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Solar Lights Garden [copy link]

1#

&#160,爱看读书阁; 故乡的小花
&nbsp,爱看读书阁;  故乡的小花
&nbsp,孔子读书阁;
在故乡的村边和山坡上,金门读书阁,到处都开放着各种各样的小花,宁静读书阁,苦菜花、蒲公英、紫菜花、小鸡喝酒(也就是妈妈咋儿)。这些花都不大,广济读书阁,也不那么显眼,金门读书阁,却很质朴,她们用自己的真诚和纯朴装点着乡野的景色,让我感受到乡村那种朴实的美,金霏读书阁
每当我回到故乡,精彩读书阁,在村边和附近的山坡上,树海读书阁,看到这些小花的时候,我就想起自己的母亲,这些小花就像母亲,母亲也像这些小花,华闻读书阁,纯朴、善良、真诚,孔子读书阁,温暖着故乡的土地,温暖着我的心灵。
看那村边遍地的苦菜花,树海读书阁,一簇簇黄色的小花,开放在春天里,多么朴素的小花,不娇柔做作,树海读书阁,坚韧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年年岁岁,树海读书阁,日月流年,树海读书阁,见证着乡村的历史,守护着这片母亲的土地。
看那路边的紫菜花,一簇簇紫色的小花,铭华读书阁,开放在初夏,多么秀美的小花,她美但不张扬,树海读书阁,就那样静静地望着你从她身边经过,顽强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岁岁年年,华闻读书阁,历经风雨,树海读书阁,见证着乡村儿女的成长,树海读书阁,亲吻着这片母亲的土地,精彩读书阁
看那酒杯一样的小花,树海读书阁,那是小鸡喝酒,也叫妈妈咋儿,也好像母亲的乳房,树海读书阁,吸允一口是甜甜的,金霏读书阁,就像妈妈的乳汁。当然她也像乡村母亲的乳房一样,一点儿也不娇嫩,不畏风雨,孔子读书阁,喜欢坦露给阳光,开放在阳光照耀的地方,勇敢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精彩读书阁,一代一代,修身读书阁,历经艰难,见证着这片多情的土地,深爱着这片母亲的土地。
故乡的这些小花在我看来,她们是最美的花,她们我是心中的母亲花。

2020-5-10写于母亲节
相关的主题文章:

  
   “风帆”社会实践队:朗朗书声不枉夏日好韶光
  
   献给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作家心灵的出路:爱恨交织爱胜出
  
   “占”来的幸福
Share Forward
2#

&amp,孔子读书阁;#160,华闻读书阁;江枫散文诗《坦荡》二
&nbsp,爱看读书阁;江枫散文诗《坦荡》二
&nbsp,孔子读书阁;江枫原创:&nbsp,树海读书阁;坦荡二&nbsp,铭华读书阁;我是一株红红的枫树、孤独地站在高高的山上,精彩读书阁,任凭四季风吹雨打,精彩读书阁;无声无息迎送万象,树海读书阁。 银发悄悄布满额上、岁月匆匆伴我走四方。一支破笔画人生、我把最美的诗章献给亲娘
相关的主题文章:

  
   “功败垂成”的五大草寇
  
   【江南随笔】希望
  
   写给自己的幸福
  
   不要让歉疚成为永远的遗憾
  
   别样的徐志摩
3#

&amp,爱看读书阁;#160,华闻读书阁;江枫散文诗《坦荡》一
&nbsp,金霏读书阁;江枫散文诗《坦荡》
&nbsp,金霏读书阁;江枫原创: 《坦荡》 阳光轻轻洒脸上、野花悄悄齐绽放,真正的作家是生活的希;真正的诗章、并设有平仄的光芒。 我象太阳温暖着四方、我象春雨润育着心房,我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坦荡的心肠。 我没有最美的语言、却有豪放的诗章,每一句、每一首;都来自那炮火纷飞的战场! 我活得坦坦荡荡、我的诗章里没有平仄的春光,我不想让华丽的平仄迷了你的心房;只想那源于生活的诗歌伴你走四方……
相关的主题文章:

  
   《新农村是啥样?》——作家选刊11期
  
   《平酒冤》
  
   也说杂文时效
  
   “成才梦”与“普世价值”
  
   我不用手机
4#

\“有志者\“未必\“事竟成\“
  常言说,有志者事竟成,孔子读书阁。这里的“志”就是目标和决心;“成&rdquo,精彩读书阁;就是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和成就。
  
  古今中外,有雄心壮志而成就大事业者数不胜数,一串串光辉耀眼的名子像璀璨的明星镶嵌在历史的长空。
  
  因为有志,溪流汇入浩瀚的大海;因为有志,小树终成栋梁之材,树海读书阁;因为有志,人类主宰了整个世界……
  
  但是,金霏读书阁,“有志者”是否都能“事竟成”呢?却不尽然!因为“有志”和“事成”之间还有某些条件在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无这些条件,即使是“有志&rdquo,树海读书阁;,“事&rdquo,铭华读书阁;也是难成的。有志的&ldquo,树海读书阁;志”要符合客观实际。这就是说:一个人所立下的“志”,不能是脱离客观实际的空想或幻想。不考虑自身实际而想入非非,即使“为伊消得人憔悴&rdquo,孔子读书阁;,到头来恐怕也只能落个&ldquo,金霏读书阁;空悲切”!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想归想,华闻读书阁,也就是说有这个志向,而实际上有几个士兵最后当上了将军,爱看读书阁?笔者认为,树海读书阁,“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古训,更大的意义在于激励人们勇于开拓进取,锲而不舍,不断追求,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生;并不是说“有志”“事”就一定能成;而只是说明“有志”与“事成”之间的辩证关系:无志者则“事”必定无成,虽有志而脱离实际则“事”也不成!
  
  其实,人生旅途中有许多距离是无法跨越的:天生五音不全而立志当歌星一鸣惊人;一米五身高者立志夺跳高冠军;连一封信也写不周全就想写小说作家……并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拼搏精神,以致腰酸腿痛,白费工夫,何苦来哉?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你不是那块料子,就不必耿耿追求,免得“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寻寻觅觅,郁郁寡欢,唉声叹气。人生苦短,何必自已跟自己过不去?
  
  “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确定奋斗目标,并付诸努力,方可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不着边际,异想天开,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来,到头来,一事无成,虚度终生,追悔莫及。请记住:
  
  鹰,向往长空;鸡,勿慕蓝天。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不曾守住的初衷
  
   七绝 无题(新韵)
  
   云儿请带去我夏季的问候
  
   生命应是充盈的、丰满的、
  
   雨中的清醒
5#

10.3,华闻读书阁,泸定自驾新都桥

  10.3,睡地板的同志们在鼾声如雷中老早醒来,晨光中老远就能看到贡嘎雪山。在到处是人的街头早饭,然后还是决定去康定看看,虽然我们车况车技有些问题。
  
  10:00,要到康定时,又被堵在城外边,树海读书阁。如折多山继续下雪,金霏读书阁,就只好转道磨西了。得知九寨沟又发生旅客滞留事件,真为我们的游客和管理方素质感到可气可笑!事先干嘛去了,精彩读书阁?一些人所谓的自驾游,想去就去,孔子读书阁,全然不管不顾目的地是否可以容纳,而景区的趋利行为直接导致旅游市场如儿戏,金霏读书阁!大自然天然生成的属于大众的景色,本应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孔子读书阁,大家随便看起耍,现在拿来卖了钱也就罢了,你总该管理好点噻。不能够今年这样子,明年还这样,树海读书阁,这岂能说得过去?
  
  进康定加油站路线,4排车堵成长龙,无非就是一些游客乱停乱放,乱挤乱钻。交警在维持秩序,缓慢通过。再次select,树海读书阁,一直焦虑我们车队的安全:&ldquo,铭华读书阁;亲,我们正在往山顶攀升,注意冰雪路面,避让跟上,随时联系头车波霸,爱看读书阁。中午路餐,树海读书阁,加衣防感冒。也许经过漫长的等待,折多山就要翻过了,景色在途中。”
  
  好不容易翻过折多山,漫天飞雪,幸亏有交警疏通。在下来的机场牌子三岔路坝子,两个游手好闲的藏民向进去停留观景的车辆索要10元停车费,没有select,希望打击,损害形象。准备往莲花湖,看到沿途新建了很多藏居。
  
  下午东等西等,大家才找到木雅背包客栈。这里已经人为痕迹太多,到处都被圈了,喊骑马的到处都是。房东老陈很健谈,说新都桥真还有座桥,并帮我们找出插座给对讲机和手机充电,还给我们酥油茶、馒头、苹果吃起耍。
  
  晚饭就在旁边凑合了一顿,大家作了自我介绍。又下雨了,这鬼天气!有驴友充气垫搭外面帐篷进水了,只有换馆子,俺的也在滴嗒。一会儿又雪花飘飘了,悉悉索索,忽远忽近,一晚上都在左冲右突抖落帐篷上的冰雪,生怕给压塌了。但愿明天晴哈,波娃子和天路他们都去馆子睡了,半夜又跑来找酒喝。据了解去莲花湖的没出来几个,连路虎都挂底盘。晚安,新都桥!
  
