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形象谈【读凤凰,那条长长的古巷】
作者周文泉
马年
春节,分别多年的飘如尘烟在
家乡县城的一家餐馆宴请
老师一家。在品尝腊鹅与他的辛酸,分享他的
成功与经验,
祝福他事业有成与
家庭美满后,心中蓦然有毛泽东《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顏”的意象意境。
甲午春节,飘如尘烟在县政府宾馆的“东岭迎晖”厅,邀聚凤凰的文友,我得以全面正面地认识我的
学生:谈
文学,锦心绣口;颂尊长,孝意满腹;论事业,壮志充怀;道
人生,真情启人。
在如此这般的场合,我告诫自己牢记荀子语: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二、飘如尘烟其文
飘如尘烟擅长
散文随笔,
铭华读书阁。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飘如尘烟的散文亦然。
作者在其代表作《凤凰,那条长长的古巷》(以下简称《古巷》)直白地告诉读者:更
喜欢用缓缓的的
抒情的语气来诉说。这种随心所欲的、天马行空的写法最适合于自学者,更适合于
漂泊者的
情感抒发。文学与
生活之紧密使然。习惯养成后,其文就贯穿了一种文思贯通、情浓意切、
语言流畅、文辞圆润的特色。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文若春华、思如泉涌的才情。这般
写作的快慰(马克思称之为劳动成果美感),也许这就是他数年坚持写作的动力之一(有人把散文喻为老年人:阅历丰富,
思想深刻。平淡无奇的小事、漫不经心的细节、蛛丝马迹、雪泥鸿爪……带出世事本源、翻现人生
哲理)。
《古巷》行文思路为总——分——总。其内容安排是先总写对古巷的感受;再分写四处实景,以坐实感受:1、古巷两边的
老屋,2、城门洞(即东门)3、城楼旁的“古老宅子”,4、听涛山麓沈老长眠地;最后,重笔(相对于前文的简洁抒写)写古巷门前和古巷石板路面的两组生活画面,紧扣文题收笔。
《古巷》的抒写特点:
文章开头写古巷之林林总总及其给人的总体
印象。这印象是从沉淀的
记忆中打捞出来的,因之闪亮而朦胧、具体而抽象。作者说是勾人
情怀的
风景,赢得人们一片啧啧称赞的“风景”。
接下来,作者从古巷的大意境中撷出几处典型:青石板铺就的巷道,鳞次栉比的老屋。以诉说的方式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神会的“风景”,于作者则是清晰实体的“风景”。这种笔法让
故乡读者感到诗意美,外乡读者感到形象美。“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只留下一缕温馨的久远。”作者把朦胧的景象与深沉的感受置于“飘雨的
季节”“游客不多的日子”的氛围中,灰色而郁抑。恰到好处地点出了古城古巷的个性。
城门洞,
孔子读书阁,其实写的是升恒门之东门。对于这么一个非实实在在描写不可的地方,作者也只抓住“
流浪歌手”的濱唱场景,抒写流浪者的心曲,
精彩读书阁,“弹出
忧伤曲调”,用嘶哑的声音“唱着流浪者的歌谣”——传达一种
乡愁。歌声是“
泪水和欢笑打湿的漂泊”。这是炫技,这是煽情,以撩起向往者前来之心绪,
树海读书阁。当然也是作者对故乡的真情浓意不禁倾泄。这种抒写(抒发)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是作者20多年的异乡漂泊之凄寂之情已然渗入血液,即使入故乡之热闹之地,仍然满地李白之月。
听涛山之麓是沈老长眠之地。在某种意上讲也是漂泊者的归宿,
爱看读书阁。作者当以“同是
天涯沦落人”具有的感喟,与之对话,展现不同时期“漂泊”的深刻内涵。但,作者以高山仰止的心境颂写前辈:“凤凰养育了
先生,先生把凤凰带给了
世界。”这无疑是一种聪明机智的写法。
最后,再次用两个近镜头表现古巷:与世无争、充满活力。
至此,作者完成了对古巷缓缓抒情的诉说。
“古巷”形象讨论
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当为疑问号?)行文开端,便置下特写镜头。
