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ommon Errors of No Trigger of ThinkPad E550 NM-A221 [copy link]

1#
银光图片

html模版曾经、彼此擦肩
曾经、彼此擦肩

某一天的清晨,也许是我醒的比较早,也许是因为你必须上班早起!
孔子读书阁size: 20px;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孔子读书阁family:微软雅黑">也许都是醒的较早一些吧,精彩读书阁,劳累了三天的你舍不得离开你心爱的床,而我因为好静不好动便赖床不起!
如果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树海读书阁,还可以望着天花板发呆,华闻读书阁,甚至采取数羊强制入睡,可这是清晨!
微信联系人有许多,可发出的信息却总是泥牛入海,所以也就少了问候的热情。
唯有你,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总会及时回复信息,即便偶遇特殊情况,也会事后说明原因!
一条看似简单的信息,却蕴藏了一份关爱与尊重!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爱看读书阁,最害怕满腔热忱遭遇冷若冰霜的漠视!
如果是对方对你有一种莫名的好感,特别是身处爱河的恋人,最好别去选择,用冰冷的姿态来提升自己的高傲,金霏读书阁
因为你总自以为内心深处的那份高傲令对方用仰视的眼光来崇拜你,当你有一天发觉他(她)对你举足轻重的时候,也许你再也找寻不到他的踪迹!
在我认为:在这种心约的起床尚早,可以闭目养神健脑的几分钟,如果能接到一个电话,而拨打电话孔子读书阁>的,又刚好就是那个令自己还颇有好感,在这种闭目养神的一刻,耳畔轻轻聆听他的呢喃,偶尔自己在漫不经心地说说自己的心语心愿,树海读书阁,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又伴随着几分浪漫色彩!
我记得:你回复给我的是——没有感觉,只是不想起床!
&nbsp,孔子读书阁;好在我们只是偶遇早醒,而彼此互发信息,孔子读书阁!如果我冒险拨出电话,那会不会有一种自取其辱的嫌疑呢,树海读书阁
人与人之间,有时只是一次简简单单的语言交流,树海读书阁,有时甚至只是善于倾听言外之意的人,你的只言片语里,便能透露出许多信息,折射出你的不为人知的心空!
相关的主题文章:

  
   慈母割肾救儿感动水乡
  
   我记得你来时的模样
  
   选准干部、用好干部
  
   晚风轻轻地吹
  
   沸腾的情感,梦想的起点
Share Forward
2#

&amp,孔子读书阁;#160,铭华读书阁;江枫散文诗《坦荡》一
&nbsp,金霏读书阁;江枫散文诗《坦荡》
&nbsp,孔子读书阁;江枫原创: 《坦荡》 阳光轻轻洒脸上、野花悄悄齐绽放,真正的作家是生活的希;真正的诗章、并设有平仄的光芒。 我象太阳温暖着四方、我象春雨润育着心房,我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坦荡的心肠。 我没有最美的语言、却有豪放的诗章,每一句、每一首;都来自那炮火纷飞的战场! 我活得坦坦荡荡、我的诗章里没有平仄的春光,我不想让华丽的平仄迷了你的心房;只想那源于生活的诗歌伴你走四方……
相关的主题文章:

  
   生命吹起了胡卢丝
  
   记忆_11
  
   50年前的月光(散文) ——《十七的月亮照样圆》自序
  
   I LOVE YOU ! 散文在线的朋友们
  
   七律 七夕
3#

冬日的小街

  这是江南县城边缘的一条小街,两边高大的楼房里,住户不是很多,金霏读书阁,在这里安家的也大多是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们或者是城市的失地农民。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有些拮据也有些匆忙。
  
  秋日在人们匆忙的脚步声中一闪而过,小街里,人们对季节的反应本来就迟钝了一些,还未察觉秋收的喜悦,寂静凋美的冬日悄然涌入了小街的每一个角落。北风撕裂了温暖的天空,呼呼的从街头刮到了街尾,树海读书阁,挤进街边并不是很密封的推拉门窗。淅沥沥的阴雨占据了大半个冬日,有暖阳的日子变得屈指可数。
  
  小街边的常青树孤零零的蹲在人行道上,昏黄的街灯耸立在小街边,灯光穿透雨丝点亮了菱形的人行道彩板和黑色的沥青车道。偶尔路过的车辆有气无力的喘着粗气,一晃一晃的跑过小街,铭华读书阁。那些春天顽强的生长在街边阳台上的花花草草也耷拉着头,褪去了绿色,焦黄的叶子在冷风中离开阳台,精彩读书阁,落在街面上,树海读书阁,搀和着常青树的落叶呼啸着卷起、落下、又卷起,一直挨到那些舞着扫帚的清洁工到来才肯罢休。
  
  一大清早,树海读书阁,为了生计赶早班的人们从睡梦中毫不情愿的起来,慵懒的爬出热乎乎的被窝,惺忪的揉揉睡意朦胧的双眼,打开家门,朝指缝间呵一口热气,匆匆的踏入冰冷的小街里,一转眼工夫,树海读书阁,背影消失在阴冷的雨线中。随后就是读书的孩子们,裹着厚厚的棉袄,撑起小雨伞,背好五颜六色的书包,在妇人的催促下拖拖拉拉的赶往学校,爱看读书阁
  
  当孩子们出门的那一会,小街略显得热闹了一些,街边的早点摊铺支起了挡雨的布棚,热腾腾的包子、油条和米粉在煤炉大火的烘烤下雾气升腾。一双双小手递过一元或者的五角的小票争相着买下一两个包子、油条或者外加一杯烫口的豆浆。还有稍微早起了一点的孩子坐在摊边窸窸窣窣的吃起了汤米粉,边吃边抬头看看店铺里的石英钟,金霏读书阁。这时候的小街并不寂寞。
  
