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毛泽东诗词(6)
菩 萨 ,
树海读书阁;蛮
黄 鹤 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
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孔子读书阁。 黄鹤如
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
精彩读书阁,心潮
逐浪高。
毛泽东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另注: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1927年3月,毛泽东于武昌创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他的住地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和主要办公地点,都距黄鹤楼遗址不远。
黄鹤楼,在湖北武昌县西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孙吴时,有“天下绝景”之称。传说仙人王子安曾骑鹤过此;历代文人题咏甚多,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rdquo,
树海读书阁;流传最广。
此词作于1927年春,大革命失败前夕,
修身读书阁。毛泽东携夫人杨开慧登临黄鹤楼,俯瞰波澜壮阔的长江及尽展雄姿的武汉三镇,不禁触景生情,感怀国事,心潮难平,挥笔而作。
当时,大革命如火如荼,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轰轰烈烈;但却危机四伏,国民党右派暴露了他们反革命的狰狞面目,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却仍在一味妥协退让。
其后,蒋介石大肆屠杀革命群众的“四一二”政变发生,大革命陷入危局。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毛泽东力主依靠工农,力挽狂澜,但却被排斥于大会领导之外,剥夺了表决权。
在武汉剧烈的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毛泽东对革命前途满怀沉重的忧虑,却不失澎湃的革命激情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黄鹤楼》做了最好的诠释。
杨开慧当时就称赞说:“这首词真好,前几句太苍凉了,后几句一变而昂扬,激动,我听了心绪也难平。&rdquo,
树海读书阁;
就是在这一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爱看读书阁。先是秋收起义,而后上了井冈山。
把酒酹滔滔。在毛泽东百余首诗词中,酒,很少出现;有论家认为,这首《菩萨蛮.黄鹤楼》是诗人在酒后写下的,倘若属实,更是特例。因为毛泽东不喜欢饮酒。
面对乡亲、长者、老师和来宾,他可以频频举杯敬酒;重庆谈判,面对民主人士张澜、鲜英等人的盛情款待,他可以来者不拒,“一醉方休”;在儿子毛岸英和女儿李敏的婚礼上,他可以开怀畅饮;为了让毛岸英踏上抗美援朝的军列,
广济读书阁,毛泽东拿出茅台与彭老总喝下请缨之酒、壮行之酒和舍小家为国家的离别之酒……但这些说明不了什么,诗人毛泽东对杯中之物根本不感兴趣。
他的原则是:要么不喝,要么真喝;该喝的,舍命陪君子。
诗酒相伴,因酒起兴,几乎是中国诗人的共性。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把酒问青天,曹操煮酒论英雄,等等,是酒桌上常议常新的佳话,而毛泽东例外,
铭华读书阁。没有任何史料表明,毛泽东大气磅礴的诗作哪一首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完成的。
酒与辣椒,在辣的程度上有相当大的不同,毛泽东选择了后者。他喜食辣椒,不辣不成菜。
他有他的理论:能吃辣椒的人革命性强。
1949年初,苏共代表米高扬一行秘密访问西柏坡。我方尽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席间,米高扬傲慢的态度和大杯大杯喝酒的风格,引起了毛泽东的反感。毛泽东用“毛氏”幽默来回敬客人:他吃辣椒,也请米高扬吃辣椒。结果,椒辣胜过酒香,让米高扬没了脾气,灭了威风。后来,斯大林闻知此事,在毛泽东出访苏联期间,他没有用“苏联式”的豪饮来招待毛泽东,
金霏读书阁,而是客客气气,点到为止。
如今,在韶山毛泽东遗物馆里,依然珍藏着毛泽东的酒——正宗国酒茅台。它装在一个普通的大玻璃罐子里,足足有四斤重,里面泡着的高丽参,更是朝鲜金日成赠送的极品。毛泽东从拥有之日起,滴酒未沾,
孔子读书阁,以至成为文物。
1943年,沈钧儒的次子沈叔羊为父亲画了一幅画,有酒瓶有酒杯,酒瓶上面写着“茅台”;有教育家黄炎培的题诗: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画与诗有力地讽刺了国民党对红军过贵州时,在茅台酿酒的池子里洗脚的诬蔑之词。
1945年,黄炎培一行应毛泽东之邀到延安访问。当他到毛泽东的客厅时,竟然发现两年前戏作的那幅画被装裱一新,高挂厅堂。黄炎培顿感知遇之情,对毛泽东的真诚与坦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黄炎培来访,毛泽东特地盛情宴请他,由周恩来、陈毅作陪,桌上就摆上了茅台。素有“诗人将军”的陈毅提议饮酒联句。于是,毛泽东率先引吭:“赤水河畔清泉水。&rdquo,
爱看读书阁;周恩来续道:“琼浆玉液酒之最。”黄炎培接句:“天涯此时共举杯。”陈毅闻声举杯一饮而尽,收句:“惟有茅台喜相随。”
这成就了一段酒国佳话。
艾青有诗《酒》: 她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如此形容毛泽东,亦是很贴切的。
西 江 月
秋 收 起 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
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
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
愁,霹雳一声暴动。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执行“八七”会议的指示,赴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于1927年9月9日举行的起义,也称秋收暴动,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和实行土地革命。
毛泽东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领袖。他对中国农民十分了解,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艰辛和苦难,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他一贯主张发动广大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在探索农民问题上,党的领导人瞿秋白最推崇两个人:彭湃和毛泽东,他赞誉他们是“农民运动的王”。
