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阿联酋
旅游散记
题记:5月5日-5月9日随一个内蒙古的团去阿联酋,领队是北京的,叫申静的
美女导游,对于阿联酋尤其是迪拜人们很神秘,以为只是土豪的天下,购物的
天堂,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还是一个既有
城市又有沙漠的酋长国……其实,我们去了迪拜、阿布扎比和沙迦的“三角恋”,阿联酋没有那么神秘,迪拜绝对是个现代化的
城市,
树海读书阁,严格的宗教信仰和伊斯兰
文化,让你觉得是很安宁和享受的地方。
1
我们一个团十二个人从北京出发前往迪拜,8个多小时的飞行
时间里,除了睡觉外,我还用足够的
时间看了《生死时速》《阻击时刻》等四部
电影,让我气定神闲地度过了看似漫长的
时光。闲暇时,我不停地在想象着这个充满神秘和奇迹的沙漠国家的模样。
由于迪拜,跟北京时差4个小时。我们从北京起飞时是5月5日晚上17:40,到迪拜是晚上22:30,一下飞机,申导就带着我们一行踏进机场海关,大厅挤满了人。申导提醒我们不要照相,那样不是罚款,就是拘留,很麻烦的。她一脸严肃的样子。眼望去,就看到了排穿着传统服装“坎度拉”(Kandoura)的本地男女工作人员,男的戴着头巾,女的都用黑色的薄纱巾“吉士娃”(Gishwa)遮盖住头发,
精彩读书阁,画着精致妆容的俏丽面庞却是露出来的,
树海读书阁。这是我在迪拜唯一接触到的迪拜本地人。
机场办理入境的人很多,
金霏读书阁,各类人种,各种发色的人很多,以
中国与东南亚的人很多,塞满了整个大厅,大家井然有序地排队,没有吵闹、喧哗,都静静的。好似自己也绅士了不少。
经过两个小时,在5月6日1点多,我们顺利走出了海关大厅,负责我们此行接待的当地导游接机。由于我们人少,一个中巴就够了。导游叫丽丽,而最暖心的是
中国人,是沈阳人,她已经是在这里工作
生活了7年了,也就没有了沟通障碍,不会为这次
旅行担忧了,更不会迷失。到酒店这样我们就不用再担心任何交流里的“迷失”了。我们的司机是巴基斯坦人,极具一股儒雅之风,说话轻声细语,多数时候都
安静认真地履行着他司机的使命。
到宾馆还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由于天还没有亮,看不到外面的
风景,丽丽就给我们介绍迪拜以及阿联酋。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角,阿联酋有五分之四的领土是沙漠,但却是一个富庶的国家。阿联酋是穆斯林国家,在1971年,迪拜与阿布扎比、沙迦、富查伊拉、乌姆盖万、阿治曼6个酋长国共同组建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第二年,哈伊马角酋长国也加入阿联酋之后,阿联酋就有了7个成员国。其中,尤其以第二大酋长国迪拜的国际化程度最高,发展速度也最快。迪拜200万人口里,本地人只占20%。这个地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石油,经济才发展起来的。
她为了解我们心疑,跟我们说,
树海读书阁,在这里,没有偷盗的行为,犯罪率也很低,更不会出现酒驾行为,因为阿拉伯国家是禁酒的。在酒吧里有酒,但是要喝醉满街晃悠,
警察会抓走的。
我们进入住的酒店,几个套着洁白的坎度拉的阿拉伯
男人,干净的一尘不染,洒脱飘逸迅速地迎着我们。宾馆的房间是一个标准间,
华闻读书阁,整洁干净,洗漱用具一应俱有,连座便器都是俩个。我泡了个热水澡,殊不知这是国外,一换地方睡不着觉,打开电视浏览着,没有
中国台,唯有一个台湾的
音乐台,心里很落寞,这么大国家,在这里怎么没有一席舆论阵地呢。没有办法,看了阿拉伯2台播的《复仇联盟》,虽然听不懂话,但是
故事情节能看懂,正如有人说的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如
音乐一样。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梦乡。
2
早餐是自助,是西餐风味的。住那几天,都是这样,这个国家缺水,可是
绿色的食品还很多,黄瓜、西红柿、哈密瓜、橄榄果......
