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here I Can Get a Replacement Screen for iPhone [copy link]

1#
银光图片

学习雷锋好榜样,三月花开助人乐。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日”。“雷锋是谁?”“为什么要学雷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孩子们带着疑问和思考,欣赏雷锋歌曲、聆听雷锋故事、观看雷锋影片、寻找身边的活雷锋。近日,厦门市松柏第二幼儿园掀起了一股学雷锋热潮。
1. 倾听动人故事,扬雷锋精神

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流露出对雷锋叔叔的无比敬仰。

“你们要学雷锋吗?要怎么学雷锋?”教师的提问一发出,就纷纷得到孩子们的回答:“谁有困难,我们就要积极帮助他。”“我们要学雷锋做好事。”……一句句纯真稚气的回答,体现了孩子们想要传承雷锋精神的美好愿望。

2. 幼做身边小事,树雷锋榜样
  看!小班幼儿打扫区角、捡拾落叶、垃圾······在小“雷锋”的巧手下,幼儿园整洁一新!
  &nbsp,创客匠人;
  
  
  
   中班幼儿自己整理区域玩具、打扫教室,从小萌发自主劳动意识。
  
  
  
  大班幼儿以“大帮小”的方式,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整理衣裤、穿鞋子、扣扣子,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小“雷锋”的身影。
  
  
  
  大班幼儿还把身边的好人好事画下来,对弟弟妹妹、及家人进行宣讲,让雷锋精神永垂不朽。
  
  
  
3. 深入社区家园,学雷锋助人
党员先行,关爱再现:党员一同前往社区低保户进行看望慰问,还在“爱心屋”,用微薄之力推动“消费助残”活动。
团员劝导,文明再现:青年团员走进社区进行交通文明疏导,劝导行人遵守行路规范。还现场宣传、解说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提高社区民众的垃圾分类的意识及巩固垃圾分类等常识。
护学护岗,安全再现:教师每日护学岗,入园离园交通安全管理和人员分流疏导。
洁净家园,劳动再现:后勤人员打扫社区环境,仔细捡拾路边的垃圾,同时清洗周边的围栏,他们用辛勤劳动践行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一切从自己做起,从心做起,从小事做起。此次学雷锋活动,激发了我园师幼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扬雷锋精神,体验劳动的意义,感受帮助别人、服务别人的快乐。与此同时,进一步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Share Forward
2#

