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2021222324252627» / 5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Binoculars Stopped Working [copy link]

346#

关不上的记忆之门(三十五)
  我每天上网都有一个规律,就是打开网页查看每天的新闻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金霏读书阁,在浏览过程里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社会的进步和网友言论的坦率,孔子读书阁,在网络里坦言只要是对国家有利,树海读书阁,对社会有利,对民生有利的问题都会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
  
  这体现了民主和人权正在逐步健康的向前发展,人大的不断修法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社会在法制化的步伐中不断前进。最近我在电视里看到媒体访问电影“青松岭”原型的实地考察,让我回想起许多过去发生的事,金霏读书阁。1965年拍摄的电影“青松岭”是反映我那个年代河北农村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广大农民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阶级敌人进行坚决斗争的故事,铭华读书阁
  
  在这里我只想说说,我在那个年代所见到和听到的真实事,精彩读书阁,1964年小四清在我们那里展开,那时除每天的工作外,树海读书阁,晚上就是学习政治及检举揭发,一天晚上学习还没开始,我和已经到的几个同事在聊天,期间我们都在说一些闲话,这时有一位同事很认真,树海读书阁,他说了一句:“……”我马上回敬了他一句:“你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在这时工作组的一位女同志走了进来(我的话刚好被她听见)她说:“XX!你在说反动言论&rdquo,华闻读书阁;我说:“我说什么反动话了?&rdquo,树海读书阁;她说:&ldquo,爱看读书阁;我们社会主义的铁打江山永远也不会改变,你说江山易改就是反动”我说:“我没说错呀,我说江山已改,孔子读书阁,本性难移呀”我再说:“蒋介石的江山被我们已经改过来了,但他还想反攻大陆就说明他的本性难移”幸亏已和易这两个字的发音在我们南方是一样的,被我辩解了过来,不然那次最后不知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几年后我和一位当地的一位干部说起这件事,他告诉我:“你算是还能辨过来,没受到什么,我告诉你一件真实的事,就是我们新仓的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说了一句话被打成反革命,现在头上还有一顶帽子戴着”我说:“他说了什么话了?”他说:“有一位学生下课去问他地主这两个字的含义和解释”老师告诉他:“顾名思义,地主这两个字的意思是表示土地的主人,后来被学校知道把他开除了,而且下放到农村里去劳动”我说:“如果单纯用字去解释那老师并没说错呀”他说:“是的,但我们现在的一切话和动作都和政治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你的那句话如果你没法把它辩解过来,你就有一点麻烦了”
  
  在那个人和人斗奇乐无穷的念代,不管你出生怎样,不管你是党员还是干部,只要你说错了话或者说漏了嘴你都有杀身之祸,70年代正是做“三忠于”盛行期,三顿饭前必须做,而且大家一起要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
  
  我们新仓粮管所有位主任,那天刚好是5号发工资,他们单位在做完“三忠于”活动后,他带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歌谱的语调说:“大家五号敲图章”(意思是大家五号敲图章领工资)就这么一句带语调的话被革职写了几年的检查,党内记过幸好没开除党籍。
  
  做“三忠于”时大家必须要在m的石膏像或者照片前,那时各单位和地方都去买,(那时不能叫买,要叫去请)在我们地区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生产队安排一位社员去请,他去上海金山县买了后一直双手捧着,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回家要走好几里路,感觉一直捧着走路不方便,他便找来一根绳子把石膏像托绑在背上继续赶路,在进入浙江地界后被一群在地里干活的人看见,其中一人突然说:“大家快看,那个人把XXX绑上了”随后大家一起冲向他,一阵痛打严重内伤,听说这位农民不久就去世了。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平湖航运公司有一位职工,他对开展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他对打到XXX更不理解,他不相信XXX是叛徒内奸和工贼,所以他喊了一句XXX万岁的口号,后被打成反革命枪毙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我问过航运公司的人,他后来平反了吗,他们告诉我平反了,但平反了有什么用,人都死了。
  
  回想以前发生的许多事,真是让人心情很难平静,改革开放以来一切都在改变,社会在一天天的进步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敬佩邓小平,是他老人家指明了前进的路,当然在经济社会里很难一下就堵住贪污受贿这种现象,有许多是要靠制度的完善和体制的改革来完善的,我相信那一天的到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潇潇烟雨,脉脉情
  
   月亮河
  
   七律二首(新韵)
  
   夏雨_1
  
    想你是种幸福
347#

六登塘朗山,孔子读书阁
  次次登山,次次不同情感,铭华读书阁,次次不同感悟。
  
  首次登源于公司组织的团体活动,大家都去,树海读书阁,我作为同事间有些特别,自然也不能落后,孔子读书阁。我总体体质偏弱,精彩读书阁,运动出汗量非常大,爱看读书阁,但是我有颗不言败并事事争先的决心。那时走的是小路,树海读书阁,由于是初次登小路上山,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多少对这千百个不知何时到头的台阶产生迷惑和恐惧。由于没有目标感,整个上山的路上自信不满,但是碍于面子也是一步不停地向前向上,金霏读书阁。散文http://sanwenzx.com
  
  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锻炼方式,我试过跑步,但是由于忙碌和天气原因总会有拖延,最终没能坚持下来,算是半途而废了。由于有了第一次登上塘朗山的经历,并且此山并不遥远,短时间的车程即可抵达。感觉第一次登上此山有些亲切的情感,故此就下定决心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都要爬此山,树海读书阁,并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第二次登山叫上了我的同事,也是一个身材高大,略显肥胖,感到身体急需锻炼,树海读书阁。两人一拍即合,定好了登山的日子在周六下午,金霏读书阁,加班完成后我们便启程了。由于去的时间较晚了,导致回来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回到家虽然兴高采烈,不过也真的挺累的。
  
  紧接着,华闻读书阁,第三次来临了,也就是周日,我肚子一人跨上包肚子上山了。由于是一个人,没有太多的负累和顾及,路上的行人多半也不相识,只是偶然遇到几个相识的,也是简单的拍肩或者微笑而过。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仿佛时间过得特别快,有种自由的感觉,很快便到了半山腰,稍事休息,便起身直奔山顶。山顶的景色没有多加玩赏,便匆匆返回山去,这次与往次不同,同样走着上来的小路而下。这下山的路是如此轻快,仿佛没有用多长时间便到达山脚,太阳还挂在天空,应该是对着我微笑。不可思议的是从上山到下山,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个小时,心中有惊讶,有欣慰,还有成就感。惊讶的是时间如此之短,欣慰的是自己的努力开始有了成效,成就感油然而生。
  
  有了计划,定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坚持,在我们坚持的路上风景会更好,会出现更多的不可思议的意外收获。第四次登山是下一周的周六,这次仍然是约定,不过人数更加多了,我们组成了四人的小队。还记得其中加入的同事,身体特别好,整个上山的过程简直是跑动而上,我在紧紧跟随着,感觉有些吃力。当我们爬到中央休息的时候,发现另外两个还远远地在下面,一步一停向上攀登。衣衫尽湿,额头上也嘀嗒着大颗的汗滴,这些都是付出的结果,汗水换来的终是健康。等着他们到来,我们休息聊天,然后就一口气到了山顶,山顶格外晴朗,放眼望去,与往时不同,整个城市的画面都呈现出来,非常清晰,我们也有着高瞻远瞩的胸怀。
  
  第五次、第六次也都重复着往日的路程,但是我们学到了经验,如果去的时间晚就从小路回来,这样避免天黑到家。休息的地方选择在山腰的石凳上,这样休息后就可以一口气直奔山顶,绿荫下的休息也会带来不同的感悟。
  