1927年1月4日开始,毛泽东历时三十二天,行程七百公里,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从2月17日起,他用了三四天的时间撰写出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欢呼农民运动“好得很”,礼赞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
“红旗卷起农奴戟”。毛泽东满怀激情地赞扬工农革命: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
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
烈的行动。
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潭边界秋收暴动终于爆发了。
秋收起义第一团在修水打响了第一枪。在龙门厂,部队扯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换上镰刀斧头红旗,
精彩读书阁,这是我军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攻克白沙镇是毛泽东第一次率兵打下的第一个胜仗。
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西江月.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毛泽东个人均意义非凡。自秋收起义始,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其后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以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公木评曰:
秋收起义是标志中国革命的里程碑,而《西江月》则是矗立在中国革命风云中的纪念碑的碑文;它本身就是一杆刺破凛凛秋风的红缨枪,就是绣在飘展的红旗上的斧头镰刀。
西 江 月
井 冈 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
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华闻读书阁。 早已森
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
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自注:“旌旗”和“鼓角”都是我军。黄洋界险陡,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头,敌人仰攻。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
金门读书阁。“旌旗在望”,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案堡,
树海读书阁,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开辟了&ldquo,
树海读书阁;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
华闻读书阁。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
金门读书阁,时间虽不长,但却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
毛泽东曾经有过一番谈话:井冈山精神不仅仅是艰苦奋斗,士兵委员会和支部建在连上一样深远。它们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三个支点,
黄洋界,又称汪洋界、望洋界,在井冈山西北。1928年秋,湘敌吴尚第八军及部分赣军向井冈山进犯,我红军凭借黄洋界天险,奋勇抗敌,击败敌军,即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金霏读书阁。
9月8日,毛泽东率南征红军返回井冈山麓黄坳,听到了这一消息。这在全国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26日前后,毛泽东感奋不已,写此词予以赞扬。
井冈山根据地六县,即茶陵、炎陵、莲花、永新、宁冈和遂川。
永新,见证了毛泽东在战火纷飞中一段珍贵的青春岁月。年轻貌美、不落俗套、很有个性追求的贺子珍是永新人。1928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永新相爱并结婚。
三湾村位于湘赣边界的九龙山区,是经莲花、永新过宁冈上井冈山的必经之路。在那里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孔子读书阁。从此,将军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即毛泽东毕生强调的“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
黄洋界,当年五大哨口之首。
此词讴歌的正是黄洋界保卫战。
8月30日,敌军三个团向黄洋界哨口发起猛烈进攻,
树海读书阁,下午四时,进入总攻。山上原有一门缴获的迫击炮,因只有两发炮弹,一直没有使用。这时,三十一团参谋长朱云卿指挥把它架起来,炮手刘显宜第一炮就打到敌群中,炸开了花,敌人顿时慌乱,留下上百具尸体逃走了。
正是: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夜晚逃跑)。
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标志性事件,毛泽东亲力亲为,并将之再现笔下,成为雄壮光辉的史诗。
1928年,在黄洋界一棵千年老荷树下,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对衣衫褴褛的战士们说:
井冈山比南京好,井冈山周围八百里,有草林、营前、大汾、黄坳、陔渡等十六个城镇,有山有水,腾云驾雾;蒋介石的南京就没有我们井冈山大,蒋介石占京为王,我们占山为王,站得高看得远,接天缘,接人气。为百姓带来种子、草药的神农氏,就埋在炎陵县,
树海读书阁,埋在井冈山根据地,我们又接上了地缘。将来的天下一定会属于我们,属于亿万劳苦大众。
井冈山黄洋界容纳了红军,红米饭南瓜汤养育了红军。
毛泽东和他的追随者们在八百里井冈山,闪转腾挪,与敌军周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终于成燎原磅礴之势,红色中国终于穿云破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井冈山,就没有根据地;没有井冈山,就没有星星之火;没有井冈山,就没有中国革命之路;甚至可以说,
精彩读书阁,没有井冈山,就没有新中国。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中国革命起始的状境,在二十一年后的1948年再次呈现,而这一次,毛泽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挥笔退敌十万。
