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1516171819202122»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iPhone Only Charges When Off [copy link]

271#

四季之美
  每一年都有变换不断的四季,而这四季又带来不同的感官体会。四季的美来自自然的变化,而体会这四季之美的心灵又是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春天的温暖春风,唤醒了大地,赋予世间万物以灵性,爱看读书阁,赐予人们各种各样的美,铭华读书阁。春天最美的花当属兰花,洁白的兰花纯洁高雅。春天最美的树是柳树,当&ldquo,树海读书阁;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一副飘逸的柳絮图,树海读书阁,煞是好看。
  
  春天给人们以希望之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适于播种的季节,春天撒下的希望,到秋天收获结果,秋收能获得丰硕的果实,来自于春天的播种和辛勤浇灌。
  
  春天还是快乐的,因为春天脱离了严冬寒冷,温热的天气正好适宜出来户外运动,比如郊游,比如放风筝,春天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家,人们都觉得暖暖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活动,不仅身子暖暖的,心也是暖暖的,金霏读书阁。春季的时节,树海读书阁,女孩儿们穿的衣服也五彩缤纷,个个争先恐后地脱掉厚重的冬装,显出苗条的身材,打扮得像花儿似得,华闻读书阁,有些张扬的女孩提前穿上短裤,看着她们就觉得养眼怡情啊。
  
  夏天到来,金霏读书阁,青青葱葱的果树,树海读书阁,盛开的花朵,被夏风吹过的清凉,太阳热烈而不炙热,这便是初夏的美吧。当炎热的夏季到来,最盼望的就是下雨,精彩读书阁。夏季的雨最美的就是滴于树叶之上,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就像音乐,在这时候的心情是舒畅的,没有了炎热的感觉,而又有清脆的“音乐之声”传来,这种时候最适宜喝茶品茗,孔子读书阁。在此时,来两壶清茶,既清热解渴,又怡养心境。虽没有“煮酒论英雄”的豪情壮志,孔子读书阁,但是却有小家小户的悠哉闲情。
  
  夏天最美的当属竹子,因为竹子的用处最多,竹子的青翠,可为一景,竹子的竹笋,可为一餐,竹子的竹条,可织一物。人们在夏季,又可以在竹林乘凉。夏天的荷也是美丽的,著名的《采莲图》就将夏荷之美勾勒了出来,荷花的美丽在于出淤泥而不染,一朵朵莲花不仅出于污泥,而且还在污泥中结出果实供人采摘。而《采莲图》也让人赏心悦目地看到了采荷的快乐。
  
  带着人们对夏天阳光的向往,漫步徜徉于阳光中,夏天,象征着一种生命力的强盛,任何花草树木都在阳光中盛放,盛放出它们的容颜,盛放出它们的向往,盛放出它们的快乐。夏天,有种怒放的美,而这美一眼望去,便充满着快乐。夏季的郁郁葱葱,生命的蓬勃向上,让人敬畏。
  
  秋天象征着忧伤。秋天的落叶尤其让人觉得忧伤,看着落叶,看着它们生命到了尽头,缓缓从树上飘落,让人觉得悲凉。可落叶又是美的,它们打扮了道路,金黄色的叶子铺于路上,走上去清脆的响声,使原本静寂无彩的道路有了漂亮的装扮并流淌出快乐的音符。
  
  秋天代表着浪漫,有一首歌叫《秋天的童话》,讲的就是一个男生在秋天苦苦等候自己心爱女子的故事。
  
  秋天是沧桑的。比如田野,丰收的田野那么漂亮美丽,然而却又在收获后显出一片颓败,秋季就是这样,似一位经历世事的成熟者,既经历华美的世事又承受着落寞的哀伤。
  
  冬天是白雪皑皑的样子,洁白而纯粹的雪铺满着大地,大地一片静寂,有种宁静的美。在这万物凋零的时候,一切显得那么空旷。带着淡淡的哀伤,在雪地上漫步,生命之于四季是如此开始与结束,那一块块素净的白地满满地盛放着一地的哀愁。
  
  冬天有一种花是不依附树干而生,也不结于树木之上,而是飘飘落于空中,这就是雪花,美丽的雪花。雪花的美丽,即使再冷,也吸引着我出来站于门外冷风中,用手接住这冬的使者。
  
  冬天的树很多都是无叶的枝干,看着它们,仿佛觉得是生命的尽头。这就是四季中的冬季,让人看到绝望,感受到生命的尽头,在四季中显示着绝望之美。
  
  希望如春季,绝望如冬季,繁华如夏季,落寞如秋季,四季之美,正是有希望、有绝望交织交汇,才显示着完整之美。人生亦如此,没有绝望与忧伤,只有希望与快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只有经历过绝望,才会拥有在绝望中度过的坚强,才会拥有在绝望中度过的勇敢,才会拥有在绝望中度过的能力。只有经历过绝望的伤痛,忧伤的感慨,才懂得希望的来之不易,快乐的珍贵,才会牢牢抓住。
相关的主题文章:

  
   偶遇_1
  
   “专拍哥”,这等专拍为哪般?
  
   七律·雨湿清明
  
   水里的蚂蚁
  
   丁香花的记忆_2
272#

你的微笑
  没有嫣然绽开的花蕾,树海读书阁,便没有四季可人的温馨;没有潺潺流过心田的微笑,便没有人生的洒脱。我们哭着来到人世,却应该微笑面对人生
  
  今天是早春哩,难得的一个明媚的日子。于是从启程的那一刻开始,一切都那么盎然:绿树、红花、清风、旭日,真是不虚此行。
  
  生命的黯晦几乎曾经天空阴霾的无以复加了。于是开始漫无目的却又苦心孤诣的在周遭寻觅光亮,金霏读书阁,甚至灯盏。像一只渡海的孤鸿慢慢前行。而在漫漫的旅途中,有了同行的踪影后,长路也便不那么黯淡。一次小小的偶然,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声温馨的祝福,一份柔柔的温情——这便是生活
  
  我想,华闻读书阁微笑人生最美最生动的表情了。没有杂陈,没有造作。就是最纯粹的流露,爱看读书阁。在那清秀的眉眼之间,孔子读书阁,展露的真诚与单纯,即便是这惊鸿一瞥,树海读书阁,也会照亮心灵,金霏读书阁。就仿佛佛祖拈花不语,脉脉的温情却也能感天动地,孔子读书阁。我以为,微笑的你,并非没有痛苦,树海读书阁,只不过善于把痛苦锤炼成诗行,精彩读书阁;也并非没有眼泪,无非是可以把泪珠幻化为心灵的灯盏,树海读书阁,照亮前行,铭华读书阁。毋庸置疑,这微笑是种魅力,也是种风度;是种振作,也是种成熟——只要心是晴朗的,人生便没有雨天。
  
  似乎很久没有体验过这样的轻松和释然。就如同这春日的微风,轻盈拂面。守候生命伊始的梦,给生活一个真诚如斯的微笑,周遭的一切都会因此闪耀着美丽,铭示着珍惜而让我们无法割舍。此刻,都不必苛求生活,也不奢望太多;不悲天悯人,也不自怨自艾。只求这样的微笑,有一天能延续到拥有温馨煦暖的春阳,空旷幽静的小溪,蔚蓝高远的晴空,还有那白草丛间,戴着蝴蝶花的小女孩
  
  那么,你就用这清澈的目光,执着的信念,以及生命之初最纯粹的宽容与坦荡,再将这一切的过往和悲苦,都加以我这般的诗情与智慧的涂抹,那之后一定是风光无限,云淡水清。
  
  “和风吹过了灌木丛,漫游的牧童知道,山楂树不久就要开花了。”看一眼窗外,繁花就要芬芳整个春日了,这不仅是诗人的吟唱,也是命运最本源的祝福
  
  
相关的主题文章:

  
   《迷城》给我的思考
  
   走失在爱情的两个人
  
   【文传院】游龙实践队|游龙实践队的人物专访——其三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要做到三点
  
   2013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273#

作家“缘“,爱看读书阁
  记得小时候写下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金霏读书阁。在学生时代也写过不少受老师和同学夸赞的文章,树海读书阁,甚至在各书刊登载过自己总结出来的经典语录,孔子读书阁,因此还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人的交友信件,树海读书阁。很糟糕的是,很多老师都认为我迷恋上了网络交起了网友,树海读书阁,才引来那么多的信件,当时自己一个字都不解释,精彩读书阁,毕业后偶然和某位老师说起,铭华读书阁,他表现的有些愕然,孔子读书阁。想起当时引来那么多老师和同学的误会,自己既然完全不解释,金霏读书阁,也说明自己当时不是很在乎别人的看法。
  
  渐渐的看的书多了,树海读书阁,也知悉了一些海内外的名作家,华闻读书阁。从安妮宝贝,张小娴,苏岑,亦舒,张爱玲,杨绛,素黑等等女性作家到钱钟书,余秋雨,贾平凹,巴金,刘墉,林清玄,余光中,蔡澜,海子,徐志摩,鲁迅,韩寒等等男作家,对他们的作品都有过涉猎,尽管没能完全领悟到精髓。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吸收到无尽的精神食粮。
  
  在广州的时候参加过四位作家的读者见面会,分别是素黑,苏岑,刘墉,蔡澜。素黑在讲台上的侃侃而谈,苏岑的情感解惑,刘墉的嬉笑怒骂,蔡澜的亲切和蔼等等都给自己留着很深的印象。
  
  不管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是身体和灵魂必需有一个在路上,它们都给自己带来了丰富的心路历程。
相关的主题文章:

  
   天使佛心
  
   媒体监督永远取代不了组织制度的监督
  
   倾听雪花飘落的声音
  
   上海是个美丽又残酷的女子
  
    江枫散文诗《坦荡》二
274#

寄情于物的创作感悟(诗评)
  ===========================================================================
  