  同样的路,走的多了,产生的并非是厌烦,而是经验,是熟悉,是情感的倾注!  
相关的主题文章:

  
   初恋_5
  
   高考进行时
  
   《天河机场赋》
  
   咏雪十首五绝
  
   明天
348#
349#

走村串户识皖南
【导读】质朴的文风孕育了江村,使江姓人才辈出,树海读书阁。据传,明清时期江氏族人考取进士、文武举人计126人,民国初10年间出博士、学士17人,这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是极其罕见的。

  我爱皖南。那里有名山大川,风景名胜星罗棋布;那里有古老村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耐人寻味。正是鸿雁南飞、金桂飘香的季节,走访旌德、绩溪,见识了宗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旌德江村
  
  (江氏宗祠)
  
  车从芜湖出发,沿黄山东麓行约3小时,过旌德县白地乡,左拐进入一个小山村,村前有广场,立有革命烈士江上青雕像,金霏读书阁,村口高大的牌坊上,“江村&rdquo,树海读书阁;二字是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这就是江村了。
  
  村中两溪环绕,汇流于村口的聚秀湖。聚秀湖边有文昌宝塔和世科牌坊,金霏读书阁,湖水倒影中,秀峰耸立如虎。
  
  江村有许多古老的祠堂。据介绍曾有宗祠9座,由于历史原因,现尚存江氏宗祠、溥公祠和孝子祠3座。江氏宗祠乃江氏家族大祠,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20年),精彩读书阁,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它拥有四进两厢两明塘三天井,第一进在民国时期被烧毁。大门前两池清水是原天井下的明塘,蓄水用于防火。两池中间有两座拱桥,站在桥上即可观望祠堂门楼上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
  
  据江氏宗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地,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爱看读书阁。江淹五世孙江韶遍游黄山白岳,终择旌西金鳌山族居,始称江村,已有1400余年历史
  
  质朴的文风孕育了江村,使江姓人才辈出。据传,明清时期江氏族人考取进士、文武举人计126人,民国初10年间出博士、学士17人,这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是极其罕见的。而清代医学家、“人痘接种法”发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编修,树海读书阁,书法家江志伊;民国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绍杰;民国海军将领江泽澍,中国社会党领袖江绍铨;《语丝》发起人、民俗学家江绍原;著名数学家江泽涵等也都是从江村这块灵秀之地走出的英杰,铭华读书阁
  
  参观路线被安排在进出穿行于村中公共场合和许多村民家中,印象深刻的是老乡们与江泽民在各处的合影,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前不久,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撰文说,1939年,父亲江上青牺牲,家中无男,大伯父江世俊和大伯母吴月卿决定,孔子读书阁,将次子泽民继承上青烈士为子,按传统习俗戴孝祭奠,1949年新中国成立,母亲王者兰到上海工作,与泽民三哥冶坪三嫂一起生活七年,泽民三哥培养我们姐妹大学毕业。1994年9月15日,江泽慧专访江村,认祖归宗。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亲临江村,瞻仰祖居,探望乡亲。
  
  绩溪龙川
  
  (胡炳衡宅)
  
  龙川距江村车行30分钟,树海读书阁,为胡氏祖居地。《胡氏宗谱》记载:始祖胡炎,原居山东青州濮阳(今属河南),东晋大兴四年(318年),敕封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元帝南下,镇守歙州(今歙县)。后于咸康元年(335年)元月,与绩溪华阳女王氏结为连理,并于两年后迁居地势“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经1600多年,传至当今的“锦”字辈,历48世。
  
  进入村中,首先看到一座青石为主的五楼四柱三间牌坊,牌坊正中书“奕世尚书”四个大字。出自文征明手笔,非常虬劲。奕世者,累世也,华闻读书阁。“奕世尚书”是指龙川胡氏在明代接连出了胡富、胡宗宪两个尚书,孔子读书阁。胡富是成化戊戍科进士户部尚书,胡宗宪是嘉靖戊戍科进士兵部尚书,二人先后登科的时间正好是相距一甲子六十年。牌坊距今已有四百多年,雕刻仍然非常精美。距“奕世尚书”牌坊不远便是胡氏宗祠,门前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石碑。祠堂始建于宋,明嘉靖二十六年扩建成现在的规模。祠堂正门七柱五开间五楼,飞檐高跷,号称五凤楼,入祠阶级五梯。这些都是子孙出有大官的表徵。大门上悬挂着“胡氏宗祠”的匾额,落款为董其昌。
  
  据介绍,明清两代,绩溪徽商鼎盛。胡氏有大批子弟外出经商,44世孙胡永源十六七岁离乡,辗转到了江苏泰州黄桥,先在一家杂货铺当伙计,稍有积蓄后与徽州同乡合股开了一爿“裕泰和”茶叶店。积蓄渐丰后又到季家市独资开了一家“胡永泰”茶叶店。胡永源独生子胡树铭(45世)子承父业,经营黄桥、季家市两店,生意兴隆。胡树铭生有四子。长子、三子夭亡,二子胡炳华继父业从商,“裕泰和”、“胡永泰”日益发达。四子胡炳衡喜读诗书却屡试不第,抑郁成疾中年亡故。胡炳华、胡炳衡各有二子:胡增鑫、胡增金,胡增麟、胡增钰。胡增钰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父亲,生于1917年,在泰县姜堰上完高中后,一直担任小学教师母亲李文瑞娘家江苏东台,毕业于南通女师。他们1941年在上海结婚后就返回泰州大家庭,与母亲陈氏一起居住生活,1942年12月生下胡锦涛后还育有二女。
  
  出胡氏宗祠,跨过绩溪。行数十步,见一白墙小院落,朝南有小铁门,门上贴A4纸一张,上书“主人外出,请勿打扰”。当地同志介绍,此为省文保单位胡炳衡宅。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长房胡增鑫之女胡锦霞,老人家大胡锦涛一岁,1948年随母回绩溪老家居住,现为绩溪县政协委员。她说锦涛小时很文静,大人看书,他也拿上一本书,坐在小凳上入神地看。锦涛在泰州读小学和中学,考上清华大学离开家乡。锦涛曾在履历表籍贯栏中填过“泰州”,受到父亲训导后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填“安徽绩溪”。
  
  胡适与江冬秀
  
  (1961年,江冬秀在机场迎接由美国返台的胡适)
  
  绩溪有东西走向小山,名翬岭,胡姓人家也因此山分为“南胡”“北胡”。北胡的代表人物是胡适,其家在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上川,砖木结构,两进三间两厢,站在院子里,隐约见院后杨桃岭上有人走动,那是江冬秀用胡家聘礼修的山路,岭那边就是江村了。上川村前有水口名“杨林”,上有一小桥,刻字“杨林桥”,那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曹诚英捐建的,她的墓孤立水口旁。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1891年生于安徽绩溪,江冬秀1890年出生于旌德江村,皆为官宦世家,又是亲戚。1905年奉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式订婚,1917年胡适留洋归来,二人寒假结婚,胡适题喜联:“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胡适与江冬秀的文化差别太大了,一个是名闻天下的新学术领袖,一个却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小脚太太。
  