博求融通 雅育自觉
——聚焦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博雅”课程建设
“酵素俗称‘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无论动物还是植物,一切生物的活动都需要酶的参与……”
“制作酵素可以很简单,用黄糖、厨余垃圾和水就可以制作酵素……”
……
这是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活动的情景。活动的主题是“酵素施肥真神奇”。研究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分工,不仅完成了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如何制作酵素的过程,而且还采访了著名酵素专家厦门大学卢英华教授,请卢教授解答困惑。卢教授带同学们去参观了他的“试验基地”,向同学们介绍培养酵素的实验设备和培养酵素的过程,并教给同学们如何更好制作酵素的方法。
在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了酵素,并用自己制作的酵素给“梦想田园”的菜苗施肥。经过20天的生长,同学们对比发现,浇过酵素溶液的生菜更加旺盛,而对照组未浇过酵素溶液的生菜相对长势较慢。
经过实验与对比,研究小组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施酵素溶液和施有机肥的效果是一样的,甚至比施有机肥的效果更好,虫害更少,对环境的破坏更少,这有利于环境保护。”
“种植”:一门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酵素施肥真神奇”研究性学习是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种植”校本课程里的一项活动。“种植”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博雅”办学理念而开发的课程。“博雅”教育的核心是适应时代需求,培养丰富的、健康的而又富有个性的素养。“博”即人的素养发展全面,各项素养之间能够综合融通;“雅”即博取后所涵养的气质,是个体由内而外迸发出的生命自觉。
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专门开辟“梦想田园”作为“种植”校本课程的实践基地,围绕蔬菜种植,自主开发劳动实践项目,并将课堂教学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下到田间地头,通过切身实践,丰富认知感受,促进全面发展。
负责“种植”校本课程的陈娴老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实践平台。她带领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组开发“种植”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致力于实现三个愿景:让学生拥有零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拥有融通课堂所学知识的机会;拥有进行劳动锻炼的机会。通过查找资料、种植实践、田间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蔬菜种植季节、种植方法、营养价值,习得育苗、日常管理、采收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的基本知识,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从结构上看,“种植”校本课程分为四大模块,每一个模块内容由若干子项目组成,并在项目的实施中达成教育意图。其中,“认识了解蔬菜”是最基础的模块,包括“认识当地当季的蔬菜”“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等子项目;“种植实践活动”模块设有“实施种植计划”“分享种植成果”等子项目;“学习生态种植”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模块,下设“环保除虫我能行”“酵素施肥真神奇”等子项目;“学习田间管理”模块包括“了解耕耘土地技术”“学会蔬菜不同采摘方式”等子项目。
“种植”校本课程通过基于跨学科的统整活动、基于主题式的季节活动、基于研究性的社团活动等多样形式推进,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让教师在学习和优化专业的过程中迅速成长。陈娴老师的专业发展在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中找到了方向,在参与该学科的创新大赛、技能大赛中,因理念新颖、方法独特而获得高度评价。她本人成为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思明区青年教师成长共生体导师。陈老师指导学生撰写的《环保除虫我能行》《酵素施肥真神奇》《龟龟之我见》等研究性学习报告,参加市级比赛均获一等奖。“梦想田园”种植实践项目分别获批福建省首批百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厦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特色项目,该课程为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依托和丰富的载体。“种植”校本课程等自然体验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参加选修课达200多人次,参与必修课达3500多人次,后者全部参与了项目式研究学习。学生广泛的参与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硕果累累,近年来就有200多人次获校级奖项,28人次获区级以上奖项,其中16人次获市级一等奖。
从一门特色课程到“博雅”校本课程群
“种植”校本课程是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博雅”校本课程的一个缩影。学校“博雅”校本课程构建,是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提出了“博雅”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提供“博雅”选择,顺应学生发展需求;营造“博雅”氛围,激发学生广泛的关注和兴趣;探索“博雅”途径,引导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学校加大“博雅”校本课程的研发力度,注重体现独特性、严谨性、综合性。课程研发老师结合本校学生发展实际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研发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博雅”校本课程群。学校在“博雅”校本课程设置的适切性、逻辑性、科学性上给予教师具体指导,抓住节点,引导教师从目标、内容、实施、资源、评价等维度进行校本课程建构及推进式重建。学校用这样的路径指导了五十余门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构建了“博雅”校本课程群。通过量化评价和模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出精品校本课程,精品课程在校本课程的推进中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学校在“博雅”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注重参与性、创新性。校本课程全员参与,重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品质、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从体能、生活实践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在顺利推进校本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教师亲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提升自己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还培养合作精神,丰富课程理论知识,获得行动研究的能力。学生依托校本课程,都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个性得到发展。
从“博雅”校本课程群到“博雅”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围绕“博雅”育人目标,体系化建构课程,三级课程相互契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了1 + 1 + 1>3的课程效益。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基础型课程为主,部分课程向拓展型、探究型发展;而校本课程无论在内容或实施模式上更多定位为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
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深入实施,既有全盘的思考,又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师资的水平有重点地推进。学校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推进。方法一通过内容上的渗透、延伸、镶嵌、植入来深入实施国家课程。
方法二:探索国家课程深入实施的校本化路径,实现“博雅”学生培养目标。学校围绕“博雅”对各个学科进行深入解读,每个课程找准研究方向,创建“两顺式”校本化教学模式。

以数学学科为例,该学科围绕“以多元主体互动促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这一着眼点开展实践研究。数学课堂倡导“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创客匠人,从教学设计的动态开放、多元主体的激发培育、课堂推进的节奏把握、全程互动的持续xA关注四个方面深入探索,实现课堂转型,从而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学校依托“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小学教学策略研究”等多个课题,理论与实践双重滋养,深入构建“顺应需求,顺势而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多元主体对话与沟通,以提升课堂“互动生成”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的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百佳教育研究单位”“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生态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陆续接待来自全国的教育参观团,在一定区域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博雅”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撰稿:刘琳晖  陈娴
审核:肖淑芬  何惠真
3#