有的同伴怕饮食不习惯,还从国内还带来了榨菜咸菜,有的还带了很大的咸菜疙瘩。丽丽很会调侃说,你们这样还行呢,有的游客,干脆从国内带着吃的、用的,来
旅游的。他们觉得吃什么也不习惯,妖魔化了阿拉伯了。
吃完饭,想到外面走走,一出门,
金霏读书阁,外面的热气扑面而来。申导说,今天是温度是35度,这是迪拜最常温的,有时40度以上。走进蒸笼一样的空气里,实在是个不小的心理挑战。
上车后,丽丽举着一瓶矿泉水说,
旅行社每人一天供应大家一瓶矿泉水。“这里的油比水便宜。”一瓶矿泉水核人民币7-8元,而一升汽油3-4元。她指着窗外,海水淡化处理的成本高,
树海读书阁。
街道两旁到处是椰棗树,松树,草坪,花池......在水比石油金贵的沙漠里,要建立起这样大的一座座绿洲
城市,需要在每一片绿地,甚至每一棵树根部、每片花草下面都密集地埋上喷水软管,组成树木的
生命线,这个
城市的
绿色却绝对堪称奢侈。而这么奢侈的
绿色,光从这昂贵的
绿色来看,堪称沙漠里的奇迹
城市了。
在“车游”中,丽丽说,阿拉伯国家,都是土黄色的楼房,接近于沙漠的颜色。我望着窗外,那一座座阿拉伯风格的楼房,看着很洁净,楼的阳台,楼顶都有
绿色植物,感觉不到沙子拍打车窗,闻不到石油的
味道,看不见油污的痕迹,宽阔而平坦的道路称不上车水马龙,却绝对彰显着国际大都市的风范。路上跑的车全是产自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车,车尾看不到有滚滚的尾气.....
路上看不到骑自行车的,也看不到
警察,很少有红绿灯,但是看到有行人,司机自动让行。丽丽说,司机都是一卡通,当路边的测速仪器和闯红灯,自动提示缴纳罚款,没有余地的。
放眼望去,除了路牌上必定会有阿拉伯文地名外,既找不出它更多的石油的特征,也看不见沙的痕迹。不断颠覆着我
曾经对阿拉伯
世界的所有想象。
3
对于阿联酋的了解,我去了一个一个老宅,贵族
学校,一个博物馆。一艘木船,总有一些属于老阿拉伯的痕迹是值得去感受的。
人类从逐水而居发展而来。一个伟大的
城市,往往有一条伟大的河流穿过。迪拜河(DubaiCreek)便扮演着这样的一个角色。它将迪拜分成两个部分,北岸是老城德伊勒,南岸则是比较新的布尔迪拜(BurDubai)。迪拜河其实是一个长16公里的入海口,它曾是迪拜通向外界的主要贸易通道,迪拜大部分的
历史建筑和古迹都在河两岸。
我们到了前往第三大酋长国沙迦,途径古兰经广场,到有150年
历史的阿拉伯商人的那不达大宅,只是一片石头房而已,而走进一个贵族
学校,就不一样了,虽然房间不大,但是一个个紫色的课桌,依稀留有当年
学生的诵读声,那么
宁静,那么庄重,墙壁上老照片映出了当年尊贵的影像。
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过去是英国殖民地,所以&ldquo,
孔子读书阁;王公贵族&rdquo,
孔子读书阁;都前往英国留学,现在的阿拉伯人大都在英国
学习过,有这样的
学习经历。从而培养了阿拉伯人的文明气质和绅士风度。
在迪拜博物馆参观,让我了解了阿联酋,了解了迪拜。博物馆坐落在阿法迪城堡(AlFahidiFort)里,城堡建造于1799年,已经是迪拜留存最久的建筑了,
爱看读书阁。在博物馆里,我基本对阿拉伯人和他们的祖先贝都因人,以及迪拜的发展
历史有个全面的了解了。从那里得知,迪拜这个起初以采珍珠和捕鱼为主的小渔村,从1799年开始有记录有
村庄出现,而有证可考的