  胡适不满意自己的婚姻,但是他不敢离婚,总是在学界领袖的地位与生活自由之间衡量。出乎胡适预料,江冬秀并不像一般的乡村女子那样羞怯、胆小,这样一个琐碎的女人却有一种男子的气概。她决策果断,而且具有一种泼辣的办事能力。到北京后,梁实秋要和他好脾气的太太离婚。江冬秀看不过去,就帮助梁妻。闹到法庭打官司的地步,江冬秀也不害怕,亲自到庭为梁妻辩护,终于使梁实秋败诉,这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都。江冬秀的胆大由此可见一斑。在一次家庭暴力之后,忍无可忍的胡适赌气来到杭州疗养,他自谓第一次尝到了爱情幸福滋味。曹诚英也是安徽绩溪人,1902年生,小胡适11岁。她与胡适有些亲属关系,胡适归乡结婚时,曹诚英做伴娘。胡适曾做诗“怨歌”,专写他与诚英的往事,其中就承认他与曹诚英一见就有意思,“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婚时。”那段时间徐志摩说“适之是转老还童了”。1924年,胡适和曹诚英的关系日趋明朗,在沪杭求学及谋生的亲友大都知道这事。胡适在这年春天,开始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不听则已,一听勃然大怒。她从厨房中拿把菜刀,说:“离婚可以,我同你生的孩子不要了。”吓得胡适面如土色。家有悍妻,胡适又能如何呢?他只好让曹诚英堕胎,并送她赴美留学。为此,胡适写诗:隐处西楼已半春,酬缪未许有情人。非关木石无思意,为恐东厢泼醋瓶。
  
  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猝发逝世,葬台北南港旧庄。江冬秀以发行人的名义,主持大量胡适遗著的编辑出版,至1975年去世,累计出版了《胡适手稿(全十集)》、《中国中古思想史》、《胡适诗选》等,使后人得识胡适思想的全貌。与胡适、江冬秀伉俪比较接近的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比喻的好:“诸葛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蒋介石为胡适撰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当晚留宿徽州,夜空群星灿烂。俯案阅有关材料,知史称传承有续坚守思想的宗族为精神望族,如山东曲阜孔氏、广东新会梁氏、浙江临安钱氏等,他们以志行高远为人生追求目标,以求真务实为做人做事准则。这类家族大都生活乡村和小城镇,村小圣贤多,他们或以功德显,以文章著,以孝友称,仕则文人州府,退则躬耕垄亩。他们对道德操守的追求,超过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他们可能经济状况不佳,但却能安贫乐道耕读并重,子孙世代繁衍不绝。他们家族后人往往能恪守先辈遗训,保持家风不坠。家族中数代文化积累,偶然会出现一位在文化思想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再后人往往能克绍箕裘,发扬光大。中国文化能传承至今,这些家族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可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散文诗发 现
  
   缘灭缘起,我的爱在秋夜私语
  
   【尘封往事】3.我的右派老师
  
   GIRL
  
   “下跪官员”,他丢尽了谁的脸
350#

不打不相识
        &nbsp,精彩读书阁;     &nbsp,孔子读书阁;                 &nbsp,金霏读书阁;                     &nbsp,金霏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华闻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不打不相识

         我从生产队来到崇山峻岭之中的中秋院工地,一晃就是两个多月了,在这两个队月的时间里,学会了掌钢钎,打二锤,不仅学会了在野外安装雷管炸药炸石头,也掌握了在隧道里安装雷管炸药炸石头。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很多的年轻朋友,当然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劳动生活中认识的。不过也有例外,树海读书阁,有一个朋友就是我用一巴掌打出来的生死朋友,爱看读书阁
  那是到山上的中秋院工地,两个多月以后,随着隧道从两端不断地向中间延伸,工程越来越困难,长期在潮湿条件下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天天掌钢钎,甩着8磅的二锤,有很多突击队员身上长了很多红疙瘩和包块,痒得令人难受,很多人都皮肤过敏,山上的工地缺医少药,我们的体力严重下降,已经影响了工程进度,年轻的突击队员们又面临新的考验。
  我当时也和大家一样,工地上劳动一天下来,没有地方洗澡,我们只好都跑到山坡下面的小溪里,在那里洗冷水澡。也不知道是什么蚊虫叮咬过,身上也长了一片一片的小红疙瘩,痒的使人难以忍受。
  可是山上的爆破手只有我一个,我一旦离开工地,就没有人来爆破,工程只有暂停,没有上级的命令,工程又不能停。当时我也真想下山好好地休息几天,上医院看看病,那怕是正正规规地躺一躺,舒舒服服地睡一天觉也好。可是不行啊。看着别人都在干活儿,自己躺在那儿睡大觉,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那就再坚持坚持吧,也许过两天就会好一点儿。
  就在这个时候,树海读书阁,公社的杨社长和武装部的周部长上山来看我们了,当他们看到我和还坚持在山上的突击队员们,个个都穿着破衣烂衫,浑身上下到处是被抠挠破的一条条、一道道、一块块的血印痕迹,如同一群讨口要饭的叫花子,狼狈不堪地站在工棚里。不由得邹起了眉头。
  杨社长和武装部的周部长眼睛湿润了,把我们一个个地拉着转圈看了好几遍。二位领导什么也没有说,是啊,他们还能说什么呢?谁家都会有孩子,谁家的孩子成了这样模样,当家长的会不心疼呢?
  杨社长和武装部的周部长来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又轻轻地拍去了我身上的泥土和碎石渣:“小石,你受苦了,要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太累了。”我的眼角也湿润了,半天说出一句话“没什么,铭华读书阁,只要能把工程干上去,苦点累点算不得什么,我们都是盼着早点能把洞子打穿,一旦完成任务下山,我一定好好地休息休息,希望领导能多想到一下我们就行了。”&hellip,孔子读书阁;…
  不久的几天以后,又有几个年轻人来到了中秋院工地,加入到我们的突击队,工程仍然继续进行。鉴于新上来的人,都不了解山上的工作特点,其中不少人从来没有甩过二锤,上山以后就编入各个小组,一进入隧道,大家在一起干活儿,相互配合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这不光是体力的问题。
  记得在我们小组,当时就来了有一个外号叫军官(事情过了四十年,我把他的名字给忘记了)的小胖子,这个人长得比我高,力气很大,膀大腰圆的,走起路来总觉得他有使不完的劲儿。
  开始见到他的时候,我还是挺高兴的。这小伙子特别能吃,两斤米的一顿饭不一定够他吃。这个军官力气当然也特别大,能干活。我就亲眼看到过,他抱着两百多斤重的石块,就像托举着一个二十来斤的西瓜,连大气都不喘一下。
  他一走进入隧洞里,来到了作业面,我非常高兴地向他发问:“你甩得来二锤吗?”他回答得非常干脆:“甩得来。”
  我又问他:“你掌不掌得来钢钎?”
  他的回答同样干脆:“掌不来。”
  我拿起一根钢钎放在肩上,叉开双脚,把钢钎的平扁头顶住准备打高位的炮眼方位,随口说了句“军官,开打。”
  这位军官站在我的身后,甩开了胳膊,抡圆了二锤,这二锤立刻带着一股风声,对准钢钎头就猛砸过来。他可能是不习惯隧洞里的微弱光线,也可惜了,这把子力气没用准方向,他的这一下子,二锤的锤头并没有打在钢钎头上,却贴着我的脊背一下子就滑落到地上,在我的脊背上划出了一道又粗又长的红血印,他一下子,把我就直接拍倒在这满是稀泥浆的隧道地面上。
  可真是的,在当时,他这一下子,真把我的鼻子都给气歪了,我不顾一切地从稀泥地上跳将起来,一步抢站在军官的面前,运足力气抡起右手,顺手狠狠地打了军官一个大嘴吧,这一巴掌甩过去,打得他原地转了三个圈才算稳住脚,这个军官当时就被我一下子给打蒙了,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才叫出了声,随即马上就哭出声了,一只手捂着脸跑出了隧道。
  包括我在内,还剩下三个人,继续在隧道里施工。
  那两个人对我的意见大了去了,毫不客气地对我批评开了:“这件事本身就是你的不对。人家刚来,他不会干,你有责任教他,你就是有一万个大理由,也不该打人嘛。”
  说实在的,我当时就已经后悔了。
  但在嘴巴上仍然有些不服软,赌气地说:“他要不说他会甩二锤,我绝对不会打他。”
  一个伙计反唇相讥,对我大声喊道:“我看你就是想打架,你实在想要打架,你就过来跟我打!我保证奉陪到底。”
  此时此刻,我的嘴上虽然还不服气,可内心里早就服软了。
  其实在当时,我也并不是真心想打他,我与他也是前世无怨今世无仇,平白无故地我去打他做什么?只不过是下乡到现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所经受到的各种困难压力和委屈,所凝聚起来的各种怨气,一直找不到地方发泄,军官也恰好,他是赶在这个点儿上,在此时此刻的无意之中误伤了我,恰好成为我所要发泄的主要攻击目标。
  下班以后,我们三个人先后走出了隧洞,那两个伙伴还在批评我,我只能默默无语地夹在他们中间,边走边听着,虚心地听取着别人的批评。我慢慢地走回工棚,在工棚外面的岔道口,汪乡长厉声叫住了我:“好东西,居然会打人了,本事见长啊。”
  此时此刻的我,的确无话可说,任凭汪乡长对我如何发脾气,无论批评得如何严厉,我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哪里还敢顶半句话。谁叫我动手打了人呢?此刻的汪乡长,他训我的那个阵势,就像教训他儿子一样,劈头盖脑地把我教训了好一阵.
  一直到最后,他大概是在训我的时候,把自己的嘴说累了,他想要歇一会儿,便大出了一口气:“现在你晓得错了没有?”
  我迫不及待回答道“我认错了,全都认错了,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在你批评之前,我的伙伴们已经批评过我了。我马上就去向军官赔礼、道歉、认错。以后我再也不打人了。”
  看到了我这样回答,汪乡长得意地笑了,向我摆了摆手“快点滚吧。只要一看到你们这些个鬼东西,我的脑壳都发张。”
  我连忙一溜烟地钻进工棚,爬上了天棚吊顶上的连天铺,军官坐在铺上,还那儿哭呢。我连忙爬到他跟前(我们住的连天铺,顶棚空间太矮了,人在那里只能勉强可以坐,根本无法站立,为了减轻人体对吊顶天棚的重力压强,人在吊顶天棚上面要想走动,也只能是爬着走).
  我拉着他那胖乎乎的两个圆胳膊,陪着笑脸对着他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了,有气你就冲我发吧。现在,我就在你面前,随便你咋个打。我绝不还手,通通地都认了。”
  军官转过身来,用那胖乎乎的大手轻轻地撩起我的上衣,小心翼翼地摸着我脊背上的血道道,轻轻地问:“还痛不痛?”我用双手抱住他的双肩,猛一用力,把他放翻在铺上,两个人都笑了,笑得是那样快乐和亲密。
  从那以后,我对他彻底改变了态度,只要一有空,我就教他掌钢钎,教他如何甩二锤,教他如何装炸药和安放雷管,教他如何点导火线。教他读书看报纸。这家伙虽然长得是胖了点,但他的悟性好,人很机灵。没有多久,他就成了我的好帮手了。
  上班我们俩在一个小组,一个掌钢钎,一个打二锤。下了班出了隧洞也形影不离,吃饭。他和我挤到一起,平时我在看书,他就在旁边学着认字。我拿着一些废报纸,再找一支笔教他练字。我喜欢他的憨厚实在,肯钻研,他愿意跟我学习文化。我们两个成了真正的生死朋友。大家都说:“你们这一对朋友真像是梁山上的好汉,不打不相识啊”
  随着天气的变化,气候渐渐变冷。我们刚上山的时候,是夏天,都穿着单衣,现在山上的气温越来越低,很多人都要下山,回家去拿衣裳,顺便也借机会休息两天。山上能进隧道干活的人倒不过来,为了保证工期和进度,很多人不得打连班。劳动强度更加大了。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路前行的川江号子【印象武隆征文】
  