修炼“领导力”,提升“发展力”
修炼“领导力”,提升“发展力”
陈燕华名师发展工作室走进槟榔小学
10月21日,秋风阵阵,阳光普照,思明区陈燕华名师发展工作室走进厦门市槟榔小学。在九楼会议室,一场名为“课程领导力”的研讨活动在这里展开,三个小时的活动紧凑又活泼。
上午8:30,厦门第二实验小学陈燕华校长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场白,感谢槟榔小学四位校领导和行政团队的周到安排。
走进槟榔小学
随后槟榔小学王素芳副校长做了关于《中层干部教学管理执行力修炼》的讲座,借助从教以来的事例重点阐释了“教学执行力”的重要性。当年作为新教师的她是如何在前辈的行事作风中受益颇多,作为校领导的她,又是如何在同事与同行之间获得支持和鼓励。而学校中层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需要团结合作,需要真抓实干,需要总结反省。一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王素芳副校长讲座
接下来一小时,槟榔小学蔡宏敏校长进行了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思想与探索》的讲座。蔡校长重点介绍学校特色社团——创客社团的创建及发展历程,作为学校的“王牌”社团之一,创客社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蔡校长讲述了槟小团队是如何克服困难以及协同各方力量建设好这个社团的经验。分享结束后,各位参会老师针对两个报告进行讨论交流。会后蔡校长带领工作室成员参观槟榔小学综合教室及创客社团。

蔡宏敏校长讲座
两个小时的讲座让人意犹未尽,参会老师们针对两个报告进行讨论交流。大家交流热烈,其中前埔小学郑文红校长提出关于“如何提高内驱力”的一个思考反馈,蔡校长和王副校长结合学校事例进行解答。
热烈交流

前铺小学郑文红校长提出思考反馈
分享结束后,各位参会老师针对两个报告进行讨论交流,创客匠人。会后蔡校长带领工作室成员参观槟榔小学综合教室及创客社团。
凝聚名师,携手助力。陈燕华校长的名师发展工作室成员们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探索在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在做好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如何激发作为学校中流砥柱的中层干部的内驱力是成员们将继续探索的课题。
此次工作室交流活动增加了校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行政工作科学发展及教师团队成长提供了思考机会及探究方向。
4#


莲龙学子绽放光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莲龙学子们不仅在美术、音乐、体育等赛事中捷报频传,你瞧,在写作上我们也是成绩傲人!

在第十届厦门市少先队暑期读书征文活动中,我校五年1班陈倩瑜同学的文章《为爱征程,风雨同心》(指导老师:黄云青)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五年3班傅煊宸同学的文章《最美的逆行者》(指导老师:杜雅玲)、五年4班陈頨娴同学的文章《寻找身边的“曙光”》(指导老师:陈楠)荣获小学组二等奖。
六年1班庄黄瀚同学的文章《凝心聚力,滴水成河》(指导老师:李伟斌)荣获小学组三等奖。同时,黄云青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陈丽红老师指导四年5班徐欣然同学的文章《捉蚊风波》分别在厦门晚报及厦门教育圈公众号刊登。

在第四届金牌主播青少年播音主持选拔活动中,我校张楚珂同学荣获小学C组特等奖;黄思茵、刘雨兮、叶子晴同学荣获小学B组特等奖;陈静瑜同学荣获小学C组一等奖;苏奕晗、李欣悦同学荣获小学B组一等奖;陈玥尧、伍羽萱、叶梓萱荣获小学A组一等奖;黄烟雅、吴芷琪、张茗婧、胡芯畅荣获小学B组二等奖;陈誉少、沈钧瑶、廖晨颖荣获小学A组二等奖!
   这一份份傲人的成绩,离不开孩子们的辛勤付出,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离不开校领导与家长们的支持,望莲龙学子们继续绽放光彩,照亮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nbsp,创客匠人;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