  ——读&ldquo,孔子读书阁;世界城市诗歌网”中的[散文诗]推展·上海朱荣兴诗选(七章)中的《如飞雪似飞诗》《诗的感悟》两章有感
  
  -
  ——今天一大早(2013,3,树海读书阁,31日),就在我打开“世界城市诗歌网”的时候,在“世界城市诗歌网”中的头版图展(左)的下角一览中,发现了[上海朱荣兴诗选(七章)[发表于,为此,我就急切地打开来阅读学习了{{这,正是因为我对散文诗的钟爱和关注,树海读书阁,同时也是我对散文诗的真挚情感和深刻的爱好,因为在我的文学创作中,我所创作的散文诗作品的数量占了各类文章的60%还多……为此,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心思感受……同时,上海,我是二十几年前参加安徽一个笔会时路过转车时才匆匆到达的一站,在滩边转了转,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真的,不读不知道,之后,我就在他的跟帖上写下了这么一行文字“读了朱老弟的这几章散文诗作品,真的叫我——心地震撼,心思感怀,心境激荡,心愿感梦&hellip,铭华读书阁;…为你的心思感怀和释放而举杯了……&rdquo,爱看读书阁;留下了心地的感触和真挚的感慨。但是,还是达不到我心地上的感悟和赞誉,转而一想,还是放不下我的心思感受,于是,我就选择了其中这两章《如飞雪似飞诗》《诗的感悟》来进行我的心感之点滴收获……
  ——我们知道,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金霏读书阁,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共同思索与感怀的,文学创作也随着兴旺和多彩缤纷,也在伴随着人们的审美目光变化而变化的,在一行行象形文字的缝隙韵味梦想情感里,让我们去感触和感叹到了许多生活的意象和社会发展的景象,更是在作者所叙说与感怀的文字里去体验到了文明的程度,同时在文字的痕影里去结缘了我们人生的感叹和许多人情世故,因为,文字就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心灵的交响,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交媾的最直接的形式,更是在心地上构筑着一幅天地和人心的画卷,在许多意境和意念的交织中,让灵感飞翔,让爱恨缘化人心,让你我他也在那些斑痕真实的韵味里去深入其中,去一起分享思索作者所留下的那些喜怒哀乐愁、悲欢离合和那些真善美丑恶的感叹与心灵和天地胶合的命题……我想,这就是文学创作的基本笔调和最终的追求境界吧。《如飞雪似飞诗》,诗人在以雪为基调的景色里,展现了一种心思所牵挂的意念心态和景色,华闻读书阁,叙说着搁浅于心地上的那些心语,就在那一片旷远大地的背景里,金霏读书阁,让心愿和那份情怀共同点滴着飘荡在透明的雪景里,融化了作者的心思和感触,&ldquo,精彩读书阁;我把诗句的落叶夹入两页之间隙,句子温暖了,上层被下层被对称,气息均等,平稳安然。”“电子旷日持久,神话一般的文明,树海读书阁,我的父亲的父亲没有猜到过,连同他的祖先缺乏想象。/从来就没有救诗主,历来也没有一个永不落幕的剧情。”“诗的仙子翩然起舞,合着诗意的弧度,沿着莫言的路线,抵达此处。/诗花的芬芳任意穿行,诗的真光不管时机。/屏外一动,屏内不论你打坐的姿态,墙璧画上一个窗,诗页一动印刻上家乡与河流。”仿佛中,孔子读书阁,在流动与动感的景象里,心思伴随着雪花在激荡,在飘落,在流浪,在滋润大地万物,而最终的感悟,树海读书阁,就在属于我们的土地上,在生育着我们的那一片故土里,缤纷了我们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光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步调,真的预示着“瑞雪兆丰年”的感言哪。“冷冷的,不管在世界哪一个角落,一样的气温,不管你到哪一个地方。”人心的寄予都成为我们所叙说的对象和重要内容,天地的大爱与小爱,就在我们的文字里叙言,就在我们心心相连的网络天地中感动,温暖永远在包裹着我们的身心……隐含和哲思着作者的人生感叹和对生活的那一份感激,最终的选择,就是创作,用文字来诠释心地上的梦想。于是,就形成了《诗的感悟》这一章作品来。“诗的羽翅向往高远的天空。地球上诗人是唯一与神展开对话的人。/当我感到心虚的时候,我就看一下自己写的内心充实的诗。”“心是一个杯子,只用来装雨水,那是个教徒,用它来装琼浆玉液,那是诗人,再加入一粒小小的思想,诗人便能享受终生。”为此,就看出了诗人心地上的对创作的深刻领悟,更是真实了他创作的严谨态度……点滴之水,在太阳的照耀之下,也会闪烁着七彩的光芒的,那就是我们人类的思想锋芒和开放意识,那就是生命的琼浆和血液……多少诗人就这样在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诗歌领域里叙说心思,把一种忧患意识赋予和融化进时代的脚步声中,缕缕去采集着大千世界里的那些美好情怀和营养,在我们大文化建设的网络文学天地里去耕耘与收获,因为我们的思想是要跟中时代的步调行进,在一个个空灵着最真实的社会与人心意念飘荡的视野里——努力深入去发现,去贴近,去呼唤,去反省,去思索,去感悟,去创作壮美,创作心愿,创作风情……学习收获,不成敬意。
  ——是的,“写着诗,我才看到什么是美。写诗是心灵的呼唤。”这就是作者的创作收获,也是我的共同感受。为此,我就记得有一位大评论家在评论著名诗人的诗歌集子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非有意思的话语,我们的每一个“诗人应该更贴近时代脉搏,以多样的美妙的笔调表现多样的美,把时代精神和人格情操相统一,以重塑富有感召力的诗魂。同时,表现时代精神也并非同一的音调唱同一的赞歌,新的社会变革必然产生新的欢乐,新痛苦,新的矛盾,诗人应‘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事物,它会感觉到万物中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地丑就在美的傍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雨果话),这样在创作方法上不管是现实主义的,还是趋向于现代主义的;在表现手法上不管是工笔留真,还是意笔传神;在艺术风格上不管是更雄浑苍劲,还是轻松柔婉,它们都是独特的诗家翰墨,都是美妙时代的歌弦。”借此之言语,我想,我的文友老朱崇明的这一组散文诗作品,也真的包含着这么一层意思在里面的,更在象形文字里形成了他的创作特色。
  ——在此,我真诚拜读学习与感受了,祝愿他创作丰收,心思感荡天地……
  -
  ——2013,3,31真诚创作于南方陋窝。
  -
  附原作————1《如飞雪似飞诗》——作者·上海朱荣兴。
  -
  一场雪临近东海,向长江深入,扑进堤岸,飞进柴门,岛有了冬天的气色。
  一条弯挠的小路似蛇般伸展,探进村庄,窗户挂着雪花,白色的书页更白了。
  寂寞的灯光由红色变成了白色,寒意粘连页与页,翻书更沉了。
  我把诗句的落叶夹入两页之间隙,句子温暖了,上层被下层被对称,气息均等,平稳安然。
  击键怕击着诗的关节,点鼠标点中诗道的要穴。
  握紧的树木变成诗行,早上的馒头嬗变为句号,外面的雪花也幻化为诗花。
  思路敞开,诗的图腾通过字母在轻轨上运行。
  意识流冲前又缩回,直线运动的活塞,转化为诗的气轮,旋转。
  旋转出一些似灵感似的丝丝缕缕,有了活力。
  一场诗的盛宴在屏面上摆出,瞬间,千里之外千张口谁也设有错过此宴,没有维生素。
  电子旷日持久,神话一般的文明,我的父亲的父亲没有猜到过,连同他的祖先缺乏想象。
  从来就没有救诗主,历来也没有一个永不落幕的剧情。
  屏幕是不落的太阳,七色即使在黑夜在长街在路途在地下室,依然。
  最差的天气是页面抖动,最不好的结局瞬间抹掉,一切可以重来。
  冷冷的,不管在世界哪一个角落,一样的气温,不管你到哪一个地方。
  用的时间一样,不管你写的多么歪斜,站上去一式的无可挑剔。
  诗的仙子翩然起舞,合着诗意的弧度,沿着莫言的路线,抵达此处。
  诗花的芬芳任意穿行,诗的真光不管时机。
  屏外一动,屏内不论你打坐的姿态,墙璧画上一个窗,诗页一动印刻上家乡与河流。
  没有男女大小内外之分别,只有水准的一杆天平,上栏挂着。
  静静的夜,奔腾的思考,我何时才能大彻大悟,月光走进银屏,黑夜明彻。
  -
  2《诗的感悟》——作者·上海朱荣兴
  -
  懂得诗的语言,必将渐趋真理;受到诗的熏淘才易于知道生命的价值。
  写着诗,我才看到什么是美。写诗是心灵的呼唤。
  诗最接近真理。诗人是最接近真理的人。
  如今我写诗,纠正了之前很多的谬误。灵魂结上诗句,行动方向正确。
  无诗意的日子淡然无味。有诗意的时光,经常与上帝交换话题。
  诗的羽翅向往高远的天空。地球上诗人是唯一与神展开对话的人。
  当我感到心虚的时候,我就看一下自己写的内心充实的诗。
  我的内心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充实,因为我的心里始终构想着我的诗。
  雪纷飞,天大冻。北方吹来的寒风,丝毫不影响我的思路,我击键的质量越来越高,因为诗卷里的温度不会扩散。
  心是一个杯子,只用来装雨水,那是个教徒,用它来装琼浆玉液,那是诗人,再加入一粒小小的思想,诗人便能享受终生。
  如今我写诗,也等于提高生命质量。我以前活着,不知道要写诗。
  -
  ---------【本主题由心蝶于昨天21:57添加图章优秀】
相关的主题文章:

  
   爱你现在的时光
  
   《大爱》创作谈
  
   一副皮手套
  
   写意栀子花常春藤水培畅想(散文随笔)
  
   假日无事上山去
275#

中山
  之前在珠海工作,华闻读书阁,住的地方却是中山坦洲镇十四村,这村子很大,人口密集,大概住着五六万人,九成以上都是外来人,村子的楼房全都是盖六层高,爱看读书阁,密集整齐,巷道都是直线的,精彩读书阁,这样井然有序规划建起来的村子在整个珠三角洲是很少见的。
  
  在村最南边是一条黑得发臭的河涌和咫尺的珠海相望,河的对岸是珠海经济特区翠微工业区,这条河是死的,和东莞长安与深圳松岗交界那条河涌一样黑得发臭,是两市政府推卸责任直接体现。这条河两边也是工业区,据说珠海这几年要把特区内的工厂全往外迁,包括吉大那边的佳能,方正等知名企业生产基地。因珠海翠微工业区未搬迁,在这些工业区上班的人大都住在中山十四村,最主要还是近且房子便宜。每天早上村里一片忙碌,上班的人群从村子各小巷走出,关门声,脚步声,频频喇叭声,很急促的各种声音混杂着。即使人还赖在床上,听到这些追逐的声音,神经也被绷紧,脑子里也朦胧的害怕,潜意识里就认为奔忙才是进步;悠闲就是落后,要挨打,被别人遗忘。我住在十四村那段时间,很多时候即使是瞎忙,也不大敢偷闲。起得早,睡得晚是住在这村子里很多人一个共性,拂晓时分,路两边做生意的门面卷闸门早早拉起,放着悠扬的音乐,店主打理店铺清洁,晚上也是凌晨一两点才合上门睡觉,大家似乎都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延长了。那时我和住在村里很多人一样,早上起来,大家都快步往关口集聚通关,其实那关口就一座很普通的铁桥,桥面很窄四五米宽,只给行人过,机动车一概禁行,树海读书阁。每天早晚上下班时间,是通关人流量最大,都要排很长的队,肩并肩一小步往前移,所以在关口珠海这边有很多的士排队抢生意。关口面向中山这边有一条很长的街沿着河涌东西走向,卖很多廉价的东西,面向珠海这边是住宅小区,和街道,关口门边站两个卫兵,腰间附有枪,戴白手套,铁面表情两眼扫向在通关流动的行人,不时走进人群叫停一个行人查身份证。以前珠海刚建特区戒备森严,高高的铁丝网,坚固的铁栅栏,顶端是尖利叉开的箭勾,特区对当时很多人来说是诱惑又神秘却可望不可及,只要跨过这条河涌就得冒生命危险,现在只要你是合法公民就可以随时大摇大摆进出特区。如今河涌两边的铁栅栏已倾倒在地,锈蚀的箭勾显然已毫无防备。河涌里几台挖机在忙着又挖又填,中间铺条巨大的水泥管道,这些特区的防备边界也将成历史。在将被填平的河涌,有些上班族懒得绕过关口,直接踩过河涌裸露的淤泥,在较窄的河段铺两条圆木和几块板就可轻松跨过河涌到珠海那边去了,金霏读书阁
  
  晚上下班大家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十四村,这里一年的夏天很长,树海读书阁天气普遍闷热,周围没有更高的建筑,晚上夜色好的话,很多人喜欢上了楼顶边听歌边喝酒,或三三两两闲聊打发寂寞,觉得过瘾还可以直接在楼面上直接铺张席子一直睡到天亮。睡卧楼上夜里从珠海那边吹来凉爽的晚风,天上还能看到干净的月亮和如织的星星,深夜当整个村子沉睡时,只要睁开双眼对着天上,在轻柔晚风抚摸下,心里泛起半个家乡味道
  
  十四村和珠三角其他很多被工业包围的城中村一样,夜里人们习惯了狂欢,喜欢邀上几个相识的人,随意就近找个小吃摊位,在嘈杂的人群中,树海读书阁,在淡黄灯光覆盖下,薄菜劣酒也可以让心情变得海阔天空。在村子里里外外KTV,溜冰场,露天酒吧,烧烤摊,麻将馆,发廊店吃喝玩乐都不缺,孔子读书阁。特别是溜冰场附近的露天酒吧,每晚都有人点歌放声大吼,常集聚很多围观的人,晚上十一二点是村里人玩得最疯的时候,加班的人也是这个时候才有时间出来喝酒唱歌,烧烤摊和露天小炒因人气旺生意都要做到深夜一两点才收摊。待深夜两三点,行人渐稀,摊贩已收摊,油烟弥漫,树海读书阁,火炭灰烬,地上到处是人们吃喝留下的垃圾,偷吃的老鼠这时在黑夜掩护下贪婪灌享食欲,这时整个村子才算真正安静下来。不久天色渐明,清洁工推着斗车在村子坚硬水泥路上清扫垃圾,租屋里的灯也逐个亮起,在人们短暂的睡眠醒后奔忙的一天又开始了。
  
  后来我换了工作,也换了地方选择了广州,铭华读书阁,我才搬出十四村,金霏读书阁,自己虽住在中山却感觉一直是呆在珠海,和住在十四村的人大家都感觉自己的心离珠海比较近。所以,我对珠海比较熟悉,反而对中山的认识比较模糊,除了坦洲镇和相邻的三乡镇,其它很多镇和街道办我多是坐车经过而已。一次因公司从佛山购买的设备出了故障,需拿到工厂基地服务点调校,那次有机会随公司的车从珠海走105国道去佛山,途中经过中山很多个镇,还有自己后来几次从珠海到广州,佛山,孔子读书阁,或深圳来回跑,每次都是全程公交换乘,在中山很多个镇车站转过车。那时失业,对未来的想法很简单,却对珠三角洲几个连环城市有很浓兴趣,都想一一玩遍。在深圳上班的时候,休息日常跑到东莞,很少放过闲时的机会,也折腾得起,从早上坐车到另一个镇下车瞎逛记得几条街道和路线后又换乘公车到另一个镇如此的折腾,一直到晚上才回到住所,心里一比较当天走过那些地方,虚荣心一时也得到了满足。在沿江三角洲几城市中,东莞的虎门和长安,中山的石岐和小榄,顺德的大良是我在珠三角洲换乘公交中转站。在宽阔珠江水域西岸和东岸连接除了虎门大桥,仍有条水路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虎门渡口,从广州南沙到虎门可以轮渡到达彼岸,只需投一块钱就可以坐上双层油轮横渡珠江,油轮下层载大货车和小车,上层甲板是站人,可清晰看到南边宏伟的虎门大桥,和北边宽阔的珠江水域那座孤岛,行驶的轮船伴随翻滚的泡沫在江面上划出很深的水纹,览尽一江两岸的气派,也是一种很有诗意的旅途。中山处珠江西岸中部,中山的民众镇和三角镇毗邻广州南沙,因而我每次要从珠江西岸城市过东岸城市,时间允许的话我都优先选择轮渡。
  
