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Forgot My Apple ID Password iPhone [copy link]

1#

拥抱冬天
冬天真的已经到来,秋已离去。冬天就这么冷峻地沉默着,不动声色地看着曾经喧闹的五彩缤纷的闹市,听着曾经悠扬的鸟儿孤孤寂寂地呻吟,任凭鲜花枯去,任凭小河封冻,冬天无语。
不喜欢冬天,却异常地喜欢冬日的阳光。在寒冷的冬日里,在阳光下漫步,阳光穿透衣服,丝丝暖意围绕全身,那种舒服那种惬意真是妙不可言。喜欢在冬日的阳光下漫步,更喜欢在冬日的阳光,手捧一本自己喜欢看书,静静的坐在草地上阅读,青草味书香味,泌入心田,舒心展颜。偶望望天空,静静的,一抹影子悄然上心头。一如冬日的阳光,温暖了身亦暖了心。
不喜欢冬天的寒冷,但却向往雪花飘舞的场景。站在天空下,仰望空中飘洒而下的雪花,张开双掌,让雪花儿静静地躺在掌心,看着雪花儿慢慢的融化成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可惜那只是梦中的景象而已。洁白的雪花是纯洁的像征,一如人的,应该如雪花一样纯洁无瑕,不含一丝丝杂质。只有不掺入杂质的爱情,才叫真正的爱情。
冬天没有迷人地诱惑,冬天没有办法让你沉醉,但是青松却在北风呼啸天昏地暗中挺拔依旧,寒梅在大雪纷飞万籁俱寂中微笑灿烂。还有那迎着浩荡长风奔跑的大汉淋漓的虎虎生气,还有那纵身扑进刺骨冰水畅酣冬泳的动人场面 冬天不会因谁的不喜欢而消失,冬天亦不会因谁多喜欢而长留。冬天原本是位睿智的导师,它分明用磨难和困苦为我们设计着考题。多么刻骨的鞭策啊,我们透彻的醒悟昂扬的坚强不屈的追求不正是在无情风雪孤苦冷漠中练就的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用一颗宁静的心,去拥抱冬天,迎接永远的开始。
随机推荐: 天天美剧 美剧天堂 爱美剧 天天美剧 人人美剧
相关的主题文章:
Share Forward
2#