   出身农家独爱牛
  
   《眠》
  
   “小心”们,我们是一家人
  
   香港爱的短篇 C99(孙恩立)
351#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起去沙漠看海》
  
   丫丫_1
  
   关于天真
  
   七夕,江南多雨
  
   七夕节日
352#

七绝·六月浅韵(组诗),金霏读书阁
  七绝&middot,金霏读书阁;六月浅韵(组诗)
  
  荷花
  
  叶底生风露踏琴,精彩读书阁,红花映日醉人熏。
  
  清香几缕诗飘远,树海读书阁,一品莲台度我魂,华闻读书阁
  
  涧水
  
  琴醉伯牙款款行,孔子读书阁,子期感叹善哉称。
  
  无弦巧借清流咏,夜枕禅心伴月听。
  
  夏蛐
  
  草弄娇蛐静夜声,树海读书阁,嘘兮细韵贯长庚,爱看读书阁
  
  诗心渐入浮槎梦,一醒黄粱晓日升,铭华读书阁
  
  熟桃
  
  花泪抹红色沁甜,芳魂化蕾果才圆。
  
  龙华会上瑶台请,孔子读书阁,两列仙班眼暗觇。
  
  蛙声
  
  山远清泉送鼓声,树海读书阁,风吹夏雨梦葱茏,树海读书阁
  
  瑶琴万曲游云谷,一路高歌踏韵行。
  
  鸟唱
  
  星稀月下近山平,夜化薄烟渐淡灯。
  
  满树杜鹃温旧梦,一帘玉露唱晨风。
  
  栀子花
  
  天华满腹玉如霜,物宝含香落垄乡。
  
  风送芷兰情万种,影摇娇韵泪千行。
  
  夕阳
  
  夕照炊烟袅袅霞,青山带韵咏芳华。
  
  满田菜麦圆初梦,野陌怡情已忘家。
  
  老柳
  
  一黛青烟抱鸟鸣,满堆幽梦向稀星。
  
  影移岁月来回走,袖里乾坤最动情。
  
  长虹
  
  我心驾鹤入云槎,裁剪阴晴煮瑞霞。
  
  天宇飞诗和梦想,酿成夏韵上桑麻。
  
  (中华新韵)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14年二月二十我陪媳妇回娘家
  
   五月的思念,母亲的爱
  
   【传播正能量】贪得便宜,就应该吃得了亏
  
   一曲书信与项羽
  
   逝情
353#

姜城指日展雄风
  文/合欢
  
  (2013年5月7日)
  
  芦山震难逆天衷,
  
  
  各族同胞大爱通。
  
  
  共济家园重建事,
  
  
  姜城指日展雄风。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三墩赋
  
   三十几年前的回忆(上)
  
