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忏悔录》——谈卢梭与法国贵妇人
读《忏悔录》——谈卢梭与法国贵妇人
——在知青
文学沙龙座谈会的发言稿
【题记】知青文学沙龙要求一些人谈谈读一本书的体会,这是我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前一段
时间,我读了卢梭写的《忏悔录》一书,深有感触,《忏悔录》是卢梭在1774年写的一本自传体的书籍,它写的是
作者自己过去半个世纪的
往事。在他笔下,
生活中的一些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他披露无遗。这种大胆地自我解剖,
金霏读书阁,把自己的隐私公诸于世的做法,在当时还不多见,即便是在现今的社会里也不多见。《忏悔录》这本书所要表达的
思想和内容极其丰富,本人只就卢俊与法国贵妇人的关系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是华伦夫人把卢梭培养成欧洲思想界的一个巨人,
树海读书阁。
卢梭从16岁见到华伦夫人至29岁只身闯巴黎这13年中是在华伦夫人身边度过的。这期间经历了5次离合集散,但每一次相处都对卢梭成为欧洲
文化巨人的历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卢梭投奔华伦夫人,第一次相见就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华伦夫人把他带到都灵志愿受领者教养院
学习,
华闻读书阁。在那里学习3个月后,他因未得到职位重新回到安纳西。华伦夫人没埋怨他,
树海读书阁,从此他们在一起以&ldquo,
精彩读书阁;妈妈”“孩子”相称。华伦夫人制订出与他才情相适应的出人头地的计划,
孔子读书阁。她不管别人怎么说卢梭不行始终对他抱有
希望。她送他到神学院学习,但他不适应那里的环境又一次回到安纳西。华伦夫人没有嫌弃他,再次以慈母的爱抚慰平他的创伤,并为他重新寻找新的前途,
孔子读书阁,后华伦夫人发现了他的
音乐素质,亲自教他音乐,
金霏读书阁,并送他进一家音乐
学校学习,这为卢梭步入上层社会奠定了基础。
当卢梭再次见华伦夫人时已20岁了,他情欲骚动,这时,华伦夫人决定要与他同居,同居后,华伦夫人为卢梭能够步入上流社会作了很多努力。后因身体原因,卢梭
离开安纳西到蒙佩利埃找费兹医生,
铭华读书阁。等卢梭回到安纳西时年轻的理发师取代了他的位置,
树海读书阁,他歇斯底里,
爱看读书阁,泪如雨下,但华伦夫人却很平静,她认为卢梭已有勇气和能力离开她去上流社会中独立生存。最后卢梭离开华伦夫人独身去闯巴黎。
二.华伦夫人有一个
宽容的性道德观
华伦夫人原是瑞士佛威市的贵族小姐,年轻时就嫁给洛桑华伦
先生。由于
婚姻不
幸福,她投奔了撒丁王国维克多·亚梅德王。撒丁王赐给她年金,
树海读书阁,于1772年将她安置在安纳西。在
中国人眼里,华伦夫人背叛道德婚姻是一件难于容忍的事。中世纪的欧洲也是一个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但它却与中国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在那里尽管也讲道德婚姻,但人们把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把它作为赌注压在道德之上。
华伦夫人向卢梭提出同居,而且这种性关系又是公开的,这在我们看来很难想象的,因为我们很难抛弃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华伦夫人同时还与她的管家阿奈保持性关系,三个人和睦处,“组成一个
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集体”。这种关系在很多外人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有人粗暴地认为:18欧洲的贵族社会是一片淫靡之风,这是一种只看表面而不看实质的说法。应该知道,文艺复兴后欧洲的贵族
女性开始变得富有主见,从而让贵族女性自己的生活更加放任
自由。
三.妇人的光荣传统
卢梭是一位钟表匠的儿子,他当过学徒、仆人、伙计,像乞丐一样进过收容所,但后来成了音乐
老师,秘书,职业
作家,步入了上层社会。卢梭是在法国贵妇人的钟爱和帮助下成为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巨人。这里面至少包含着这么三个情节:他首先是在华伦夫人的培养下实现与上层社会的接触的;步入上流社会后,他的社交枢纽是贵妇人,如:杜宾夫人,卢森堡夫人,布伊夫人等都给他各种各样的帮助;在他取得成就之后受到社会打压无处藏身时,又是法国贵妇人充当他的文化保护神。
卢梭说:“在欧洲上流社会,有这么一种光荣传统,贵妇人们不但热爱并推进文化
艺术事业,而且以保护神的姿态,极力帮助
那些最富有才华和创造力的文化人,风行世界的近代
小说就是首先在贵妇人的香阁中发芽养胎的。现代艺术的每一个创新,几乎都是出自贵妇人的艺术沙龙中。甚至,连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启蒙运动,也可以说是从贵妇人的沙龙中诞生的。”
四、欧洲女性文明与中国的女性文明的差异
华伦夫人对性道德观的坚持,她对一个非亲非故但才华横溢的男子进行培养的决心,来自于贵族的自信。这种自信是贵族先天秉赋的气质。
中国的贵妇人(有人说中国没有贵妇人)是依附于男性贵族上的。中国贵妇人的自信来自于权力地位的优越感;欧洲贵族妇女的自信则不仅来自于得天独厚的地位优势,而且来自于与生俱有的
精神优越。这种精神优越,一方面血统使然,一方面文化遗传,还有一方面在于她们大都
教育良好、见识广博、富有主见。
五、卢梭最后还是抛弃了华伦夫人,而且是在她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
华伦夫人晚年穷困潦倒,曾两次求助于卢梭都被置之不理,直至华伦夫人饿死在病床上。华伦夫人最后一次向他求助:当时华伦夫人作了一次
旅行,顺路去看他,此时“她沒有钱完成她的旅程”,卢梭写道:“当时我身上又没有那么多钱,一小时后我叫戴莱丝拿去送给她。”他本应该自己去,却叫年轻貌美的新欢戴莱丝去。聪明的华伦夫人当然知道卢梭在暗示着什么,华伦夫人最后还将“剩下的最后一件首饰,一个小戒指从自己的手指上脱下来戴到戴莱丝手指上。”
在《忏悔录》中,卢梭对遗弃华伦夫人的自我谴责是最严厉的。他说:“在我生平所感到的一切内疚之中,这个内疚是最强烈、最抱恨终身的。为此,我就理该受到从那时起不断降到我头上来的那些严厉的惩罚:愿这些惩罚能把我的忘恩负义之罪全部抵偿掉吧!这种忘恩负义是表现在我的行为上的,但是它却如此深地刺伤了我的心,足见我这颗心从来也不是一个忘恩负义者的心。”
我寻思着:卢梭对遗弃华伦夫人的行为的自我谴责,也正是他写《忏悔录》这本书最原始的动力!
卢梭作为-位思想文化巨人,他也有很“渺小”的地方,卢梭对华伦夫人的负心,这是他
一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这也足于证明“人无完人”的道理,但他的忏悔还是
感动了世人的。
在这个世界上,人都是很渺小的!有的人被认为很伟大:这是他有强大的内心,表现在于他敢于披露心迹、剖析内心世界,乃至——自我否定、谴责、忏悔,把一个真实的自我淋漓尽致地交给世人来评判,这是人格的伟大。卢梭就是这样
一个人。
2013年4月1日
相关的主题文章:
回忆_3 《正常人》_1 从离开,才开始有人生 组工干部要以身作则 《往事并不如烟》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