  中山对于我熟悉的那几个镇的车站和公路边上几条街道,总体感觉中山和东莞一样都是新兴城市,遍地工厂,以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在中山有全国有名气的小榄镇,我们村在外打工的呆在中山最多,主要在小榄,古镇,南头,东兴,东风等这些工厂稠密的镇。在中山和佛山的摩托车多如毛羽,大街上随处可见摩托车拉客的影子。因深圳,广州市区,珠海市区都禁摩,从这些地方淘汰的摩托车又扎堆在中山和佛山继续通行。四叔一直呆在中山,以前业余也有过用摩托车拉客,可能之前没主动上交好处费,没多久就被城管以违章拉客名义没收了。现在四叔在东兴镇做烧烤小吃生意,但我没去过他那里,前年从小榄车站到大良在666路公交上,我也想起在附近东兴镇的四叔,后来还是没按他的电话,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也会想起在中山打工的很多亲戚朋友,却很少或从没主动给他们打电话,不得不感慨现代人因忙碌把生活界限划分得越来越明显。
  
  中山市是以国父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只因他出生在这里,年幼时也生活在这里,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伟人不仅把香山改成中山了,在全国很多城市建有很多带有纪念意义的中山系列,有中山路,中山医院,中山公园,中山纪念馆等。一个伟人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一提到孙中山可以让中山人自豪几辈子。如今孙中山的故居也被当一种文化遗产被保护着,先生的故居我也进里边参观过两次,且是免费的,从三乡镇穿过林木葱茏的五桂山在一拐弯山脚下就是南朗镇的翠亨村,村东南边方向不远处就是珠海上栅检查站,也有公车到那里。翠亨村对于珠三角来说这并不像村庄,先生故居处一条狭小坑洼公路边上,附近有一影视城和旅游接待中心,公路对面有几栋像别墅的房子也在山脚下。整个先生故居像个大院子,有中山纪念馆,有先生曾住过那栋两层高中西结合的房子,和翠亨村当时一些村貌和习俗,走了一圈虽不大了解太多那个时代的背景,因为先生是名人,自然他的故居所摆那些和先生衣食住行所用过的东西,给人觉就像一张黑白照片渗透着怀旧那个时代的经典。故居附近有块空地据说是先生当年随父亲躬耕过的田,山脚下的南朗镇,对于中山市不算强镇,仍有种田地的,这在整个中山遍地是工业区中是难得一见的传统农业风光,南朗镇因干净的田园民风让我印象很深,虽然没有家乡这么单纯和自然,但南朗镇是在工业强势包围下延续下来,大自然的声音在都市人眼里才越显珍贵而让人爱惜。
  
  离开中山,离开珠三角后我茫然地选择了长三角。近来家里人曾建议我不要再远漂了,应在离家近点的珠三角,和四叔到中山去找份相对稳定工作过稳定的生活。如今我还是选了长三角,对于这么选择我也按我的思维深度思量过,这样多少让家人有点失望,叛逆的个性仍没改变。也许在后来的不久我回到珠三角,选择中山也是可能的事。
  
  二0一三年四月十四日于上海松江佘山工业区:
  
        
相关的主题文章:

  
   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痛爱
  
   一个人心里有一个人
  
   也说子女教育
  
   一个人的时光_5
276#
277#

相关的主题文章:

  
   摇曳的牵绊
  
   60年代我们吃过什么
  
   祝福满怀的生日
  
   一辈子很短(散文诗)
  
   怀念至亲
278#

跟着女儿去西藏之七——杜甫草堂
七、杜甫草堂

7月23日上午10点乘高铁离开重庆,11点30分到达成都。

吃午饭时,我建议先去杜甫草堂,爱看读书阁。女儿说去哪里都免不了走路,路边有很多共享单车,建议骑单车代替步行,省力又省时,精彩读书阁。女儿在我和妻子的手机里分别下载了一个“摩拜单车”软件。

饭后,我们走向路边的共享单车,金霏读书阁,在女儿的指导下,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开锁,开始骑单车行走在成都市区,铭华读书阁。女儿在前面带路,妻子在中间坐镇,我在后面收尾。到达公交车站,放好单车,改乘公交车,树海读书阁。下了公交车,继续骑单车。果然是又快又省去了步行的劳累。

来到成都,我之所以首选去杜甫草堂是有缘由的。在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本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杜甫草堂诗选》。那是高中毕业后,我去一位同学家里玩,看到这本书,爱不释手。同学刚从书店买回来,还没来得及看,孔子读书阁,就被我借走了。因为各种原因,树海读书阁,这本书我竟然迟迟没有看完,树海读书阁。后来那个同学索取,我又恋恋不舍,华闻读书阁,一直拖延着不还,树海读书阁。再后来,金霏读书阁,那个同学索性把书送给了我,孔子读书阁,我接受的同时,心里也感到了几分愧疚。几十年过去,当年崭新的一本书如今已经破损变黄,而杜甫草堂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走进杜甫草堂,建筑古朴而典雅,庭院优美而秀丽,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留给我的荒凉景象相去甚远。诗人生前的困苦与死后的尊贵对比鲜明。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靠亲友资助,在成都建造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在草堂居住时间前后共计三年零九个月,作诗二百四十余首。这期间,他亲自务农,种植花木、蔬菜、草药。闲暇时,或泛舟垂钓,或诗酒自娱,或与高适、严武等好友诗酒唱合,或游览凭吊名胜古迹,或与邻翁、田父交往,日子过得虽清贫却安宁闲适。因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写了不少吟咏草堂美丽田园风光及描绘生活风貌的诗,诗作呈现出清新自然的格调,佳作颇多。我最早喜欢的那首小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在这里写的。

草堂内,亭、榭、祠、堂各种建筑的门柱上都悬挂着对联,文化气息浓厚。相比之下,我对后院那些仿古的茅舍更感兴趣,总是不由自主地驻足观看,久久凝视。杜甫,中国历史上集大成的“诗圣”,国际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各种塑像都是一个又瘦又硬的老头形象,他虽然做过官,却难以混迹官场,只能颠沛流离,困苦潦倒,忧国忧民,用诗歌抒发情怀。

像逛公园一样走了一圈,看了一遍,总有些不满足。离开前买了一本《杜甫草堂史话》作为弥补。

  
相关的主题文章:

  
   -------相见太晚------
  
   北京笔记,江夏南桥饶峰饶浩成最精彩博语(短语)荟萃(八十五)
  
   《庆兔兔日记》1994这是我的手机
  
   木塔寺生态遗址广场游记
  
   文友--木瓜
279#

记忆碎片拾捡之四,树海读书阁
  (过去读梁羽生的小说,铭华读书阁,每篇开头必先引一段诗词,学一下)
  
  今古河山无定据,精彩读书阁,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小时候,遇清明或其他节日,孔子读书阁,父亲领我去上坟,本家的一些坟茔祭拜罢,就会登上一段小山坡,树海读书阁,一段过去荒废了的窄窄的梯田里,稀稀落落的青草中间,有一座孤零零的坟。父亲在坟前敬些食物,烧些纸钱,完了叩三个头,孔子读书阁。那时我也跟着叩头。
  坟里埋的人名叫马栓,是我的一个远家亲戚,爱看读书阁,我父亲叫他表爷爷。他死得早,大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吧,树海读书阁,我生也晚,树海读书阁,没有机会见他。有关这位马栓亲戚的事,都是那时父亲在上坟时告诉我的,金霏读书阁
  他是原山西北路梆子剧团的演员,是北路梆子著名演员&ldquo,华闻读书阁;小电灯”贾桂林的启蒙师傅,金霏读书阁。我爷爷是位超级戏迷,可能是因了他的缘故,有一年北路梆子剧团在我们村唱戏,贾桂林就在我爷爷家里吃配饭。我爷爷在世上,每提起此,都很自豪。
  在剧团他是“打把”的,也就是跑龙套的。他入行早,解放前在一些私人戏班里讨生活,吃过苦,懂得戏多,一招一式,架子上的功夫足,表演火候老到,戏班里的新人多由他来带戏。可能是天不假人以愿吧,嗓子天生不足,在唱的功夫上就无法让人满意,所以有“唱戏不用马栓”的说法。但是,平时不管哪个角色缺人,他都能顶上去救急,属于今天的“万金油”之类的。
  戏子,过去大多是无路可走才入这一行的。学戏辛苦,长年为生活飘零,在台上演才子佳人成双成对,现实中就难得有人安家。社会地位低,在台上时,人家为你叫好。下得台来就未必。一旦到了老年,唱不动了,就招戏班里人白眼,混口饭吃都艰难。
  我的这位远家亲戚前辈,一生没结过婚,一直在戏班里讨日子。到老年时,患了病,帮不上忙了,剧团里一些人就免不了冷言冷语冷脸,自己就不好意思继续呆下去,给我爷爷捎了个信儿,我父亲和几个伯父就把他从异地弄回来,过了些时,病没好,就在我们村去世了。他的老家在东边几十里外的一个叫马庒的村庒,本家里的人没人愿意操办他的丧事,没办法,父亲和伯父他们就把葬在自家坟地旁边的小山坡上了。
  我读书工作,长离家乡二十多年。其间也回去过几次,给亲人上坟弥补欠下的孝敬时,也一定会登上山坡,给他烧些纸钱,敬些食物。我有时在他坟前坐一会儿,看着周围漫漫黄土,青草滋生,风从山坡吹过,四周静寂一片,我就会发想,地下的那个世界,该是比这更为荒凉些吧!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我们就要主动讲清楚
  
   我在身旁的事物中想起
  
   “干在人前,吃在人后”
  