   心底里的怀念
  
   “豪华公厕”之我见
  
   “月光书屋”的主人(散文)
354#

文艺进行时
文艺组在&ldquo,树海读书阁;三下乡&rdquo,华闻读书阁;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文艺汇演上把这么多天努力的成果在舞台上展现出来,树海读书阁。作为文艺组的组长,还需要统筹人员的安排。过几天就是文艺汇演了,节目的教学阶段也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文艺组的成员都很认真负责地教学生唱歌、跳舞、走秀,当然还离不开其他组成员的积极配合,铭华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学生中午很早便来到学校,金霏读书阁,热情度很高,有的甚至吃完午饭就直接来到学校,距离下午上课还有两个多小时,精彩读书阁。于是老师们便组织利用起这段中午时间进行训练,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积极投入,金霏读书阁。利用中午这段时间,可以帮助我们的节目训练加快进度,孔子读书阁。与此同时,爱看读书阁,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老师们需要午休,孔子读书阁,中午训练会打扰其他老师休息,所以我们的训练尽力控制音量并做到高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老师们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复指导,调准音调,纠正动作,这些都需要很强的耐心。突发事件也比较多,比如有学生突然说想退出表演,老师们虽然耐心开导,但是还是存在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与前几天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这让我们非常懊恼,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为学生们做好思想工作。
     在为文艺汇演场地做规划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基地校园小,没有舞台,也没有足够宽敞的课室,所以选场地与布置汇演现场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几天还遇到了台风天气,校长考虑到天气问题九让我们在室内搞文艺汇演。我也确定了具体的流程和安排。希望文艺汇演能够顺利进行。
相关的主题文章:

  
   “吓唬”就要当众扒裤子?
  
   中产 该啥样的生活
  
   我的祖母
  
   冯道的靴子
  
   “大丈夫”与“小女人”
355#

阳光的香《鄱阳湖文学》
  楔子
  
  hi!你好吗,我的朋友
  当晨起的第一缕阳光,涉过皓邈无际的海面。
  海是静着地等待呢?
  还是微以波澜笑以岸生地,树海读书阁,把那些日子里的氤氲与暗流一并展现着的呢?
  
  回眸一笑,笑里的齿颊微微泛起红艳,花都开了。
  &mdash,树海读书阁;—你知道么?我的朋友们。
  你还是睡眼朦胧地告诉我发生的事情么?也许,真是日子在倒退了呢!
  不然的话,我怎么看到那花开嗅到那一抹幽香了呢?真的是一抹香的哦!幽幽的似梅,清淡的似百合,树海读书阁,没有栀子的浓妆艳野,若似丹桂的飘香十里。
  “——为什么我没有嗅着这香呢?”你一脸的惊诧,夸张的脸似乎要把我给吃掉。
  又想起吃饭了么,树海读书阁曾经那样义薄云天地告诉我,吃饭是天底下最最美丽的事情,铭华读书阁,还曾扬言:人类的伟大之处是长了一张嘴,可以滔滔雄辩,堪比海涛;可以品尝美味,孔子读书阁生活的真谛。
  每当这时候,我总要调侃地说起爱情,因为我一直执拗的认为最伟大的不是吃饭,而是爱情。此时,你就更加地义愤起来。后来我才知道,爱看读书阁,这个经常侃大山的爱睡觉爱吃饭的素锦已经失恋N次了。
  
  然而,花,还是开了。开在了这个深秋,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季节里,金霏读书阁
  你会不会重新在那颗冷如死灰的心里燃起爱的火苗呢?
  花开得这般鲜妍,看着看着,快要把我的心烧起来了。
  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地燃起生活的渴念呢?
  而山风呼呼地吹,发稍抹了春天的绿意,绿色的波突然间倾了,把颓然的山岚染成了绿色的海洋。此时的你,又知晓几分呢?你又会怎样看待这如春的绿波呢?
  而山风呼呼地吹,绿在蔓延,延展成一片片柔柔的毯子。你冷么?素锦。如果实在受不了这深秋的寒迫了的话,那么我就顺便向山岚借张毯子给你吧!
  就是不知道它盖在身上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应该是会很暖和很柔软的感觉吧,精彩读书阁!要细细地闻哦,你知道这绿毯里的草香会是一场不错的筵席的啦!
  “素锦--”
  “唔,什么?”
  &ldquo,华闻读书阁;你说这山怎么样?”
  &ldquo,孔子读书阁;什么怎么样啦,不就是那个样子啦!还会有别的样子么?”
  “我是说,我是说我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似的。但是我就找不出到底就少了些什么东西呢?”
  “嗯……应该是少了花吧!你刚才不是一直嚷嚷着说花开了么?”
  此时的你,阳光下的脸颊耀得好白。
  而山岚里的阳光烁烁苒苒,绿意变得更浓艳了。
  “对哦!素锦你好厉害,你好厉害哦!”我伸出了大拇指,欢欢地说。
  素锦,你知道吗?此时我从你的脸上找到了阳光的香痕。真得很难得的一次,金霏读书阁,真的很难得的呀!这样,却让我想起了我们曾经的约定。
  “素锦--”
  “还记得我们的约定么?”我一脸灿烂,如山花。
  此时的你早已睡去,那熟睡在梦中的素锦所依偎的憨态,让我无法相信此时的你竟然和平日中的你是同一个人,一个名叫素锦的人。
  而素锦又该会怎样地素淡与恬静的呢?他会爱以及被爱宠着,他会在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午后激动而兴奋地畅佯在阳光与绿波中,并且极其珍惜地看待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而此时的你,那个偎依在我的怀里的做着甜美的梦的你,此刻的神情真是超乎想象的让人诧异。
  也许,真的是变了。日子在变,人也要磨去最初的韧骨,选择接受一些现实。而你,素锦,你真的变了么?
  
  素锦,我想起来该画什么花了,我也相信你一定会很赞同我的想法。
  还记得在上海的那天晚上吗?出奇的你以往都是洗完澡就回去睡觉了。然而那天你兴志高昂,洗完澡后,就一径去了新天地,一个有着古朴建筑的地方。
  上海的夜,静谧而又恬淡,让人身临其中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感受。那一夜,就那样地在嗅着盈满了如昙花的幽幽的香的空气的氛围中,走进一个挂满水彩画的厅堂,就那样不知不觉地视线猛触到一个开满向日葵的山坡的画,就那样子的把一颗心全部都勾与那片开满向日葵的小山坡,我似乎从画里闻到一股香,一股让人终生难忘的香。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香呢?
  回到学校,在校图书馆又看到一幅画满山坡的向日葵,那股香却没有出现,这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素锦,你应该是最了知其中缘由的吧!可无论如何,那片山坡上开满的向日葵和那股奇异的香却是停留在脑海里了,留下了不能抹却的印痕。从那以后我一直有种欲望,一种看到漫山遍野都开满向日葵的喜悦与冲动。而如今,我是无论如何都要打算看到长满向日葵的小山坡而喜悦着的了!
  素锦,你也应该和我一样有着这样一个梦吧!——一个满山都长满向日葵的梦。
  
