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之“宝石”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传承千年,后人对慎独的研究也不曾停歇。那么,慎独是什么意思?慎独,始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慎独,按字词典上的解释: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金霏读书阁。《辞源》中解释到: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往外沿引伸,可视为对自己行为负责,
树海读书阁。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时也能谨守道德、原则,
华闻读书阁,不苟言行,维护好自身的形象。”
《大学》中说“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其大意是说,
树海读书阁,在任何时候只要内心有了坚定正确的道德信念,就能在行动中做到为善而不做恶。所以,一个高尚的人十分注意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而慎独的基本要求,犹如《中庸》所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铭华读书阁,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也不能离开的,因而道德高尚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的,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警惕的。最隐蔽的事情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地方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所以,
树海读书阁,品行高尚的人,
金霏读书阁,当他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可见慎独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
可见,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树海读书阁,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几千年来,慎独在人们的修身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感谢荆州刺史杨震当年的提携之恩,
爱看读书阁,深夜携重金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而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杨震面对诱惑,自觉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因无人监督、他人不知道而收受贿赂,这就是慎独的力量。
当你屡遭失败打击,一蹶不振的时候,你是否因此沉沦,颓唐呢?你是否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困境?如果你的回答是正确的,
精彩读书阁,那么你就做到了慎独,
孔子读书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他们都是在困境中崛起,在失败中成功,他们难道不可以称的上典范?
主动接受他律,
孔子读书阁。人的一生是自我修养和外部监督辩证的统一。自我修养是在外部规范的要求下进行的,是一个不断适应外部规范的过程。外部规范是自我修养的依据,没有一定的外部规范,自我修养也就失去了目标。他律不仅为自律指明方向,而且可以对自律起督促作用。人要达到慎独的境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有的人常常会在一定的条件下放松自律,这时,他律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实际生活中,领导和同志们的褒贬常常起到催人上进的作用,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强调自律的同时,不可忽视和排斥他律,而要主动接受他律。
居不妄想,行不妄做,心不妄动,思不妄发。简而言之,便是一个人独处时,也可以同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般,时刻用道德规范来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不是像一头拉磨的驴,非得挨一鞭子才动弹两下。而这种发乎而内的心灵的力量,也是人之所以可以凌驾于牲畜之上的根本原因。在古有柳下惠坐怀不乱,曾参守节辞赐,杨震面对王密的厚礼可以铿锵有力地说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许衡面对满树梨子可以不动声色地说出“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便是慎独的力量。而现在那些手握重权的人,自以为没有人会发现,疯狂敛财,纵情声色,沉迷于肉体上的快感和物质上的满足中,便是缺少了慎独的力量。
吾日三省吾身。在独处时,反思自己的得失之处,力求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境界,力求比在众人面前做得更好。曾国藩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则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空谷幽兰》一书中那些终日独居于华山之巅的道家隐士们,他们可以在鸟儿都飞不上的山顶过着“以天为盖地为庐”的寂寞生活,那些突兀的绝顶和晦涩的暗云下,他们正因为有了在慎独中日渐充实和丰盈的心灵,才可以如空谷幽兰一般超凡脱俗,不染尘垢。
从心所欲不渝矩。当心灵的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俗世间的滚滚红尘便汹涌退去,芸芸众生,七情六欲中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你的灵魂,此所谓“独”,举头之天有神明,而这神明便是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的约束下,胸怀乾坤,情系苍生,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博爱的光辉,此所谓“慎”。《庄子•大宗师》有云:“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能入于不生不死。”而庄子本身便是一个慎独的人,高官厚禄于前时,他从未动心,他独自体会世界的快乐与逍遥,击节而歌,沐风而舞,遵从自己内心的力量,享受着蝴蝶一般飞翔的快乐。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抱负和高尚的情操。在人际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自轻自贱。盲目自大不是自重,自重应该是建立在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的。大家应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不因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而忽视他人的优点;也不因别人某一方面的成功而否定自身的价值。自省就是自己检查和反省自己,提醒自己不犯过错。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讨自己的作风。一旦发现有背离道德规范的地方就立即纠正,而不是迁就、原谅自己,特别是在单独执行任务,直接监督和约束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更要注意时刻反省和提醒自己。自警就是自己警示和告诫自己。要时时用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和约束自己,警告自己不要有任何越轨举动;要以反面典型为镜子,从中吸取教训,警告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自励就是激励和鞭策自己。要用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他的人生价值观密不可分,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做到严格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事。
勇于实践。实践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实现知识向信念转化的最重要途径。慎独境界的形成是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结果,而实现这种转化不是靠学习书本知识所能解决的,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不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能将知识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对于那些蔑视法规的人来说,仅从理论上给他讲遵守法规的重要性是不够的,只有让他参加实践,使其亲身经历或目睹一些血的教训之后,法规才能在他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随着内化的积累,慎独境界就会不断提高。道德观念的更新需要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一些新的道德规范往往首先从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只有不断投身实践、接触现实、了解社会,并对各种客观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
提高道德境界层次。加强道德修养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一个人的道德境界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崇高的道德境界,都是以克己为人和奉献为基础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经常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稍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有可能成为物欲的奴隶。人们常说“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加强道德修养,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在任何时候都做到慎独,就必须不断提高其层次。慎独的最低层次是指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违规。在整个社会大环境和自己所处小环境道德水平都比较低的情况下,自己能做到不管是否有人监督,都能按道德规范去做。慎独的第二个层次是指在有较多人违规,而且受制裁风险很少的情况下,能做到洁身自好。
勤奋和专注。因为专注才可以排除一切杂念,专心于某一个方向,而不被外界因素干扰诱惑。因为勤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做到尽可能多的事情,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鞭策自己。
慎独,即是自律,曾经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道德标准,而现在是我们道德修养的方法,道德修养像宝石一样的珍贵,那么慎独就是宝石中的宝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任能严格要求自己,才是真正的“钻石”。
相关的主题文章:
红尘以下,相思以内 外婆_4 故乡的小花 关于女人(一) 《庆兔兔日记》1961今天我走猫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