   二香
  
   一往情深,1314!
280#

水墨的大理和水粉的丽江
  大理:变幻的水墨
  一些词语很重,比如:苍山洱海,压在幻想里,幻想就像一个翘翘板就把旅游往大理压去。
  一些词语的色彩很浓,比如:玉海苍山,像几笔重墨,铭华读书阁,把想象也涂抹成这样的颜色。
  于是,我就来到大理,好像并不曾思考过,不曾选择过。
  一团雾,一团雾,从苍山升起来。好大的水汽,不停的水汽,苍山肯定是世上一口最大最大的锅,可是我不知道谁在烧火,用什么作燃料。一团云,一团云,从苍山顶涌过来,可是我不知道谁在把雾制作成云,又是谁像用一把巨扇把刚刚制成的热乎而洁白的云,轻轻扇过来,树海读书阁
  对于这些,我真的不知道,精彩读书阁。但我读懂了苍山为何是苍山,为何是如此苍色的大山。是雾和云,真的是雾和云。哦,好厉害的雾,好厉害的云,他们制造了苍山。银白的雾在苍山上缥缥缈缈,因其银白,把遥远的本来就是深绿色的苍山那颜色衬托得更加深了。这还不搭紧,那雾升腾为云以后,阳光被隔着,想把那深深的颜色照亮一点、照淡一点也不能够。这也还不搭紧,那云偏偏露一点特亮的阳光洒到山顶,把山顶涂成金色,愈加把苍山大部的颜色对比得浓厚起来,以致墨一样黑了,爱看读书阁。呵呵,苍山,苍山并不是自己这么苍的。可是它苍了,树海读书阁,比别的山更苍些,它就名字的重量就沉起来,色彩便浓起来。
  大理却升起来,金霏读书阁,升到世界地图上耀眼的位置。被吸引的眼球聚焦大理,中国的,外国的,黑头发的,黄头发的。眼睛就像晨光中的波光,一万片银子一样闪,闪,闪,射向大理。
  人多了,在大理古城里流淌。肤色,头发,衣服,树海读书阁,都有各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白,流淌成一条彩色的河。人多了,店铺便多,每条街都密密集集,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方阵。店面多,货物便成堆,玉器、银器、丝绸、茶叶充斥在各个店铺。当然有人对这些物质有占有的兴趣,望,看,摸,问,讲价。对物质有占有欲的人,自然想无偿占有可低价占有。店主占有着这些物质,可是他们并不想真正占有,他们想真正占有的是金钱,所以他们特别希望这些物品尽快离开他们,当然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物在商店永远只是流浪途中的驿站,金霏读书阁。而我欣赏这些精致而诱人的东西,但并不想一定要占有它们,它们在我眼睛里在我心里,也是很好的。于是,我不曾留步地走,并不要去摸它们,只是双目扫描,把一切摄录下来。
  大理古城有着奇怪的反差,街上是那么热闹得沸腾,光亮得色彩照人,房屋却那样冷静,孔子读书阁,保持着苍色,似乎千百年风雨的磨砺使它对什么都不淡不咸,满街的流光溢彩都像是流水匆匆而过,染不亮它的肤色。
  一个老者倚门垂头而睡,这个世界暂时与他无关,他在梦中享受自己的世界。他的梦香似乎丝丝缕缕地在飘。
  有些外国人在此居住下来,我不曾问他们有什么缘由,因为我想许多事的发生并不需要那么多理由,他们住到此地,可能只有一个理由:喜欢。是的,这就够了。当然,这些我也并不知晓,我只看见他们在喝咖啡、聊天和开心地笑。
  我走出古城,看见那么多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用它们最生动最亮丽的时刻把色彩大块大块地刷在城墙下,在阳光中耀眼。我有点眩晕,不知道是这些花还是古城的缘故。我坐在一颗柳树下,让阴凉抚摸我、调理我。古城还是在我心里流淌。
  一扑入洱海,看到那碧绿的水,我就想这确是一个玉海,一块太大太大的翡翠。这么多人来看它,来打搅它。游船在其上驶过,就像切割机把这块碧玉弄得碎片四溅,树海读书阁。一阵风把几张报纸从船上吹到水面,我仿佛看到往一张脸上吐唾沫。
  远望,那苍山依然色泽深沉,如墨笔的涂抹。它把身影投映在洱海,洱海也是深深的绿,绿得化不开。这水当然从山里来,是不是它也把山的绿色带来了呢?而没有这一湖水,苍山怕也没有那么无穷无尽的雾。山和水这么亲近,这么相互依存。
  当我离开大理时,我回头望着苍山。苍山还是像是世上一口最大最大的锅,华闻读书阁,好大的水汽、不停的水汽在升腾,可是我仍然不知道谁在烧火,用什么作燃料。一团云,一团云,仍然从苍山顶涌过来,可是我还是不知道谁在把雾制作成云,又是谁像用一把巨扇把刚刚制成的热乎而洁白的云,轻轻扇过来。
  我只知道这是一幅水墨画,不是静止的,是变幻着的。
  丽江:动态的水粉
  高原的太阳总是这么辣。阳光的箭簇涂着一种辣味的毒药,企图把我们的皮肤药死。
  于丽江古城而言,没有这样有狠劲的阳光恐怕不行。是啊,特亮的阳光把这个古城涂成了水粉画。
  我不关注这里的人流。几乎所有的景点都是人流的洼地,人都往里头注入。而夏天,人的衣服总是亮丽的、引人注目的,尽管这个高原古城的早晚实在还有些许凉意。不涸的人流,孔子读书阁,自然是景点的血脉,鲜亮的人流自然是丽江古城水粉画的主体。可是我还是不去特意留意这些。在我们中国,我看惯了太多的人流。
  我眼睛盯着的是水流。导游说:你们尽管走进古城去,回来时只需逆水而上就能走出来。有人就嘀嘀咕咕,埋怨导游的懒惰。我倒觉得这样有趣,一是大家一窝蜂地跟着导游跑,像一群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想好好看的没能如意地看,不想细看的却要在那里浪费时间和精力,没有一点自由,了无意趣。
  所以,我闷声不响,走进了一条巷子。
  巷子两旁多是木屋店铺,店铺里自是各色的旅游纪念品:玉的,银的,金的,木的,丝的,棉的。它们用它们的新奇和精巧作为诱饵,勾引人们去亲近乃至购买。别的我并不在意,倒是在一个挂满印着东巴文字的体恤衫的店面前停下,我之所以知道那些是东巴文字,是因为那“东巴文字文化衫”的招牌。我深深地被这种独特的如同一些岩画的象形文字所吸引。这是多么奇特的文字,我以为它们既是这个世界的影映,又是人类心灵的折射,里头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奥秘。它们质朴得有点笨拙,又深邃得有点莫测,也许这就是它们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当我走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其实这些文字并不是印上去的,店里头有二三个年轻的女子用毛笔在那衫上手写这些古怪的文字。我便萌生了自己买一件衣在其上学写一些东巴文字的念头,可是当我试着这样向店老板表达我这样的想法时,老板奇怪地盯了我一会儿,然后断然否决。我猜他认为我太无聊了。当然,就算他认为我这样很正常,我要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其店里加工的速度,生意人的时间就是金钱。我便悻悻走开。其实,随后我见到了许多这样的店面,以及在木片上刻东巴文字的店面。但我不再去作这样的尝试,一切随其自然吧。
  走了一阵,汗水自然直流,便静坐于流水旁的石级上,享受柳树创造的阴凉。静下心来,我看到了极鲜的色彩。
  小溪曲曲折折,潺潺而歌。她的歌,只有静下心来的人才能听到,可能她只为静心的人献歌。我静下心了,我听到了她轻柔的抒情的美妙的歌声,就像这一溪清澈的水,悠悠往我心里流去。我的心田也变得碧绿而清亮起来。
  从走过的古城巷子来看,这小溪有好些分支。这些分支像网一样布在古城,把青绿和清明撒向古城每个角落,把歌声播向古城每个人。丽江人真是聪明,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让纯洁的雪水在古城内到处流淌,让人们有了一个静心宁神的处所。试想,倘若没有这清清的溪水,这古城肯定没有了韵致。这神奇的水,用她高洁的气韵和流动的色彩,画活了古城。她实在是古城的血脉。
  流水两旁的垂柳刚刚长满新叶,在古城的静静的氛围里,静立在那里,让我想起一个个害羞的淑女那笑不露齿、行不露足的样子。顽皮的微风老是摇她们,但是她们不愠不躁,还是这样温文尔雅,只有那发辫轻轻地摆动,身子也不曾动一动。特别灿烂的阳光从叶间穿过,嫩绿的叶子呈现为透明状,似乎有一种鹅黄的汁液要漫开来,这种生命的鲜嫩让我进入一种迷幻状态。我敢肯定,这么一种诱人的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意境,水粉画家绝对不能画得出来。古城内,到处是这样的柳树,阳光让每株柳树都拥有这样如仙如幻的境界。
  也许鱼儿早已熟悉、习惯并喜欢上了这样的意境,它们成群结队,逆水而游。它们列着密集的阵缓缓前行,突然有一个顽皮的家伙猛一甩尾,大家嬉戏起来,乱作一团,不过也不会弄出多大的声响来,似乎只是为小溪的欢歌加上一些不重的鼓点。在清清的水里,它们的色彩斑斓。这些青鲤、红鲤、黄鲤、花鲤,不断地悠游、变阵、嬉闹,使得水里的色彩变幻不定。就是它们静静地悬在水中,那阳光,直射的和从树的枝叶逢中透过来的阳光,把溪水照得透亮,碧绿的水已经橙黄诱人。一些阳光在波纹的折射下,在水里形成了金光闪闪的网纹,随着波纹的晃荡,在不止地摇晃,弄得溪里幻象丛生。
  这时从店铺里下来一个老妪以桶取水,这些鱼像她喂熟的鸡鸭,没有一丝惊吓,是她取她的水它们玩的。唯一的变化是,水面多了一圈又一圈涟漪。
  而我早已浑身凉爽惬意,好像全身每个细胞都用这里清新的空气洗涤过。因此,精神也就好起来。我举目一望,两岸的柳树下都是酒吧、茶馆、咖啡店。说是“吧”、“馆”、“店”,其实大多是露天的,顶多也就是搭了一个棚架,棚架上并无人做的遮盖物,任由藤儿爬满,很是自然有趣。男男女女在那里边喝边聊,个个神采飞扬。几个洋人在喝着咖啡,也像东方古时的士大夫一样,悠闲自得。有一个年轻的外国女子,捧了一本外文书,完全沉浸在书里头,这个世界似乎与她无关。这些暂栖于此的游人,仿佛业已定居于斯,可以任天荒任地老。
  我再看看柳树,再看看游鱼,再看看各色游人,我知道我见到的是丽江古城一个瞬间里变动着的色彩,而她每年、每季、每天都在变化,这些是我所未见的。不过这一瞬间变化着的色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时间不早了,我起身离开这里,我注定只是这幅水粉画的过客。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个小小的缘字,有大乾坤
  
   队伍未动,筹划先行 ——曦泽社会实践队前期准备
  
   我说,五月
  
   一滴热泪,一世馨香
  
   一撇一捺中国人--献给建党90周年
281#

黄河岸边的布娃娃
【导读】这时小姑娘的脸蛋不自觉的红了,她回答的声音低得不能再低了:“做下学期的学费,我爸说我暑假赚不到足够的学费,我就不能继续上学读书了,树海读书阁!&rdquo,孔子读书阁;
  有一年夏天,我到山西太原开笔会,金霏读书阁。兴致勃勃的游玩完气势壮观的壶口瀑布后,我见到附近金色的沙滩上,树海读书阁,有很多当地农村女孩子在兜售着小商品,我被她们清亮的吆喝声吸引住了,树海读书阁
  
  于是坐在轮椅上的我,被随行的朋友推了过去,爱看读书阁。这是一大群面孔黝黑、身材结实的天真纯朴的乡村小女孩。她们见来了生意,便纷纷围住我,尽力炫耀各自手中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嘴巴里使劲的嚷嚷着:“这位叔叔,你买一张我壶口瀑布的剪纸吧!你看我剪得多像!两块钱一张,金霏读书阁!”“叔叔,树海读书阁,你买一只我编的柳条筐吧!你看我扎的多漂亮!六块钱一只,你就买一只吧!&rdquo,铭华读书阁;“……”我微笑着摇头谢绝了,我的目光落在这群女孩子身后一个畏畏怯怯的小女孩身上,华闻读书阁,她面前摆放着一大推穿着红裙子的布娃娃,那憨态可掬的模样,真是可爱极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布娃娃,还因为她是这群兜售小商品中年龄最小最羞怯的一个小女孩。
  
  我向这个胆小文静的女孩吆喝道:“小姑娘,你过来,孔子读书阁,叔叔要买你的布娃娃!”小女孩就怯怯的走了过来,她把一大堆布娃娃放在我面前,任由我随意挑选。在挑选布娃娃的空当儿,我和害羞的小女孩拉扯起来:“小姑娘,你今年多大了?&rdquo,精彩读书阁;小姑垂着头说:“九岁了。”我又问:“你卖布娃娃赚钱打算做什么用啊?”这时小姑娘的脸蛋不自觉的红了,她回答的声音低得不能再低了:“做下学期的学费,我爸说我暑假赚不到足够的学费,我就不能继续上学读书了!”
  
  听着小女孩低声的诉说,我挑选布娃娃的手仿佛被针扎了一下。我挑了一个最精致的布娃娃,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张五十块钱的票子,塞到小女孩手心里。我笑着说:“小姑娘,你做的布娃娃真漂亮!这钱你就不用找了,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摇着轮椅正准备上路,却被这个小女孩风风火火一把给拽住了,她急切的说:“叔叔,一个布娃娃十块钱,我还要找你四十块钱!”说罢,小女孩就把多余的钱硬是塞给了我。我拉住女孩想了想,就微笑着对这个倔强固执的小女孩说,:“这样吧,你再给叔叔四个布娃娃,这样你就不用给我找钱了!”小女孩听罢,她非常高兴的将四个布娃娃塞到我的怀里,激动的说道:“叔叔你真好!一下子买了我五个布娃娃!”然后小女孩就一蹦一跳的撒欢的跑开了。
  
  ……坐在返回列车的卧铺车厢里,我的目光不时的落在那五个可爱的胖乎乎的布娃娃身上。我在想,不管生活是多么的贫穷,也无法吞没乡村少女那份透明的情怀和可贵的纯真。我多么渴望,那个在壶口瀑布旁边卖布娃娃的天真而害羞的小女孩,在这个无比炎热的夏天,能够挣足所有的学费,能够去圆那个五彩缤纷的少女的梦想……布娃娃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而是发生在黄河岸边一个无比真实的故事。1000字
相关的主题文章:

  
   寂寞,更想你!
  
   (原创)青遥
  
   从住校那天说起
  
   书生
  
   一封信_1
282#

散落乡间的炊烟(外五篇)
  很多年来,每次和熟悉的朋友坐在一起,有意或无意提及故乡的事情。抑或是一个人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曾经农村生活的一点一滴。除了记忆中的一些人和事,更多的是曲径通幽,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鸟语花香,鸡鸣狗吠的万籁声响。除此之外,就是群山环抱,错落有致的红砖青瓦,或被白灰粉刷,或被瓷砖装潢的漂亮刺眼的院落。院子里照旧养着鸡鸭猪狗,院外拴着牛羊马驴。房前屋后,地头山坡周围是密密匝匝,茂密浓郁的树林,林子里大多长着槐树、白杨树、杏树、核桃树,还有令孩子们垂涎三尺的酸啾啾、野毛桃、羊奶奶、林楸等。
  
  然而,把自己的思维无限浓缩,在可圈可点的细碎认知里,对故乡夜思梦想,久久无法释怀和无限恋眷的情景,还是早晚从各家各户烟囱里飘散出的袅袅娜娜,扶摇直上的炊烟。炊烟里夹杂着饭菜喷薄欲出的香味,随着田野里一阵阵山风调皮的吹过,铭华读书阁,诱人的清香便散发的到处都是。此时的村庄,被炊烟整个包裹的严严实实,在晨曦霞光的衬托下,或黄昏夕阳的掩映下,深深地陶醉于农人幸福炽热的情感中。
  
  黄土高原的乡村,一年四季都是热闹祥和的,春天里人们忙碌着整地运粪,播种除草,夏天里顶着烈日挥廉收割,拉麦碾场,秋天里紧张有序地耘地,瓣剥玉米,挖刨洋芋,待到冬季早早的把冬小麦种在地里,几场大雪来临,田野里到处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此时的村庄显得寂寥深邃,静谧安静。在四季轮回日复一日的岁月中,故乡时常变换的是农人们千姿百态忙碌穿梭于山头地块,孔子读书阁,院落巷道的身影,不变的总是飘落在田野上空起起落落的炊烟,以及人们的眼神里到处洋溢着光芒四射的激情
  
