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新叶古村
萌动我去看新叶古村的是
朋友圈里的一则微信,那几张照片里古色古香的情境吸引了我,一看
文字是新叶古村,再网上一查,在杭州建德境内靠近金华兰溪处,从杭州我家过去170多公里路程,
金霏读书阁。我们预先确定了去新叶古村的日子,但出发那天,却下起了小雨。我们想,既然确定了日子,那就不再随便改变,以体现做事的计划性;再说,雨中的新叶古村或许别有一番情趣呢。
近来新叶古村的火爆与一档电视节目有关。2014年5月,湖南卫视《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第二站在新叶古村进行了三天两晚的取景拍摄,
华闻读书阁,姚明等明星到访新叶古村。从此以后,各地前来探访新叶古村的游客增加了许多,
铭华读书阁。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强势媒体的宣传作用。
新叶古村的叶氏人丁最早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从中原迁徙而来,因为村后有一座玉华山,即称玉华叶氏,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
树海读书阁,已有796年的
历史,
树海读书阁,已传36世,繁衍成一个巨大的宗族,目前共有900多户,3900多人,
精彩读书阁,成为
中国较大的叶氏聚居村。
新叶古村的最大亮点是它的古建筑,整个村落以天人合一的阴阳九宫卦象布局设计,里面将近100条巷子与200多幢民居纵横交错地连成一个整体。民居的建筑风格与皖南和赣北近似。村里还完好保存着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和古寺,被誉为
中国最大的明清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列为第五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我们到达新叶古村是下午一点左右,
天空还下着小雨,门口的停车场已经停满来自各地的汽车,从牌照来看,以浙江省内居多,其次是上海江苏的,少量来自其他省份,
爱看读书阁。我们只能将车停在旁边小山包的路边,购票而入,沿一条田间小道走向村中。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村里高高耸立的“抟去塔”,这是新叶古村的标志。如果要拍摄一张新叶古村的全景照片,而不将此塔取景在里面,那绝对是败笔。
我们此次新叶古村之行是一种散漫式的
旅游,不看指示图,
孔子读书阁,不请导游,随人流而进,凭感觉而观览。不知不觉间,我们便穿进了一条弄堂,两米来宽,两边墙底是块石基础,上面是斑驳的石灰墙壁,一些部位的石灰已经脱落,有苍老之感,
孔子读书阁;路面中间五十厘米左右宽的是削平的石块面,两边是六七十厘米左右宽的青砖砌成的路面,因为正下着蒙蒙
细雨,路面有一种光亮。穿走之间,
金霏读书阁,不时发现两边有陈旧的木门,也有岔开的小弄堂,有的往上斜,有的往下斜,偶尔还能看见墙角上放着的磨粉石盘等石器,遇上游人村民和鸡鸭狗。穿行在这样的弄堂里,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是的,我去过的富阳龙门古村落,有这样的弄堂,
树海读书阁,徽州宏村也有这样的弄堂。我看过
南方的一些古村落,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依河流而建,在一条河流两边建起长长的村落,如西塘、乌镇、周庄、同里、南浔、塘栖等,
树海读书阁;另一类是依山丘而建,如西递、宏村、诸葛、新叶、龙门等。当然,依山丘而建的古村落也有水,村中都有水塘,蓄积从山丘上流下来的水源,供村民
生活之用。
穿过几个弄堂后,我的眼前突然一亮,一个开阔之地呈现在我面前,一边是一个半月形的水塘,一边是小鹅卵石铺就的一块场地,朝着场地拾级而上的是三间比较高的平房,居中大门框上面挂着一块匾额,上书“东谷遗芳”,这是新叶古村的崇仁堂。资料中说,崇仁堂是新叶村最高大、最宽敞、最华丽的祠堂。明宣德间,仁分派八世祖永盈公(崇八公)是当地方圆数十里以内之首富。欲自建堂室,以黄金48两为兴建之资物色能工巧匠,采购巨木良材,费尽心机,终在道峰山下建成一座气势宏伟的家庙,名曰“崇仁堂”,它的规模不但超过了祖庙,也超过了总祠。一般的祠堂只有两进或三进,而崇仁堂则有四进,总进深26米,纵深
空间的神秘感非常强烈,这在
中国的建筑中很少见,足可见崇仁堂在玉华叶氏家族中地位之重要。在崇仁堂门口,我碰到一位该村叶氏男性,五十多岁的样子,我问他有关新叶古村的情况。他告诉我,叶氏始祖从中原迁徙到这里已经近800年,人丁兴旺,出了不少优秀人才,村里这几年正在整治,再过几年来的话,将更加好玩。他很热情好客,言语中对祖祖辈辈居住
生活的村子充满自信。
我们凭着凡弄就入的散漫游法,又走入弄堂,穿梭其间,感觉与刚刚走过的差不多。
天空还是
