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新说,
金霏读书阁 《列子·天瑞》记载:&ldquo,
树海读书阁;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忘食者。”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来比喻那些缺乏根据和没有必要忧虑的人,就连诗仙李白也讽刺曰:&ldquo,
树海读书阁;杞国无事忧天倾。”
如今细细想来,这个“杞人忧天”,除了“废寝食”有些过分之作者注:外,“忧天地崩坠&rdquo,
树海读书阁;却不无道理,他无力改变“天地崩坠”,担心“身亡所寄”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杞人忧天”并非心血来潮,也是有“书”为证的,
精彩读书阁。
据古书《淮南子》记载,
铭华读书阁,远古之时,天圆地方,天覆盖大地,地的四脚有四根撑天柱,天长地久,风吹雨淋日晒,撑天柱破损。忽然有一天,天柱折断,天塌地陷,一片火海,洪水泛滥,禽兽食人。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以大鳖腿为天柱,杀死食人的黑龙,止住洪水,使人类恢复了安静的生活。
又据《淮南子·天文训》讲,女娲好不容易将天补好,不料“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
华闻读书阁,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爱看读书阁,故水潦尘埃归焉。”
在春秋战国时期,天气陛下喜怒无常,不是电闪雷鸣,
树海读书阁,风雨交加,洪水泛滥,就是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地动山摇。这时,人们担心女娲用五色石修补的天空会不会被雷电击破?共工头触不周山,东南方向的撑天柱被折断,其余三根撑天柱会不会因海啸地震而受损?加上连年战乱,自然环境严重破坏,老百姓害怕老天爷惩罚人类,而使天崩地裂,出现“杞人忧天”的寓言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者愚见,
孔子读书阁,这则寓言也有积极意义,就是那个杞国人有&ldquo,
孔子读书阁;忧患意识”。人笑杞人“痴”,只因天一时不会塌,地也不会陷。不过及早给人们提个醒,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要任意破环大自然,
金霏读书阁,否则,大自然会报复的,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可惜后人没把杞人的这个忠告当回事,反而讥笑他“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于是听之任之,我行我素。结果怎样呢?现如今由“杞人忧天”变成了“世人忧天”,现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为证。
现在,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地球千孔百疮,于是有人惊呼:“地球这艘大船还有救吗?”请看事实:
每天,地球上的人会吃掉600多万吨粮食。
每天,有5.5万顷森林被毁,有800万吨水土流失,有163平方公里的土地变为不毛之地。
每天有5600万吨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每天有1500吨吞噬臭氧的氯氟烃排入大气层,使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世界上大约有15亿城市居民在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每天至少有800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每天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水不洁造成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每天人类从江河湖海中捕捞2.3亿千克的鱼类和贝类。
每天有12000桶石油被泄漏到海洋中,约1.8万吨垃圾从船上丢入海中。
每天,世界各国的军费开支总共达25亿美元,每天都有数目不详的人死于各类战争、埋设的地雷爆炸,大约还有1亿颗地雷等人去踩。
自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大量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层,使地球气温升高0.7℃,即平均每百年升高0.3℃。也就是说,再过1千年,地球气温将升高3度,2千年升高6度。
地球气候变暖意味着什么呢?
气温升高1度——美国粮仓变大漠。
美国南部地区是美国的大粮仓,如果全球的温度再上升1度的话,美国的“粮仓”将重新变回大漠。今天全球最热的撒哈拉大沙漠可能变得湿润起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冰雪也将全部融化。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
气温回升2度——三分之一动植物消亡。
气温上升2度,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盖将彻底融化,从而使得全球海洋的水平面上升7米。三分之一的动植物种群因为天气变化而灭绝。
气温回升3度——气候彻底失控。
气温上升3度是地球的一个重大“拐点”,因为地球气温一旦上升3度,就意味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人类再也无力介入地球气温的变化。海洋大循环将会停止,某些地区也有可能突然变得很寒冷。
气温回升4度——人类口粮吃紧。
气温上升4度对于地球的大部分地区来说都是灾难。此时,北冰洋所有的冰盖将全部消失,北极成了一片浩瀚的海洋,北极熊和其他需要依赖冰为生的动物将彻底灭绝。南极的冰盖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南极洲西部地区的冰盖将于大陆脱离,最终海平面上涨,从而使全球的沿海地区再度被海水吞没。
气温回升5度至6度——95%动植物种类灭绝。
由于陆地大部分被淹没,动植物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将有95%的种类灭绝,地球面临着一场与史前大灭绝一样的劫难。
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局面啊!
减少使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排量、治理环境污染、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两千年前“杞人忧天”,两千年后的今天“世人忧天”,再过两千年,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只有天知道。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三下乡”同行小分队实践感想_1 “积”和“累”趣谈 胸装天下 “干爹”社会学释疑 “吃”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