  一个村庄的历史,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元素,总是乡亲们淳朴憨厚的脸庞,亲切融洽的乡音。记忆中的乡村,炊烟升腾的时间和地点,还不仅仅局限在早晚秸秆劈劈啪啪燃烧的片段。在孩子们热闹淘气的活动中,炊烟应该定义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为按部就班家家户户厨房里散发的炊烟,另一种是随时随刻弥漫在山坡田野的炊烟。凡是在农村出生和长大的孩子,在童年纯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日子里,除了自家熟悉不过的厨房味道外,偶或躲过家里人,来到山坡田野偷烧玉米棒子,烤煮洋芋野果的经历,就是对第二种概念的切身诠释。
  
  我在乡村生活期间,每年到了夏秋两季,特别是放暑假的那段时间,便是我们最快乐和期待的日子。八月的田野,满山遍野的麦子刚收割完。这时的玉米秆虽然正在节节拔高,扬花抽穗,但身裹碧绿外衣的棒子已有七八分成熟。我们偷偷的从地里瓣回几个,在树林里捡拾一些枯树枝,然后来到后山坡上,找个不易被人察觉的角落,架起火堆,把剥光皮的玉米棒子插在树枝上,不用费多大的火候,就被烤的焦脆喷香,一口咬下去,一股甜丝丝的面腥味道,鲜嫩可口,盛过任何美味佳肴。
  
  有时,我们也会三五成群,分工明确,明目张胆的来到山坡上烧东西吃。在出发前,我们早早的约定好谁去捡柴禾,谁去瓣玉米,谁负责拿佐料。到了山上,如果人手少,大家一起上,挖好坑架起火后,各自拿着玉米棒子,或蹲或坐或站,围着火堆烟熏火燎的烤东西吃。待到地里洋芋也枝蔓缠地,欲待成熟的时节,爱看读书阁,我们还会刨一些洋芋,埋在火堆里,等玉米吃完,又接着饱餐一顿烤洋芋。
  
  每当这个时候,山坡上便升起迷迷蒙蒙的青烟,如果遇上柴火潮湿,或东西没有烤熟的时候,大家对着火炭吹嘘起来,此时满山满坡黑烟滚滚,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洋芋味道,似各家各户厨房烟筒里冒出的炊烟。有时,如果遇上贪心的玩伴,你追我撵,高声大嗓的争夺他人食物,四野里便响起粗狂爽朗的银铃声,把个成熟诱人的田野,点缀的更加富有生机活力,金霏读书阁,情趣盎然。
  
  很多年过去了,时常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在哪个物质基础还很匮乏的年代,我们不能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接受很好的教育,消费高档的东西。但我们也有自己难忘的童年,有一辈子铭记在心,无法释怀的童年往事。农村就是我的根,乡村就是我一生牵挂。那飘飘缈缈,四处零落的炊烟,涤荡着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憧憬和向往。炊烟升腾的地方,就是我梦想开启的地方,华闻读书阁。炊烟的味道,也就成了我磕磕绊绊,挥之不去的情感寄托之处。
  
  人们常说,故乡是一个代名词,也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食粮。对我来说,故乡除了感激和怀念以外,农村生活的零散记忆和琐碎事物,比如说群山、丛林、田野、乡路,还有轻纱漫雾,如影随形的炊烟,便是我灵魂最终的皈依。
  
  怀念哪一缕亲切温暖的炊烟,怀念哪一方脉络清晰的圣地,要怀着虔诚的心灵去轻歌浅唱,顶礼膜拜。
  
  乡村的夜晚
  
  夜,被一只巨大的手紧紧攥进拳头,四周便漆黑一片。缺少霓虹闪耀和汽笛鸣叫的夜,深邃寥廓,静谧安详,适合理性者思考,疲惫者休憩。
  
  我是在农村滚大的,见惯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听惯了夜猫子的叫声。从小到大生活在虫子蹦蹦跳跳,鸡鸣狗吠的环境中,闭着眼睛,都能嗅出哪个是乡村,哪个是城市。我喜欢乡村清澈湛蓝的天空,清香怡人的泥土,一望无际的庄稼,树木掩映的白墙青瓦。在农闲之时,我会一口气爬上后山顶,站在狗娃草疯长的地埂边上,让山风肆意撩起长发,掀起衣襟,再从领口调皮的灌进脊背,穿过裤腰裤腿,顿时整个身子透心的凉。
  
  特别是在夏夜的晚上,伴着明月清娴柔和的光芒,把劳作了一天被汗渍浸湿的肩膀,或靠在麦场的草跺上,或躺在庭院的凉椅上,让晚风随意尽情的吹拂,那种沁人心脾,惬意盎然的感觉,是空调或风扇作用下,无法体会到的舒心美。我爱乡村的夜晚,爱隐隐约约从各家各户窗楞上透出的星星点点。爱吃过晚饭后,大人们聚在院子里七嘴八舌的拉家常,孩子们三五成群,你追我赶的玩游戏。爱夜幕降临了,麦跺似的架子车堵在一起,在麦场边的陡坡路上,你帮我推,气喘吁吁的场面。如果你是在农村长大的,实实在在和大人们一起下过地,吃过苦,流过汗,孔子读书阁。三伏天气,为了虎口夺食,帮家里人拉过车,背过麦,碾过场。我相信,在你的乡村生活中,让你感受最深刻,记忆最为犹新的情景,不是乡村夜晚的月色美,也不是院落门前的爽朗笑声。取而代之的,一定是麦场里你来我往,互助互帮,忙忙碌碌,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
  
  小的时候,我比较胆小,晚上害怕出门,就连上厕所都要大人陪。后来上了初中高中,学校离家里不太远,每晚都要上自习。我家门前有一段很长的弯路,隔拐弯的地方就长满竹鞭草,老远看去黑咚咚的一片,像是藏有鬼怪之类的东西,再加上老年人常说起,凡是长满树和荒草的地方,都会有鬼魅出没。特别是村里人疯传,村子十字路口的几株大槐树,年久成精了,常有“毛口袋”(不知名的鬼)抓娃娃。槐树靠近一绺崖长着,崖面爬满迎春花的枝枝蔓蔓,晚上老是有松鼠或老鼠跑出跑进。有一年冬天,村子有人搞闹剧,半夜翻穿皮袄,趴在崖上吓唬人,时而往路上扬土,时而鬼哭狼嚎,时而跳下窜上,还把村里一名妇女吓疯了。人们便添油加醋,惟妙惟肖,逼真传神的说大槐树哪里有鬼怪,像是亲眼见过似的。于是,每天晚上下自习,我都要母亲接。十几年的乡村生活,在无数个让我难以忘怀的记忆中,那段和鬼有关的夜校生活,也算是一件滑稽可笑的“小古今”。
  
  说实话,童年时期,我不喜欢农村,老想走出那片既熟悉又压抑的地方。在大人们言传身教的话语中,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中,特别是在父母亲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中,只有我们走出大山,走出生我养我的那块黄土地,便会出人头地,成龙成风,光宗耀祖。于是,我非常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住在城市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有灯火通明的大街小巷,有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有莺歌燕舞的酒池饭馆。在晚上任何时候出门,或是逛街,树海读书阁,或是访亲,或是串门,一个人都不用害怕,也不用晃着个手电筒,担心路上碰见鬼怪。夜深了,一个人不敢回家
  
  后来,我终于走出了那片黄土地,也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每天穿梭在噪杂纷繁的人流中,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厌倦,无形中便深切怀念起乡村生活来。我爱乡村夜的宁静,那种万籁俱寂,博大宽广的感觉,是什么外在情愫替代不了的。每年长假期间,我都要抽空到乡村住几天,去深深呼吸新鲜湿润的空气,去静静感受恬淡幽雅的夜色。乡村那寂静辽阔,浩瀚深邃的夜空,我的思维被这种空旷的美丽所震撼,所吸引,把自己逐渐融入这种环境中,是一种从容的放纵,是一种返璞归真,嬗变自然的无穷享受。
  
  乡村生活是美好的,也是让人终生难忘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虽然我现在寄居城市,每月省吃俭用还着贷款,住着憋足的小楼房,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树海读书阁,零零碎碎感受和扑捉着现代化的气息。但我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没有城里人一丝一毫的优越感,也没有相比同龄人稍早安居,免于奔波的满足感。唯一发自内心,能够让我感到踏实和幸福的,就是我有一段乡村生活的经历,让我感恩于故乡黄天厚土的养育,感恩于大山赐予我灵气的眷顾,感恩于池鱼思渊飞鸟恋巢的依依乡情
  
  其实,有了这些我就足够了。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事情,更多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时光,精彩读书阁,我只有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穿越人生的迷雾,我才会更加成熟,更加饱含生活的信心,金霏读书阁。深切感受乡村夜晚的气息,要怀着一种虔诚的心灵去感受,去回味,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信?你就去试试。
  
  村庄的样子
  
  曾和一群来自农村,现在都在城里工作的朋友闲聊。兴致之处,我饶有趣味的问他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村庄是什么样子?有的说,村庄是自己美丽的家园。有的说,村庄是自己一生挥不去的甜蜜记忆,树海读书阁。还有的说,村庄就是一座大山,山上有一大片,一大片茂密的树林,林子里长着密密麻麻的槐树、杏树、白杨树,树下面是成块的菜园,一座座漂亮的房子错落其中,院子里养着鸡鸭猪狗,院外边拴着牛羊马驴,这些支离破碎的元素,便组成了村庄的样子。
  
  也许,村庄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是村庄的影子,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始终是自己生活中最美好,最绚丽的一部分。不管他们远在天涯海角,还是近在咫尺脚下。村庄,一生一世,世世代代,就是他们为之奋斗,或者是快乐生活的代名词,更是他们耐以生存的天地,问祖归根的源泉。其实,一个村庄大到一座山、一棵树、一个人、一眼泉、一垄地、一畦菜,小到一头驴、一匹马、一只鸡、一群鸭、一条狗,虽然各自理解和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和位置不同,但是村庄的定位,永远伴随着每个人生老病死,茁壮成长,继而娶妻生子,奋斗拼搏的历程相随。
  
  村庄的树是一个人成长的写照。从脆弱嫩苗长成参天大树,从数枝片叶长成蓬勃茂盛。树的影子铺天盖地,婆娑婀娜,风姿妖娆。村庄的影子巨大深邃,低沉而苍茫。村庄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风风雨雨,挺立屹然。虔诚爽朗,笑容可掬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不管村庄发展成什么样子,他们始终用粗大勤劳的双手,任劳任怨的耕耘播种。用朴实善良的心灵,为人处事,教养子孙。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伴随着劳动的影子和粗犷的调子,他们一生用简单的喜怒哀乐,表达着心中美好的期待和祝愿,守望着心灵深处神圣美丽的土地和家园。
  
  一股股暖风从村庄的背后吹过,踩踏着田野上青青的麦苗,经过曲曲折折的乡间小路,绕过错落杂乱的房前屋后,最后轻轻地掠过水井,磨坊,小桥流水,麦落,草堆,抚摸整个美丽苍老的村庄,把村庄的陈年污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房前瓦舍的灰尘打扫的干干净净,把乡亲们的困顿怠倦打扫的干干净净,把村落里所有的恩恩怨怨,残残孽孽打扫的干干净净,不留下一点伤痛的痕迹,一丝伤感的记忆,只留下最美好的东西。
  
  村庄的田地有多平整,村庄的记忆就有多顺畅。村庄的小路有多绵长,村庄的思维就有多宽广。村庄里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撒满整个山峦沟壑的羊肠小道,一直延伸到田园的深处,延伸到每粒粮食的内心,随后,又从我们的内心影响到每块土地的内心,延续到每段道路的心脏。一块块高高低低,杂乱无序的麦地,一段段漫长曲折,弯弯绕绕的乡间小路,经过父老乡亲孜孜不断的修炼锤打,经过大人小孩一年四季的艰难爬涉,最终都变得平整有序,笔直宽畅。村庄也在经历过无数血汗岁月的打磨和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才得以抵达丰收的彼岸,胜利的彼岸。
  
  有了更多质的认识,量的理解以后,在我看来,村庄其实就是父老乡亲、鸡鸭猪狗和牛羊马驴等动的元素,以及山水树木、田园道路、小桥泉井、麦草院落等静的元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在这个大的统一体的包容下,这些动的和静的元素之间,最终相互协调,相互映衬,凝聚交织成淳朴热恋的爱情,爱情的结晶便是村庄。村庄在与父老乡亲和睦相处,在与山水树木和睦相处,在与田园道路和睦相处的情况下,日久生情,不离不弃,最后碰撞出火一样的爱情,柔荡出水一样的激情。
  
  所有的这一切,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就汇聚成村庄的样子。
  
  门前有棵梧桐树
  
  在我住的小区里,开发商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四周建满了参差不齐的小房子,墙角旮旯也种满了花草树木。按常理来说,小区里多种花草是件好事,但为了掩饰杂乱无章的违规建设,以种植花草的形式来达到目的,只能使大家的生活空间变小。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小区,猛地一看,的确是花红柳绿,漂亮整洁。然而长时间住在这里的人们,树海读书阁,才觉得缺少一处可以纳凉聚集的地方,就像城市里的便民广场,农村茶余饭后的“牙茬古台”,缺了这一个重要元素,生活也就少了些许滋味。
  
