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孔府、孔林
——兼论儒家文化
研究和探求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最好的去处是到孔子的诞生地——曲阜。以曲阜&ldquo,
孔子读书阁;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为代表的古代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一
古城曲阜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的建筑布局,其建筑风格严格遵循了中国古代城市、“左祖右社&rdquo,
华闻读书阁;、“前朝后市”的传统礼制。以孔庙正门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经纬分明,城内不论“官衙”或民居,均座北朝南,
树海读书阁,方方正正,古朴典雅,庄重和谐,体现了&ldquo,
树海读书阁;端庄淳厚”的民族传统。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原意为一首完美的乐曲。我国古代奏乐时,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结束。这里比喻孔子思想是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扬孔子对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此,孔庙第一道门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与世界其它文化,尤其西欧文化相比,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政治伦理化色彩。其后的发展,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起了巨大的作用。
孔子出生在中国奴隶社会逐步解体,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春秋末期的没落贵族家族,受到传统的贵族教育,所以他对西周传统的思想和制度是非常向往和拥护的,于是努力挽回西周统治思想和制度的崩溃趋势,
金霏读书阁,就成为孔子一生政治和学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在孔子看来造成这种崩溃趋势的原因是对于“周礼”的违背。所以他激烈地抨击当时的“非礼”行为,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树海读书阁。”孔子在提出“复礼”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内容更加广泛的道德范畴“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人而不仁,如礼何?这是对西周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发展,
爱看读书阁。孔子对“仁”有多种解释,其实质内容一是“修身”,二是“爱人”。这个新的概念和思想,把社会伦理和个人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伦理的实现和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完成结合起来,深化了西周统治的伦理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
纵观孔庙大小各类建筑、门坊500多座,无不集中反映了尊孔崇孔和儒家思想学说的精髓,如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金霏读书阁;奎文阁、大成殿、诗礼堂;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等,现择要简述如下: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较,认为“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说孔子是最适合于时代者,所以后世儒学总能适合各时代的需求,从中引申出应时的儒家学说,特别是对其它学说、外来文化有很大的兼融性,如援道人儒,援佛人儒等,这是儒家思想学说富有活力、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孔庙第四进院落大中门,意思是赞扬孔子“中庸&rdquo,
精彩读书阁;之道的。“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在伦理学上,孔子把“中庸”视为人格完善的标准,把“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标准,视其为最佳尺度,对人和事做到不偏不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孔庙东路孔子故宅旁有一座建筑“诗礼堂”,是专为纪念孔子教子“学诗学礼”而建的。《论语·季氏》载: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里见儿子孔鲤从身旁走过,问:“你学诗了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于是孔鲤回去后认真地学习《诗经》,
铭华读书阁。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又问::“你学礼了没有,
孔子读书阁?”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孔鲤又认真地学习《礼》。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历来被传为美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删《诗》之后,共保留了305篇。其内容有歌颂西周初期文治武功的,也有揭露当时政治黑暗混乱的,有描述礼仪之邦风土民情的,也有对劳动人民和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诗经》中反映的婚恋题材,大多数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都较为自由、纯朴、专一,较少礼教的束缚,与后世文学作品反映的封建纲常伦理对男女婚姻的蛮横干涉形成鲜明的对照,