1948年10月,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各个战场战斗激烈异常。毛泽东所在的西柏坡地区没有留多少警卫部队,中央惟一一个警卫团也调到了太原前线。蒋介石到北平坐镇,要求傅作义率一支快速部队,袭击西柏坡,占领石家庄。西柏坡很快得知了这一情报。但立刻从几百里之外调部队已经来不及了。
大敌当前,援兵未至,撤退似乎成为了惟一的办法,但毛泽东没有按照蒋介石的牌理出牌,
宁静读书阁,而是选择了“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他要出奇制胜。
毛泽东来到了书桌旁,提起了他熟练的笔。
他亲笔为新华社写了一条消息,把刚刚得到的秘密情报公开发表了出去:“新华社华北二十五日电确悉,当我解放军在华北和全国各战场连获巨大胜利之际,在北平的蒋介石和傅作义,妄想以偷袭石家庄,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
树海读书阁。据前线消息,蒋傅军首决定集中九十四军三个师及新二军两个师经保定向石家庄进袭,其中九十四军已在涿县、定兴间地区开始出动。”
蒋氏军团得到新华社广播之后,非常震惊,狐疑观望。
毛泽东又发出了第二条消息:《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进扰》。毛泽东信心十足:“即令敌人惧歼不来,我有此准备总是有利无害。”一副雄师在握,高居稳坐,只等国民党十万大军来自投罗网的气势。
毛泽东喜欢哼唱京剧,而常常唱的是《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浓重的湖南腔别有韵味。一出现代版的《空城计》精彩上演。诸葛亮操的是琴,毛泽东持的是笔。
敌军被吓住了;我军乘机布置好了防线。毛泽东的第三条消息和一条评论《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又及时地通过新华社播发了。蒋傅偷袭石家庄的计划彻底流产。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指挥作战的电报近八百封。坊间有“百姓用手推车推赢了淮海战役”的说法,而说毛泽东用如椽巨笔打赢了三大战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烽火硝烟二十载,从井冈山时的岿然不动,到反围剿时的横扫千军,再到四渡赤水的用兵如神,从《论持久战》的高屋建瓴,到重庆谈判的谈笑风生,再到三大战役的摧枯拉朽,毛泽东尽情展现涵括诗人气质的一代领袖英姿。
井冈山,成为毛泽东革命生涯的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错误地批判彭德怀时,毛泽东曾说过:假如办十件事,九件是坏的,都登在报上,一定灭亡,应当灭亡,
树海读书阁。那我就走,到农村去,率领农民推翻政府。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我看解放军会跟我走的。
毛泽东说:“看来我只好上井冈山了。”
1965年5月,诗人真的“上”了井冈山,并写下大气磅礴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文革”前后,身处艰难的毛泽东在多种场合表示过,要“再上井冈山打游击”。在反对所谓的“二月逆流”中,毛泽东异常严厉地批评老帅们:“你们说江青、陈伯达不行,那就让你陈毅来当中央文革组长吧。把陈伯达、江青枪毙!康生充军!我也下台,同林彪同志、叶群同志南下,再上井冈山打游击,你们可以把王明请回来当主席么!”
1970年8月庐山会议,林彪集团政治意图暴露。第二年毛泽东南巡,他向几个大军区的司令、政委讲起了井冈山的斗争。他愤愤地说:缔造的就不能指挥呀!缔造的也不是我一个人嘛!他尖锐地质问:我就不相信我们军队会造反,我就不相信你黄永胜能够指挥解放军造反,你调动军队来搞坏事,听你的?
此前,林彪集团编写的《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说在井冈山“林副主席和毛主席的胜利会师”、“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缔造和领导、林副主席亲自指挥的”,云云。
毛泽东看出了林彪心中有鬼。
井冈山,是毛泽东亲手开创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也成为了毛泽东最后的心理防线。
清 平 月
蒋 桂 战 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树海读书阁。洒向人间都是
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
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
田分地真忙。
蒋桂战争,1929年3月至6月间,国民党南京军阀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为抢夺地盘而进行的战争。
金瓯,瓯是古时杯盆一类的容器。“金瓯一片”,在这里比喻宝贵的革命根据地。南北朝时的梁武帝曾说:“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见《南史•朱异传》)
蒋桂战争前夕,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的团结。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两派且在酝酿战争中。”国民党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之后,新军阀各派之间为抢夺地盘而进行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果然“风云突变”,1929年4月,蒋、桂两派爆发了战争。
军阀战争给红军的发展造成了一个有利条件。1929年3月,红四军由江西进入福建西部,占领长汀,5月、6月三次占领长汀东南的龙岩,9月占领长汀以南龙岩以西的上杭。
1828年春,邓子恢在家乡龙岩暴动,翌年5月,他写信告知毛泽东,因蒋桂战争,闽西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广东攻打桂系,当地空虚。毛泽东应其邀请于当月下旬率军进入闽西。
这首词作于1929年秋红军攻占上杭之后,当时闽西新革命根据地正在开展“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
唐时沈既济小说《枕中记》说,卢生在邯郸客店里向道士吕翁诉说自己的穷困不得志,当时店主正在蒸黄粱(黄小米)做饭;吕翁给卢生一个瓷枕,要他枕了睡,卢生枕后在梦里果然享尽荣华富贵,醒来黄粱还没有蒸熟。一般比喻好事落空,梦想破灭。
蒋介石发动新的军阀战争,这场“风云”变出的暴雨,只引起深受痛苦的人民的怨愤;他的武力统一中国的野心,不过是又一场黄粱梦而已。
诗词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国内斗争的形势,着重表现中国革命迅速发展的趋势。
(待续)
相关的主题文章:
写给旭儿 圆梦 凋零之美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指导”变“领导”,一字之差却传递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