  从泸定,到康定,折多山上雪纷纷;大车小车成长龙,堵得大家没精神;交警冒寒疏交通,终于翻山又越岭;新都桥畔好风光,人为太多伤雅兴;风霜雪雨全遇到,帐篷外面雪潇潇;明日何去又何从,今夜一睡新都桥。
相关的主题文章:

  
   种花的孩子
  
   岁月留痕(系列5)
  
   迎年小记
  
   7月14日岭师伙食故事+绿芽社会实践队+教育科学学院 (4)
  
   人格人品人性
6#

18岁的选修和必修
  18岁,是一个尴尬的年纪,为了梦想在高三没日没夜的拼搏,为了大学在高三绞尽脑汁的憧憬,为了……
  
  现在的高三生都踩在高三的尾巴上,沿着大学曾经留下的脚印不断向前挪动着沉重的步伐。有些人信心满满,有些人底气不足,有些人中途落跑,如此种种,谁又能说他们都懂得大学学习之道呢?如果说,高三的学生们是动物园里的小猴子,充满朝气和野性,却时时被饲养员压制着,那么,他们一旦出了牢笼,金霏读书阁,便会很容易自己放纵自己,以至于忘记了曾经为了梦想而付出的拼搏,忘记了对于大学的无限的渴望和憧憬。此时的他们,是逃脱管束的野猴,却一直都是吃着人类摆放好的食物&mdash,树海读书阁;—野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生命却遭受严重的威胁。而恰恰让人心痛的是,树海读书阁,这样的境遇便是高三生毕业后经常遇到的,爱看读书阁
  
  “大学之道,孔子读书阁,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功用不仅仅是让他们学到本专业的知识,华闻读书阁,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了解并学习德行的重要,认识到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相结合的不足并加以补充,在为人处世各方面做到“止于至善”。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及相对于高中生而言比较陌生的两个名词:“必修”“选修”。顾名思义,&ldquo,孔子读书阁;必修”指按照规定必须学的课程,“选修”则指学生从规定可选的科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除此定义的迥异之外,二者的意义内涵和价值取向也明显不同:必修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树海读书阁,而选修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铭华读书阁
  
  由此,笔者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必修和选修都是培养大学生的方案,但是想要成为一个“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生,树海读书阁,如何处理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学生们对选修课存在一些“有趣”的观点和看法,如:选修课不应在必修课之外再增加学生的负担,金霏读书阁,选修写篇论文就好,考什么试呀,选修就是为了满足毕业学分要求的可选可不选的课程等等。笔者以为,这些想法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也成为教师工作的阻力,要排除这块绊脚石,很有必要澄清两个问题,精彩读书阁
  
  第一,必修课、选修课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是按照可有可无这个标准划分的吗?
  
  近年来,教育部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压缩了必修课的比重。这是不是说教育部认为学生必须学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呢?当然不是。教育部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实施宽口径教育,希望学生能够学到他专业内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说学生整个生涯规划中将要重点运用的东西。必修课,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没有这些基础,将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选修课,相对而言,其层次甚至比必修更高一些,它是必修基础之上的课程,是进一步的提高。但现实是,“选修”这两个字迷惑了很多人的眼睛。现阶段,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选修课的实质做出判断,而是哪门选修课更好通过、更容易拿到学分成了唯一的判断标准。结果,老师在学生的“倒逼机制”下退一步,学生就更进一步降低对选修课的要求,最后,选修课真的变成了可选可不选的课程:哪门课程简单就选哪门,哪门课程容易通过就选哪门,目的为了凑数修学分。
  
  试问,大学生都难免产生如此的想法,更何况这些未谙大学之道的高三生呢?
  
  第二,卷面考试和交论文两者作用的差别是什么?
  
  有学生说,既然课程学习的目的是拓宽知识面,深入理解专业知识,那么不考试我也会学,写写论文,不进行卷面考试,没有考核压力,可以学得更好。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相对而言,论文考察的是创新性,是一种更高的要求,卷面考试可说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要求。因为论文的完成需要“厚重”的知识积累,本科生阶段的知识积累还不能够满足其写论文的需要,卷面考试反而能考察其是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因此,考试能起到校准学生学习方向、范围、深度的作用,承担考察重任。
  
  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按照卷面考核标准行事,从考试中判断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才更为符合获取长远利益的要求。对于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三生来说,必修是基础学习的要求,选修则是一种提高。没有必修的基础,选修是无法取得好的研究成果的,更不用说“止于至善”了。
相关的主题文章:

  
   "无赖"政府拖垮小饭馆暴露了啥
  
   一笔记一年
  
   “下跪官员”,他丢尽了谁的脸
  
   写在清明
  
   "安全隐患"岂能成为强拆的借口
7#

18岁那年,精彩读书阁
  18岁那年,孔子读书阁,懵懵懂懂的我们已经蜕变成一个成熟的少年
  只是,树海读书阁,有些事情,树海读书阁,都已经变了,铭华读书阁,变得物是人非,树海读书阁。不再熟悉、
  那年,金霏读书阁,我还记得,爱看读书阁,当初爱笑的你,树海读书阁,已经变得不再快乐,孔子读书阁
  周围的一切,金霏读书阁,仿佛都在无声的变化,华闻读书阁,只有我,还傻傻的停留在以前
  微风吹过,回想着以前的画面。
  好像,以前的画面跟现在的人已经没有半点关系,因为,所有的人
  都变了,变得没有以前那么无忧无虑,
  都是因为现实的残酷
  让我们的心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了,甚至是自己
  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
  很陌生,很悲哀
  虽然一切都是那么的奢华
  可是人心里的信任与无忧无虑,单纯,
  已经所剩无几
  18岁那年,你的飘飘长发,
  替你掩盖了这场不必要的变化。
  那年,我们,都变了。。
相关的主题文章:

  
   神奇魅力的太子山
  
   “前方危险”与“前方测速”
  