  当校园钟声响起的时候,也是女人们上菜场买菜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各种小店都打开了店门,但小街丝毫也不显得拥挤。一眼看去,孔子读书阁,小街两边的店门有点稀稀拉拉,很多没啥生意好做的店铺常年得关着门,孔子读书阁,就是开了门的店铺也是买卖冷冷清清。买菜的女人大都是一两个一组,三五个一群,相约着走过小街,低头聊侃着东家长西家短,偶尔一声嬉笑划破了冬日寂静的空气,飘散在街边的水泥墙上,华闻读书阁。来来往往的人们行色匆忙,表情有点僵硬,偶尔遇见一位熟知也就冲对方点头一笑,问候一两句,接着是擦肩而过样子,冷风和阴雨催促着他们加快了脚步。
  
  每到黄昏,小街更显得冷清,还未等到天黑透,人们早早的躲在了屋里,开启了电烤炉,取暖器,关紧门窗,一家人其热融融的吃起了聚餐的热饭,喝下一杯米酒,暖暖身躯,驱赶一天下来的寒意。小街上很难看到一个人影,如果看到了,那也是带着一路小跑的焦急,家里的人们已经通过电话催促了好几遍‘快些回家’啦!北风呜咽,惊得胆小的孩子以为是书本里描写的‘狼嚎’。
  
  当然,小街也有冬日暖阳的好日子。暖阳下,家家户户的阳台上晒满了潮潮的被子和阴湿的厚衣服,咋看都成了一道花花绿绿的风景。也只有这样的日子里,才可以看到年迈的老人们约几个好友摆下一个象棋桌子,摆开一副两军对垒的阵势,打打杀杀,引来过路的人们驻足观战,热闹得很。小店门口也有老太太坐在小板凳上,膝盖上放起古锈色的笸箩,带上老花镜纳鞋底,年轻的媳妇也没有闲着,嘴里哼着小调绣起了时髦的十字绣。
  
  暖阳下,还可以看到一只纯白的小狗,摇摇尾巴,紧随在它的主人身后,一会儿撒起野性,朝街上陌生的路人“汪汪”直唤。狗主人马上回头训斥:“畜生,乱叫个啥!”逢到放学的孩子则是冲着纯白小狗做鬼脸,“咦嘢”一声,倒是吓得它倒退两三步,夹着短尾,怏怏的蜷缩到主人的身边。
  
  冬日的小街,最难忘的是落了雪,雪白的雪花飘飘洒洒,旋转着落下,薄薄的一层银白色绸缎铺在人行道上,孩子们在小街上打打闹闹,感悟到这才是小街真正的冬日。整个一条街热闹了许多。但是这样的日子不常见到,即便是有,也如昙花一现,雪花一旦停歇,人们又开始说起春天的话题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有阳光就有希望
  
   寻找一盏灯
  
   【印象安阳】 朔第一古刹灵泉寺
  
   万里纤思情寄月(四首)
  
   《静明湖观鱼》
4#

恋书癖
  一般读书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了获得新知而&ldquo,树海读书阁;买书研&rdquo,树海读书阁;,第二类为了享受书香而“买书读&rdquo,孔子读书阁;,第三类为了填补心中空缺而“买书藏”。
  
  学生时代的我是第一类,后来因为零用钱的充裕,树海读书阁,也因为精神层次渴望得到提升,我成了第二类,华闻读书阁,眼下的我苦于精力的匮乏和时间的珍贵,爱看读书阁,已然成了第三类,精彩读书阁
  
  有的人一定会想到电子书刊,金霏读书阁,方便又省钱,可是面对屏幕我总感觉空荡荡冷冰冰,完全不能酝酿出合适的阅读感情,说起来也是个在时尚潮流里冲浪的90后,孔子读书阁,但就是固执地认为&ldquo,树海读书阁;书&rdquo,金霏读书阁;就应该有&ldquo,铭华读书阁;本”的样子。我喜欢白纸黑字的淳朴,喜欢在安静的午后闻书香,喜欢在书桌边坐得端正轻翻书页,喜欢随手记录文中触动心弦的句子。说白了就是喜欢书本那真实的存在感与厚实感,喜欢用手抚摸封面的棱角,用掌感受扉页的平滑。
  
  而今我读书已不是为了考取功名,所以阅读与否全凭意愿。其实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读书人”,我不喜欢频繁地逛书店,我买书全凭缘分和冲动,不过我确实喜欢买书,喜欢看自己塞满新书的书柜,但是我从不会如饥似渴地阅读,相反我现在几乎很少碰它们,只会在想读书的时候翻阅。
  
  我不喜欢学术类的东西,我只喜欢享受文艺气息,吸收它们的灵气,喜欢泡在感物伤怀的句子里,所以阅读之于我已经不再是获得新知那么高尚,而只是一种放松自我愉悦身心的方式。
  
  所以虽说电子日记日益盛行,我还是喜欢不辞劳苦地手写,我害怕机械字那锋利的棱角。我想要感受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安静地听那唰唰的声音,我喜欢墨水流畅地从笔尖落在纸上,开出一朵朵绚烂的花,带着书香,带着写字人的情感。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个成熟男人
  
   上过最激昂的课
  
   《蒹葭》遐想
  
   心桥
  
   骑单车的姐姐
5#

岁月轮回,花开几许
清晨无雨,触摸着五月的风,吸吮着空气中泥土的芬芳,踏上松软的木制慢道,树海读书阁,或是长满绿草的青石板,一如既往地前行,去找寻一种岁月轮回间的感觉。
  