  阳光不知从哪儿洒下一笔,耀金色的辉光和暖红色的晚霞正好可以作花瓣和围晕,而山黛的墨绿稍微浓重些就可以作种,稍微清淡些就可作枝作叶。不知从哪儿刮来来一股或柔或烈的风,把涂料吹涂着。不一会儿,满山的向日葵就已跃然山坡,迎着阳光怒烈奔放着。
  而素锦,这样一片暖黄色的山坡该不会单调了吧!当你醒来,揉揉惺忪的眼皮,看到这一地的艳烈在柔美着,你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欣喜呢?
  不过,我倒是想知道你是在闻嗅到这向日葵花的浓烈香气才醒的,还是在你睡得熟透的时候被我的欢呼声吵醒的呢?
  我知道是我太激动了以致于发出那样大的喊声。可是,可是那一股清幽的香却是在上海的夜之后又被我找回来了。难道你没有在睡里梦里闻嗅得一丝向日葵的浓烈的阳光的香吗?
  而向日葵的感动,在那一刻的阳光的金辉里,耀动着山的烂漫云的飘缈。山与云都艳烈起来了。在阳光里,在菊黄色的花瓣里,葵自纷芳,自叶绽。而素锦,你可知我们竟被这金灿灿的太阳光包围着严实了呢!
  围裹得那样严实,就连花香都来填缀,使得鼻孔里的气息都变得不一般了呢!从来没有这样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山坡,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开满如此之大面积的阳光的花,而素锦,此时的你该会以怎样的一种心情来迎接她的美丽呢?
  素锦,你觉着这飘荡着的香好么?似乎还是在从前,从前的那个画厅,闻到那样一股香。
  
  张晓风曾经说过,香是一种权力,可以统辖所及的大片地区。
  而此刻,似乎这片开满向日葵的领主--香--有着超越时空的魔力,可以拈来诗经,可以演绎楚辞,可以唱成唐风里的一缕月光,可以把宋词拿在手掌中把玩摩挲。而那些书行意草的山色,却如同荒野里的一把火,是萤火,是晚霞姑且不管,只一味地向前,展成一个人字。
  风,轻轻地吹,你我皆在山花里湮埋。
相关的主题文章:

  
   L,你是崛起的必然,请一路走下去
  
   走在你身后
  
   东逝流水默无辞(五首)
  
   一场虚幻的雨
  
   浮生若戏
356#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在灿若群星的《乐府诗集》中,这首《江南》是一曲颇为别致的小调。诚然乍看之下,它似乎并不太起眼:由文学性观之,它自无法与《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相比肩;据思想性以论,它亦不足与《孤儿行》、《东门行》相锱铢;自情感性察之,它似也比不上《有所思》和《上邪》的热烈奔放、震撼人心,亦或是《钦马长城窟行》的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然而它却默默以其独特的清新自然,在后世的历代文人心中开出了一片又一片清婉动人的莲花意象,勾起了人们对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迢迢不断的思慕情结。
  
  “自然”,是这首诗最动人之处,正如诗本身所咏之物——莲。对于莲,太白曾赞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用来形容《江南》这曲咏莲小调亦毫不为过,孔子读书阁。全诗平白如话,不假雕饰,却宛然天成,无处不妙。首句起得便极妙,&ldquo,华闻读书阁;江南可采莲”,表面上不过是一句平平淡淡的家常白话,却一下子将&ldquo,树海读书阁;江南”和“采莲”这两个此后历代诗人魂牵梦绕反复吟咏的绝美意象永远系在了一起,并着一“可”字予以绑定,自然得好似顺水推舟。“可”字不妨译为&ldquo,树海读书阁;正好&rdquo,爱看读书阁;:江南夏日,莲花正好,不偏不倚,不早不晚,美好的自然彷彿在召唤着你融入她的自在世界,与她一同翩翩起舞。此情此景,叫人怎能不心有戚戚,冥冥中似乎感到正应当做一些美丽的事方才配与这醉人的景致相称,方才算得上不负了这大好韶光。当然,那时的江南儿女从事采莲活动并非出于自觉的审美意识,采莲于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一项最自然不过的日常劳动,孔子读书阁,就如吃饭喝水一般,早已融入了他们的生命,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然而,正唯其不自觉,正唯其无心,所以才尤为自然,树海读书阁,尤为动人,不是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我简直要疑心江南儿女们是否个个锦心绣口,否则,如何随口一吐,便是如此形象生动的字眼,便成为万世文人争相引用的经典。&ldquo,金霏读书阁;田田”——不由得令我联想起《红楼梦》中香菱评摩诘名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节,树海读书阁,她只道是&ldquo,精彩读书阁;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但合上书一想,倒像是真见了这景儿似的。”——这恰即“田田”二字给我的体会。乍一眼看去,铭华读书阁,将那接天莲叶比作密密麻麻的“田”字,似太过抽象无理,金霏读书阁,但合眼一想,眼前却又自然现出成片成片铺开了去的莲叶,那叶上纵横交错的脉络岂不正是“田”字?那叶叶之间鳞次栉比的布局又何尝不是“田”字?真难为他们怎样想来!怪不得这“田田”接连为后人引去入诗。你听,“莲叶向田田,淇水不可渡”[1]、“参差杂荇之,田田竞荷密”[2]、“荷叶田田间白蘋”[3],不正是江南古辞萦绕千载的悠悠余音么?
  
  再看末四句的铺排。“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初见时甚至会为它们极简的形式所惊。然而正唯其极简,方使得这四句别致的铺排充满了自然质朴的原始气息,和生动活泼的民歌味道;上可令人追思至更古远的商代卜辞:“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下又能使人联想起唐代柳宗元“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生动意境。吟罢似有涓涓清泉流入心间,使人不由得怦然心动,喜上眉梢。我以为《江南》当是《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最本色当行的一首,它只合配乐吟唱,绝不可平调朗诵,而且只合前三句一人起头作引,后四句数人相和而歌,方能将全诗优美活泼的意境略略描摹出一二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注意到从一些前人诗句所显示的信息来看,《江南》的曲调似乎并非如歌词本身这般欢快悠扬,而是较为哀婉骤切。例如南北朝诗人谢灵运《闲居赋》云:“卷《叩弦》之逸曲,感《江南》之哀叹。”又有《道路忆山中》诗云:“《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其词曲风格似乎存在着彼此乖异的问题。张鹏《乐府古辞《江南》考论》一文认为《江南》的音乐风格特点是由其俗乐性质所限定的乐器——丝竹所决定的。据《宋书·乐志》载,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而由于“失去钟馨平缓的节奏调节,丝竹音乐往往显得‘繁淫’,而且音声过于激切高亢,容易感染听众情绪波动,不利于心情的平和宁静。”[4]
  
  对此我不敢苟同。乐器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曲调风格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决定,且“丝竹”本身也未尝不可演奏欢快的曲风。秦汉以后钟罄作为演奏雅乐的乐器早已退居乐坛二线,而此后大部分常见乐器则都属于“繁淫”的“丝竹”一类[5],但古代依然有大量的欢快的乐曲流传至今,故张说实在站不住脚。窃以为《江南》曲风本身并不一定是哀伤的,恰恰相反,其曲当如其词,活泼欢快、婉转悠扬,易使闻者联想起江南故乡之美好[6],从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这才反而悲从中来,不能自已。
  
  是故最美不过《江南曲》。她是一首发自无心的“天籁”之谣,是一汪清透灵动的源头活水,是一段的恋乡难去萦萦心事。
  故不由得击节而歌曰:一曲江南情悠远,鱼戏莲颤醉我心。
  
 
  [1](南朝齐)谢朓《江上曲》
  
  [2](南朝梁)陆罩《采菱曲》
  
  [3](唐)皎然《答张乌程》
  
  [4]参见张鹏《乐府古辞《江南》考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5月1日发表
  
  [5]《古今乐录》云:“凡相和,其器有笙、笛、节歌、琴、瑟、琵琶、筝七种。”除“节歌”外,余者皆属于《宋书·乐志》中“丝竹更相和”的“丝竹”之范畴。
  
  [6]张文所引的谢灵运即生于会稽始宁,虽长年离乡在外,然而也主要在江南一带活动,且始宁有他引为自豪的功熏卓著的祖旧之业,更有供他啸傲风月、陶然忘机的灵秀山川,对他而言意义非凡,已成为了他一生向往眷恋着的精神家园。因此不难理解他闻《江南曲》而肠断哀叹的心情。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年之痒
  
   乡村男巫
  
   “蟾”的联想(外一篇)
  
   如何走出有色世界?
  