   《清帝退位诏书》的历史必然性
  
   繁华落寞,爱已凝霜
  
   一不小心,走进了胖子的世界
8#

2011年年度散文选,精彩读书阁
  解读黄河:陈世旭
  一
  黄河是一条河。
  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
  作为中国人的母亲河,它以5400多公里的长度,4830米的落差,集40多条主要支流和千余条溪川,千回百折,横贯西东。流经9省区,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过亿,耕地3亿亩。以平均年径580亿立方米的流量承担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数十座大中城市供水。
  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有4000吨土壤被侵蚀,一年坏灭耕地550万亩,却又每年给河口输送泥沙10亿吨,净造国土几十平方公里。年均泥沙筑成宽1米、高1米的墙体,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一倍,是赤道的27倍。
  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丈,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凡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
  黄河之于中国,是终年的哭泣流成的河。
  无数灾难无数忍耐无数期冀无数挫败,无数莫名的暴躁无数难以诉说的痛苦与忧烦,惊悸与困惑,一直伴着这条河在流淌。掀开阴云密布的眉睫,仰望一次次卷土重来的怒吼。北斗斟满了雷声,绿草和黄金在梦里汹涌。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来决昆仑,咆吼触龙门,落天走东海,九曲万里沙。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的河,铭华读书阁,风风火火欢欢喜喜的河,吹吹打打哭哭啼啼的河,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河,携来沉沉浮浮的代代子民。季节的景色在浊浪中轮回。多少王朝倾覆,多少宫殿掩埋,多少王公贵族落魄,多少能臣骁将饮恨,多少迁客骚人哀号,多少佳人美姬消殒。
  河东河西河南河北,头顶火盆跪拜神圣的源头。当石头碎为粉末,当骨头朽成泥土,当高粱淌成鲜血,当眼泪凝成麦穗,手执铜壶烫暖一河热泪,黄河,你还是受尽了磨难的子民最想唱的歌!
  二
  黄河是一条河。
  走向黄河,是一种惊世的悲壮。
  豪饮北风,伫立在高岸。倾听大漠荒原,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苍凉夕阳抚摩傲岸峡谷,抚摩黄河子民青铜质地的肤色。
  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
  空中的寒星,孔子读书阁,是谁的眼睛?水面浮动神秘的灯影,地平线撤退到时间与意识的外围,万种声音在裸原的深处悄无声息。黄河钩沉,流星划过。河水击响节拍,一种不可违背的预约。温柔与雄浑弯曲成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谁主持了秋天的全部收获?谁把千秋的史话传诸无穷的后世?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嚣的激流上,站在粗粝蛮野的船歌里,站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能割舍一切,不能割舍黄河的品格。那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光辉。
  三门峡!禹王马蹄长青苔,中流砥柱依旧在。
  禹门口!鲤鱼跳过成龙。劈开万仞山,黄河如同破竹。气吞山河,浊浪排空,问鼎中原。
  壶口!黄河直立。舞者从云端跳落大地,跳落硕大的牛皮鼓。黄土地划出长长的弧线,坚岩劈出狰狞的裂痕。步步踩着鼓点,陡然急切,忽又沉雄;或寒泉注淌,或雨打梧桐,越舞越酣然。
  苍黄的牛皮鼓起了白烟,黄河唤起威风,鼓声直击心头。鱼龙跳峡,兵甲交锋,狂涛扑岸,霹雳腾空。旅人肃然发痴,屏了呼吸,凝了眼神。穿叶蝶倏尔消失,紫槐花纷纷洒落,灿烂白日绕过千年古树,峭石上投下苍鹰的黑影。沉默弥漫大地
  一代代黄河人,把血脉喷涌成黄河的血脉,把骨肉凝结成黄河的骨肉。不由分说的狂飙,翻卷出无尽的悲歌。就只为多年以后,儿女们能够如此美丽地在大地行走:纺织棉花,种植水稻,收割麦子,树海读书阁,拉网打鱼,金霏读书阁,早晨读唐诗,黄昏背宋词,宣纸上泼墨,瓷器上绘画,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纵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温情,和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相爱。有一天老死,就埋在河岸随便哪一座山峦。
  一片片向海上漫泛的土地,那么年轻,来不及生成礁石。一种平静是如此明净,醉归的舟子凝神谛听天籁,树海读书阁。隐隐约约黎明的钟声,悠远地传来,轻轻拂落淡淡的疏星。而越海而来的朝霞,如潮涌。
  东营三角洲!最湿润最年轻的风,抚摩坚硬的手掌,抚摩风干的梦想,抚摩深夜的凝思,抚摩朝日的喷薄。黄土地留下的热血与汗水,岁月无法冲刷,也无法更改。
  