  春天的盛装换了一轮又一轮,孔子读书阁,依然绿的是一山草木,华闻读书阁,漫山纷飞的紫色精灵,带来了春的气息,那是记忆中醉人的二月兰,转瞬间,树海读书阁,早已消失得了无踪迹。
  
  三月盛开的桃花朵朵,红粉争艳着春的美丽,仿佛就在昨天,树海读书阁,又好似就在眼前,在这同一个地方,满目的鲜嫩花朵,已然随风飘落,精彩读书阁,化作伴树到老的土泥。
  
  还是那紫红色的三角梅,相伴于日月星辉,在摇曳多姿中,写满了春天的印记。一种叫大朱砂的茶花,一簇接着一簇,金霏读书阁,迎风轮番绽放,红得就像舞女手中轻扬的红丝绸缎。淡紫色的牵牛花,不经意间爬满了树丛,铭华读书阁,像树上挂满一串串风铃,摇响了与夏天约定的一季花期。
  
  岁月轮回,金霏读书阁,花开四季。春的旖旎,一路繁花似锦,赏尽了人间芳菲,携带一身烂漫归去。夏的蓬勃,孔子读书阁,展示了生命力量与魅力,树海读书阁,带着丝丝的凉风,书写绿的诗意。秋的多彩,爱看读书阁,浓烈得像散发着热气的咖啡,让丰富的情感在飘散的桂香里沉醉。冬的静谧,勾起了过往的记忆,落雪无声的世界里,一枝寒梅在雪中傲立。
  
  寒来暑往,春来秋去,记忆着不一样的花期。每一棵树根植于不一样的土地,每一朵花源于不一样的叶子,沐浴于不一样的阳光雨露,因此,什么样的花就会有什么样的花期。
  
  人生就像四季花期,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正如春夏秋冬的花季,在逝水的流年里,无论花期几许,生命之花因绽放而美丽
  
  童年是梦幻的,无论是苦与甜的经历,在纯真的心灵里,感知春光的暖意,感知清风的和煦,感知露珠的亲昵,让不羁的梦想天空里放飞。
  
  青年是炽热的,把自己的根深深埋入地里,在土壤中贪婪地吮吸,在如火的骄阳里,让夏花在枝头上,绽放出生命的绚丽,用青春谱写了不朽的传奇。
  
  中年是睿智的,经历过生活的曲折与磨砺,阅尽了人间彩虹与风雨,无论是枯枝黄叶,还是硕果累累,伴随着一路的花香,淡定走过丰盈的秋季。
  
  老年是回忆的,童年时收获的快乐梦想,年轻时收获的青春与活力,中年时收获的成熟与魅力,伴随时光流走,在寂静的冬季里慢慢品味,任凭暗香浮动在凉风里。
  
  岁月轮回,花开几许?生命之花因绽放而美丽
相关的主题文章:

  
   诗歌《太白山之歌》
  
   七绝·题高铁盒饭(新韵)
  
   一双登山的鞋
  
   青春随笔
  
   《望海潮 云山》
6#

书房抒怀
  竹影随香暗入窗,豪情赢得小诗行。
  一生吟咏诗为酒,两袖清空又何妨。
  
  小品:我喜欢用创造性的语言来抒写情感,总觉得少了创造就会拘束于陈词滥调,写出的东西便不会有鲜活的韵味。我不会追逐现代所谓的时尚,迎合那些浮躁而虚华的胃口。我以我手写我心声,用诗歌优美的旋律来感动生活。用叶子的鲜绿来守住枝头,倾听鸟儿的歌唱。纵有飘落的时候,也要归于生长的泥土。
相关的主题文章:

  
   在夕阳里寻找
  
   亲爱的如果你爱我
  
   【串行淄博】之 三岔之行
  
   我和你_1
  
   坦然面对人生路
7#

“忆苦饭”
【导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哪些人最乐于吃“忆苦饭”?是那些吃厌了鸡、鸭、鱼、肉的有钱人。和鲍鱼、鱼翅、燕窝吃腻的贵人。  
  朋友约我小酌,有一盘野菜引起我极大兴趣。这叫“苦菊”。茎白白如玉,精彩读书阁,叶绿绿如翡。白绿相间,蕊萼紧密。条状叶缘有小小齿状。无数茎白簇拥在一起,自由散落的条形叶微微低垂。透着淡雅端庄,却也紧跟潮流,努力地展示最美的自己。那凉拌的白绿相间的苦菊,爱看读书阁,滴点点红油。更显得晶莹剔透。在满桌鸡鸭鱼肉中特别显眼,似傲视群芳,鸡群鹤立。好似五六十年代,酒席上满桌的萝卜、白菜、突然上了一碗红烧肉。更像是八九十年代酒席宴上,孔子读书阁,满桌的鸡鸭鱼肉突然端上了一盘“清蒸鲍鱼”
  
  这“苦菊”菜,勾起了我40多年前下乡插队,铭华读书阁,在知青点吃过一顿“忆苦饭”的回忆。
  
  &ldquo,树海读书阁;忆苦饭&rdquo,孔子读书阁;是“文革”的产物。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为了“改造思想”、“拒腐防变&rdquo,树海读书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听苦大仇深的农民忆苦思甜,吃用野菜和米糠做成的“忆苦饭”。那野菜中就有“苦菊”。
  
  记得开会前由几个知青表演小演唱“想起往日苦”:
  
  “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金霏读书阁,穷人的血泪仇/千头万绪涌上了我心头/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hellip,树海读书阁;”
  
  “不忘那一年/苦难没有头/走投无路入虎口/给地主去放牛/半夜就起身/回来落日头/地主鞭子抽得我鲜血流/可怜我这放牛娃向谁呼救。&rdquo,树海读书阁;
  
