,就像中国城市每个工作日上下班时间拥挤的车流一样,就像背井离乡的民工春节返家在广州、长沙之类的城市拥挤买车票、赶车一样——长长的队伍,拥挤的人群,络绎不绝地来来去去,行步难,拍一张纯景的照片也不容易。而从导游所举的各个旅游团队的三角旗或特约的标志来看,在与我同一时间来泰国的除了湖南外,其它各省包括台湾的也有。据说湖南仅在泰国的一年游就有10多万人。如此庞大的华人泰国游,让欧美大为逊色。这不是“中国挤”是什么?
  为什么在泰国会出现这种“中国挤”?我想除了气候和风景的原因,大概与泰国的华裔特色、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提高有一定的关系。在我所在的团队里,就有8位来自株洲市一个郊区的农民。他们现在是一个建筑工程的农民工,是在工程完成后相邀来泰的。我问他们中与我在飞机上同坐一排的一个憨厚的中年男子的工资是多少,能不能担负起相对贵昂的国外旅游,他含蓄地说:“我的不多。一天才300元……”他指了指后面的高个子农民说:“他是瓦匠,一天可以捞到500元。有时候还不止。花过五六千看看外国风景算不了什么!”
  由此看来,有生活水平提高的中国人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才有国外旅游的“中国挤”。
  泰国——每年要获得多少中国人民的旅游利益啊!其他国家又何尚不然?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丽江的柳
  