读毕文章,豁然而解。
1、取法戴望舒《雨巷》。
1927年
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
华闻读书阁,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
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
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
追求的双重情调。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
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雨巷》的境界和格调都是很美的。《雨巷》在低沉而
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
《雨巷》的悲剧感和
孤独感,是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蒙蒙的
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游子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来暗示的。
《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
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
艺术想象的产物。
飘如尘烟的《古巷》笔法、形象塑造都有《雨巷》的影子。就散文而言,她塑造的是形象,因为其表现的是
现实中的实景。至于这个形象丰满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神聚。这也是诗与散文的意象与形象的区别所在。《雨巷》中的意象是统一整体的意象,它们互相间不可切割,构成浑然一体的意境。而《古巷》则是可以分割开来的几处实体景物,合起来可以表达如飘如尘烟的“忧郁”,独立出来亦可以有各自的个性,如听涛山麓沈老长眠地的静穆。
《雨巷》给了《古巷》范式和意趣,至少是古巷意象而形象生成的启发。从这里我们可以见到作者的
读书之用力与用心。
古巷形象的意义。作者在文中明言:古巷不是凤凰这座古城的
灵魂,而是进入这座古城灵魂的通道,即通过它的林林总总的存在,去触摸其灵魂。古巷是连接古城过去与现实的桥梁(
遗憾的是当下的古城已不是真正意义上古城了,她是戴着现代帽子、穿着时髦衣裳的老
女人。到过比利时
旅行人说:从新城往旧城走,有进入
历史隧道的感觉),这只能是
精神层面的回归,因为现代建筑使她失去了个性。其主要意义在成为作者情感
思绪表现的一个载体,其特质恰好与作者的生活遭际、世事评价、
文化审美相统一。
作者对文学和生活的
思考,具体化为对古巷的抒写。作者对故乡及其经历的生活、感受、
感悟是紧密相连的。而对这些所知所识所感的事物的认知,有时是忧伤的,有时是
快乐的。作者在文中逗漏的信息是忧郁多于欢乐。这也基本上成为飘如尘烟散文的主体风格。
综而述之,作者在选材立意、文脉结构,主旨确定、
价值取向,体式选择、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对于在前进路上的学生,老师仍有再淬一炉火的
责任。散文语言讲究炉火纯青,珠圆玑润;句意表达遵海明威“冰山原则”,文旨遵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等。这当为下一阶段努力方向。如文首“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可删去第二分句中的两个“深”字。如“长发
女子,轻移莲步”。“莲步”——现在谁还包脚?记得沈老前辈用“白脸长身”四字来写湘西女子。用郁抑作壮阔的衬景,因为阿拉、凤凰的变化跟上了
时代步伐。
二十多年的漂荡生活、二十多年的
理想追求、二十多年的文学摸索与二十多年的
信念执着,成就了他今天的成就与荣誉。可喜可贺!