  接下来听一位老贫农忆苦,然后吃“忆苦饭”。当时这种对知青的教育方式很流行。这位&ldquo,华闻读书阁;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诉苦。老贫农开始讲的还是“旧社会怎么怎么苦,地主老财的心是如何如何的黑,”的标准语言,似乎有稿子,而老农并不识多少字,“忠于职守”的老农还是声泪俱下地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痛说着苦难的过去。慢慢地就是老贫农自己的话了,金霏读书阁;“六0年,没有一个人吃饱过,天天是稀饭,稀饭可以照见骨瘦如材人的脸面,如今山上到处是野菜,那时连可以吃的树皮都没有。那来的野菜啊!没有吃的好多人都胖了,那是饿的没营养浮肿啊!”书记一听这老贫农诉起“三年自然灾害”的苦了,马上来到讲台前说;“您家累了,喝点水,休息一会吧!”
  
  “忆苦饭”只有野菜加米糠,野菜是当地老农带着我们去山上挖的。我们并不认识野菜,老农告诉我们这叫“地菜”。这叫“马齿苋”,这叫“苦菊”。今年的雨水多,叶厚梗粗青幽幽绿茵茵的野菜山上很容易找到。不一会儿几个人就挖了俩箩筐。回来在池塘里洗干净。交给做饭的大师傅。我们就等着吃“忆苦饭”了。
  
  我们聚拢在一块‘乒乓球桌’前,站着进食。端上来的是一碗一碗臭哄哄、黄兮兮的东西,这就是忆苦饭啊。原来所有的野草都放到一个大锅里盖着大锅盖煮。绿茵茵的野菜自然变成黄黄的、再放点米糠就稠稠的了。端起碗一股酸臭味直往鼻子里钻。夹一点放到嘴里,怎么没有盐啊!“哦!旧社会有买盐的钱,还要买米的啊!”
  
  老农对我们说,吃“忆苦饭”要大口大口地吞咽。即如此吃忆苦饭时大家还是皱着眉头,觉得味道有点酸,喉咙有点痒,吞咽有点难。让人今生难忘。
  
  今天饱食终日的我们,鸡、鸭、鱼、肉渐渐的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相反的野菜成了香饽饽。以前野菜都是野生的,不管播种、只管采摘。如今野地里、山梁上挖完了,要满足消费的需要,人工栽培的、大棚里种的就越来较多了,野菜也就不野啦。
  
  野菜也远远地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更多的人吃的不是野菜本身。而是一种特殊享受,一种特权象征。无论是都市的“老乡长饭庄”,还是乡下的“农家小餐馆”,在大饱口福的食客中,有相当一部分食客是达官贵人。他们开着公车、花着公款去吃“忆苦饭”,
  
  不同时代的“忆苦饭”,味道似乎有天壤之别。虽然同样是野菜和粗粮做成,但由于烹饪、吃法和吃感不一样,就存在着明显的苦与乐的反差。以前吃忆苦饭是为了不忘过去的苦,如今吃“忆苦饭”则是为了“吃乐”。以前吃忆苦饭是要组织“动员”。如今吃“忆苦饭”是要自己寻觅。以前吃忆苦饭是不要钱的,如今吃“忆苦饭”是要出高价钱去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哪些人最乐于吃“忆苦饭”?是那些吃厌了鸡、鸭、鱼、肉的有钱人。和鲍鱼、鱼翅、燕窝吃腻的贵人。我们一般人偶然也吃“忆苦饭”,那也就是换换胃口,更多的人怀着对“地沟油”“吊白块”“激素”“农药”的恐惧。以为“野菜”是天然、纯绿色的,其实也不尽然。
  
  吃野菜,人们往往会将其与饥荒或艰苦环境联系起来。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野菜,在科技的作用下,名厨的传教下、正以其特有的风味越来越多地走上了人们的餐桌,野菜也没有往日那样苦了!
  
  我虽然不喜欢那时的“忆苦饭”,但有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记忆深刻。还有一句“吃的苦中苦,方知甜中甜。”的哲理名言记忆永远。
  
  2011.04.06.
  
  武汉
【责任编辑:可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不听话
  
   五绝·叹经年
  
   《最爱》纪念哥哥张国荣
  
   一念执着
  
   2001,20032008 --学姐,学妹,学长
8#
9#

文房两篇
  作画
  
  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绝无一丝冗杂,惟有晨光中小鸟的影子在桌案上轻灵而无声的跳动,于是生出画画的心情。这便将案头的青花笔洗换上清水,取两只宋人白釉小盏,金霏读书阁,每盏放入姜思序堂特制的轻胶色料十余片,树海读书阁,一为花青,一为赭石,使温水浸泡;色沉水底,渐显色泽。跟着,铺展六尺白宣於画案上,以两段实心古竹为镇尺,铭华读书阁,压住两端。纸是老纸,细润如绸,白晃晃如蒙罩一片月光,只待我来纵情挥洒。
  
  此刻,一边开砚磨墨,一边放一支老柴的钢琴曲,树海读书阁。不觉之间,墨的幽香便与略带伤感的乐声融为一体。牵我情思,迷我心魂。晃晃忽忽,一座大山横在面前。这山极是雄美,却又令人绝望。它峰高千丈,爱看读书阁,不见其顶,孔子读书阁,巅头全都插入云端。而山体皆陡壁,直上直下,石面光滑,寸草不生,这样的大山谁能登临?连苍鹰也无法飞越!可它不正是我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吗?
  