  好在离小区门口不远处,长着一棵梧桐树,大概有十五年左右树龄,遮天蔽日,枝繁叶茂,高大挺拔。梧桐树占了很大一块空间,听说当时打算要砍掉,又因为需要有关部门审批,开发商便手下留情。有了这棵树的庇护,小区里唯一的狭小空间,便勉强安置了健身器材,也阻止了旁边的乱搭乱建。不管怎么说,对于小区住户来说,能有这点憋足的地方,便心满意足了,庆幸又有了这棵吉祥树的陪伴,给小区凭添了一道难得的靓丽风景,也给困顿了一天的人们,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惬意和舒心。
  
  春天里,梧桐树开着粉红色的小花,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桠,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清淡的香甜味。夏天里,梧桐树的叶子,如同老人手里的大蒲扇,挂满枝枝杈杈,在微风的轻拂下,一摇一摆的,似要把小区的炙热,彻底涤荡的清凉舒畅。梧桐树的树冠很大,像一柄墨绿阴翳的巨型大伞,把头顶的半边天遮的严严实实。树冠的具体尺寸没有测量过,但一场场秋雨过后,树下半径五米多的范围里,地面干干净净,见不到一滴雨水打湿的痕迹。在整个酷暑难耐地夏季,每天都有小区里的老人,午睡后搬来小板凳,悠闲地坐在树底下乘凉。
  
  特别是黄昏时分,梧桐树下更是热闹非凡。工作了一天的人们,此时都下班回家了,早早的吃完晚饭,夏季白昼长,夜幕降临的很晚,人们呆在家里闷热的厉害,便自然的聚到这里。此时老人们三五成群,或坐在一起聊天,或挤在一起下象棋,玩扑克。小孩子们则围在大人身旁,无忧无虑的追逐嬉戏,自由自在的玩着小游戏。小区是去年刚建成的,住进来的大多是年轻人,每逢有好日子,都有几对新人迎进来,经过一年来的发展壮大,在旁边的健身器材周围,便多了许多叽叽喳喳女主人的谈笑声。
  
  记得我刚工作时,住在单位后边的宿舍里,宿舍离大街不远,但要拐五道弯才能出去。在第二个拐角处,也长着一棵笔直的梧桐树,树体高大威猛,依山而上,树龄比小区里的稍小些。树下是一座自行车棚,旁边是两间一坡水的瓦房,一间住人,另一间做厨房,专门是为看车人盖的。瓦房沾了梧桐树的光,一年四季淋不到雨雪,冬暖夏凉,实在是一处天然宝地。
  
  我住的宿舍,靠近车棚,打开窗户就能看到树体。每天中午,都有从外面进来收破烂废报纸,或是剃刀磨剪子,或是换鸡蛋收头发的生意人,他们一般都在那里歇脚吆喝,有生意可做时,树周围挤满了人,翻翻拣拣,讨价还加,磨刀霍霍,夹杂着孩子们的打闹声,老年人的咳嗽声,闹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法午睡。待到傍晚时分,借着车棚的灯光,老年人在树荫旁下象棋,一副硕大的棋盘,摆放着巴掌大的棋子,被春风得意的棋手摔得“啪啪”作响。旁边时不时又传来小孩的哭闹声,原来楼上小王家的孩子耍调皮,把三单元四楼的公子哥治了一下,四楼的惹不起,打不过,看到他爷爷下棋,便吱哩哇啦的大哭。他爷爷正玩在兴头上,哪能顾得上,孩子便声音越发响亮。这边声音还没消停,旁边又有谁家女孩子哇啦大哭,不多时便传来一位妇女教训孩子的声音。
  
  整个夏秋两季,梧桐树下的声响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几年的单身生活,也便在这种琐碎、凌乱的片段记忆中一晃而过。我搬出那里到现在小区后,很少去那边看看,也不知道拐角那棵梧桐树长得怎么样了,只记得每逢深秋季节,窄小的巷道上,落满梧桐树叶的小路,踏上去柔软细腻,沙沙作响。每天早上,看车棚的缑师傅,老早就起来扫巷道,“哗哗,哗哗”流水一样的扫帚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看着天还尚早,又懒惰的把身子蜷进被窝里,美美的睡个二觉。
  
  在宿舍住的那段时间,隔窗那棵梧桐树,叶子不知绿了多少次,也不知落了多少次,我一直没有关心过。但是我知道,在我搬走后不久,看车棚的缑师傅,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就是一直挤在父亲那间小房子里,先后考上了大学,现在都在省城读书,比起城市里吃穿不愁的公子哥大小姐,要强过百倍。
  
  前段时间,我试着读《诗经》。在《大雅》里看到一首诗:“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准确意思我不太清楚,但大体是说:梧桐生长在阳光充沛,生命力旺盛的地方,等到枝繁叶茂,葱茏阴翳时,自会引来凤凰栖息啼鸣。其实,我国自古殷实之家,常有在院子里栽种梧桐树的习惯,一来因为它有气势,二是因为它是祥瑞的象征。另外,古人提起梧桐树,总喜欢与凤凰搭个边,也希望和凤凰有某种联系,所以今人常有:“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的谚语,无非也是告诫后人“不经一番寒气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花开花落,岁岁年年。很多年来,在我日渐消沉困顿的生活里,因为有了像梧桐树一样的某些无形力量,时刻给我生活的昭示、启迪和感悟,让我的生命增添生机活力,生活充满阳光快乐。岁月永在,希望常青。梧桐树,我生命中的一种灵动。
  
  大地玉米
  
  老泰山打来电话,说在村里的班车上捎了几个嫩玉米,让我记着去取。忙乱中赶到车站,从司机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半袋玉米,一股浓浓的泥土气息,我彷佛嗅到了甜玉米刚被煮熟后,从锅里散发的那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记得在农村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玉米,三月底送粪翻地,四月中旬整地覆膜,五月初放苗施肥,六月上旬打岔匀苗,等到了初秋季节,坡上坡下,山头川地,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苗子,一大片一大片,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庄稼地里,似一队队即将接受检阅的士兵,顶着烈日雄赳赳,气昂昂,笔直高大,威风凛凛。入秋后,经过两场秋雨的浇灌,扬过花,抽过穗的玉米秆,一个个挺着大肚子,孕育着粗大饱满的玉米宝宝,等待秋收后颗粒归仓。记得小时候,我家每年也要种半分地的玉米,春分一过,母亲便一个人忙前忙后的准备。等到春播的时候到了,如果恰逢周末,我们姊妹三人就在母亲的指点下,洒粪、挖地、整地、下种、覆膜……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忙前忙后。如果没有人帮忙,母亲就和邻居结伴播种,今天给这家种,明天给那家种,后天又挨到我家。在紧蹙短暂的播种时间里,母亲在合作搭伴的方式下,忙忙碌碌的播种完了玉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每天都要到地里放苗子。两周后所有的苗子都破土而出,很快便长的亭亭玉立,肥壮结实。随后,母亲每天又到地里去拔草,等到苗子漫过脚踝,再一颗一颗的匀苗、施肥、壅土,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照料,百般呵护。到了金秋七月,漫山遍野的麦子熟了,到处一片黄澄澄的丰收景象,此时玉米秆也长得高大挺拔,迎风而立,钻进地里几乎把人淹没。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深秋已到,当我还沉浸在麦收后,背着大人们烧玉米棒子带给自己内心快乐的同时,秋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偷偷又向前溜了一大步。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时,玉米熟了,叶子黄了,秸秆也如一位年少无知的孩童,经过风风雨雨的锤炼,显得深谙世事,老练精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青春的无穷魅力。哗啦啦…哗啦啦…又是一阵秋风吹过,挂满棒子的玉米秆迎风摆动,急不可耐的期待着农人挥镰收获。
  
  风朵奔涌着,把一缕缕七彩光线尽情的倾洒在玉米地上,似月光形成的一道道水流或者瀑布,远远望去犹如万千条美丽的弧线,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田野上,溅起片片素雅柔美的白光,薄薄的雾霭,淡淡的清幽,清凉微漾,宛如一片漂亮的乳汁融聚的月光湖,给人一种温馨、恬静和幸福的感觉。转眼间,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来临,鸟儿低旋在玉米上空歌唱,玉米和人们仿佛一起进入晨光。于是,各家各户磨快了镰刀,拉上架子车,背上背篼,挎上篓子,迫不及待的来到自家的玉米地里,经过一番挥汗如雨的劳作后,大片大片的玉米倒伏在地上呻吟着,泛着热气、绿汁和青草味道,摞满田间地头,装满驴车马车,然后一趟连着一趟,高高兴兴地运回家里,撒满房前屋后,堆满厅堂院落。
  
  在随后的日子,不等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准玉米棒子晒干,人们便坐在棒子堆前,一边拉着家常,聊着收成的好坏,一边剥去玉米身上层层包裹的漂亮外衣,只留三四个或四五个叶瓣,方便后面辫上架。几天以后,人们眼前成堆的准玉米棒子逐渐减少,替而代之的是露着黄澄澄、金灿灿饱满颗粒的玉米棒子。满脸喜容得农民人,又从房屋背后搬出马鞍式或三角架式的玉米架子,找个庭院里通风敞亮的角落支起来,然后把一个个脱去外衣的玉米棒子,三个一把,五个一簇,顺着架子上的钢丝绳,一个挨着一个,一簇挤着一簇,组成一串串金光闪闪,光芒四射的玉米攒。此时,村子里便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顺着山坡地头和树林空隙远远望去,村庄被一绺一绺的金黄点缀,别是一番西北农村独特地秋收景致。
  
  万物成熟,硕果累累。五彩斑斓,美丽迷人的深秋,是春华秋实收获幸福的季节,带给人们的更是心情的愉悦和丰收地喜庆,富含诗情画意和浓厚的北国风味,令人如痴如醉,美不胜收。带着恋恋不舍和无法释然的情感,清凉醉人的金秋转眼过去了。一个多月之后,一场白皙透亮的鹅毛雪花,在人们期待的眸子里轻轻洒洒地漫天飘过,冬的脚步不知不觉来临了。玉米攒静默在小院里,紧紧偎依着村庄,偶尔也在冬日的阳光下轻轻地打着盹儿。更多的时候,却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在暖洋洋的阳光抚润下,蹴在庭院门口或墙院角落,披着金色外衣,头戴织满“寿”字的黄绸缎帽,注视着乡村,温暖却不失生气。几场更大的雪花飘过,那些金黄醇厚的玉米攒被雪花完全覆盖,与山川大地房屋树木融入一体,尽情的谱写着冬日的恋歌,优美恬静,凝重缜密,犹如潺潺流水般掠过人们的心底,深含疼爱与怜悯,被如影随形的热情强烈的包围起来,欲罢不能。尤其是雪化后,雪水顺着玉米棒子流下来,结成锥形的冰棒棒和冰凌子。偶尔淘气的孩子走过来,用手轻轻的捅下来,唆在嘴里品尝,或是摔在地上,让它碎成一片一片,总能换来许多一惊一乍的笑声,却不小心惊起了躲在玉米架背后贪嘴的麻雀,扑啦啦一声,便飞的无影无踪,没了痕迹。
  
  经过整整一个冬季的沉静之后,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太阳醒来了,气温逐渐回暖,玉米攒也就走过了冬眠的终点。离下地还早的农民人,把成串的玉米摘下来,坐在火辣辣的热炕上,一个棒子一个棒子的搓下玉米粒,然后摊在院子里,等到晒干后装进口袋,放入库房。等到用的时候拿出一两袋,磨成酥滑细腻的玉米面,做成馓饭、搅团、拌汤、锅塌馍、玉米粥等花样繁多,香甜美味的食物。香气顺着橱窗串出院落,穿过房前屋后,场院树林,并在袅袅炊烟的升腾中,香透了整个村落。特别是到了“二月二”、“五月五”等农历节日,我们舀上几缸子精心挑选的玉米粒,拿上柴禾、糖精、布袋子,来到村头的东明家,架起爆米花机,随着“砰…砰…”的爆米花声响起,全村都弥漫着浓浓的爆米花香,洋溢着节日的欢快喜气,荡漾着孩子们的幸福笑声。
  
  在那个生活基础还不太富裕的年代,也许从孩子们浅显地认识里,在玉米地里的玩耍、烧玉米棒子、爆米花等简单的事情,就是我们最大的生活乐趣,也是童年中记忆最深刻的生活细节。但是,玉米对于乡村的大人们来说,却有着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从四季轮回,春播秋收,再到三餐充饥,养家糊口,无不包含着对生存的丝丝敬畏。那一垛垛高大结实的玉米攒,一个个丰润饱满的玉米棒子,里面不知浸透着多少汗水和付出。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的乡亲们,面带金黄黝黑的笑容,行走在田间地头,辛勤的劳作,默默地耕耘,再苦的日子,有了玉米这些农作物的交替成熟和丰收,生活就有了滋味和盼头,生命也在这碎琼乱玉般的感动中,越过越瓷实,越过越踏实、幸福……
  
  第三只眼睛
  
  槐花是占祥永远的女人,这一点我从不怀疑。
  
  十几年来,我们相邻而居,我见惯了村里的男男女女勾肩搭背,狗苟蝇营,分分合合,哭哭啼啼。但我亲眼见证着这一对快乐的鸳鸯,在执着的爱情海洋里自由徜徉,幸福的生活,让我感动。
  