  铁凝:山中少年今何在——关于贫富和欲望
  
  不久前我看了北京人艺的一出话剧名叫《窝头会馆》,编剧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作家刘恒。有人问起作者这出戏的主题,这让刘恒感到发窘,于是他说主题就是一个字:钱。如果“钱”显得直白,换个含蓄一点的说法是:困境。
  正是“困境”这个词打动了我,让我想到第二届东亚文学论坛的主题之一:贫富和欲望。这几乎是一个当今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大问题,因为有人类就有贫富和欲望,有欲望就有困境。而人作为生物界的高级动物,所面临的困境更为复杂。“外在的困境是资源短缺,内在的困境是欲望不灭。”这也是刘恒的话。
  面对一个大的命题,我常常感到自己叙述起来的力不从心。那么,不如就让我从小处开始,从我的一个短篇小说讲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金霏读书阁,我写过一个名叫《意外》的短篇小说,这是迄今为止我最短的小说,1000个字,汉字排版一页半纸。有时候我也会像刘恒那样被朋友问道:你这个小说是写什么的?为了简便,我常用一句话表述,我说这大概是一个关于困境和美的故事小说大意是这样的:二十年多前中国北方深山里的小村子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因为很少有人出去照相。镇上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会跟着热闹几天。小说主人公山杏的哥哥来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照片,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接到哥哥的信,山杏就催爹妈去县城照相,从春天催到秋天。后来,摘完了核桃、柿子,山杏一家终于决定远征县城去照相。那天晚上山杏一夜没睡好,看妈在灶前弯着腰烙饼,爹替她添柴烧火。他们用半夜的时间准备路上的干粮,如同过年一样。天不亮,他们就换上过年才穿的新罩衣,挎起沉甸甸的干粮篮子出了村。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他们找到了照相馆,照相师傅将他们领进摄影间。当满屋灯光哗的一下亮了起来,当高楼大厦、鲜花喷泉之类的他们从未见过的华丽布景把这一家三口人包围时,他们甚至来不及惊叹,照相已经开始。在照相师傅的指挥下,他们努力把自己坐端正,同时大睁着眼睛向前方看去。随着灯光哗地灭掉,这隆重的事件,几乎一瞬间就结束了。半个月后,山杏爹从村委会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抢着撕开封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但这张照片上没有大睁着眼睛的山杏一家,照片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正冲她们全家微笑的好看的卷发姑娘。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新嫂子。
  二十多年前我是一家文学杂志的小说编辑,有时候我会在小说《意外》那样的深山农村短暂地生活,或者说“采访”。在一个名叫瓦片的村子里,我在“山杏”的家里住过。那一带太行山风景峻美,交通不便。村子很穷,土地很少,河滩里到处是石头。因为不能耕种小麦,白面就特别珍贵,家里有人生重病时,男主人才会说一句:煮碗挂面吃吧。我却被当成贵客款待。山杏的母亲为我煮挂面,煎过年才舍得吃的封存在小瓦罐里的腊肉。当我临走把饭费留下来时,他们全家吃惊地涨红了脸,好象这是对他们的侮辱。在这个家庭,我见到了被常年的灶烟熏黑的土墙上挂着唯一一张城市年轻女性的照片,就是我写进小说里的那一张。有位德国作家说过,变美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那么山杏一家对这陌生照片的态度,就是把困境变成了美吧?还有善良
  二十年之后,小村庄瓦片已是河北省一个著名旅游风景区的一部分了,爱看读书阁,因为铁路和高速公路铺了过来,一列由北京发车的火车经过瓦片通向了更深的深山。火车和汽车终于让更多的外来人发现原来这里有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森林,有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了可以欣赏风景,而风景就是财富的资源。我曾经为了自己一部电影的拍摄再次来到这山里,电影里需要深山农户的院落,我毫不犹豫地向导演推荐了山杏的家。我看见从前的瓦片村民大多开起家庭旅馆,山杏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不再会为拍一张照片跑几百里地,旅游景点到处都有照相的生意。她们的眼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裳干净时尚,她们懂得了价值,也知道谈论信息。当我向她们打听一个更远的名叫“小道”的村子时,山杏们优越地说:“哼,小道呀,知道。他们富不了,他们没信息!”瓦片和周边的村子都富了,在这些富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毕竟钱要来得快,日子才有意思。就有了坑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就有了各种为钱而起的“嚼清”。
  那一次导演对我的推荐很满意,树海读书阁,山杏家几乎原封不动地成为了电影里女主角的家。制片主任问我场地租金怎么算,我想起从前山杏一家的纯朴,有把握地说,你就随便给吧,他们不会计较。但事情并不似我的预料,当我回到我的城市后,曾很多次在家中接待瓦片的房东——山杏的爹。因为有了汽车、火车、电话,因为有了信息,遥远的山杏爹总是能够快速把我找到并申诉摄制组付他报酬的不合理。比方他说摄制组用墨汁把他的新房的白屋顶刷成了黑色;大灯把院里一棵石榴树烤成了半死;为了剧情需要他们还往河里摔过他的羊,摔了一次又一次,五只羊被摔得十天起站不起来……这都是钱啊,可他们都没给钱。我一次次放下手中的写作帮助愤怒的山杏爹向摄制组要钱,心中却时有恼火:要是没有火车呢?一切不是单纯得多吗?交通、通讯和旅游业给瓦片带来了财富,同时也成为一种运载欲望的挑衅的力量。现代化的强大辐射面对封闭的山谷,是有着产生这种力量的资格的,虽然它的挑衅意味是间接的,不像它所携带的物质那么确凿和体面。并且我始终认为,它带给我们的积极的惊异永远大于其后产生的消极效果。
  那么,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在进化着乡村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扮演了催生欲望的角色。商业文明的到来和它“温柔的挑衅”使未经污染的深山农人的品质变得可疑;没有它们的入侵,贫苦的山杏们的思维逻辑将永远是宽厚待人。可我想说,这种看似文明的抵抗其实是含有不道德因素的,有一种与己无关的居高临下的悲悯。贫穷和闭塞的生活里可能诞生纯净的善意,可是贫穷和闭塞并不是文明的代名词。谁有权力不让山杏们利用大山风景富裕起来呢?谁有权力不许一个乡村老汉跳上火车去找人“投诉”亏待了他的摄制组呢?其实当我在这儿比喻火车是催生欲望的角色时,蒸汽机火车已经从中国全面退役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背影;内燃机车、电气机车也不再新鲜。几年前上海就已经出现标志着国际领先技术的磁悬浮列车。在这个人类集体钟情于速度的时代,那个仿佛不久前还被我们当成工业文明象征的蒸汽机车,转瞬之间就突然成了古董。蒸汽,这种既柔软又强大的物质,这个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启动了近现代文明之旅的动力也就渐渐从领先的位置上消失了。当它的实用功能衰弱之后,它那暖意盎然的怀旧的审美特质才凸现出来。问题是,当今世界,早已先期享受了工业革命那实用功能所带来的诸多物质进步的人们,谁又有权力为了个人今天的审美愉悦,去对那些大山里的山民们说,我们可以富,但你们却不行呢?
  我在这时想起一个深山里的少年。上世纪90年代,一个初秋的下午,我在一个名叫小道(向山杏们打听过的小道)的村子里,顺着雨后泥泞的小道走进一户人家,看见在堆着破铁桶和山药干的窗台上靠着一块手绢大的石板,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三行字: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落下去了,
  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问过院子的女主人,孔子读书阁,她告诉我这是她九岁的儿子写的。我又问孩子是否在家,女主人说他割山韭菜去了。那天我很想看见这个九岁的深山少年,因为他那三行字迹歪扭的诗打动了我——我认为那是诗。那诗里有一个少年的困境,愿望,他的情怀和尊严,有太阳的起落和他的向好之心。那天我没有等到他回家,但我一直记着石板上那三句诗。今天那个少年早已长大,或许还在小道种地,或许已经读书、进城。假如在新世纪的今天,华闻读书阁,我把他的诗改动一个字,变成“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富呢”,我还会认为这是诗吗?
  与其承认这还是诗,不如承认这是合理的欲望。如同16世纪葡萄牙诗人在欢迎他们的商船从海上归来时那直白的诗句:“利润鼓舞着我们扬帆远航……”
  “利润”这字眼嵌入在诗行中看上去的确令人尴尬,但文学责任不在于简单奚落“变富”的欲望,因为变富并不意味着一定变坏,而“变好”并不意味着一定和贫穷紧紧相联。文学在其中留神的应该是“困境”。贫穷让人陷入困境,而财富可能让人解脱某些困境,但也有可能让人陷入更大的困境。最近我在一篇讨论当代中国乡村价值变化的文章中读到,消费经济时代的突然降临让许多没有足够心理准备和文化准备的村民,无暇也无力去做其他可供想象的人生筹划。多挣钱以确立存在地位的欲望压倒了这些,他们被迫卷入人与人之间一场财富竞赛的长征:争盖高楼,喜事大办,丧事喜办,以丧失尊严来换取以为的“面子”。中国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南方一些农村,有人在办丧事时请戏班子跳脱衣舞,因为花得起钱而在邻里间“挣足了面子”。这让人瞠目,让人想到说的虽是村民但又何止村民?我的一位北京亲戚,当年住在四合院一间三平方米的小屋里,如今他在为自己选购汽车时,打开一款已属高档车的车门,竟皱着眉头不满地连声说,“后排座间太小,空间太小!”所有这些,更让人思考一个国家在富强的崛起时,文明在何处以何种面目支撑。文明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制度性守护,是对人性尊严所必须的自由平等的捍卫。这也正是其价值魅力所在。
  生活在前进,高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过去200多年里发生的变化远远超过了之前的50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于人类有文明史的5000年,200多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些。更何况,若从非洲南方古猿走出森林开始,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进化至少已经历了500万年。有人类学家称,几乎所有人都对蛇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源于人类祖先早年在丛林中生活,无数代人与蛇共处,很多人失去生命,因此已把这种警觉融入人类的基因代代遗传。当200多年的进步使人类仿佛已经成为这个星球唯一主宰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知道欲望将把自己带往何方?我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造成的这所有变化的结果和含义?人类恐怕还要有更漫长的时间去领悟,以让灵魂跟上变化的脚步。今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要求也一再地扩大,虽然我愿意赞美高科技带给人类所有的进步和财富,但我还是要说,以财富和物质积累为核心诉求的变革,不能仅仅成为一种去伦理、去道德、去乌托邦的世俗性技术改革。巨大的物质力量最终并不是我们生存的全部依据,它从来都该是更大精神力量的预示和陪衬。这两种力量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互相依存难解难分。它们彼此对立又相互渗透,构成了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而文学要探究的领域,也应该包括这种紧张。
  为什么我常会心疼和怀念瓦片村的山杏和她的一家?为什么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还是那么爱看电影里慢跑的火车上发生的那些缠绵或者惊险?我不认为这仅仅是怀旧,我想说,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和财富积累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回望心灵的能力。就这个角度来说,文学最深层的意义和精神可能是保守的——即使以最先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文学。保守或许对科技创新有害,但在善与恶,怜悯与同情,爱与恨、尊严与幸福……这些概念中,并不存在进步与保守的问题。因为永恒的道德真理不会衰老,树海读书阁,而保卫和守望人类精神的高贵,保卫和守望我们共同生存的这个星球的清洁与和平理应是文学的本意。在人类的欲望不断被爆炸的信息挑起、人类的神经频频被信息蹂躏的物欲时代的喧嚣中,文学理应发出它可能显得别扭的、困难而保守的声音,或许它的“不合时宜”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先锋!也因此,文学将总是与人类的困境同行。也因此,文学才有可能彰显出独属于自己的价值魅力。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落下去了,
  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我还是记起了深山少年写在石板上这简单的句子,因为这里有诚实的内心困境,有稚嫩的尊严,更有对“我”的考问和期待。“我”是充满欲望和希望少年少年人类世界未来
  人什么时候、怎样才能变得更好呢?
  
  范曾:准将的肩章——记戴高乐将军
  我拜托将军的者,前巴黎大区省长、九十三岁的沃塞尔(LucienVochel)先生将一幅我水墨画的戴高乐将军肖像赠送给菲利普·戴高乐,因此有了以下两封往返的信件,它们将。
  菲利普·戴高乐
  海军上将
  议会名誉议员此致: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
  范曾大师
  亲爱的大师,亲爱的院长先生
  我与太太在医院盘桓了相当时日后回到家中,太太则仍然滞留医院的病榻,我惊喜并骄傲地发现我们的朋友吕西安·沃塞尔省长送来大幅戴高乐将军的肖像作品,她是如此光彩照人而形神兼备,更兼充满和谐、审美情趣与苍劲有力的中文书法题跋,足徵任字皆不能望其项背,使我写此信时感到,但却依然以九十高龄亲笔手书,以对您给予我的莫大荣幸和满足表达由衷的感谢
  以此,我及家人便幸运地拥有来自如此伟大的国度的大师之杰作,戴高乐将军于1964年正式承认了那个伟大国家,然其内心则在早年初获世界历史知识时便于此不疑。
  我把您的照片置于画作的背面珍藏。这是出自悠久的文化世家的伟人的肖像与杰构。您于全世界的绘画、诗歌文学诸领域及高等学府皆享有盛名。
  再次对您的隆情美意深表谢忱,亲爱的大师,亲爱的院长先生,请接受我极深厚的友谊和极崇高的。
  菲利普·戴高乐
  2011年10月10日
  尊敬的菲利普·戴高乐上将:
  奉读来函,曷胜欣慰,殷殷之情,深为。
  今与沃塞尔先生赴令尊之居停、坟茔、纪念馆仰瞻,由于您的关照,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热情的接待,足徵将军您和令尊大人在人目中备受的崇高地位,我们的感受是甚难一言以尽的。
  八百年前中国英雄诗人文天祥有句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于人曰,沛乎塞苍冥。”令尊于此当之无愧,作为一位世界的伟人,他淡泊寡欲的胸怀和奋不顾身的勇气,将永远长驻人类历史,如常青不败之树。
  朴素、单纯反衬出崇高伟岸的坟茔,使人有说不尽的怀想。伟人生前属于世界,而死后他唯一的个灵愿慰藉令堂与令妹,这是一片而的人性的清溪,大地葳蕤的草木陪伴着他,这就是的归宿。古往今来,有此功、此德、此品的将军,舍令尊其谁,集哲人、伟人、于一身的元戎,舍令尊其谁?
  肩章亲爱的将军,在令尊坟茔前,我深深地鞠躬,这是东方文人至高的,我捡回居停飘落的一片红叶,留作此行的纪念
  此颂
  秋祺
  范曾
  