  这时,我忽然看见极高极高的绝壁上,竟有一株松树。因远而小,小却精神。躯干挺直,有如钢枪铁杵,钉在坚石之上;枝叶横伸,宛似张臂开怀,立於烟云之中。这兀自一株孤松,怎么能在如此绝境中安身立命,又这般从容?这绝壁上的孤松不是在傲视我,挑战我,呼唤我吗,树海读书阁
  
  不觉间,画兴如风而至,散锋大笔,连墨带水,夹裹着花青赭石,一并奔突纸上。立扫数笔,万山峥嵘;横抹一片,云烟弥漫。行笔用墨之时,将心中对大山的崇仰与敬畏全都倾注其中。没有着意的刻划与经营,也没有片刻的迟疑与停顿,只有抖动笔杆碰撞笔洗与色盏的叮叮当当之声。这是画人独有的音乐,树海读书阁。随同这音乐不期而至的是神来之笔和满纸的灵气,金霏读书阁。待到大山写成,便在危崖绝壁处,以狼毫焦墨去画一株松树——这正是动笔之前的幻境中出现的那棵孤松。於是,将无尽的苍劲的意味运至笔端,以抒写其孤傲不群之态,张扬其大勇和无畏之姿。画完撂笔一看,哪有什么松树,分明一个人站在半山之上,头顶云雾,下临深谷。於是我满心涌动的豪气,俱在画中了,孔子读书阁。这样的作画不比写一篇文章更加痛快淋漓?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时会停了写作的笔,精彩读书阁,画起画来。是消遣吗?休闲吗?自娱吗,华闻读书阁
  
  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
  
  夕照透入书房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鎸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陈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是离奇。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它是一块纯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当阳光彻入,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於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它瞪圆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
  
  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走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夕阳里,又赶紧缩回来。它究竟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
  
  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边反倒觉得安全。
  
  夕阳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曳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境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我和你
  
   《青海湖畔》说秦怡
  
   一“真”还原
  
   一股寒流
  
   “黑车”陷阱,谁的责任?
10#
11#

相关的主题文章:

  
   家_7
  
   “呼格案”专案组长获刑的思考
  
   怎能洒脱?
  
   思_8
  
   冬日思语(诗歌)
12#

2016,修行在路上
    离新年还剩下六天。回首2016这一年,在修行中成长,砥砺中前行。    年初遭遇的那些事,已成昨日的故事,金霏读书阁。回想那刻的惊吓、内心的恐慌、神情的黯淡,纵然历历在目,也是曾经伤痛,昔日的记忆。汲取教训,做好当下的自己,才有活路。    因为有了故事,自己才会长大,懂得人生也有转弯处。在一些客观环境的变化之后,自己的生活和习惯必然随之变化。以前的自己,埋头干活、低头做人,树海读书阁,这样的方式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豁然发现,走着走着路没了,自己不知何去何从。于是痛定思痛,寻求新的生活、在改变中重回自我。    心路的改变,必然带来现实生活的调整。在闲暇的一刻,重新认识自我,突然觉得心里恐慌。别人会的自己不会,树海读书阁,以前会的如今也不会,这样的自己如何立足社会,金霏读书阁,如何面向未来?抱着虔诚的心,开始惴惴不安的寻求改变。于是,孔子读书阁,才有了自己一年来的学习、坚持和感悟。    工作以后,似乎没再很好的学习。而今年,树海读书阁,自己用心学的态度和行动的确有了突破。譬如学自由泳,扭痛脖子也没放弃,最终掌握了技能,孔子读书阁,收获了信心;学开汽车,强逼着自己转弯上道,树海读书阁,才有了今天的驾轻就熟;参加计算机学习考试,脚踏实地苦心练习,没有忽悠自己任性而为。前几日翻开全年的学习计划,逐项都有落实,甚至超出了预期目标,爱看读书阁无奈时间过得太快,计划外还想学的东西,今年已经来不及了。    重新审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果真不少,尤其是做事不能坚持。以前很多爱好、好的习惯几乎丢光了,都是不坚持惹的祸。新学的、早会的,离不开长期坚持,否则哪能巩固、提高和升华?早些年,铭华读书阁,自己喜爱写作,精彩读书阁,读初中起开始写日记,华闻读书阁,结果慢慢的全丢了。回首这些年,老的传统、新的学问,没一样能够坚持长久,结果可想而知。偶然间,自己喝了一碗《人民日报》微信号夜读栏目的心灵鸡汤,想想岁数的确不小了,想做的事情得抓紧、得坚持,到头来一辈子可能就会后悔。于是,从心开始,自己读书识字、写日记、敲键盘,时间按天计算,发动身边人监督自己,结果一不小心坚持到现在,写文也近百篇了。    另一件坚持的事,是从今年二月份开始的早起锻炼。我的感受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多年不运动的自己,如今也能跑上七八公里了。如果哪天不动一动,自己浑身都不自在。以前忙这忙那,不太把身体当回事,咳嗽感冒都成家常便饭了。这可能与全民健身热潮的感召也有关系,自己尝试早起,学着每天锻炼。记得某位高人有句话很经典,无论今晚你睡得有多晚,请别误了明天的行程。早起锻炼,精力自然充沛,每天都感觉是斩新的。无论刮风下雨,坚持走路或跑步,咕咚计步雷打不动,自己的体验越来越好。身体比以前结实了,心情也变得阳光明媚。当然,运动的状态终究能坚持到哪,我不好说,但务实做好每一天,坚持便好。    即将告别2016,心有不舍又有何用。修行在路上,且行且珍惜才是王道。经历这一年,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不少,以前不去想的,会想了;不愿去想的,也想了。诸如人生价值幸福的含义、生活的道理,等等。已近不惑之年,再不想恐怕都来不及。人生本是一场修行,砥砺前行在路上,唯有努力坚持,终将迎来自己乐意看见、心中欢喜的模样。(文/向往森林)
相关的主题文章:

  
   无法丢开的断章
  
   65万修建豪华餐厅折射出不正之风
  
   4、【散文诗】故事的另一半_1
  
   碧波荡漾无锡游 (一)
  
   2012我的幸福年
13#

西山毓秀乳泉甘
桂平西山被人们称之为南天第一秀山,素有“乳泉摇篮”之称。因这一带属中生代云母石花岗岩,地下水附存于岩体的理裂缝之中,因泉瀑丰沛,积水成泉,林木葱绿,自然风光绚丽。西山不仅有林秀、石奇、泉甘、茶香、危崖绝壁之幽险,还有水木清华,泉水相伴,峰峦林木、佛阁相依之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西山钟灵毓秀,乳泉涓涓,琴韵悠悠,构成了西山另一番独特秀美的景致,精彩读书阁
乳泉琴韵听弦歌
夏日,广艺师兄相邀同游西山,我们一起从西山脚往上走,金霏读书阁,兴致勃勃地,一路欣赏西山两侧的湖光山色。 我们从洗石庵左旁的石径徒步登山,走到龙华寺左侧往前再走十米进“三石门”、也称“揽胜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乳泉胜景,金霏读书阁。这里是西山精华景区,乳泉的右侧是规模宏大壮观的龙华寺建筑群;上方是中山飞阁、吏隐洞、幽谷亭、棋盘石等景点。
乳泉的周围是一处开阔幽静之地,几棵参天大树几乎将天空全部遮蔽,更显得此地的清凉。乳泉井旁建有乳泉亭,树海读书阁,亭子是1917年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倡建,呈方形花岗岩石柱构筑台基,亭为砖柱木梁架,歇山青瓦顶回廊式亭子,因年久风吹日晒亭子显得有些沧桑感。 乳泉亭旁边是大块斜坡岩石,岩石上植被榕树华盖,老树婆娑掩映,古藤蔓天;乳泉左边是西山棋盆石茶园,茶树浓郁葱茏,周围草丰林秀、涧谷环流,山谷幽深,林木葱茏,古榕耸翠;山峦上古松苍劲挺拔、千姿百态,山风吹过,山谷之间回荡起阵阵松涛声。
初夏雨后阳光洒落树丛中,一道道阳光闪闪烁烁,烟云从涧谷袅袅升起,轻盈婀娜,变化莫测,显示出西山云彩变幻的流动。云从树间起,清泉石上流。泉声、鸟鸣声相互交错。高大的松树、榕树、樟树和鱼尾葵,被称为西山丛林“四大家族”的各种树木相互掩映,几乎把我们融入亭台楼阁和绿树的怀抱之中,而在一棵有几百年树龄高大的榕树根下,在一块巨大的岩石旁边,就是闻名遐迩的乳泉井。这是一眼宽深各约1米的古泉,冬不竭,夏不溢。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和22摄氏度的水温,华闻读书阁。看到如此奇妙的景观,师兄情不自禁地赞叹,西山太美了!
相传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诏天下五龙封爵,曾于此设请龙庙台。之后,这里便应验涌泉。史志云:乳泉是一口“方园不盈二尺,深不过尺许的古泉。冬不涸、夏不溢。” 据清同治版《浔州府志》云:乳泉“清例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此泉在涌喷时,还时有突突之声,铭华读书阁,叮叮咚咚,若断若续,洗耳聆听,孔子读书阁,宛若龙宫丝弦,悦耳悠扬。“乳泉琴韵”这个景点名称因此而得名。
在一棵根须裸露盘根错节的大榕树底下有一块“乳泉”碑刻,“乳泉”二字为楷书、笔力雄健深厚,为清道光年间浔州知府胡南藩所写。在乳泉旁有一块工整的篆体石刻《乳泉铭》云:“山有仙兮则名,水有龙兮则灵,树海读书阁,乳泉涓涓兮不竭不停。可以洗心尘兮,可以鉴形……”,《乳泉铭》为清同治元年(1862年)广西补用道张荣祖所写,《乳泉铭》俊逸秀雅,给景点增添不少人文意韵。乳泉之美,名不虚传,诗家也为之叹咏,乳泉井西崖壁有摩崖石刻:“泉边有石为吾友,客里逢人说此山。”乃民国蒙民伟所题。
我们大家边吟诗咏铭、一边争先恐后地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饮,一试乳泉水的甘甜,也想喝个够,因为这天然的矿泉水,实在是太珍贵难得,孔子读书阁。临泉鉴形,饮泉洗心,喝进嘴里由衷地感到畅快而清爽。 听说,孙中山先生1921年从广州途经桂平,曾在乳泉井旁喝乳泉水,品西山茶。在西山吟诗赋联,树海读书阁,留下了96字长联为西山永久纪念。
西山泉甘,是为一绝,回味三日,难表其甘。用乳泉水泡饮西山茶,尤为清香可口,被称为西山一绝,树海读书阁。乳泉,让更多的人们赋予了神韵。不管怎样,闲暇偶尔与朋友到乳泉边聚会,用乳泉水泡上一壶上好的西山茶,慢慢品尝,静静聆听汩汩喷涌的泉水声,这是天籁之音,也是自然之美,爱看读书阁,感受乳泉琴韵听弦歌之美妙,也是人生一件乐事。
乳泉喷乳见奇闻
在品茶聊天之间,一个看护乳泉井的大叔向我们说起关于乳泉井的传说。他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天大旱,浔州古城瘟疫流行。正当人们四处求神拜佛的时候,从南海路过西山的观世音菩萨,怜悯天下苍生,施下几滴甘露,甘露流进的地方,恰好变成了一口井,井水慢慢变为白色、如同牛奶。观世音菩萨对旁边的放牛娃说:“小娃仔,请告诉你们的城里人,这口喷乳的乳泉井水,每人喝上一碗泉水就能治好瘟病了。”说完,观世音菩萨驾起祥云飞走了。
于是,放牛娃一路跑下山,一边大声呼喊,我们有救了!只要喝一碗乳泉水、瘟病就治好了!众人听了大喜,都说是菩萨显灵为老百姓救苦救难来了。后来,人们纷纷上山找乳泉水喝,当时上山没有路,人们历尽了艰辛,终于在半山腰的山岩之下找到了这口喷乳汁的乳泉井水。结果,上山喝到了乳泉水的人全都治好了病,城里的人也都得救了。此后,人们在西山上建祠庙烧香拜佛,敬奉观世音菩萨,为浔州人祈祷平安。
听起来这个传说有点神奇,传说终究是传说。乳泉喷汁,过去认为是一种吉祥征兆、或仙人施恩的说法,纯属人们的一些美好向往。经科研部门多方考证,据说乳泉喷“乳”奇观,一般在春夏大雨过后的湿热天气才有可能出现,可遇而不可求。