   《变形记》的启示
357#

相关的主题文章:

  
   葬花
  
   复仇(其二)
  
   《离骚》及赏析
  
   咸宁行
  
   关于爱情的话题
358#

圈呀,群哟(散文)
当今社会颠覆性的革命,莫过于互联网的诞生,各种信息平台纷纷亮相登场,而广泛被应用并瞬间为百姓所接受的便是微信,爱看读书阁。 说起微信这个名字,却是很生疏的。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才知道,这是2011年1月21日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别看入市时间不长,却因其独特的“共享”技术,迅速链接了多种媒体,成为公众认可且喜欢的平台。 大众喜欢微信的什么呢?主要是应用广泛,不仅解决了诸多的通讯问题,以及文件传输、编辑等复杂的工作,还能处理经济往来,孔子读书阁,更主要的是能将经济社会形态下,人们逐渐冷漠的心,被“圈”呀、“群”哟的,以一种看似虚拟,却又是实际存在的“社会”,给结合到了一起。 所谓的圈,树海读书阁,就是以某一个人为中心,将与其有关联的朋友联糸成一个团体。因此,又叫朋友圈。 市场上出售的手机,基本上都是智能的,微信的终端软件己被安装在其中。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金霏读书阁,微信也就随其左右了。 当开通微信,注册一个账号,朋友之间,你加我,金霏读书阁,我加你,一个“圈”便形成了。无论是谁,随便发布一条消息,“圈”内所有人都能看得见。当然,不感兴趣的,也可以不看,不用管他,便于你无关。 什么是群呢?是“朋友圈”以外,一个具有了一定的专业性、紧密性、独立性等特征的网络群体,比“朋友圈”精彩得多了。如:淝上作家群,聚积的都是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树海读书阁,或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人士。又如:花园城业主群,是小区里业主们联系的纽带。再如:安徽大学某学院2000届同学群,不用说,这个群,就是这届同学们的驿站。 有了“圈”和“群”这样的载体,世界立刻变小了,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得到传播,让更多的人知晓,并且得以继续散发。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了间隔,实际空间无论多远,即便是千山万水,华闻读书阁,在这里,树海读书阁,也就是咫尺之遥、瞬息之间的事了,孔子读书阁。 “群” 的功能与作用尤其明显。只要你愿意,精彩读书阁,会手机的基本操作,按照微信建群的方法与要求,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建立一个属于某个领域、某个团体的群。在群内,树海读书阁,无论是群主,还是成员,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发布消息,发表文章,铭华读书阁,还可以发展朋友,交流、互动极其的方便。 如今的中国,甚至全世界,玩微信的人以亿万计。而各种微信群恐怕是多如牛毛了,其种类、规模、属性,既无法统计,也很难说得清。 微信群,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使我们的人生增加了无限的色彩,充满了不羁的希望。但是,无论什么事情,有利就有弊,在快乐的同时也有许多难以解脱的烦恼。 我的微信里,经过筛选、取舍,仍然还有十多个群。有我自己建立的群,也有加入了某个团体的群。 我自己建群,是因为对我的期望和要求有特殊的作用;与我追求的目标,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主动加入别人的群,或接受别人的邀请进入了某个群,是觉得有必要,对我有益。 由于群是个可以自由出入的团体,没有门槛,大多数的群就沦为“自由市场”了。无论建群者的初衷多好,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因此,微信群基本是娱乐性的,有专业特色的,有文化内涵的群不多。有些群,充其量就是个俱乐部,而有些群全是铜臭味。甚至,还有些群,就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大杂烩,令人作呕。 前些日子,承蒙朋友厚爱,邀我分别加入了几个群。其中有个某某研究会的群,看“群公告”的介绍,似乎很专业,很正统,很有品味。可当我进去后才知道,完全是假模假样,欺世盗名的玩意。我只呆了两天,便弃它而出了。 自己建的群,管理起来也是一件很头痛的事。国家相关部门,对网络,尤其是微信“圈”“群”有明确的规定。如:不得发布涉密信息、敏感信息、不宜公开的信息。更不得发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的信息。同时,也不得发布低级趣味的信息等等。 然而,有些人就是不听劝告,不遵守规定,乘群主不备,就发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叫你防不胜防。尽管三令五申的说,不厌其烦的发布相关规定,居然一点作用都没有,真的能让人气出个好呆来。 近日,看到某个家族宗亲群里发生的事,就令人啼笑皆非。家族宗亲,不用解释了吧,其成员,都是一个谱糸下来的一个家族里的人。但是,这里面的人,其辈分、年龄是不相同的。而且,相差的悬殊还很大。 网络上的人本是虚似的。因此,人们在网上、微信上大多不用真名,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给自己起个假名子,流行语叫网名。所以,网络上,虚似世界里,人的名字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当然,这是被人们所接受的,不存在任何问题。 可是,进入家族宗亲群,还用网名,显然不妥。家族宗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论辈分,该多高的辈分,就是多高的辈分,哪怕你只是三岁的小毛孩子。有人给自己取的网名是:老大。或许很有能耐,或许很有钱,或许有很高的地位,要不,怎么敢自称老大。还有人的网名叫:上下通吃。真是狂妄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论上下什么人,遇上他,可就倒霉了,无一幸免。 在家族宗亲群里,可不吃这一套。你是谁的老大,想吃了谁?胆敢不把长辈、兄长放在眼里,你就是天王老子,也要灭了你! 群主发布信息,要求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本名。这样,是什么辈分,看名字就知道了,不用瞎猜,更不会在宗亲间产生误会。即便不用本名,也不能使用这种目无尊长、不知深浅的浑名。但是,有人就是不理不睬,我行我愫。 群不好管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乱发消息。有人喜欢发广告类的东西,似乎不发这种东西,他就白来了。最说讨厌的,是有人发游戏类的东西,还发那些不堪入目的黄色视频。凡是发广告、游戏、黄色的消息,制作人大多在页面上做了手脚,把退出摁钮设置得非常的隐密,不易找到。一旦打开了这些东西,你不想看都不成。不费九牛二虎之力,根本退不出去。 总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的东西层出不穷。本来,自我感觉对这个社会很熟悉,生活得很自在。谁知道,转眼间就成为新的“文盲”了。 因此,只有在不断地认识社会的同时,才能逐渐地被社会所接受。有了收获,有了快乐,有些困扰也就在所难免了。 关键,还是看我们怎么把握。 2019年6月10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可以?不可以?
  