  陈建功:铁生轶事
  
  1月2号清晨,我和妻子赶到八宝山二楼西厅告别室时,铁生已经安放在灵柩里了。周围只有二三十人吧,没有告别仪式,也没有人号令鞠躬。铁生的妻子陈希米说:大家不要哭,铁生不愿看大家哭……请大家撒一些花瓣给他。我们就撒一些花瓣在他身上。陈希米说,我们跟铁生告别吧。我们就各自深深地鞠了躬。陈希米说,留下几个有力气的朋友,别的朋友就走吧。我们没有走,看着灵柩被抬上担架车,缓缓地推向焚化炉……
  后来,我们又随着铁生的遗像,把告别室里的一些鲜花和铁生的一些衣物送到户外的焚化炉去。焚烧衣物时,陈希米突然对我说:“王安忆织的那件毛衣没烧,还在家里放着呢!”
  我心头一酸。
  我不知道是铁生跟她交代过的,还是她自己想到的。
  这个日子,本来是定在1月3号的,不知为何又提前了一天。想了想,觉得希米的确是最理解铁生的人。铁生说过,人之于世,应该像徐志摩《再别康桥》那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提前一天,或许是为了让铁生走得更为“悄悄”吧?铁生永远是这样低调,平实。他死了,这死唤醒了我们所有朋友和读者心中蛰伏已久的尊崇与爱戴,用我女儿从海外发来的邮件里的话说——“网上早已悲恸一片”,然而铁生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低调和平实,由希米替他坚持着。他谢绝了灵堂,谢绝了花圈和挽联,谢绝了悲悼。他希望朋友们为他高兴,高兴他的一生终于战胜了灾难与残缺,高兴他终于有一点感悟思考留存人世,高兴他还留下了一份肝脏,救治了天津的一个患者,留下了脊椎和大脑,供医学研究……
  得知铁生病危的消息时,我正在广西北海,几个小时以后,知道他已经离去。本来我一家、何志云一家已经约好,元旦回京,是要和铁生夫妇做几乎每年例行的聚会的,为此我已经订下31日回京的机票,岂料下了飞机,赶到铁生家,只有何志云夫妇陪一脸疲惫的希米坐在屋里,另一个客人我不认识,却看着脸熟,有一种莫明的亲切。希米说,这就是《我与地坛》里那个“长跑家”呀。哦,就是那位“西绪弗斯”式的“长跑家”吗?记得铁生写过他们在地坛感慨人生际遇的凄凉与悲壮——
  还有一个人,是我的朋友,他是个最有天赋的长跑家,但他被埋没了。他因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而坐了几年牢,出来后好不容易找了个拉板车的工作,样样待遇都不能与别人平等,苦闷极了便练习长跑。那时他总来这园子里跑,我用手表为他计时。他每跑一圈向我招下手,我就记下一个时间。每次他要环绕这园子跑20圈,大约两万米。他盼望以他的长跑成绩来获得政治上真正的解放,他以为记者的镜头和文字可以帮他做到这一点。第一年他在春节环城赛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见前十名的照片都挂在了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于是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闻橱窗里只挂了前三名的照片,他没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橱窗里挂前六名的照片,他有点怨自己。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橱窗里却只挂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几乎绝望了,橱窗里只有一幅环城赛群众场面的照片。那些年我们俩常一起在这园子里呆到天黑,开怀痛骂,骂完沉默回家分手时再互相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现在他已经不跑了,年岁太大了,跑不了那么快了。最后一次参加环城赛,他以38岁之龄又得了第一名并破了纪录,有一位专业队的教练对他说:“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他苦笑一下什么也没说,只在傍晚又来这园中找到我,把这事平静地向我叙说一遍。不见他已有好几年了,现在他和妻子、儿子住在很远的地方。
  或许因为“长跑家”在场,或许因为置身于铁生起居的地方,我总觉得铁生仍然坐在轮椅上,躲在空气中的一隅,默默地看着我们,就像他在地坛的树林里,察看着每一位过往者一样。我知道,倘若我向希米表达我的难过,铁生肯定会在轮椅上笑着看我。想着想着,我甚至为带来了一个花篮而尴尬起来——铁生和我,多次谈到死亡,他是如此的淡定和从容。他说过的,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我,又何必要带来这个如此常规的花篮和挽带呢?
  希米很平静地告诉我铁生辞世的经过,最后,她甚至有几分激动地告诉我,铁生去世没多久,她就接到了天津来的电话,说铁生捐赠的肝脏,移植成功了。我默然了很久,说:“真没想到,他还有一副肝脏可捐,我以为他已经浑身难找一处完好的地方了……”是的,他21岁截瘫,10年前得了尿毒症,双肾坏死,临终前已经是靠一周四五次透析为生,每次我见到他,都感到他的脸色日渐发黑,疑心病魔已然侵入肝脏,谁想到,这副肝脏,还救助了一位患者。希米说,她也感到惊讶,铁生的肝脏,居然还有用。希米还告诉我,铁生还捐了他的脊椎和大脑,这是他和长期为他治疗的一位医生朋友的约定,他说他死了以后,她尽管可以拿了他的器官去做研究,因为对他的病,医学界还有很多疑问。
  本来我不想如此详细地介绍铁生的捐赠,因为这不符合铁生的性格,甚至我也不知道是否会违反有关规定。之所以要说出来,是因为陈希米告诉我,铁生的捐赠所获得的礼遇令她感动——既为那些全程监控着捐赠过程的红十字会人员,也为那些抱着肃穆之心执行手术的医护人员。他们移植完了器官,仔细地恢复了铁生的身体和容颜,使这个捐赠者很有尊严地远行,这使她对中国遗体捐赠事业的进步刮目相看。我想,说出这些,铁生、希米应不会怪我,因为会有更多的人步铁生后尘,这也是他们所期待的。
  其实,类似这样的、说出来有可能使铁生感到不安的事情还有几件,因为铁生的宽容,他没有责怪过我。现在铁生已逝,且这件事也已经广为人知,我想,再说一遍,或许也可以使人们理解铁生的宽厚吧。几年前,我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不久,为了使展览有所创新,决定办一个名为“作家友情展”的展览,我到铁生家闲聊,问他有没有代表作家友情的物件。他说:“要不你把王安忆为我织的一件毛衣拿去?”我大喜过望,因为还从来不知道安忆居然有这等耐心,竟为铁生亲手编织一件毛衣寄来。以两个人的知名度,这毛衣应可视为“文人相亲”的典范。没想到铁生说出就后悔了,他说,哎呀,说不定人家王安忆不愿说出这件事呢?我当然理解铁生的担心,因为和我是朋友,才口无遮拦,同样低调的王安忆,大概也确实不会同意拿这次朋友间的馈赠说事儿。话已至此,我们就没有继续毛衣的话题。铁生对于我,历来是有求必应的,我想这次他肯定是要挖空心思找另一件事来弥补“毛衣”之憾。少顷,他说,算啦,那毛衣也不好找,要不你把刘易斯送我那双跑鞋拿去吧。
  铁生是关心并热爱体育的,这有他的文字为证。他写过的一段话,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走进历史。他说,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应该再加上“更美”。如果光是强调“更快、更高、更强”,就难免会追求出兴奋剂或暴力甚至其他更不好的东西来。这“更美”,并不仅仅就是指姿态的优美,更是指精神美丽。这就是说,在比赛中,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有了一个向自身极限挑战的机会。他还在散文《我的梦想》里,表达过对美国体育明星卡尔·刘易斯的崇敬: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一动不能动,却是体育迷……我最喜欢并且羡慕的人就是刘易斯。他身高一米八八,肩宽腿长,像一头黑色的猎豹,随便一跑就是十秒以内,随便一跳就在八米开外,而且在最重要的比赛中他的动作也是那么舒展、轻捷、富于韵律……
  应该是这篇文章,使得铁生在2001年3月间居然有了一次和飞人卡尔·刘易斯的会面。铁生告诉我,因为运动员李彤把自己的文章念给了刘易斯听,这才有了那次与刘易斯的相见。那天上午,他把自己的一些作品送给了刘易斯,刘易斯则回赠以签名的跑鞋。刘易斯拍拍铁生送给他的书,说:“我相信这些书一定很棒,可惜我不懂中文,不能看懂它们,这真是个遗憾。”铁生也指指手里的签名跑鞋,说,得到您签名的跑鞋,应该也是特棒的事,可惜我没有健全的双腿,所以也深感遗憾!说完两人笑着拥在一起,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跑鞋的故事并不比毛衣的故事逊色,因而成为了“作家友情展”中体现中国作家和海外交流的佳话。然而,“毛衣”的故事仍然使我难以忘怀,以至到了2005年6月,当史铁生以《病隙碎笔》再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并坐着轮椅到深圳领奖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对这故事的偏爱,讲给了撰写颁奖晚会台本的巴丹。那台颁奖晚会获得极大的成功,主要是从中央电视台请来的主持人张泽群和黄薇的超长发挥。现场说出的许多感人的故事中,“王安忆赠毛衣”也是一个。然而,当张泽群讲出“毛衣的故事”并向台下轮椅上的铁生发问时,我忽然想起,因为筹备晚会而忙得晕头转向,竟然忘了跟铁生也忘了跟王安忆打个招呼。王安忆没有与会,倒可以说得过去,铁生是早早就到深圳了呀!远远看着轮椅上的铁生面对这意外的提问,有几分吞吞吐吐,我想象得出自己给这老弟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好在他很快就摆脱了慌乱,说:“这事……人家王安忆未必愿意说,既然被您刨出来了,那我就说吧……”他说得平实、得体,最后他还说,自己得到的关爱不只来自于王安忆,也来自许许多多同行以及更广大的读者们……坦率地说,尽管和铁生有着深厚的友谊,我还是颇为自己的疏漏感到惶恐。事后我在宾馆的走廊上遇见了他,抱歉地说,不好意思,闹得你有点被动,但你回应得很精彩。我还请他放心,说,王安忆那儿,我去解释吧!铁生宽厚地笑笑,说:“没事儿!……还用解释吗?说了就说啦!……”
  我和铁生,应该说有三十几年的友情了。最早看到他的作品,并不是公开的出版物。和他一起在陕北插队的吴北玲,是和我一个班的北大同学。吴北玲拿来一个硬壳笔记本,就是上世纪70年代老师们常常用来写教案的那种,铁生的作品,被他用粗粗的钢笔,抄在那个笔记本里。我从那里读到了《午餐半小时》《兄弟》和《没有太阳的角落》。我们文学专业的同学们都有谁看过这个笔记本,我已经记不清了。反正记得读完这几个短篇,班上一片赞叹之声,为作者情感的醇厚和文笔的老辣而击节称快。我记得曾经把《没有太阳的角落》刊载在我们主办的《未名湖》上,我也记得在那个新旧文艺思想的纠结期,这篇作品和当时许许多多好作品一样,受到了一些质疑,似乎是什么“把生活写得过于灰暗”、“缺少亮色”之类。这些质疑或许曾经使文学界凄凄惶惶,不过,对于我们,对于铁生,都算不得什么了。80年代的中国文学已经无须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更何况那些批评者并没有读懂史铁生,没有看到他在“没有太阳的角落”所闪烁的浅烛幽光。此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直到《我与地坛》,铁生在文坛声名鹊起,再以后,《我的丁一之旅》《病隙碎笔》《活着的事》《写作的事》……铁生的写作更朝着生命的诘问、灵魂的追寻上飞升。
  关于铁生作品价值与意义,别人已经讲得很多。我再讲,似乎也是另一篇文章的任务。铁生一生,获奖甚多,全国性重要的奖项不仅都拿过,而且还曾连连获得。然而一个看似奇怪却并不奇怪的事实是,我在作家协会分管全国性的文学评奖工作15年间,铁生从来没有询问过、打听过和评奖有关的事情。在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时,《我的丁一之旅》得以入围,耳畔也曾传来各种声音,但没有铁生的。评奖揭晓了,《我的丁一之旅》没有获奖,我仍然毫无顾忌地进出于铁生的家门,我没有、他也不需要我做什么解释或安慰。我记得,在《我与地坛》里还读到过铁生写作初获成功时的激动和喜悦,然而到了后来,铁生已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了。我们也曾经很难得地提起世界上一个很重要的文学奖项,他说:“把作品价值交由几个老头子来评价吗?抱着这样的期待,怎么还可能听取自己心灵的真实呼唤?怎么还可能追求到真正的文学?”我笑着说,同行中能有多少人对评奖有这样的认知?有一百个,中国文学的面貌将焕然一新。记得当时铁生笑笑,说,都这模样儿了,我把握着自己就成啦!
  文学之于铁生,似乎算不上“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说过,“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然而,他用笔蹚出的这条心灵之路,难道仅仅有着个人救赎的意义吗?
  或许他就是这样秉持着自己的信念思考,去写作,去完成自己的一生的,而他的涅槃之路,却烛照了我们,使我们自惭形秽。
  至少我,愿意学他,哪怕只学到皮毛。
 