听说,最近一次泉喷“乳”,是在2010年4月8日11时08分。西山乳泉井突然喷出似乳汁状的白色液体,人们欢呼惊叹,西山乳泉井又喷“乳”了!这次也是在头天晚上数场大雨过后,才又出现喷“乳”奇观的。这次泉水更加乳白,沸腾如煮沸牛奶锅里的牛奶,情景比以往更壮观,而这次泉喷“乳”从上午11时零8分开始,至11时35分才慢慢平静下来的喷乳,与往常几次都不一样,白色水状消失甚慢,泉水更加乳白,如气雾状在井内弥漫扩散,持续1小时后慢慢消失,泉水还如原来那样清澈见底,改变了历史景象。
椐清《浔州府志》记载:乳泉“冬不枯,夏不溢,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当其喷汁时,泉水翻涌,跳珠走沫,有时一瞬间,有时可长达2小时。据分析,其乳白色是由水中的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气体经阳光折射而形成的。另一种解释是,乳泉周围分布着花岗岩岩石,受风化作用,地表部分会形成白色的风化矿物成分,在特殊天气情况下,这些风化矿物成分小颗粒可悬浮在水中,使水呈现“白乳”状。
随着科学的发展,乳泉喷汁的奥秘已为人们所认识。据科学考察和分析,那白色乳状的泡沫,是氡气泡。氡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是镭。暴雨后,镭蜕变而成的氡气随着地下水移动以至随着地下水从喷泉中挤碰出来形成白色泡沫,这就是目前乳泉喷乳的最新说法,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科学考证。
至于乳泉的甘甜,是因为挂平西山乳泉水含矿物杂质持别少,其杂质含量约占一般江河水含量的7%,是最适宜饮用的天然优质软水。其另一原因是含天然氧特别多,每100个小气泡中就有85个氧气泡,而普通江河水仅有15个。这种天然氧,能和茶和酒中的杂质起化学作用,随之把杂质挥发净尽。
此外,乳泉还有一大特色,这就是乳泉水表面的涨力大,如果用一小茶杯盛满乳泉水,再用一分钱的硬币一枚一枚地投至水中,直到一百二十五枚,杯中之水凸出成半个麦包状,但是,其水仍不外溢,泉水表面张力之大,可与杭州附近的虎跑水相匹敌。
师兄听说这么有趣的事,叫我立即去找来硬币,做起在茶水中试放硬币的游戏来,我们几个人轮流把茶水往杯里盛满,看那个盛的水最多凸出杯中而不溢,然后再投放硬币,我们慢慢把茶水盛入杯中,只见其杯中之水慢慢凸出杯中约二三毫米而不溢,师兄边做游戏边说:神奇,神奇!我们又慢慢把硬币投放入杯中,最多也只能放几十枚硬币,当我们再放硬币水就往外溢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玩得很开心。
乳泉泡茶品甘甜
师兄悄悄地对我说,西山很好玩,这里有乳泉水泡西山茶的甘甜、有茶盅香茗的温润,亦有佛光山色的开阔与闲适。是一坐下来就能感受到的洇洇水气,是一闲下来就能邂逅西山的暮雨晨烟,是一呼吸就能粘濡到清新的空气,亦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淡然与恬静。
是的,在这样的一个夏天,远离喧嚣,只身来到西山之中,用乳泉水泡上一壶或浓或淡的西山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和几个朋友共饮,便觉茶香四溢,唇齿生香,有清风明月,心地爽澈宁静之感,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之尘梦。
我们一边品茶,一边聊一些文人雅士喝茶的趣事。闲聊了白居易对茶的一往情深,醉翁欧阳修的茶仙本色,赵佶的风雅绝代衰天子,苏东坡对茶的绝妙品鉴,也聊到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他在西山品茶时写下了《西山阑若试茶歌》,诗云:“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清道光年间,湖北骚人墨客李少莲诗: “林际涓涓滴,微声送乳泉……”的诗画意、等等。
师兄,是个地道的茶痴,对一些喝茶趣事,让他说,可说上三天三夜。接着,师兄又说了一个陆羽讨茶的故事:“过去茶叶店的题字,往往写上“陆卢遗风”四字,为啥?据说是纪念陆羽、卢仝两位品茶名家。陆羽一生爱茶如命,走了许多名山大川,品尝了许多好茶。一天,他提着一只竹篮,篮上盖了块白布,走到大户人家门口,闻到门内茶香扑鼻,便笑脸迎上去。门公却冷冷地问:“作啥?”陆羽笑嘻嘻地说:“讨茶。”门公怕听错,又问了一句:“讨饭还是讨茶?”陆羽彬彬有礼地说:“求门公赐茶。”门公感到这个人好奇怪,清早不讨饭却讨茶?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叫花子讨茶。看看相貌,眉清目秀,又不像是个讨饭的,于是就倒了一盅茶给他。香茶上口,陆羽发现这是新品种,心里暗暗称赞:好茶!再一想,门公能喝这样的好茶,主人用的茶会更好。于是便“得寸进尺”,开口对门公说:“烦劳门公,我想求见主人。”门公看此人不同凡俗,便进去禀报。”听了茶圣讨茶的故事,让大家开怀大笑起来。
在西山饮茶,是一件闲逸的事,也是一件风雅的事。一杯一杯地饮着,能涤荡俗尘,能澄澈心灵,能使人有所悟,悟得些人情事理。的确,在西山可以让人拥有一份纯净怡然的心境,一份宁和清雅的心情,一份清静素淡的心态。
品茶的时间过得很快,师兄明天还有重要的事情,西山的其他景点只好下次再找时间游个尽兴。桂平的朋友说,西山的禅佛文化也是别有一番景致,有空是否来禅修一下?我们说OK,下次一定再来,一定好好体验一下西山的禅佛文化,我们要乘六点多钟的高铁动车回去,也只好在此与桂平的朋友握别。
与师兄畅游西山,让人心旷神怡。西山,舒展着乳泉涓涓,茶韵悠悠;西山,激昂着笑声朗朗,茶香氤氲;一温婉、一悠扬;一豪迈、一深远。西山,风光旖旎,奇石峥嵘,刚柔相济,文脉久远。西山,吸引了多少迁客骚人,乳泉,又滋养了多少文人雅士!西山,让远来的你,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给远去的你,留下一份深永的回味!
相关的主题文章:

  
   安阳交警温馨提示:您中枪了
  
   不懈的追求,鄱阳湖文学
  
   秋夜感怀
  
   【印象安阳】 朔第一古刹灵泉寺
  
   [url=http://bbs.gemwon.com/showtopic-12452.aspx][/url]
14#

夕阳山外山
  在江南异常寒冷的冬夜,一首歌就这样在耳畔悠然响起了:&ldquo,树海读书阁;长亭外,古道边,树海读书阁,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hellip,爱看读书阁;&rdquo,金霏读书阁;少女甜润无尘的歌声,就这样通过我的耳朵,直抵我敞开的心扉。心也就在聆听的那一刻,孔子读书阁,温暖了许多,也宁静致远了许多。就仿佛在这冷寒的冬日,看到了滚烫的夕阳,精彩读书阁,看到了涌动的芳草,树海读书阁,也看到了远方之远的“夕阳山外山”。
  
  便不由自主地,金霏读书阁,想起了系李叔同和弘一法师为一身的那个清瘦俊朗的男人,铭华读书阁。他应该是《送别》这首歌的词作者吧,数十载风吹雪落般过去了,孔子读书阁,而流淌在歌声里的热血、怅惘,和淡淡的伤感依旧。就仿佛看到了伫立在夕晖里的一袭长衣的那个男人,华闻读书阁,是李叔同?还是弘一法师?在角色的变换中,就真的像雾里看花、水中赏月了,树海读书阁。不仅仅因为一首歌,还因为词作者脱尘而去的超拔决绝的勇气。于是空旷的苍茫的心野上,就真的站立着当年玉树临风的李叔同,或仙风道骨的弘一法师了。拂去岁月的尘埃,便看到了裹在迷雾里的那颗心。那颗心洁净无尘,已不再是凡心了。
  
  便很想到杭州的虎跑寺看看,那狭小逼仄的僧房,该是李叔同当年的绝食之所吧。何止是绝食?还要断情断念,断同俗世间联系的丝丝缕缕。而如此又谈何容易?但李叔同却以非凡的勇气做到了,完成了出神入化的艰难抉择。据说当年有众多的亲友力劝,包括他两位年轻的妻子,包括他的良师益友夏丐尊和丰子恺。但李叔同去意已绝,一颗被红尘所污的心,早已奔赴佛国而去了。这位当年的大学教师,这位忧国忧民的高级知识分子,竟真的挣脱红尘的锁链,一心一意普渡众生去了,那小小的僧房,因此成了神圣之所,成了李叔同羽化和心灵得着飞翔的那一片透彻的蓝天。
  
  就很想到泉州的清源山看看,那该是弘一法师当年圆寂的地方吧!掩埋弘一法师遗骨的山坡,应该是芳草碧树的葱茏怡人的景色吧!说不定那里是尘世间最后的净土,要不弘一法师怎么会选择这里做安魂之所呢?想想自己若真的伫立在美不胜收的清源山上,望着夕阳西下的那巨大的火球,望着如梦似幻涌动的芳草,心肯定在守望的那一刻,被什么温软的东西溶化了,说不定那巨大的火球,是当年弘一法师噙在眼窝里的一颗泪呢?这样思忖着就仿佛看到了弘一法师,当年俭衣素食、潜心向佛的万般景致。红尘远了,心也静了,静了的一颗心是可以修成正果的吧?
  
  歌声依旧在耳畔回响,飘荡于万丈红尘的深处……谜一样的李叔同,谜一样的弘一法师,也就逐渐清晰地出现在这片空灵温惋的歌声里。毫无疑问,追寻大爱的弘一法师,早已成为得道高僧而声名远播了。只是恋恋的红尘里,少却了一位饱学之士或翩翩才子了。这是一种憾还是一种幸?我们已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了。1059字
相关的主题文章:

  
   文字堆砌的灵魂
  
   “完美”也许是致命的缺陷
  
   后学生时代(壹)
  
   “奔五”抒怀
  
   和川东散人二题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