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2324252627282930» / 6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Fingerprint Sensor Android [copy link]

391#

这个年岁的自由和骄傲,树海读书阁
很早就发现我的文字太过自我,树海读书阁,总在记叙自己周遭的际遇和生活,看不到整个世界的轮廓,看不懂人世的许多奥妙和曲折。认识太浅,金霏读书阁文字太轻,华闻读书阁,承载不了这个社会的深刻。我既关心不了国家大事,也了解不了黎民苦热。
  
  有一天却终于明白,孔子读书阁,我也不必去学什么深沉,装什么大气,爱看读书阁自由和轻松才是属于当下这个年岁最好的样子,精彩读书阁。人世间,树海读书阁,每一件事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季节时令,铭华读书阁。赏最当季的风景,吃最当季的水果,做最当季的人,才是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是最合时宜的安排,金霏读书阁。不必急,孔子读书阁,不必乱,顺着的光阴的脚步慢慢游走,该轻松和自由的年岁本应享受轻松和自由,树海读书阁。深沉和大气,当然可以有,但不是现在。年岁到了,阅历够了,我自然会有重新的样子,时间会给人最好的雕琢。
  
  现在,我依旧可以文艺,胡闹,疯狂……这是这个年岁的自由和骄傲。
  
  请让我在能够文艺的年岁里再文艺几年。其实,文艺远没有那么不食人间烟火,它只是一种对文字生活最朴素的情怀
  
  请让我在能够胡闹的年岁里再胡闹几年。其实,胡闹远非仅仅是胡闹,也不是永远那么不可饶恕,它也只是一个灵性和随意一点的态度。
  
  请让我在能够疯狂的年岁里再疯狂几年。其实,很多时候,人往往被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规矩束缚太多,在适当的时空能够疯狂何尝不是一种理性。
  
  ……
  
  这些所有的文艺、胡闹、疯狂……都可以成为一个人用力活过的痕迹,它们必定是一段青涩岁月最好的纪念品,它们必定也是一方记忆时空最好的装饰品。
  
  其实,文艺、胡闹和疯狂反而不是最让人担心的事。最让人担心的是一个人在能够疯狂、胡闹、文艺的年岁里,不敢去疯狂、胡闹和文艺。
  
  这是一种缺失。这种缺失必定让一个人错失很多人生美好。这是一种空白。这种空白很难用其他东西来填补。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中华体育健儿,光耀里约
  
   紫月亮
  
   传奇(一)相识、相思
  
   “橘洲启航”,汗中有获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392#

昨天的百官:“木莲豆腐”
  今天(10月10日)网上游览《红袖添香》,看到我的一篇散文《昨天的百官-“活石头馄饨店&rdquo,金霏读书阁;》有一个百官老乡留言,铭华读书阁,他说:“百官是我的家乡,我很怀念童年时家乡的木莲豆腐,只要那个卖木莲豆腐的小挑担走进村子,娘娘(祖母)就会给我买一碗,童年纯蓝的天空啊,那些酸酸甜甜的日子一去不再复返......”
  
  是啊!家乡的山山水水,童年的岁岁月月,令人留恋。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百官的田园边角、河江岸边生长着许多常绿攀援灌木,我们百官人叫作“木莲树”。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老底子的百官“木莲树”随处可见,藤攀在大树上的参差批覆,风来袅袅,孔子读书阁,如美女之长发;附在岩石头上的宛如裹上一条厚绿毯,是石头长出“毛”了吗?远看却如牛如狮般顿时壮观起来;爬上了屋墙的,与花绣、与地图有几分相似。
  
  记得儿时每到夏天,就有人挑着担子摇着小鼓,走街串弄口喊“卖木莲豆腐”,我记得当时的“木莲豆腐”是伍分钱一碗,其味柔滑清口美不可言,至今还让人难忘。那个时候因为我是小孩子,娘娘给我买了一碗“木莲豆腐”,而我总想着问摊主多要点红糖,然后搅拌在碗中的“木莲豆腐”里,一饮而尽。那个“爽”真当无法比拟啊!可以这么说,“木莲豆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百官人家的高档“冷饮”。
  