  夜雨扬州千年梦:叶延滨
  对扬州最深的印象,是梦中的扬州雨,雨中的扬州梦。
  主人说,到了老扬州了,不要住酒店宾馆,走老街,进老院子,住住老房子。果真是青砖青瓦的老街,窄窄的小巷从戴望舒的诗行里铺过来,高高的门牌坊,上书“长乐客栈”四个大字。灯火朦胧,花影摇曳,空气中透出一种古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陈年的普洱,浓浓的夜色中浸润着岁月的墨香。立在土里的青砖砌成小道,夜色藏去花园的七色花彩,草木沁人的清香显出一派宁静。池塘不大,足够灯火闪烁,电灯放在旧式的灯笼里,也就放低了身段,像烛火悄然为人指路。我和散文家王巨才先生住一个小院,一进三间的青砖大屋,中间的堂屋是共用的客厅,我们分别住进两侧厢房。进了卧室,全部摆设都是清式家具,让人想到当年的富商之家,只是比当年多了全套的电灯、电话、电视、互联网和崭新的卫浴。
  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到其他城市观光也好采风也好,夜里就是睡觉。而在扬州,比观光比采风更有要紧的是做个好梦,梦中还会有另一个千年扬州。
  扬州一梦,真不知醒着的更美,还是梦里的更真?
  梦中的瘦西湖和眼前的竟如此相像,我问自己,来过吗?什么时候?前世还是今生?瘦西湖真是个婀娜美女,苗条身段,随风摆动,绿水罗裙,碧波姿影,风韵万千。只是,说的是这瘦瘦的窄小湖泊如果换一个地方,也就是一条不宽的河,和那些流过许多普通村落的河流没有多少差别。瘦西湖美名远播,头一条是沾了扬州的光,瘦西湖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扬州是文化名城,千年的风流百年的富贵,不能像今天的官二代说“我爸是李刚”,那是纨绔的轻狂,也不能像时下的富二代开着宝马去撒野,那是败家的浅薄。富甲天下的扬州偏说瘦了才美。藏富于民的扬州不夸家产说风景,瘦西湖因瘦而美,借“西湖”而知其名,添一个“瘦”字而藏精巧、精美、精妙,让天下人去猜去向往!正是如此,瘦西湖成了扬州万千风情的娇宠,徐园、闵园、贺园、罗园、熊园……富甲天下的商贾,想沾上瘦西湖的美景,沿湖买地建园子,平日里能借观赏瘦西湖的骚人墨客扬名于世,皇帝南巡游湖时又可以邀宠。富商们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园子,依湖而建,瘦瘦的湖水像一条曲折回旋的绿丝带,将一个个珍珠翡翠般的园林串起来,这些园子就像瘦西湖的首饰衣装,将瘦西湖打扮得如同天仙。如果只是如此,瘦西湖还缺点什么。缺什么?诗人们都知道,于是有了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佳句之后,扬州和瘦西湖以及挂在瘦西湖头上的月亮都成了诗人们歌咏的主题:“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不就是在这样的诗行里,一次又一次走近瘦西湖,一次又一次梦中走进扬州月色中?
  梦让这急匆匆的雨脚踢醒了。这是扬州初夏的夜雨。
  雨的那一头是高邮,高邮是扬州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因保有最早的邮递驿站而得名。比邮驿更让高邮声名远播的是高邮的双黄鸭蛋,大概水乡丰饶,鸭子能下双黄蛋,后来经过精心筛选培育,让双黄鸭蛋成了高邮的形象代表。此行高邮,见到高邮另一个“双黄蛋”,文胆双杰!高邮有个著名的风景区叫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行宫,因苏轼、孙觉、秦观、王巩等文人会集于此故得名。文游台是筑在土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禾田湖天,水乡景色,尽收眼底。最引人注意的是汪曾祺文学馆。文游台一进大门,有一尊秦观的塑像,汪曾祺的纪念馆在塑像右侧。从秦观像到汪曾祺纪念馆不过百步之遥,岁月却走过了千年。秦观以诗传天下,而当代的汪曾祺以文名扬四海,一诗一文,千年之约?我最早是看了样板戏《沙家浜》,知道这满台男女的词,都出自汪曾祺笔下。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先生以《受戒》等一批小说声震文坛,也就知道了先生是扬州高邮人,是秦观的同乡。更有幸在1986年与先生一起参加“中国作家访问团”,在团长邵燕祥带领下,在滇西高原转了半个月。此次云南之行,汪曾祺十分高兴,他在抗战时期曾就读于昆明的西南联大。故地重游,感慨万千。那时候滇西没有机场,也没有高等级公路,我们的滇西之旅,大都是坐在中巴车在沙石路上颠簸。好在一路上汪先生谈兴十足,忆旧话当年,山水说典故,让此行成了一次汪曾祺导游之行。我曾用九个字记下了此行对汪先生印象:讲故事,喝烈酒,写好字。在汪曾祺纪念馆里看到林斤澜先生为汪曾祺写的对联:“我行我素小葱拌豆腐若即若离下笔如有神”,我就想到那次旅行结束时,汪先生送我的一幅字: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呜呼,眼前见字如见人,先生人却驾鹤而去!从秦少游到汪曾祺,扬州高邮一股文脉,是怎样的在人心里穿越千年……
  雨声越来越大。密密的雨脚在瓦屋的顶上敲击,如小鼓棰在鼓面上舞蹈。雨水顺瓦檐倾泻如注,一排瓦檐就成了一面小瀑布,让雨水在小院里放纵喧哗。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亲近过雨了?住进城市水泥森林的楼房,我们已经忘记了雨打芭蕉的声音,忘记雨点敲击屋顶的韵味,更忘记雨檐流瀑的景象,我早已习惯在电视天气预报的节目里“听雨”……
  扬州初夏的雨将我唤醒,我醒在一场千年扬州梦里。
相关的主题文章:

  
   Durban
  
   “守望心田”风雨无阻,笑对艰苦
  
   午夜的故事【作家选刊第10期】
  
   有感于郭敬明想获茅盾文学奖
  
   无题_102
9#

2013的最后一缕阳光,金霏读书阁
  &nbsp,爱看读书阁;   记得2012年的最后一天,我和莲以及鑫登上了小梧桐山,树海读书阁,目送了最后的一道绚丽晚霞,转眼间2013年又要过了,由于最后的天有事,所以不得不提前两天,要爬的还是小梧桐山,上午便已开始进入仙湖植物园区,铭华读书阁,中午到了弘法寺,树海读书阁,该拜的也拜了,吃也吃了,于是便开始爬山。由于都已修成了小路,爬起来也放便,但还是让人汗流浃背,里面的衣服已湿,此时也顾不得体面,把脱下的衣服绑在腰间,莲则拿在手上,鑫的放在书包里,精彩读书阁,不久便已到达山顶,休憩了一会,再补充一下,直接到了观景台,已是近五点了,我们坐着,俯览着眼前这细细小小的房子,再看看那远处山峦连绵的山,再抬头看着这渐变的太阳,只感觉黄昏很美,很圆很大,通红通红的,染成整个天空都是如擦了胭脂般的红,孔子读书阁,偶而也变幻出七彩的艳丽,我的眼睛贪婪地看着每个细节的变化,华闻读书阁,像要抓住那一抹的霞光,不让它沉入山边,树海读书阁,不让这天下去,也不让这年过去,然太阳终究还是隐入了天际,心里无比惆怅,金霏读书阁,感叹着时光的流逝飞快,孔子读书阁,岁月的无情蹉跎,同时也在郁闷着,郁闷着在这一年中,好象自己什么都没有做似的,就如昨天看着那亮丽的阳光而给自己定下的计划与决心,树海读书阁,今日不觉地就到了时期,且还是忘了,一事无成。
其实,我们最初并不是专门来登山看晚霞的,因为莲每年的年头和年尾都要去仙湖的弘法寺里烧香拜佛,祈祷与还愿。阿莲说,年头向佛祖许下了愿,不管是否达到,到了年尾必定要有还愿的,只要心成,那来年才能许下更灵的愿。而我则顺道爬爬山,吸吸这里面的清新,领略一下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财富。这梧桐山位于位于梧桐山北麓,处于梧桐烟云景区和仙湖植物园景区之间,梧桐山自西向东渐次崛起,分布着三大主峰即小梧桐、豆腐头、大梧桐,史称“三峰秀拔”。小梧桐山并不是十分的高,但对于我们平时都没去爬的人来说也不算低了。且有着平整的阶梯沿伸着,婉如一条通向天边的白蟒。在前几年,爬时还未感觉有什么不妥,然如今却感觉一年比一年的难爬,一年比一年的气喘,唉……,个中原由,心中明白。
天渐渐暗了下来,这缕阳光也已成了过去,黑夜在冬季特别早的来临,天空中成了星星们的乐园,像要祝愿新的一年就要来了而开的PATTY,一闪一烁地亮着。此时,寒风飕飕地从耳边拂过,旁的草丛树林间“哗哗”地响着,我们只好手牵着手,顺道而下,走不远便已来到了山坡的阶梯小路,在夜色的照耀下显得如条长长的白色巨蟒似的沿伸着,不久便来到了隔三叉五地立着个小路灯的马路上,让人看了不会害怕,心中有了个方向,沿着一直走下去。我想,生活也是如此,时光不会等人,这路还得自己走下去,怎么走才是好,心中自然有个方向来指引着。
相关的主题文章:

  
   “校闹”该咋办
  
   你是我一路的风景
  
   山那边的景色
  
   “马上就办”与“官八股”
  
   为什么海水是蓝色的(外一篇)
10#

20151216 周三 认真生活不带浮躁,金霏读书阁
昨晚看书看到零点半,持续两个小时,早睡又泡汤了。眼泪因书流不停,心里流淌着感动。大冰的书。    早上起来时眼睛肿疼,华闻读书阁,不知是最近盯着电脑用力过度还是因为昨晚的眼泪,近期眼睛一直不舒适,算命的说我今年有眼疾,金霏读书阁,果然没说错。一直疼惜保护的眼睛,孔子读书阁,终于还是被我玩坏了,树海读书阁。    打算放自己一天假,不写东西,不喝药。    上午一边搞卫生,一边刷微博玩微信,铭华读书阁,其结果是我抱着拖把靠着椅子,爱看读书阁,停留在微信上,一直刷到中午,精彩读书阁。好歹把卫生搞完了,内裤依旧没洗,孔子读书阁。  不后悔,因为知晓了一个犀利的作者:咪蒙。还有她那篇犀利的文章《致贱人,我为什么要帮你,树海读书阁?》    午饭没吃,带着小零食—&mdash,树海读书阁;沙琪玛、麻花和奶片直奔KTV。  老公说我可以潇洒放松尽情high,我就去了,一直都是行动派,至少在某些丧心病狂的事情上。  两个小时后,带回四瓶水,树海读书阁,一大盒纸巾,爆米花已经被吃掉了。    还记得离开时的场景,那个可爱的服务员过来问我:“就走了呀?”  我点头:“嗯啊。”  她很惊讶:“才两个小时呢。”  那种惊讶无异于上次我在这里唱K,发现他们没有给我爆米花。    其实我也很惊讶,惊讶又欣慰于现在的自制,知道适可而止便退场。  老公说我最近变化太大,像是换了一个人。他说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哦,变化啊……我只是想认真生活而已。    认真生活,不带浮躁,没有那么多茫然,找回了过去的自己,也开始走向未来期待的模样。  认认真真,踏实地每天写文了,即便写的不多。  不打游戏了,打开游戏看到更新目录,可以控制自己淡定地关掉游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固执傻等。  规律地在晚上去健身房锻炼了,弄得肩背酸痛,像是要长出小肌肉的征兆,体重依旧是那个数,身体似乎瘦了一圈。  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可以半个月不开火,现在每天都有做饭吃,像个奇迹。  对了,还有喝药。    改变的触发点是什么?上一份工作吗?也许吧,总得要找个理由才好。    回到家,看到整洁的屋子,感觉,认真生活真好。  接下来,休息,吃红提,锻炼身体,今天不喝药。  充实的,认真的。    感谢上帝的点醒,感谢愿意醒来的自己。    ——15:54
相关的主题文章:

  
   《把海沏进茶碗》之雷雨颂
  
   《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导游记》(游记)沪上人家文
  
   回忆如梦
  
   岁月的印章
  
   “和 尚”
11#

8月,好自为之
  &lt,铭华读书阁;一、再讨厌谁,也要微笑面对>
  我常常觉得自己和生活格格不入,就像我一直不喜欢身边的邻居一样。可是,我还知道,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你讨厌的人一样讨厌你。就像当初,不喜欢都带在情绪里。当吃过亏之后,我才明白,纵然你有多讨厌一个人,也要微笑对他,因为,总有一天你会有求于他。
  
  其实,我想要的很简单。你怎么对我我不在意,就怕你对我使心机。然而,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我天生就是柔弱女子,精彩读书阁,我没有那么多的心里活动没有那么多的阴暗。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是生活里的弱者?我不知道是年龄存在的问题,还是我比较简单。我不喜欢那长舌妇。可是,她们貌似无处不在,貌似成了调味剂,到哪都不可缺少。我无法去改变这些,唯有抚平心态。
  
  最近,又哭了。夜里,梦梦生病了,我忙的手忙脚乱,华闻读书阁。他忙了一天,我亦不忍心打扰。和闺蜜散了之后,就一直没有延续一段像样的友情。对于有些人,表面再好,可终究不是交心之人。翻开手机电话薄,爱看读书阁,竟然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然后,眼泪就不听使唤的往外涌,树海读书阁。时间拉远了和很多人的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而我们,却在生活的圈子里,离中心越转越远。这是我不想看到的,可是,这样的现象不会因为你个人的情绪而终止,金霏读书阁。每一天不知道有多少的友情,爱情被拉远了距离,直至分散。
  
  
  <二、第一次&gt,树海读书阁;
  最近,心情一直处于阴霾状态。做事常常丢三落四。几天前,买了一件连衣裙,树海读书阁。只是,为了这件裙子不开心了好多天。当初买下,或许是同去的朋友和店主说穿着漂亮,虚荣心致使我掏钱。回来后,还是闹心了。这次不必要的破费让我真的明白,别人的话只能听一听,自己做决定。纠结,是个坏习惯,金霏读书阁。而我,孔子读书阁,把纠结当做了我的贴身朋友。这,我又错了。
  
  然厚着脸皮去调换了下。于是换了两件短裙,送了一件给Y,孔子读书阁。这是我第一次送朋友比较正式的礼物,树海读书阁,纵使我不知道Y会不会喜欢,可是,我依然能感觉到隔屏相望的Y很开心。Y是我的发小兼邻居。谈不上有多好,只是,朋友里只有跟她可以肆无忌惮的说话。不管语气有多不文雅,有多颜色。或许是她的那句“我已把你当做了闺蜜”的话,我开始在乎她。只是,还在待嫁中的她,有些话题还是和我融不起来。比如,婚姻里的生活。
  
  
  <三、尾声>
  7月底,和成成相隔着网络谈了一次心。很多事,我都不曾知道,比如,她订婚。她考本。即使我们那么好,可时间足以证明,那也是曾经。哪怕你曾经和谁好的穿一件衣服一件裤子,也会有离别的一天,也会有感情变淡的一天。凡事,学着接受。时间,是可怕的。
  
  空间的关闭,让我体会到。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的心里份量,不然,你会心疼很久。想看你笑话的人远远比关心你的人多。真正希望你过的好的人,也就屈指可数。瑰的心情里透露了今天出发,离开家,去为生活做奋斗。我默默的看着什么都没有说,我怕任何鼓励的话语,在现实面前会显得苍白无力。
  
  前天晚上,梦梦安静的搂着我的脖子的时候,我无意听了刘若英的《我们没有在一起》,虽然听过很多遍,可是唯独这次用心在聆听。歌词,听的我想哭。然后,一个人坐那心里又狠狠的煽情了一把。然后开始把某些回忆紧紧的套牢,甚至挤出点水来。有些人,有些记忆。随风扬起,浮现眼前,无关时间。
  
  7月,有点糟。
  8月,时间,快的我无法用言语形容。
  希望,8月,可以过的快一点,好一点。
  
  2013.08.05/居黎
相关的主题文章:

  
   仲冬的阳光
  
   像一阵风一样吹过
  
   “十日下乡行,浓浓支教情” 2018年暑期三下乡“红星闪闪”社会
  
   你是唯一
  
   关于Away的线_1
12#

pick小馒头同学
数学课上,精彩读书阁,ppt的内容相对来说较简单一点,树海读书阁,讲的也比较详细,孔子读书阁,课堂气氛很热烈,金霏读书阁同学们都反应很快,树海读书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孔子读书阁。然而,铭华读书阁,有一位同学(小馒头)说这些问题太简单了,树海读书阁,没什么好听的,华闻读书阁。但是ppt内容是尽量适合大部分人来设置的,树海读书阁,小馒头平常上课的时候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爱看读书阁,反应速度快,心算也快,金霏读书阁,人也挺机灵的。我相信这些内容他学过,可能掌握了,但不是每个同学都学会、掌握了,因此完成了差异性。

此时我想起一个词"因材施教",对于像小馒头这样反应很灵活,成绩好的同学如果讲适合大部分同学的内容,他们会觉得无聊,会想逃课,所以以后的课堂我准备做一些改变。内容还是讲一样的,练习可以准备两个程度的,想挑战一下自己的同学可以做难度高一点的,这样尽量减少分歧,照顾到所有同学。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绝-西江月
  
   指路人
  
   2010年的第一场雪_2
  
   童年学习生活一瞥
  
   探索月球,我们有可能的文学复兴
13#

{散文诗}风雨的灵感,树海读书阁
&nbsp,金霏读书阁;{散文诗}风雨的灵感
&nbsp,金霏读书阁;&nbsp,铭华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
-
在多彩的天地间,精彩读书阁抒情与舞蹈,华闻读书阁
拥着生命的图案,复印着,树海读书阁
&mdash,孔子读书阁;&mdash,树海读书阁;那一个个痴情着爱恨的倩影。
于是,一弯浅愁弥漫着七彩,孔子读书阁
于是,光影里布满了美和丑,爱看读书阁
于是,人生感悟在风雨中。
用所有的语言来表达,生动了
万物的渴望与向往,
在装点与修辞的田园和山野上浓墨着彩了
来自我和你共同心灵感应的交响。
重新回到那童年时光,把心身
赤裸裸地捧在风雨中,
万千种感受实实在在了父母亲的呼唤,
纯洁的意境里走来了一个个真善美,
和我们都没有看到的景色。
啊,扶桑着淋漓与清凉。
有声有色了你和我的人生游戏。
光——彩——奇——梦&hellip;&hellip;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一“的思考
  
   又闻稻米香
  
   一支弹跳在山间的音符(夏凉文学杯)
  
   一个现代“一千零二夜”的故事 (二)
  
   “怀念坐牢”之思考
14#

“三下乡”心得,华闻读书阁
骄阳似火的七月,树海读书阁,“三下乡”的钟声已经敲响,孔子读书阁,为顺利完成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树海读书阁,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树海读书阁。在课程的准备和活动的开展方面,爱看读书阁,我们与学校取得较好的沟通,了解到当地学生的迫切需要,并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特色的课程和活动,以此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第一天没课,于是辅助班主任去上课,在上课期间,同学们都很活跃,但是有时候很难控制他们,可能在他们眼里我们比较像朋友一样,学生不太怕我们,这时候需要我们竖立威严,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以下一些认识: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增长了才干,发现了不足,激发了热情。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
  
   [url=http://121.5.139.57/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3874]七律·静夜思

  
   相思红叶
  
   历史的记忆补充篇(关不上的记忆之门十二)
  
   叫你作祟!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