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博物馆里。除了展示许多旧时阿拉伯人的乐器、
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以外,用模拟场景和投影的方式来还原一个个阿拉伯人过去的沙漠
生活场景和民族风情,还打造了一片海底
世界,把阿拉伯人过去的航海
生活和采集珍珠活动完整地再现出来。从
那些实物和影像,我看到了阿拉伯人的辛酸奋斗
历史,与那“万恶的旧社会”遭遇是一样的,受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而步入到阿拉伯半岛的翻天覆地的新
生活的后代又有多少人记得呢。
当我乘坐阿拉伯木船,穿越波斯湾沟,两岸的渔船依然留有渔民船上
生活的影子。正如有人说的,
痛苦的经历是相同的,而是
幸福的
生活却每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同体验。
4
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
铭华读书阁,曾以广袤的沙漠为家,酷爱自己不羁的
生活,
城市里的固定建筑不适宜四处迁徙的
生活,因此迪拜作为
城市存在的
历史并不长,因为地理位置优越,长久以来,它都只能算是一个沙漠酋长国的核心贸易地区。一个个商场、集市,把我们带到了迪拜的神奇的购物
天堂。
我们没有去迪拜河北岸,去香料市集(SpicySouk)。只沿着小巷蜿蜒而行,进入一片璀璨夺目的黄金市集“IS”(GoldSouk),迪拜“黄金之城”的美誉发源于此。这里的黄金是为
生活准备的,以22K金的各类首饰为主,也接受珠宝首饰的加工定制,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金戒指就摆在橱窗下,就好象一件衣服挂在对外的橱窗里,给人以荫庇和
宁静的感觉。可见,阿拉伯妇女神秘的面纱下,并不神秘的,是那颗同样爱美的心。
从迪拜老城回到现代化的新城,我们到了中东地区最大购物中心迪拜帽(dubaimall),我们转了转,不时就会迷路,到处是品牌商店,吃喝玩乐,无所不尽其极。我围观一会儿特色的沙瓶制作过程,也是挺不错的一项体验。我还买了几瓶做
纪念,当这带有我名字的阿拉伯半岛的沙子,曾受到阿拉伯热风的抚摸,被古兰经熏陶,带有阿拉伯
少女的智慧,远度万里回到
中国,谁说这个
纪念品不是昂贵的,而是吉祥的和赐予的,虽然花费不多,心里却是满载而归。
5
阿联酋是一座建筑在沙漠之上的现代化
城市。
我除了置身国际大都市的时候,确实很难想象,在
世界最豪华的酒店、
世界第一高楼和
世界第一填海造地之境,随处都能感受到。
我没有按照导游的推荐去冲沙,内蒙古就有,内蒙古缺海,就选了夜海游船。那个晚上,在灯火辉煌的夜晚,我们坐上了迪拜的夜海游船,在海里游览。我们吃了一顿散发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格的晚餐,而坐在甲板上,
欣赏美丽的海湾景色,听着悠扬的阿拉伯歌曲,看着游客翩翩起舞,真是心醉神迷。
我近
距离观赏迪拜
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Burjkhalifa),162层,828米,在附近仰视了风帆造型的7星帆船(伯瓷)酒店(BurjArab),据说里面是22吨黄金装饰,一顿早餐就是130美元,我觉得有点奢侈,就没有去,有的同伴去了,直接看到了“黄金屋”。我帆船酒店下面海岸的沙滩,以帆船酒店做背景照了像,从海边的细白沙滩一直延伸到邻国阿曼,迪拜的沙由白、黄、棕、黑,直至土壤和矿石质地的丰富颜色。我捡了几个贝壳,那么洁净和纯粹,作为收藏品带回来。