   爱恋之梦
  
   八个省份,四种味道
  
   乡村电影 【夏凉文学杯】
  
   你不知道,很多动物,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9#

北京笔记,艺术的方法(二十三)
我们应该怎样生存才显得更有意义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经常去思考的问题,不过我认为,应该是那些肯于牺牲和奉献的人,其次是那些具有爱和大爱精神的人,树海读书阁。      艺术可以简单,孔子读书阁,也可以复杂,但艺术的特性是一样的,都是相对的。      艺术是一门综合的学知和素养,金霏读书阁,也是一种科学的训练,这种综合的学知和素养包括人文、科学、思想、品质、道德和情操的修养;这种科学的训练包括乐理、感觉、意境、动感(节奏感)、情感、心理和身体素质的训练。所以说,艺术是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      艺术只存在于健全的人格、美好心灵与纯洁的灵魂中。而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与纯洁的灵魂需要培养和训练,需要培养和训练这种精气神,这其中包括父母的培养和训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自我培养和训练,孔子读书阁,训练这种精气神。      艺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不是那么复杂,华闻读书阁,艺术是每天都需要反反复复、层层叠叠去不断学习、训练、实践与创新的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精彩读书阁。      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就必须学习一点哲学知识,懂得一些哲学的科学方法。      艺术是灵魂,是放下一切包袱和私心杂念,树海读书阁,用灵魂去为艺术拼命一搏而成就了的艺术人生。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运动,树海读书阁,所有艺术的一切的动起来都是一种有规律的动起来,都有一定的规则、规范,至少,你的状态要保持在艺术的范围里,否则,金霏读书阁,就不是艺术。比如声乐艺术的动起来,比如发声,就不是随随便便、开口闭口的说唱就唱的那么简单的事情,有的人看起来是开口就唱,其实是掌握了歌曲的意境、感觉及节奏感了的,树海读书阁,其实是掌握了艺术的规则和规范了的,是一种通过了平时的严格训练后,掌握了艺术的规律、规则和规范,然后在进入了歌曲的状态后才开口就唱的,铭华读书阁,比如声乐艺术的开口唱,要么在意境的带领下进行,爱看读书阁;要么在感觉和节奏感的带领下进行;要么在掌握了艺术的规律、规则和规范后进行,最起码要在模仿的状态下进行。总之,无论唱法怎样,方法如何,哪怕是采用挤眉弄眼、张牙舞爪及咬牙切齿等的演唱方法,也都是在艺术的这些规律、规则、规范及意境、感觉和节奏感的带领下进行的,都不是随随便便开口就唱的那么简单的事情。      艺术的所谓的特色,就是首先要具备个人独特的艺术感,包括个人独特的节奏感、动感、韵律及方向感等等,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然后才能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最后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门派。      每一首歌及每一支曲,都有其独特的震动位置,也就是共鸣点,而声乐就是训练这些震动点,以取得正确的共鸣方法和效果。      声乐首先要注意力集中,并保持精神和肉体上的相对放松,身体不能僵硬(僵化),不能不自然,更不能有任何压迫感,也不能松松垮垮,要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其次是把震动和乐感保持住,一定要准确无误,表达到位,最后就是把这些良好的表现坚持到底。      艺术让人青春常在,永远年轻。艺术是灵魂的表达,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所以,文学艺术的功能是把人的灵魂、精神、情感等方面的精气神充分的正能量的表现出来。      艺术动起来的动感一旦动起来就不能停止和脱节,就要坚韧不拔的保持下去,也就是要相对的放松、扩展、夸张、延伸与膨胀的保持下去,这也是把持艺术奏感的主要方法和技巧之一。      艺术,必须克服肉体与精神上的一切困难,其实,人的一生何况不是如此!      搞文学艺术的人,必须要不断的加强文化修养;必须要进行个人的身心健康训练;必须要善于学习,努力磨练个人的业务能力,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艺术演唱中的声音首先是膨出来的(就是向外膨胀出来的),以及是靠震动震出来的,其次是靠喊或吼出来的,最后才是说出来、哭出来、哼出来、唱出来及憋出来的的,切记。      演唱、表演、演出及一些形式的艺术都是事先有准备的,这种准备阶段的状态是靠平时的加强训练取得的。      音乐指挥是不用发出声响的,但音乐的灵魂与韵律还在,其实,我们的声乐、演唱及表演也可以用音乐指挥的方式,直接用音乐的灵魂与韵律的形式去表现即可。      艺术是心灵上的无比纯洁,是灵魂上的绝对干净与精神上的无限升华。      艺术必须从心灵出发,必须靠心灵去指引。      艺术是创造力,因为,艺术就是科学。      头腔共鸣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因为这是声乐、表演及一切戏剧发声的基础,其方法是相对放松的去学习、体会、练习和训练。      过去,一些人把人性搞得过于复杂是不正确的,是丑陋的表现,因为,这本身就是不科学和不和谐的恶习。      世界文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一种文化方向。      生命的本质,宇宙的本质就是膨胀,所以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就不足为奇,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自身更加科学的膨胀,保护好一切生命和地球,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不是,也不能让自身陷入恶性膨胀,从而使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逐渐有所减缓,至少不能让宇宙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欣赏音乐和歌曲可以用意境,可以用感觉,也可以用韵律(即动感、节奏感),但一定要欣赏到位。      2015年6月4日于丰台卢沟桥。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只是这般清绝么?_1
  
   七月 蘸一抹燃烧的晚霞画你
  
   极乐寺的秋天
  
   与灵魂私奔
  
   又是花潮涌起时
10#
11#
12#

山里人家七绝二首,孔子读书阁
&nbsp,铭华读书阁;            山里人家二首七绝
山里人家春不迟      東风二月雨絲絲
老夫每步园林里      时見花开三二枝
进山欢喜路高低      纵不容車兴自怡
时见岩花红族族      每逢溪鸟故飞飞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月_1
  
   一幅具体、生动、真实的古代奴隶社会图景
  
   听雨_1
  
   挑 水
  
   【散文诗】带一点风回家
13#

江南变奏曲
  雨巷幽幽情深藏
  
  纸油伞下泪花含
  清风低语诉离伤
  回眸惹落秋雨愁
  
  -
  
  绵绵秋雨细如丝
  谁家姑娘密密织
  钱塘桥上盼君还
  君若归来花自开
  
  -
  
  白云朵朵天上行
  小船悠悠水中游
  白墙青瓦话江南
  紫薇粉黛出墙来
  
  -
  
  杨柳青青大雁归
  蝴蝶双双逐花舞
  又是一年春来到
  烟波江上箫声还
相关的主题文章:

  
   后退是最快的前进
  
   水云隔,难寄春色
  
   说说我们90后
  
   对联_1
  
   『仰望』
14#

人生需要不断地放下,金霏读书阁
  生活中,常听人抱怨生活的艰难,人生的不易,命运的不公。收入微薄,树海读书阁,物价却在不断上涨。付出了很多,树海读书阁,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金霏读书阁。本以为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到头来却花落别家。如此种种,怎不叫人心生怨愤?
  身在红尘,能够超凡脱俗的人毕竟是少数,铭华读书阁,有牢骚和抱怨是在所难免的。谁在困苦无助的时候,不是对人生满怀迷茫,对未来充满焦虑,孔子读书阁?但凡常人,对此都能理解。但细想起来,世上又有哪一个人能一辈子都顺风顺水、心想事成呢?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如意&rdquo,精彩读书阁;乃是人生无法剔除的元素,究其根源却是来自内心永不满足的欲望。
  佛家说:人生来是受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人生有八苦,其中便包括“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在世,华闻读书阁,想追求、想得到的东西太多,爱情、事业、家庭,金钱、地位、荣誉,得不到时,日思夜想、梦寐以求,个中滋味应是“苦”字居多。得到了、拥有了,便想紧紧地抓住,再也舍不得放下,当迫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放下时,新的痛苦便随之而生了。
  如此说来,要想不痛苦,干脆让天下众生都遁入佛门,修炼到无欲无求的境界算了,孔子读书阁。并不是这个意思,相反,人生有追求才有希望,有目标才有动力。正因为人类的不满足和永不停步的追求,社会才不断向前发展,爱看读书阁,人们的生活才得到巨大改善。但凡事讲究“度”,人生追求的东西太多,树海读书阁,若有一样得不到,心里就会不满足。若放不下的东西太多,时间长了,人生就会变得沉重。房子要经常打扫,把一些不常用的东西清理掉,才会保持整洁宽敞,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需要定期地查毒、杀毒,清理垃圾、插件,树海读书阁,清空回收站,才能正常快速地运转。人生亦如此,需要不断地放下,适时地抛弃一些东西,才会变得轻松和快乐。尤其对那些不舍却又不得不放的东西,与其艰难地苦守,不如坦荡、潇洒地放手。有时候,对于一些事,求之不得,不如不求,无力抓住,不如主动放下。放下是一种智慧,不是无能,更不是失败。放与不放,有时甚至是生死攸关的抉择。
  记得小时候,曾经听奶奶讲过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很富有的大财主和一帮子穷人。有一年夏天,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村子被洪水包围。人们纷纷逃往村外。老财主也不例外,收拾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背了几个大包袱就跑,无路可逃时,就近爬到了一棵树上。给老财主干活的一个穷人,家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揣了几个窝窝头也爬到了一颗大树上。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水越涨越高。两天过去了,老财主又饥又渴又累,另一棵树上的穷人看他可怜,扔给他一个窝头,并劝他把包袱扔了,老财主却舍不得。又是几天过去了,穷人靠几个窝头保住了性命,等到了雨过天晴,洪水退去,老财主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累得掉进了洪水里。这个故事里的“放下”,只是有形的放下,其意义已不只是轻松和快乐!那些无形的“放下”,带给人的影响也许更多更大。所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放下,不仅仅意味着失去,在放下的同时,也许会得到很多,比如自由,比如坦然,更宝贵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
  人生短暂,自当珍惜。权且抛却那些有形无形的牵绊,让一切都随机、随缘、随性吧。轻装上阵,步履才会更加从容。
  
相关的主题文章:

  
   茶与叶
  
   从来相聚天知晓
  
   一霎时波摇金影,荻港萧萧白昼寒
  
   重建中国精神
  
   Follow your heart ——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