  三月的阳光不温不火,亲切暖人,像是亲人迟来的问候,既舒服又暖心。农村有句俗语:“三月农事催人忙”。春分刚过,芒种还未到,人们便急急忙忙往地里送粪,早早为春播做好准备工作。
  
  太阳还未出山。一大早,槐花就和占祥往后沟里拉粪。后沟里离村子有一里多远,架子车拉上粪,经过我家房背后的大路后,爬上一个慢上坡,再拐过三个大弯就到。后沟里我也有地,占祥的地和我只隔一个地埂。当我懒洋洋的挑着两筒子稀粪进地时,占祥已经和槐花拉完第三回。
  
  我老远就说:“占祥,歇会也,你个大犍牛身强力壮,晚上折腾着不睡觉,白天还放不过槐花,别把媳妇挣病了。”占祥咧着嘴,露出一副齐刷刷的白牙,嘲笑我说:“看你瘦骨嶙峋的,人还没粪筒子大,也歪里吧叽的担粪哩”。我回道:“就你能,大清早的,不和媳妇暖热炕,受不得人闲”。随后,他和媳妇把我骂骂咧咧的回了。
  
  我不是一个务庄农的好手,这一点占祥骂得很对。每到种地收割时节,我总是赶不上趟。占祥的地都种上了,我才磨洋工的开始。七月的太阳毒辣辣晒的大地只掉皮,他和槐花顾不上歇息,两点不到就进地割麦。我中午却要美美的睡上一觉,等到太阳快偏西了,才提着镰刀往地走。傍晚我早早就歇了,他两口子还要割上一埽麦,天都麻呼呼了,他俩才摸黑往回走。
  
  人勤地肥,收成才好。我一个人种着不到三亩地,一年到头却累的不成样子。占祥和槐花除了种着自己的七八亩地,还揽着别人不愿种的几块子。相比之下,我确实是个懒人,也不配做个庄稼人。
  
  我懒,没手艺,爱吃好的怕动弹,所以我的日子过的很紧巴。快三十出头的人了,还是光棍一条,村里人瞧不起我,像我这样的人,谁家女孩敢给我嫁。而我也一直不急,没人嫁我就算了,谁稀罕谁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难得自由自在。抱着这种思想,几年来我行我素,活的好不潇洒快活。
  
  占祥却和我很不同,我孤家寡人一个,他却弟兄三个。他大哥占胜,村里最早买拖拉机跑运输的人,发了财,在马路边盖起两层漂亮的小楼房,人前人后风风光光,八面玲珑。他是家里老二,没有手艺,初中没毕业就当兵了,特种兵,身手不凡,很有前途,村里人都说可以转成志愿兵,以后是吃定皇粮的人,可是到了第三年,他竟然偷偷和当地的一个女子搞上了恋爱,领导说教他不听,最后竟然把别人拐上跑了,这个女子就是现在的槐花,可想而知,他的兵涯生活也就走到了尽头。他三弟占房,村里的副业头,每年年初领一帮子人,到省外的城市搞建筑,既富了自己,又赢得大家的尊重。
  
  按理说,像占祥这样的家底,自己有本事,又在部队学过本领,不应该像我这般没出息,只会修地球,翻泥土,窝窝囊囊的过日子。但是,人各有志,不亦强求。我曾当着占祥的面挖苦他,你个棒槌,凭你小子的本事,出去什么干不了,就算找个酒店当个保安,总比我强。他却反驳我,你懂个球,把你的地好好种,我和你碎荪不是一个道的人。有时,他也主动到我家闲聊,两盅二锅头下肚,面红脖子粗的感慨说:“其实啊,哪个人不想出人头地呢!我和槐花就想生个一儿半女,然后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这就是爱情,你小子不懂。”
  
  但事与愿违,占祥和槐花一起快十来年了,两个都快四十的人了,就是没能生出个娃来。起初他俩省吃俭用,到处求医拜佛,想着能够老天开眼,降给他俩一个子女,可是钱花了一大堆,佛也求了半个县城,最终还是希望渺茫。如今,他和槐花还不甘心,为了攒钱给槐花看病,他俩不离不弃,早出晚归的劳作,为了他们的家,他们的爱,执着的坚守着,努力着,让我骨子里很是佩服。
  
  听占祥给我说,槐花是河西那边人,懂事,能吃苦,人长的很心疼,高挑的身子,苹果一样的脸颊,一年四季水灵灵的,不用描红涂抹,也是个标致的姑娘,在农村算得上百里挑一。槐花娘家里生活很苦焦,她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小小年纪,转战过好多地方,占祥当兵的那个县城,算是槐花打工的第五个城市。
  
  那年,占祥服役的部队恰好缺少一名后勤人员,她便招工进去帮厨。占祥是个老兵了,部队安排他负责日常采购,一来二去,占祥和槐花就混熟了,再后来,他俩暗地走到了一块。部队纪律严密,不准当兵的谈恋爱,占祥年少气盛,便做出了开篇所说的那些事。
  
  起初,占祥和槐花不敢回家,瞒着双方家里人四处打工,后来槐花怀孕了,占祥便把槐花领回家里。占祥家里人很气愤,认为槐花是个“扫门星”,耽误了占祥的前程,不愿接受他俩在一起。随后,槐花的父母也从河西找过来,槐花死活都不回家,在和家里人拉扯的过程中,槐花流产了,后来落下了病根,一直也没有治好。槐花的父亲很难缠,槐花都那样了,还三番五次找来闹,最后狮子大开口,要了占祥五万干礼后,甩下一句与槐花从此一刀两断,就再也没有认过亲。
  
  农民人总是善良淳朴的。占祥父母亲看到槐花为了和他儿子在一起,和娘家都翻了脸,如今孤苦伶仃的,好是可怜,逐渐也就接纳了这个媳妇子。可是占祥为当年父母亲不管他,导致槐花流产,现在无法生育的事情愤恨在心,就在我住的隔壁盖了两间房子,自己过自己的简单生活。
  
  占祥和槐花搬出家里后,白手起家,不辞辛苦,早出晚归的下地干活,小日子过得别有滋味,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女。虽然如此,他俩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用他们执着的,海枯石烂的,天荒地老的情感方式,诠释着爱情的伟大定义。
  
  我的粪还没运完,我照旧早早歇了。这辈子,我注定要单身一个。但我确信,在每一天的早晨,我一定会看到一对幸福的鸳鸯,在他们幸福甜蜜的爱情海洋里自由自在的嬉戏,宛如一对明亮的流星,从我门前划过,照耀我的锄头,镰刀和粪桶。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三下乡”归鄕实践队——前期准备篇
  
   混沌外的乡愁 撕 裂_1
  
   一滴水的情话
  
   48岁回娘家的姐姐
  
   处世难
283#

蒲松龄故居行,树海读书阁
  我与《聊斋志异》结缘是从《席方平》开始的,我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十二、三岁的年纪,看到父亲有一本白话版的《席方平》,就看了起来,席方平替父伸冤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后来知道了该书的作者蒲松龄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长大以后才得知我的姥爷蒲含章是蒲松龄的第十代长孙,使我的心中对蒲松龄产生了崇敬的心情,华闻读书阁,也有了几分自豪。从此就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了解到蒲松龄后人闯关东的坎坷经历,以及聊斋志异手稿辗转流失的曲折过程,也就有了去山东省淄博市蒲松龄的故乡游览的愿望。
  
  一个秋高气爽的时节,我到山东青岛的途中正好路过淄博,就决定顺路去蒲松龄故居看看。从火车站坐上面包车就来到了洪山镇蒲家庄,远远望去村庄的外围有一座灰色的城墙,里面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与我所见到过的东北民居有着明显的不同,金霏读书阁,古朴的街道和房屋具有典型的明清时代的风格,恍如来到了现代社会的桃花源中。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小路蜿蜒向东伸去,因为这里是和我有着血缘关系的先人生活的环境,周围的一切景物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注意,树海读书阁,有种亲切和似曾相识的感觉。
  
  沿着小路走去就来到了蒲松龄故居的门前,一座青砖青瓦结构的门楼出现在眼前,门楼下面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金字匾额“蒲松龄故居”。赶紧让门口摆摊的小贩给我拍一张照片,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是蒲松龄的后人。走进故居发现这是一个很幽静、古朴的院落,置身于留下先人印迹和影子的生活的环境中,让我产生了时空交汇的感觉,这里的一切显得陌生而又新奇。院内的花木山石雅致,绿柳翠竹清新,院中央有一座蒲松龄的石雕坐像,手握一本书,在捻胡沉思,神情恬淡、悠然,金霏读书阁,仿佛被书中的某个章节深深地吸引,栩栩如生地体现了蒲翁生前的生活状态也拉近人们和这位文学巨匠的距离
  
  转过一个八角门,几间古色古香的老屋就是蒲翁的故居,北院是砖石结构的正房三间,门口挂着的木板上写着“聊斋”两字,精彩读书阁,标明这里就是蒲松龄诞生、居住和去世的地方。通过屋子外面的简介知道,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享年七十六岁。走进“聊斋”正堂,就看见墙上挂着由著名聊斋志异研究学者路大荒题写的&ldquo,孔子读书阁;聊斋“两个大字的牌匾,下方是蒲松龄画像,这幅画像出自清代著名画家朱湘鳞之手。我驻足凝神端详着画像,心中有些激动,只见蒲翁身穿官服,手捻胡须,树海读书阁,端坐在椅子上,眼睛中透出和蔼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我这个远方来的游子,我发现我印象中的姥爷的脸庞和蒲翁的居然非常像似。画像两边是郭沫若手书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高度概括和褒扬了蒲松龄的创作生涯。东面的一间房屋为蒲松龄的起居室,铭华读书阁,摆着着柜子和被褥等简朴的家什,窗台上放着蒲松龄用过的锡灯、烟袋等。西面的屋子则是书房,地上有一张坐榻,桌子上陈列着蒲松龄曾经使用过的砚台、笔筒、手炉等物品,这里就是蒲松龄看书和写作的地方,透过这些物品仿佛能看到到蒲翁在“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的环境下伏案写作的身影。在著作陈列室里摆放的是蒲松龄一生作品,除了《聊斋志异》以外,还有大量的诗文、戏剧、俚曲以及与农业、医学等方面的杂著。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也给了当代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树海读书阁,《聊斋志异》被改编成许许多多的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孔子读书阁,有的还多次翻拍。
  
  聊斋正房后,则是几间展室,墙上和展橱里分别陈列了中外研究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多种论著、翻译成英、法、日、俄等二十多种语言的各种译本、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各种文学作品等,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凯、叶圣陶、赵朴初、刘海粟、李苦禅、范增等为故居作的书画、题词,爱看读书阁,从中可以看出后人对蒲松龄的敬仰之情。其中我尤为喜欢老舍先生的题词“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和范增的诗“淄川故址觅留仙,冷雨当年寂寞天,一卷聊斋千滴泪,披萝带荔亿前贤”,大概是因为前者的简明质朴,后再的磅礴大气吧。看到这些,使我想到蒲松龄自幼聪慧好学,十九岁就考中秀才,以后却一生坎坷,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其志,因为当时只有考上举人后才能入仕当官,过着贫困交加的生活,饱尝人间各种疾苦,主要靠设馆教书为生,但是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发愤著书。自编一副对联鼓励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将其满腔才华和孤愤之情倾注笔下,历经数十年的时间写出了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故事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奇闻异事,内容包罗万象,千奇百怪,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婉转,看后让人过目难忘,余味无穷,笔下塑造的神鬼妖狐仙个个灵动、鲜活、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胭脂》、《画皮》、《促织》、《聂小倩》、《婴宁》等一系列故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也都非常喜欢看《聊斋志异》。作品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丑陋和昏暗进行了揭露,也歌颂了美好爱情,表达了隐恶扬善的思想。《聊斋志异》共有故事五百余篇,其意境深邃优美语言优美凝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不仅树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中的地位,正所谓“一生遭尽揶揄笑,伸手还生五色烟”。
  
  自蒲松龄的故居向东走去,就来到了聊斋园,这是以蒲松龄生平及聊斋志异故事为主题修建的景区,是一个远离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喧嚣生活的幽静所在,有蒲松龄艺术馆、石隐园、柳泉、狐仙园、俚曲茶座、蒲松龄墓等景观。里面的花草树木、假山怪石、池塘拱桥、亭台楼榭、聊斋人物塑像等巧妙而自然地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含蓄曲折,构成了一幅幅或动或静的画面,充满了神秘的氛围,散发出聊斋志异的文化气息,使人体会到蒲松龄笔下的幽冥仙界,让人感到回味无穷。当走到到留仙桥、聚仙峰、远心亭、同春堂等景点时,就会有“百步之内,必有芳草”的感觉,仿佛蒲松龄笔下幻化的人物随时会翩然而至,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引领你走进奇异的故事当中。看到简易的凉架上爬满了青藤,使我想起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渔洋为聊斋志异所题写的有名诗句“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碑廊里的石碑都是名人为故居的题写的诗词,有的方整秀丽、有的飘逸多姿,还有蒲氏家谱碑记载了蒲氏家族的繁衍历程;牡丹园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葛巾》而设计,里面的牡丹花竞相绽放,姿态各异,向来访的游人展露着灿烂笑容。
  
