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父亲去赶集
前段时间,
金霏读书阁,看了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小时候跟着父亲赶集的故事,不由地激起我对小时候跟着父亲去赶集的回忆,
孔子读书阁。
我们小时候,物资供应极为匮乏,国营商店都是限量供应,好多紧缺物品的购买自然是难上加难。但在离我们三十多里的大靖,几乎每年秋季都要举办大型集市,
铭华读书阁,我们把它称之为“交流会”,顾名思义,就是各种物资的交流,当然也包括文化交流,因为甘肃、陕西等地的秦剧团都要在这里演出,
华闻读书阁,所以在那是这种“交流会”是比过年还要热闹隆重的集会,我们每年都要去看的。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亲是个“秦腔迷”,平日里只是在半导体收音机里听秦腔,
金霏读书阁,剧团来演出自然是难得的集会,可以一饱眼福,
爱看读书阁,过足戏瘾。
交流会一般都要开七八天,多则十来天,因为经济状况的原因,父亲不可能每天都去,他只是打听海报预告的剧目,挑拣自己最喜欢的一些去看,比如《铡美案》、《三滴血》、《辕门斩子》、《赵氏孤儿》等。有好戏的那天,自然是我们也有好戏,因为用不着我们请求,父亲会主动带我们去看热闹的,
树海读书阁。
等到父亲选择的那天,天刚麻麻亮,父亲就套好了架子车,车厢内铺上被褥,
树海读书阁,有时还要装上他编好的背篼,到集市上卖了供我们开销。我们也起得很早,欢喜雀跃,讨好似的帮父亲拿这拿那,
孔子读书阁。一路上就会遇见匆匆忙忙去赶集的人,
精彩读书阁,有的也和我们一样赶着架子车,有的骑着自行车,也有的步行,
树海读书阁。遇上同村的,就和我们一起边赶路边听父亲介绍今天演出的剧情,因为父亲是这方面的权威,咨询的人自然也多。但我们却记不住多少,心里早就痒痒的是今天可以吃到好多的小吃,它们的味道早就诱惑着我们。什么梨子、苹果、楸子,还有面皮、油饼卷糕、麻花之类的。要是遇见步行的人,父亲总是让坐到我们的架子车上,捎带一会,
树海读书阁,当然人多了,也只能换着坐,能坐一会算一会,毕竟要轻松不少。
到了大靖,远远就看见高高的戏台,装扮的五彩缤纷。父亲把车停放到车马店或者熟人家,就带我们去市场。那里一座又一座的帐篷连在一起,煞是壮观,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似乎全天下的商品都聚集在这里,应有尽有,直看得人眼花缭乱。父亲对我们舍得花钱,会给我们买小人书、文具、新衣服。但我们还是眼巴巴地盼着买那些好吃的东西。不论是瓜果还是特色小吃,总感觉瓜果是那样的香甜,油饼卷糕、麻花、面皮是那样的余味悠长。这些都是平日里不容易见到的东西,父亲总是让我们吃个够,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最难忘的是还会带我们到国营食堂吃炒面、米饭、包子等,那比面皮之类的可要贵好多,面皮、卷糕、麻花都是两毛钱,米饭、炒面可要一块多,已经属于“奢侈品”,父亲却仍然让我们吃好,也算是“经世面”吧。要是遇上耍猴的,就围上去看猴子在人的指挥下扮着各种面相,很听话的样子和滑稽的动作,总是惹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
吃好玩好,就在人山人海中穿越到戏台跟前,选择一处较好的位置看戏。这时的心思也就转移到了戏台,毕竟那些化了妆的演员,衣着鲜艳,在我们的心里总是那样神奇,尤其是武生,总是感觉有着超人的本领。等到开始演出,那悲凉婉转的声音,总是丝丝缕缕,沁入心脾。父亲边看边给我们介绍剧情,天长日久,倒也耳濡目染了不少故事,有的像是父亲百看不厌的经典,也早已烂熟于心。
母亲有时也和我们一块去,但大多时候,她留在家里,说什么想去,后来我们才明白,她是在节省钱。有时接连几天还有好看的戏,父亲就骑自行车去看,不再带我们。我们便急切盼望父亲早点回来,因为他回来的时候,照样会给我们买上好吃的东西。果然,父亲一进门,就掏出给我们均匀地分,然后边吃饭边给我们讲解今天看到的故事,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听着,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叹息着,那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赶集对我们可以说是特殊的享受,因为村上的别的孩子很少有大人带着去。一方面喜欢看戏的人本来不多,另一方面有的人害怕花钱,把小孩留在家里,只是回来的时候买点糖果之类的哄一下,毕竟带到集市,花的钱就不止几毛了。我曾经亲自遇见和我同龄的一个孩子,哭闹着要大人带他去赶集,但大人死活不去,他却不依不饶,没办法,他父亲给他五毛钱,让他自己去。那时他也只有十岁左右,他接过钱,二话没说就跑出门,跟着别人到了集市,玩了半天,花四毛钱吃了两碗面皮,然后跟着回来,村上的人都说这孩子厉害,但我总是感觉厉害的背后多少有些辛酸。我们家在村上虽然是最穷的人家了,但每年都可以去看交流会,和其他的孩子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呀!
要是拉上父亲平日里编制的芨芨背篼,进了大靖街,父亲就开始吆喝,一个背篼编制要一天,还不算拔芨芨的时间,却只能卖上一块钱。如果背篼卖完,父亲就带我们到书店,可以选择四五本小人书。有时也拿背篼换梨子、楸子、苹果、香瓜、西瓜等,那样我们可以放开肚皮直吃得牙齿发酸。
现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小时候罕见稀缺的东西随处可见,甚至堆得跟小山似的,每当路过的时候,自然回想起那时难忘的经历,只是再也没有那种购买或者品尝的愿望了。留在记忆中的赶集的味道,是甜蜜的,是香喷喷的,也是温暖的,里面还弥漫着父亲的味道。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13年教师节,写给我的学生们 下乡,你好 [url=http://120.25.84.39
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780]我想做“傻子”[/url]
七律 贺邵武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市县称号 一路悠悠一路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