我乘坐了轻轨缆车游览了棕榈岛(Thepalm),远远望去,如棕榈
叶子一样,一个个纹路,就是一个个别墅群,一个个工地,迪拜原本只有60公里的海岸线,在开发了一系列如棕榈岛这样的人工海岛后,已经拓展到了1500公里,可利用的国土面积,
自然也在不断地增加之中。丽丽告诉我靠右侧车门,是最好角度照相。这一路,车里的相机快门声和人们的啧啧惊叹声一直没有间断。从任何角度都让人叹为观止了吧。
去法拉利主题公园,让我见证了名车的生产和豪车的
价值所在,让人们体验了汽车
生活的多重主题,既有成年人的,也有儿童的。我坐了一种像过山车一样的游戏,“很刺激,也很有趣!”。丽丽说,国家修这个主题公园,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普及科学知识。现代化的构思和设计是科技的神奇所在。
而令我震撼的是
世界最大的
音乐喷泉(DubaiFountaln),夜晚时分7点半、八点,当迪拜喷泉随着乐曲,喷射出五光十色的1000多种造型,50楼层高的冲天水柱的时候,它是沙漠中最
浪漫的清泉,所有人都兴奋彩烈地聚拢在喷泉的周围。
当我站到阿布扎比酋长国航空公司大楼卓美亚塔(Jumelrah)74层上眺望
城市,我感受着阿联酋的巨变。正如酋长穆罕默德曾给所讲:“
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我不知道这样高远的眼界是后天警醒和培育的,还是长久的沙漠
生活注入到每一个贝都因人骨血里的,但这样的
精神却实实在在地创造出了阿拉伯半岛在沙漠里的奇迹。
6
阿拉伯信仰伊斯兰教,清真寺随处可见。
每天早晨4点钟,大寺的诵经声就传来。
在一天下午,我们去了
世界第三大谢赫扎伊德清真寺,这是
世界上唯一一座允许
女性从正门可以进去的清真寺。
进入清真寺前,丽丽让我们做足了准备,
男人必须裤子过膝,不允许穿短裤,不允许穿有动物图案的上衣,女同志必须包头,穿长裤。几个女同伴“戴着头巾,看我像穆斯林吗?”真的很像。
我们门口的保安查的很严,小伙子很漂亮。丽丽说,阿拉伯人很漂亮,衣服穿的讲究,每个人的胡子都要每天修剪,都有固定的师傅,多为菲律宾佣人。我们跟俩个保安合影留念。
丽丽说,在阿拉伯,三四岁小孩就要到清真寺,从小接受教义,受宗教的熏陶,也是洗礼。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才让伊斯兰教发扬光大。
走进大寺,是要脱鞋的,大厅里金碧辉煌,三盏大灯,金灿灿的。纯白色的大理石墙壁,用金子雕刻着古兰经,璀璨的光芒闪耀着整个殿堂。
每天有五次礼拜
时间,根据每天的
太阳升起而定。游览完大寺,我学着阿拉伯人去洗手间去洗脸洗脚,净手。此时此刻,来到圣地之殿,心里得到了净化,
自然变得庄重而敬畏。
丽丽说,每年的斋月节,人最多了,在这个大寺的广场就有上万人,吃的都是国家管,人们要放假,像我们
过年一样,整个
城市依然有序运行。
听着古兰经的诵读声,我有一种
心灵的震撼和
感悟,那就是对信仰的崇敬。
7
我们
中国有很多人,在阿拉伯
生活。
我在阿布扎比酋长国一个中餐馆吃饭,见过餐馆的老板,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是赤峰翁牛特人,姓王,与我的同伴是一个市,与我是临县(旗),来这十几年了。买了房子,已经适应了这里的