说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17)
至此,俺们对 观自在 这个别称和 菩萨 这个通称,基本上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由于没有具体的写作大纲,说起来也基本是信马由缰,对于这五个字说的可能比较散漫,俺自己也没有预想到会说了这么多字,而且在压了那么多话头的基础上,平均每一个字基本上还是花了一万多的字共计六万余字跟在后面去嗦,这也说明佛教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那真个是好生了得,虽然俺自己仍然觉得是在隔靴搔痒,但总体的线还是可循的,秋意女士点出 佛是觉悟的人,人是痴迷的佛 ,这也算是很精确地帮着概括了一下。
观自在 三个字,侧重讲了 自觉 、 觉他 、 觉满 , 菩萨 两个字侧重讲了 本觉 、 始觉 、 究竟觉 。并且顺便证考察了同一个时间纬度的俺们中国文化的与此很契合的相关元素,相信细心的朋友们不会一看而过的 这里顺便说一下,虽然俺的文笔有些个信马由缰,但俺还是略为注意到了尽量每一个篇章的相对独立性,这也是希望一些愿意阅读俺文字的朋友们可以从其中任何一个篇章入进去,从而对相关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障碍地去有所了解 真的好象很巧合,孔子的弟子曾参的《大学》的开篇几乎就是在解 自觉 、 觉他 和 觉满 ,孔子的再传弟子子思的《中庸》的开篇几乎就是在解 本觉 、 始觉 和 究竟觉 。
这里俺们还可以再上溯到他们的前辈孔子那里并基本与孔子同辈的老子那里,虽然俺也不打算花时间和精力去他们那里找具体的论据,但并不妨碍俺把俺从他们那里得来的映象,概括为孔子就是中国大乘内涵的菩萨精神的代表、老子就是中国小乘阿罗汉式的代表这样一种观点。
尽管俺们从《史记》的珍贵笔墨中知道,孔子对老子佩服的不得了,而且中外哲学界对于此两位智者则是往往更为明确地推崇老子,但是俺亲自以俺的浅薄映象认为,这可能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者,老子的五千言极为集中地表明了他对世界的看法而且当然很深刻,二者,老子自身骑青牛而西行的潇洒脱俗的行为以及当时及其后关于他的记载也近乎无迹可求的状况,使得他这个像影子一样的人物更加神秘起来,而人们往往对神秘的身影更为情有独钟。
对于这两者来说,孔子就不太占优势了,而孔子却是一个 不离世间觉 的对于弟子们和当时的社会就如同喋喋不休的外婆之于心爱的外孙女的贴身棉袄,如果天气略为热一点,外孙女就嫌棉袄热,如果天气冷一点,外孙女不得不穿上却又嫌不好看,所以这位像外婆一样的老夫子经常弄得自己很尴尬,但是如果这个外婆不在身边的时候,那个外孙女却因为缺了和心理上的支柱一般,又要哭鼻子的。
其实孔子说的道理除了关于理想社会的构建与老子有比较大的差异以外,如果《易经》里的 文言 、 彖辞 之类的精美而深邃的文笔真的都是他在编纂时思索出的结论的话,加上从他散见在《论语》和孔门弟子的论文中的片言碎语来看,他的总体的关于 道 的认识与老子的认识并没有很大的差异。
当然就佛教文化来说,大乘和小乘最终也都归于一乘,只是其中的境界有所差别。而令俺觉得有意思的是,俺们中国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法家等等的学术流派的思想来源也都与《易经》的内核脱不了干系 这一点俺在前面好象也点到过 这里俺亲自以为,他们的思想内核都是同一位美丽女性头上长出的秀发,加上后来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的佛教文化,与以他们两者为突出代表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核极其神投意合,而成了这位美丽女性的丰富养份,使她的秀发更加美丽。
为了结辫子的需要,姑且一分为三,而又交错在一起,这一点在魏晋以后特别是唐宋以来的作品中融合得尤为明显,于是乎,俺们大中国的文化那真个像 村里有位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大方,辫子粗又长 了也。这里且放下后来传入的佛教文化不论,仅老子、孔子的哲学思想谁的境界更高的问题,那也基本上是因所侧重出世或者入世之角度的不同,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具体到佛学来讲,俺们在前面还适当地随着机缘的不同,或者略为有意地相对集中地涉到了 佛法僧 、 经律论 、 戒定慧 、 信愿行 等等这样一些佛学当中最为基础而涵盖内容甚为丰富的名相,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绕过去的东西,但愿朋友们当中若有以前尚未潜下心来比较深入地接触过佛学而又对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略有心仪者,则千万不可因为俺的浮光掠影的文字而对他们有所忽略,其中还包括对 明心见性 、 三轮体空 、 觉悟 或者 般若 、 菩提 )等等这样一些词语所涉的内容也至少要在有一个粗浅印象的基础上略为加强的记忆。
关于 觉 字,俺们已经知道躲在里面的那个 本觉 的 见 字好生难寻,经常被覆盖其上的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劳什子把俺们搞得晕头转向,如何从 始觉 走向 究竟觉 ,全在一个 悟 字。 悟 者,从心从吾,说的就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的突变方能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那个 觉 字所代表的东西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而又的的确确如如不动地摆在那里, 悟 不 悟 ,从根子上来说全在于自己的 心 ,这才是从 执迷 到 觉悟 的最为关键性的跳板, 此岸即彼岸,是心为桥梁 ,俺这话绝不是瞎说的,接下来在继 观自在菩萨 五个字以后,接着说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可能还要更为具体地说到。
(还要题外地说明一点,刚才说到俺的文字有些个信马由缰,但这个信马由缰和前些日子俺的《说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系列小文并不一样,那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大不了说远了哪怕再远一点俺再拽回来便是,这次说说《心经》虽然也时有把僵绳松一松,但俺亲自以为始终把缰绳拉着比较紧,话头所涉人物及相关知识都是俺觉得不得不提到的,而且压住了很多本该提到的话头,这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比较少地节外生枝,所以如果有心的朋友在阅读过程中对俺所说的地方有所质疑或者有什么要求,可用互动的形式直接留贴交流,以便俺由自己的浅薄之见的此番 说说 尽量走偏的程度少一些。不过如果有提问的具体知识,俺一时答不上来的,也不要怪俺,因为俺手边真个没有像样的佛字辞典。)
随机推荐: 天天美剧 人人美剧 人人美剧 爱美剧 美剧天堂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