   醉过之后我又爱上了谁
  
   “细雨”调研沿海产物
  
   【词一首】鹊桥仙
  
   爱情鸟飞错了地方
359#

直叫人生死相许
  真想把你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认可天天看着蓬头垢面的你,也不愿意重温凄凉的离别恨。
  
  真想把你在记忆中永远的尘封,认可像铁扇公主任你折腾我,也不愿意面对空虚的孤独梦。
  
  虽然知道忘记一个人好难好难,可这情感就如陈酿一瓶老酒,总是那么香飘在我的深巷里。
  
  虽然知道不可能忘记你的故事,可我总在想问世间情为何物,总是那么的直叫人生死相许。
  
相关的主题文章:

  
   “伪城市化”:显于土地 藏于政绩
  
   ------ 莲之彩 ------
  
   2010年的最后一滴泪——悼念史铁生
  
   “常回家看看”入法所想
  
   80后老婆管钱:300新币拆散两个家庭
360#

佛缘,孔子读书阁
  年初一值班结束搭出租车回家,看到车窗边贴着&ldquo,孔子读书阁;南无阿弥陀佛”的纸条。无疑,驾驶员是个信佛之人,我跟他聊了一路,金霏读书阁。下车时,驾驶员很高兴,赠给我两本佛教书,并且说:结个善缘吧。我双手合十,笑着收下。
  
  那天又值班,闲下来翻看他赠送的书籍。书是繁体,古文,看得很吃力。合上书页,心头就浮上了一个问题:我是不是真的有佛缘?
  
  说到佛,自然离不开和尚。小时候,自己并不喜欢和尚,原因是两部越剧电影,《红楼梦》和《白蛇传》。那时镇上电影组一年会有几次到村里放电影,电影除了革命题材,就是各种戏剧。《红楼梦》和《白蛇传》里那曲里拐弯长得要让人睡过去的唱词我听不明白,但大致的故事情节还是懂的。宝玉哥哥那么好的一个人,最后怎么可以去当和尚呢?这和尚到底用什么讨厌的魔法把宝玉哥哥迷住了呢?那和尚法海更可憎,人家许仙和白娘子生活得好好的,树海读书阁,关你屁事,树海读书阁,非要作梗把他俩生生拆散,还把美丽的白娘子压在高高的雷峰塔下,一压那么多年。心里就一直闷闷地,直到法海和尚最后变成大螃蟹,才大大解了气,觉得心情特别舒畅。
  
  后来,对和尚的印象发生了“革命性&rdquo,华闻读书阁;变化,原因仍是电影。一部《少林寺》,让我跟那时的大多数小孩一样,迷上了摆弄自己的身体,打拳踢腿,挥棍舞棒。十三棍僧救唐王,一个个武艺高强,除恶扬善,树海读书阁,成了追求的目标,以至做梦都想去少林寺,爱看读书阁,剔光头,拜师傅,学一身的好功夫,回来除暴安良。后来听父亲说,有人发愿去少林寺,历尽艰辛,走了好多年,铭华读书阁,到一山顶,看到对面山上的少林寺了,能听到那少林寺里的人声了。他心里很高兴,树海读书阁,以为再走一天,金霏读书阁,明天就能到。谁知“看得到”和“走得到”是两回事,山高路险,精彩读书阁,千转百转,他在山间摸爬滚打了又几年,还是没有能够到达对山的少林寺,终于绝望而回。这个故事让我一下觉得自己与到少林寺当和尚学武艺是无缘了。因为花那么多辛苦,如果到不了但能安全回来是幸事,那万一辛苦花了回不来,在路上不明不白被剪径的强盗杀了,被饿极了的虎狼吃了,岂不冤得慌!算了,还是安心认真写我的作业吧。
  
  因为和尚与佛有关,所以也很想知道“佛”字的意思。那时喜欢玩拆字游戏,我把“佛”字分开,变成了一个“人”和一个“弗”,佛就成了“不是人”了。心想,哦,不是人就是佛,那佛和仙、和鬼一样,都不是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人了。可是,仙还有几许可爱,鬼听起来害怕,佛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真搞不明白。一次,在书上看到佛即“觉悟者”。又想,哦,觉悟的人是佛,佛跟仙、跟鬼的区别就在这了,可什么是“觉悟”呢?老师经常说,张某某学习成绩老上不去,是因为他不用功,脑子没开窍,没觉悟。可是,李某某的成绩一直非常好,那他是开窍了的觉悟者吗?他就是佛吗?平时在一起玩,我看他跟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同啊。对佛字的理解一直很懵懂,觉得那实在是太高深了。
  
  再后来,对和尚几乎充满了崇敬,这回原因不是电影,而是一部电视连续剧,《济公》。“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穿着破破烂烂济公和尚,挥一把破扇,穿村走户,嬉笑逗骂,“哪里有不平哪有我,哪里有不平哪有我”。他是智慧的化身,它是亲民的使者。他让受冤枉、受迫害的好人解气,他让作威作福、为非作歹的坏人难看。他一天到晚乐呵呵,笑看天下,无所不能。这么好心的聪明的快乐的和尚,真让人喜欢。老师又说,济公就是觉悟者。我也隐约觉着,济公这和尚,的确跟我心目中模模糊糊的觉悟者形象有些接近了,他让我心目中觉悟者模糊的形象变得逐渐清晰了。老师于是激励我们,你们想自己成为济公那样的人吗?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老师满意地说,那好,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刻苦努力学习。
  
  以上对和尚的最初感受,在我小小的握脑海里产生了很深的印记。并且认为,只要人间遇到有恶有灾,和尚就会义不容辞地以救星面目出现。和尚,他们是一群多么好的人啊。后来长大了,对佛字的真义仍旧不甚了了。身边的人一说起某某信佛,脸上就呈现一幅奇怪的表情,觉得那是迷信,或者精神受了什么打击,厌世逃避。我不这样想,但佛与我而言,还是莫测高深,觉得它如云中游走的神龙,虽然隐约出现,但看不见真实的全身。
  
  去年十月,陪丈母娘到普陀山玩。寺庙里香客很多,朝拜观世音菩萨时一脸庄重虔诚无比的表情。我知道,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肯定不是因为真正的信仰,他们的日常生活也不见得全都按菩萨说的去做。可为什么他们要在自己不信的菩萨面前弯腰进香呢?这个世界,人心很复杂,细考起来也很简单,无非是想祈福、能消灾,希望菩萨保佑自己、家人和朋友平安。他们的出发点是良好的,可是我总觉着,他们这样与其说是在拜菩萨,还不如说是在拜自己。如果大家都按菩萨说的话去做,那么什么都好了,一切也都用不着去拜。因为人很挤,在不肯去观音庙前的石阶旁,丈母娘不小心碰撞了一位正在扫地的老和尚。丈母娘歉歉地连声说对不起,那老和尚却笑眯眯地对丈母娘说:施主,没关系。他随手把自己的手环取下来,递给丈母娘,说:结个善缘喽。老和尚神情中透露出的平和、诚意,让我当时心中充满了感动。我想,他一定是修炼了许多年,并且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我还突然觉得,善事和好话无分大小,只要用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做、去说,就如面前这位和蔼可亲笑盈盈的老和尚一样。如果象我们日常看到的,把做善事、说好话固定为一种形式,那反有脱离做善事和说好话的本义,是在舍本逐末了。
  
  近来耳边经常听到一些佛教“人间化”、“生活化”的提法,说佛教从自身建设出发,为了扩大信众普济众生,无论出家还是不出家,都可以进行修炼,把佛教的观点融入人间的日常生活,让百姓得到受益趋向圆满。我在世俗的体制内按规则安分守己地工作和生活,始终觉得佛教中的修炼和境界对自己而言是两个比较空泛虚无的词汇。直到在最近的一次讲座上,听到一句“和尚和尚,崇尚和谐”的戏话,顿时让我醍醐灌顶,内心充满了欢欣。原来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和人间,我与佛的缘就结在这。 
相关的主题文章:

  
   写你入诗,提笔浮香(原创作者:云烟飘渺)
  
   戴庄和荩园
  
   下乡两地 劳燕分飞——知青轶事之二
  
   兰草戒指
  
   生活是个冒号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