生活,说起老家,我看到王老板
眼睛是湿润润的。我的心也是酸酸的。心中满是“老乡见老乡,两
眼泪往往”的感触。何况跨度这么远的地方,一万多里地,回趟家不容易,见一次老乡不容易,远隔万水千山呢。可是他们毕竟走出来了,我为他们欣慰。
好在在这里经营餐馆很赚钱。除了房租外,啥费用也没有。每天有200多人的旅客,收入2万多迪拉姆(40000多元人民币)。收入很客观,可是消费也高呀,是呀,按迪拉姆计算,一瓶水4迪拉姆,一瓶可乐15迪拉姆,一斤椰枣30迪拉姆,因为外籍人享受不到国民福利,
中国人消费当然就高些了。好在这个国家不歧视,社会稳定,制度规范和宗教信仰,让外国
人生活很
宁静。
在没有踏足迪拜之前,接收了过多强调迪拜是一个购物
天堂、奢华之都这样的信息,“纸醉金迷之地”。可是从老乡里看到,在他乡也是很艰苦的,不仅是
文化的因素,还有
亲情的远离,都令人黯然神伤。
在丽丽的话里也能体现出来,她说“七年前我刚来迪拜的时候,这片沙漠还有些地方寸草不生,这几年可能是生态气候保护得好,迪拜雨水也多了,这里的草越长越多,树也越来越好活了,椰棗每年都丰收。”我笑着说。我以为你不想回国呢。她说,等
爱人在这里结束了工作,就回
中国,回沈阳。她的神态是坚定的。
到了迪拜,总是倒时差,混混沌沌的过着,被导游所牵引着。待时差倒过来了,我也返程了,但是那阿拉伯人创造的沙漠奇迹,阿拉伯人的气魄和创新给人留下的震撼是
永恒的。可是在阿联酋这几天,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不管国导申静,还是地导丽丽,都没有“导购”,既没有强制购物,又没有强迫“推游”,那么
温暖、贴心,像一家人一样,让人们很舒服、很愉快。像阿拉伯半岛盛产的椰棗一样甜蜜无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密感。
在阿联酋,在迪拜,还是阿布扎比来说。钱不是用来挥霍的,而是用来回馈的
世界的,用来培养现代人文明的。要在茫茫沙漠里建造出这样一座
未来之城,金钱
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以为是石油一直支撑着阿拉伯的建设,但其实富有远见的阿拉伯人,在依靠石油发家以后,早就把经济支柱逐渐转移到
旅游和金融贸易这些更可持续的行业上了。沙漠带给阿拉伯半岛,给迪拜的恩赐,阿拉伯人用更好的方式回报给了他们的沙漠之城。
回想这几天,无论宾馆酒店,还是
旅游购物场所,就是在四十多度的高温,服务人员都给游客彬彬有礼地拉门关门,引导停车,彰显了阿拉伯人的工作
责任心和服务态度。
常常看着一个个身穿白色长衣,头戴粉色格子围巾,衣着洁净,风度翩翩,个子高高的阿拉伯男子,带着
妻子儿女,或与同样的阿拉伯
男人一起,在餐厅吃饭喝茶聊天,小孩们
自由自在地玩耍,享受自己的天地,无疑不带有阿拉伯人独特的
文化和气质。
一个人没有信仰是可悲的,一个民族没有信仰是可怕和危险的。对于阿联酋,富足的资源和繁荣的贸易,又是金子装饰的国家,既没有让这个国家产生拜金思潮,而且达到了物质丰富和人民文明的国度,无论是对
世界,对
生命,还是对宗教,这就是一种信仰的
力量。
相关的主题文章:
珍爱一生 中国散文(续9) 《幽居》 一点一滴的回忆就是为了忘记 《庆兔兔日记》1985吃饭不能比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