树海读书阁。由于孔子对《诗经》的推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鲜,可以怨。迩之事文,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所以孔子以后的儒家都要讽诵、弦歌“诗三百”;写书作文,论理谈道,常常要引“诗”为证。应当说这对于培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顽而不谄,讽而不谤”的民族品格是起过重大作用的。《诗经》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了其作为文艺作品本身应起的作用。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为办学方针,破当时“学在官府”旧制度,立平民教育之新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孔庙大成殿前有一个风格独特的建筑——杏松,就是为纪念孔子当年“杏坛设教”而建的。
二
虽说孔子清苦潦倒了一生,但他的后世子孙,特别是到了汉高祖十二年(前194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开帝王祭祀孔子先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孔子的地位扶摇直上,直至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后代也一再得到加封晋爵,到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封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达到顶点,并相袭延续长达880多年。世代尊荣的地位,恐怕连一朝一代的“皇家”也自愧不如,这是九泉之下的孔子始料不及的吧。孔府的规模建制为三路布局,九进院落,除皇宫外,天下独此一家,所以号称“天下第一家”实不为过。
孔府前为“官衙”,后为“内宅”,这种“国”“家”一体,以国为家、以家为国的含意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大特色。从外观上看孔府—色的灰瓦粉墙,简洁大方,浑厚实用,尤其是一幅幅楹联如“以利己之心造福必善,以好色之念求学必真”更能体现“文章道德圣人家”的风苑,虽说孔府内陈设华丽精美,但孔府主人竭力要给人一种“为政清廉”的印象。留心的人会发现孔府大门的颜色是黑色的,用黑色漆就大门在各地都是不多见的。“水至清则黑”,孔府用意旨在一个“清”字,所谓“清水衙门”是也。直到明代,“衍圣公”官至一品文官,才不再兼地方官,专主孔子祀事。孔府还在内宅门照壁上绘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动物,所以一般游人多误以为麒麟,实际上动物的名字叫“飧”是传说中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金银财宝。从画面上看,它的脚下和周围堆积的全是财宝,包括“八仙”的宝贝在内,但它并不满足,正张着大口想要吞吃前上方的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了。孔府将“飧”画在内壁上,每当出门即可看到,借以提醒自己,引以为戒,告诫子孙后代不要贪赃枉法,见利忘义,可算作一条重要的家训了。
孔府西路环境幽静美观,是孔家读书习礼的地方,其中“忠恕堂”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建筑。“忠恕”二字取自《论语》,是孔于思想核心“仁”的重要内容。“忠”有两层含意,其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其二“与人忠”就是为人要诚心实意。“恕”的含意,孔子认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提倡这种为人诚恳,积极为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三
孔氏家族绵延25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最久的贵族世家。这个家族不仅拥有如同帝王之制的孔庙、孔府,更有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基地——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以北。孔子生前既无华堂高屋,也未曾封王拜侯,死后也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至秦汉时,孔子墓地亦不过有少量墓地和几家守林人,这与孔子反对厚葬的主张倒也吻合。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墓塚便渐次高峻,墓地也日渐扩大,终至形成赫赫然三千余亩的林地。既是孔氏家族中人,无论生前贫富贵贱,也不论居处何方,均能实现“落叶归根”的夙愿,偎依先祖同卧长眠,也是孔氏家族中人的荣幸。
孔子墓位于孔林前半部西侧,洙水桥以北,其墓似一隆起的马背;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凝神注目孔子墓,犹如面对一位宽厚慈祥的老者,耳边也似乎回荡着“仁者,爱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那含义深广、经世不磨的话语。孔子墓东侧是他的儿子孔鲤墓,前方是他的孙子孔伋墓,这种呈“携子抱孙”之状的墓葬布局,所蕴含的那一缕亲情是任何人都能感觉得到的。这股“亲情”更弥漫于茫茫的孔林之中,使其呈现出一派平和与沉静的气息。孔子一生不仅政治上历尽磨难与坎坷,也经历了幼年丧父,老年丧子的人生悲痛,所以他的学说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主张尊老爱幼,提倡孝悌之道,都与他的仁爱之学密切关连着。当然,孔子毕竟是一位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他的仁爱之心绝不仅限于他的家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泛爱众”、“博施于民”,实现美好的大同世界,才是他终生的志愿和追求的崇高理想。因此,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世界上最大一个民族的性格,
孕育了有特色、有凝聚力的民族文化,而且已经或正在影响着全人类。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金得奖人在法国巴黎开了一次会议,结束时做了一个惊世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今天我们已步入了21世纪,有必要把孔子的“智慧”再献予人类。孕育了有特色、有凝聚力的民族文化,而且已经或正在影响着全人类。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金得奖人在法国巴黎开了一次会议,结束时做了一个惊世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今天我们已步入了21世纪,有必要把孔子的“智慧”再献予人类。
相关的主题文章:
L,你是崛起的必然,请一路走下去 一枚红叶 世间多纷扰,它也向往勤劳 三下乡之人生第一次当小老师 【作家选刊11】茶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