  从蒲松龄艺术馆出来,沿台阶向东,就来到了柳泉,柳泉又叫满井,这里的水清味甘,当年是登州、青州、莱州等地通往省城济南府的官道,游人络绎不绝。蒲松龄非常喜欢这个地方,自号“柳泉居士”在教书歇馆之余,经常来到这里搭个凉棚,用满井水沏茶招待来往的行人,让客人在歇脚之余讲上一段鬼狐的故事。这些搜异猎奇而来的故事为蒲松龄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使其集腋成裘,涉笔成趣,写出一个个绚丽的篇章,读来令人神往。如今的柳泉水依然清澈,柳树枝繁叶茂,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是由著名文学家沈雁冰先生书写的“柳泉”,其字体秀美,疏朗有力,给这里增添了亮色。
  
  聊斋宫是一个高大的亭台式建筑,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图画。顺着台阶走进里面,是一组组造型生动,表情细腻的彩塑,通过与现代化的声光影音效果相结合,传神地表达了《罗刹海市》、《画皮》、《娇娜》、《席方平》等故事精彩形象。一路走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先是随着波动的海浪,带人进入到五光十色、缤纷多彩的海底世界;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龙王端坐在大殿上,乌龟宰相、虾兵蟹将、天使蚌女等在为故事中的马骥和龙女举办婚礼,随着音乐响起,一片歌舞欢腾的场面;离开这里向前,走过奈何桥就是令人恐怖的阎王殿,但见群魔乱舞,小鬼横行,地狱中的各种酷刑近在眼前,锯人体、下油锅、炮烙之刑让人毛骨悚然;再往前行,只见雷电交加之际,女尸突然现身,另一边的书斋之内一个青面獠牙的恶鬼正披上美女画皮;还有席方平为父洗冤,在阴曹地府上正经受着种种磨难,再转入天宫,二郎神在殿中秉公断案,将贪赃枉法的阎王等官吏收入牢中,为席方平父子平反申冤。从天宫走出来,看着周围的景致,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观仙园里我和五十多岁的工作人员攀谈了起来。他是当地人,姓蒲,也是蒲松龄的后代,这是一个朴实憨厚又有几分率真的汉子,他告诉我当地大部分的人都是蒲松龄的后代。当他得知我来自遥远的东北,我的姥爷是蒲松龄的第十代长孙时,变得非常热情,用保温杯给我递来满满的一杯冒着热气的水,对我说“来,喝杯开水吧,大老远的回来一趟不容易,这可是蒲松龄家乡的水啊”,那杯水对我来说真有一种甘之如饴的感觉,难以忘怀。他又和我谈起了蒲家庄的往事、以及蒲松龄的墓地在文革中被挖掘、墓碑被砸坏的情况和如今络绎不绝的游客,听他细细道来,让人感到亲切和随意。
  
  我最后来到蒲松龄的墓地,这里位于聊斋园的东南,一代文学大师长眠在这里。墓前是文学家沈雁冰题写的“蒲松龄柳泉先生之墓”的石碑,后面是几十株高大、苍郁的柏树,使这里显得安详、静谧也昭示着聊斋文化的枝繁叶茂。伫立在蒲翁的墓碑前,我的思绪万千,“一生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生前过着一贫如洗般生活的蒲松龄,不仅给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誉,同时也给蒲家庄人们带来了巨大变化,倘若蒲翁天上有灵,看到纷至沓来的游客,应该感到欣慰和高兴吧。
  
  光阴荏苒世事沧桑,自从蒲松龄的第七代长孙在同治初年携蒲松龄的手稿闯关东以来,到现在将近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期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和悲欢,不知道其后人有没有回到这片故土上来,我权且代表他们向蒲翁表达一下瞻仰和缅怀的情思。 
相关的主题文章:

  
   沉淀
  
   童年二三事 (爷爷篇)
  
      秋日荷塘   秋日荷塘
  
   岁月中秋
  
   “归郷”三下乡心得之多彩乡村
284#

雨中行走野河山
  甲午年的初夏,县委宣传部组织全县二十多位文人作家赴天度镇的野河山采风。野河山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故里,金霏读书阁,自然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前去游览。其实,几年前就知道野河山,华闻读书阁,杨贵妃的动人传说早已打动我的心扉,野河山这个美丽的名字也令我神往。所以,去时的路上,我一直遐想着贵妃故里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那天,天上下着微微的细雨。汽车沿着通往野河山森林公园的水泥路疾驰。虽然迷蒙的细雨薄雾一般笼罩着整个山野,但车窗外依然能清晰的看见形态各异的山峦沟壑。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路旁勤劳的养蜂工人,他们在初夏的细雨中忙碌着,看着我们游人的车辆过来便微笑相迎,仿佛要告诉我们自己正在做一件神奇伟大的事情。
  忽然,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好熟悉的香气啊,仿佛梦里母亲的呢喃那么轻柔那么温暖。我们都像是醉了一般,几个幽默的文友张大嘴巴说:“好香啊,多吮吸一些,好让迷人的花香渗入心田,树海读书阁。”哇!不知是谁第一个发现这熟悉的清香源自于槐花,树海读书阁,可不是吗?瞧,野河山遍野都错落有致地生长着大小不一的槐树。因山里气温较低于平原,我们绛帐的槐花几乎都凋零了,而山上的槐花这会开得正好,孔子读书阁。一串串雪白的槐花在清风细雨中微微点头。我们不由得谈起了母亲做的槐花饭,那轻淡的香甜似乎一直牵引着每个人的心。
  汽车越是往里走,越是让我们惊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有的突兀陡峭,铭华读书阁,有的像是黄土岭一般深厚恢宏。无论是群山还是黄土岭都被密林层层叠叠包裹着,青葱浓郁里显出盎然的生机。穿过几个迂回的道路,才终于到了野河山旅游景点。
  我们刚下车,瞬间就被眼前的风光陶醉了!举目眺望,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像是离我很近,精彩读书阁,又像是在千里之外。山峰延绵不断,伸向远方。浅绿的、深绿的、翠绿的,爱看读书阁,墨绿的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场庞大的绿色盛宴,像是让我看到了久违的希望,金霏读书阁,激起了我无限激情。我好想对着茫茫的青山高歌一曲,却依稀听见山那边仿佛也有一个遥远的声音在呼唤着我。
  导游的一声口哨切断了我的思绪。导游给我们简略讲了贵妃梁、菊花岭、五虎岭、走马岭和火石山、东观山、四郎山等景点。来到落日观山台,才知这是杨贵妃当年观看落日的地方,孔子读书阁。此处辽阔高远,俯瞰能将野河山秀丽景色尽收眼底。据说杨贵妃公元719年诞生于此。是杨玉环汲取了野河山的天地灵气才变得绝美无双,还是因为野河山钟灵毓秀孕育出了花容一代佳人?
  听到导游要带我们去贵妃梁上看看,便卸下所有的疲惫,树海读书阁,给心田里装了一抹山野的清风。是山路过于陡峭还是因为我自己穿了高跟鞋,越是行走越是艰难,山道两旁都是繁茂的树木,将山路遮挡的严严实实,树海读书阁,在没有走过之前总以为这里没有路,原来来往的游人早已千百次登上了贵妃梁。虽然有很多的野生植物我叫不上名字,但最多的是我认识的野生的杏子和酸枣。导游边走边给我们讲述酸枣树和杨贵妃的动人传说。是啊,神奇的酸枣树都如此怜香惜玉,枣树上的刺全是直的,却从来不扎人。看来我们后来者还要感谢贵妃呢,若不是她,想必今天我们都被这刺扎疼了。快到山顶时,山路越发陡峭。我们一手扑打着树枝和叶子。从缝隙间倏忽过去。回过头去却是一片苍翠的绿色,根本无法分辨出哪里是路哪里是树。走到一半时,我们都觉得累了,前边的文友大声吆喝:“后边的快一点,要不然杨贵妃就生气了。”细雨仿佛也懂得我们心情,觉得我们登山太热了,便在穿越绿树丛时总会带给我们丝丝清凉。快到了山顶,大家似乎都来劲了。虽然我内心劲满满,可是脚上的高跟鞋却不由我放慢了脚步。导游说,还有几分钟的山路。我有些畏惧了,转身回望,山路陡峭,似乎一个滑坡就会掉下去。不由得心想:怎么当年杨贵妃来这个地方游玩,看来她绝对是一个野性的女子,或许她每次来到这里总会和山里的桃李枣树对话。这么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和她朝夕相处,万物的精华全被她一人汲取,想想大自然的精心酝酿,青山秀水的天然呵护,她能不长得花容月貌吗?再次仰头看前边的文友,他们都大步向另一条小径深处走去,我该怎么办呢?是停留在这里等大家呢,还是继续走呢?我有些犹豫了。县文化馆的陈馆长见我此状,他便主动将帮我拎包,瞬间我感觉轻松了许多。在众多文友的鼓励下,我鼓足精神终于和大家一口气都登上了贵妃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块巨大的青石,青石随着年代的推移已经出线了一些裂缝,而中间那条被雨水冲刷的印痕却清晰可见。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杨贵妃当年游玩时小便的地方,时间久了,便将这块青石冲刷出一道深深的印痕。美丽动人的传说似乎被现实印证了,我们分明还看见当年杨贵妃的玉脚双印了,大家便在此调侃一阵,然后拍照留念。
  下山时,总觉身后有人在推着自己。由于山路被细雨淋湿稍微有些滑,我们干脆揪住小径两旁的树枝小心地往下走。临近山脚,我们被山路两旁的杏子吸引住了,便伸手采摘了好多杏子。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清冽的山野味夹杂着杏子原有的酸甜,越嚼越香。一颗颗指头肚大小的杏子在微雨中像是绿色的猫眼石,我仿佛看见了千年前的杨贵妃——她此刻站在杏子树下,正调皮地看着这些杏子,很快采摘了她中意的那一颗,正当她将杏子放入她的樱桃小嘴中时,一滴露珠晶莹地也滑落在她的唇齿间。就这样她吃到了一颗杏子,也吮吸到了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万物精华的滋润,百果野花的厚爱,她能不倾国倾城吗?
  到了山脚,我看到了一树叫不上名字的花儿,那细细的花瓣像是紫色的云彩晕染着整个山野。也是那一年,这一树花儿开得正艳,谁知就在杨贵妃降临的那个夜里,一树的花儿瞬间含羞了,凋零了。遍地的绯红瞬间化作一片片紫云飞上了天空,之后满山的桃花、杏花、梨花还有遍地的野花都悄然凋零,从此,风景秀美的野河山上只有绿树不再有红花。原来天降杨玉环胜过繁花似锦,野河山有了她可以没有百花,唯独她开出了百花的所有姿容。那一年,17岁的杨玉环被宣召进宫,从此便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之后,野河山上的花儿才竞相开放。我不知道,我身边的这棵花树是当年的哪一棵,可是我定能猜想那个旷世绝美的佳人也曾在这棵花树前走过。
  霏霏细雨淋湿了我的发丝,葱郁群山唤醒了我的沉思。那些关于杨贵妃的动人传说不知还会流传多久,而回荡在我们心田的那些山野灵气却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离开野河山时,我不禁感怀:六盘山挺起关中脊梁,野河山风情独秀扶风;万亩槐林清香四溢,天上人间凝思古今。
  2014年5月29日于绛帐
相关的主题文章:

  
   《经典唯美高雅艺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欣赏》(随笔)
  
   万般柔情,消融于江南烟雨中
  
   普明寺
  
   《思乡》外二首
  
   忘记,是一场艰辛的跋涉
285#

老屋老屋......
梦境中
我又回到故里
见到了令我梦牵魂绕的老屋
千万次苦苦追寻的老屋
真的老了
旧了
风烛残年了
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怕是一阵风
或者一场大雨
就能把她刮倒了吧
*
昔日雄伟卓绝的老屋
躲过了战火连天的岁月
躲过了文革时期的摧残
也躲过了无数次的天灾人恶
却逃不掉岁月沧桑的更迭
以及
青春的流逝
*
曾经
这里是红砖青瓦
雕梁画壁
庭院深幽
柳絮飘飞
......
假山.凉亭.荷塘共享天一色
是何等的雍容华贵,气宇轩昂
或许陶渊明的桃园圣地也不及她吧
*
如今的老屋风化不再
曾经的容颜已逝
残留的是身心疲惫
满目疮痍
或许只有青瓦上的青苔和茅草
才真正读懂她了吧
*
老屋,您真的老了
请不要哀怨
请不要悲伤
因为
世间万物都解不开轮回的魔咒
不求万代
只争朝夕
毕竟
曾经拥有过
*
老屋
我来了
在梦里找您来了
我不会画你
但我会写
把你的美记载下来
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让后辈知道
我们的祖辈曾经是多么的
辉煌
*
别了,老屋
在无月的晚上
在烛光灯里
饮一口浊酒
唱一曲宋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是醉了
但我的思绪是清晰的
只有我醉了
我才能沿着蒙蒙的醉意
走进你
感受到你的存在
感受到家的温馨
相关的主题文章:

  
   【原创组诗】《雨一直下》《不离不弃》
  
   东兴村轶事
  
   今夜的美丽
  
   梧桐树
  
   “岭师蓝”社会实践队—宣传与调查访问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