细雨纷纷,整个弄堂都是湿漉漉的。走着走着,发现弄堂越来越窄,旁边的房舍也越来越低矮,游人也碰不到了,还走进了几个只通人家的小弄堂,顿时发现已经迷路了。这时,正好一位四十来岁的男性村民向我们走来,我便问他出口如何走,他说出口有好几个,要看你们往哪里进来,我们告诉他进来口子的特征,他要我们跟他走。乘这个机会,我向他问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还
喜欢住在这个村子里吗?住起来方便吗?他说他们村已有200多户迁建到附近,集中建造了一个新
农村,但迁出的人家的老房子还保留着。他也是个热情好客的人。我们遇到的几个新叶人都很热情好客。
我们又来到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并且比前面经过的那个地方更加开阔,中间是一个呈方形的大水塘,但这时雨越下越大了,由小雨升级为中雨了,不得不撑起雨伞。我看到这波光闪闪水塘的四周是粉墙黛瓦,高而错落的马头墙,游人都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仿佛是一幅
烟雨朦胧,湿漉漉,有古韵,亦有现代气息的画作。我们沿右边的路看过去,随意进入一个祠堂,里面挂着“有序堂”的字样。这里正有新叶古村摄影
作品展览,从中可以看到,新叶古村的
夏天有一番更迷人的
风景,一些水塘里碧绿的荷叶田田,淡红色的
莲花相间绽放;一位
朋友知道我要来新叶古村时说,最好
夏天在这个村里住几天,能闻到阵阵荷叶
莲花的馨香。还有一些照片拍摄的有新叶古村农历
三月三祭祖迎神活动,开演“叶氏昆剧”的场面等,都是新叶古村精彩的瞬间。有资料介绍,有序堂是村中另一重要的祠堂,祠堂为叶克诚于元代主持建造。后来作为玉华叶氏的总祠,新叶村最早的住宅都建在它的两侧,到玉华叶氏第八代时,开始分房派建造分祠。这些宗祠就分布在有序堂的左右和后方,有序堂建筑为三进大厅,在门屋明间面向祀厅建戏台。
走出这一村里的“大景点”,穿过几个弄堂,又是一方“天地”,同样有一个水塘,一侧石板地坪上放着几辆独轮车,既是点缀,又供人玩赏。近旁有一幢缩在里面的房子,高高的石门框上方印有“
文化礼堂”的红色方章,有深宅大院之感,便进入参观,这里正陈列着叶氏的
历史风俗和优秀人物的介绍。从此出来再走到附近就是“荣寿堂”,挂有“进士”古匾,上面还有一块写有捷报的匾额,其主人叫叶元锡,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得中辛未科进士,全体叶氏因此而激动不已,共享荣耀,并且上为祖宗争光,下为子孙树榜。
因为下着的雨没有停歇的意思,我们便在湿漉漉中走出村外,此时又见村落的标志“抟云塔”,同时还正面看到了“文昌阁”。
新叶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古村落,就算不下雨,花更长的
时间,也未能“消化”它的全部的。我还从资料中知道,村落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祠堂,我们没有造访到,那就是西山祠堂,以后有机会再来细细观览吧。
离开一个游览点后,不免会回味对这个点的一些感受。我对新叶古村的感受之一是这个村一直以来对
读书的重视。觉得这个村从始建开始,以耕读传家,在从事农耕以满足物质需求外,还十分重视
读书,办书院、
学校、图书室,这是很值得肯定的一种传统美德。之二是这个叶氏宗族传下来的组织体系,整个玉华叶氏和各分支之间有合有分,连祠堂也有总与支之分,分工明确,使这个古村落不仅在建筑布局形态上井然有序,在传承传统
文化中也能连续不断。这个村应该可以成为乡土村落发展的样本,从中可以看出
乡村发展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果写《乡土
中国》的费孝通
先生还健在的话,他知道有这么个新叶古村,说不定会特地赶来仔细考察,然后有所新发现的。
当然,新叶村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几个水塘里的水还比较脏,上面有漂浮物,村民仍把水塘作为洗涤之所,有些地方还不够整洁,有些房子看上去有点破败。在保护与利用上也是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保护是毫无疑问的,但这样的建筑在满足现代
人生活上确实是有较大的缺陷的,如安装空调机后会影响观瞻,而且效果不好,不节能。
生活燃料不宜使用煤气或天然气。在消防上非常
脆弱。对污水的收集纳管也比较困难。
生活在古村落里的村民,又不能将汽车开到家门口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来加以破解。
(2015.2.27)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上书啄木鸟 幸福其实就是一碗温热的汤 09.10.3秋 人以为自己转身后 《把海沏进茶碗》之绿野碎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