曾经鼓励他多读多写的老师,感到欣慰之至。
关于“代序”:
为人作序必须熟悉作者,必须通读其
文集。前者,我自认达到要求,后者,因为年老目力不济,不能久阅电子文稿,只打印了十几篇文稿。所以,用解剖麻雀的方式——细细解析《古巷》一文,以一斑窥豹来领略飘如尘散文的韵味特色,有失公允、全面。
作者简介;周文泉,笔名白水凤凰高级中学
教师,国学授业者,荣获多项
教育大奖和荣誉,享受国务院津贴,著名评论家。
凤凰,那条长长的古巷
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
最好是飘雨的季节,最好是游人不多的日子,撑一把油纸伞,踏上石板路,了无尘念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看哪断垣残壁留下的厚重,听那亘古传来如烟如雾的吟唱。
或许,古巷不是凤凰这座古城的灵魂,但绝对是最勾人情怀的风景。一路走进,两旁商铺林立,蜡染,纸扎,印花布店,银器饰品,
金霏读书阁,姜糖作坊,酒吧,餐馆,一家挨着一家,有凤凰的土产,
树海读书阁,有湘西的特色。
那些蜡染印着精美的图案,吸引着游客的
目光,那些空气里都飘着香味的腊肉,挽留着行人的脚步,那些漂亮的苗家服饰,迎得一片啧啧称奇的赞赏。
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喧嚣与
宁静的碰撞,这是一种
无奈的搭配,
孔子读书阁,其实也让人很困惑。有人选择视觉上的风景,有人沉侵在
心灵上的享受,古城里的这条古巷,更适于后者,因为凤凰是需要用心来品读的一个小城。
我不愿意用记叙的方式来描写这条古巷的现代气息,我更喜欢用缓缓抒情的语气来诉说这条古巷的百年
沧桑。
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
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只留下一缕温馨的久远任人遐想,不知那剥落在墙上的
时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在这些斑驳的城垣深处,飞檐门落之间一定有着久远的
故事,或爱或恨,或恩或怨。那些事呢?哪些人呢?而今散落在尘埃里寂寂作古,无从追寻也无从考究了,湮灭在一巷烟雨中。
城门洞是一个流浪歌手聚集的地方,不知这些歌手来自何方,也不知姓甚名谁,坐在石板登上,
简单的行李,一把吉他,一个音箱,吉他盒打开放在地上,那里面有游人扔下或多或少的钞票。一个或几个,
男人或女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弹奏着忧伤的曲调,和着洞子里的回声,不在乎游人的眼光,不在乎有多少听众,只沉醉在自己的歌声里,用嘶哑的声音唱着流浪的歌谣,歌声飘啊飘,飘出一声叹息,飘出一种忧伤,飘出一缕乡愁,那悠扬的歌声中,是泪水和欢笑打湿的漂泊。
城楼旁有一个古老的宅子,推开老宅子厚重的木门,就推开了一段久远的
往事。威猛的石狮,气派的大门,正殿,戏台,天井,天池,回廊,古色古香的建筑,极具气派。漫长
流年,悠悠远去,宅子几经易主,几经修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可是仍然能感觉到它当初做为一品钦差府邸的那种热闹繁华,
朋友造访,寿宴大开,拜祖祭先,擂鼓声声,戏子长袖挥舞,唱词悠悠回荡。。。。。。时光轻飘飘的带走人的
生命,带走那些别去经世的往昔,只留下一份厚重静静躺在
岁月深处,发出幽亮的光芒。
再往前行,古巷在一江沱水中延伸,尽头处是听涛山下,这里长眠着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大师。墓前芳草萋萋,朵朵素华无语。多
少年前先生远离故乡在外漂泊,
一生颠簸流离,最终叶落归根,魂回故土。是凤凰养育了先生,是先生把凤凰带给了世界。
古巷的门前,经常有老者放一张竹椅,或抽一袋旱烟,或喝一壶老茶,或拿着一件衣裳走针穿线,或带着小孩戏耍,面容平和,慈祥安宁,用
微笑面对过往的行人,
金霏读书阁。那是经历岁月留下来的闲时,那是沧桑之后的平静,悠悠然然,与世无争,这是古巷一道最为温馨的风景。
古巷的石板路留下多少脚印,只怕无人能计。你走过来,我走过去,来回穿梭。那蹦蹦跳跳的小孩,你是放学
回家吗?那打着碎花伞的长发女子,你轻移莲步,为何脸上泪水涟涟,是不是刚刚触动了春愁,经历了离伤?那蹬着送煤车的汉子,你黑黝黝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为何荡漾着
幸福的笑容,是不是又给
老婆孩子赚取了一些钞票?那搀扶着的老伴,您们缓缓而行,笑意融融,是在雨巷中散步,重演一回
爱情的
浪漫吗?这些脚印磨亮了石板,照耀出年轮的影子,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雨中的古巷,是谁吹响了短笛,笛声悠悠扬扬回荡在长长的古巷,远去,远去。
相关的主题文章:
她引导我的人生路 淯溪河的泉 听说爱情回来过_1 [url=http://120.25.84.39
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658]盛开在我生命中的花朵[/url]
一声道别,天涯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