  有时候天气太热了,我会对娘娘嚷着要做&ldquo,华闻读书阁;木莲豆腐”吃,爱看读书阁,而娘娘因为我是长房长孙,树海读书阁,又是从小领养大的,孔子读书阁,对我总是百依百顺,爽快地答应。于是迈着一双大脚(好多同令老太太都是缠着一双小脚,树海读书阁,我娘娘出生在沈家大户人家,树海读书阁,从小在私熟学堂习文识字,思想前卫,没有缠足)去市场买来木莲籽等材料。
  
  在我的印象中,她是用一个干净的纱布袋包起木莲籽,然后把纱布袋浸在盛满冷水的盆子里,左手拿着袋口,右手轻轻地搓捏着纱袋里的木莲籽,精彩读书阁,不停地挤压。一种粘稠的汁液会从指间流到冷水里,我看见盆子里的水慢慢地变黄了、变粘了。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挤压后,直至挤压出的不再是粘稠的汁液。结束了这个挤压过程后,再加上一些点藕粉倒入盆里,金霏读书阁,盆里的水会变得越来越粘,树海读书阁,过个把小时使藕粉沉淀下去,然后将盆子里上层清液小心地倒掉。
  
  那个时候还没有冰箱之类的泠冻冷藏家用电器,只能把盛有“木莲豆腐”的盆子放在冷水过三五个小时,要不停地换水,一直到盆子里的“木莲豆腐”凉透为止。这个时候盆子里液体的木莲汁就会变成果冻状。然后用勺子将果冻状的木莲豆腐一勺一勺地盛进碗里,就变成了一碗透明的木莲冻。
  
  娘娘接着就给我加了四勺糖、一丁点儿醋、一滴薄荷。再用调更搅拌一下木莲冻,使致调料能均匀地渗透。我拿起就吃,呀!真的太好吃了!甜甜的、凉凉的。在盛夏酷暑季节里,一碗酸甜、凉爽的“木莲豆腐”对我来说,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确是最好的“冷饮”了。
  
  但是自己做“木莲豆腐”很麻烦,时间又费,我和其他小孩一样,更翘首盼望着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爷爷,挑着一副担子来到我们家门口,他前头挑着的是盛“木莲豆腐”的铁锅,后头挑着的是碗和匙子。他挑担走路的步子很轻松,一摇一摆,扁担颤颤悠悠。
  
  一边走一边喊:“木莲豆腐——木莲豆腐——”
  
  话音未落,我与邻居的小孩就会一拥而上,把他的担子围个水泄不透。
  
  我们高高地举着小胳膊呼叫着:“爷爷,爷爷,给我盛一碗,给我盛一碗!”
  
  那个年代的“木莲豆腐”花伍分钱就能买一碗,我们小孩子三口两口便倒进肚子,马上就碗底朝天,还会用眼睛盯着空碗,伸出小舌头去添碗底。
  
  老爷爷总是眯着眼笑盈盈地说:“来,再给你添一点吧!”
  
  一盛就是小半碗,一转眼,碗底又空了,又用小舌头去添。老爷爷要忙好一阵子对付我们,因为我们俞家道地的小孩子总是那么多地围着“木莲豆腐”担子,你挤我,我撞你,有的伸长着脖子看着别的孩子在一匙一匙地吃,有的在只能使劲儿咽口水......
  
  岁月匆匆,人生漫漫,童年的记忆令人留恋,我忘不了娘娘摸摸索索打开手帕拿出伍分钱的情景,我忘不了俞家道地里一双双充满童稚的眼睛,我忘不了坐在家门口吃一碗酸酸甜甜的“木莲豆腐”的味道。
  
  回忆童年,让我领悟到生命的短暂与宝贵,更加珍惜童年瞬息即逝的纯真与快乐。以后不管我无论走到哪里,我总会记得家乡的“木莲豆腐”,回味那酸酸甜甜的滋味犹如品味自己的人生.......
相关的主题文章:

  
   生活感悟三步曲——品水,读书,听曲
  
   素颜_1
  
   在老爸的地盘上
  
   一双割破的解放鞋
  
   人间再无潇湘子
393#

初夏故乡的小路
  故乡有一条长长的小路,金霏读书阁,蜿蜒盘旋在凤凰山山腰。
  
  初夏,风和日丽,华闻读书阁,阳光明媚;初夏山峦叠翠,浓荫蔽日;初夏,青蛙产卵,蝌蚪尽游,初夏秧苗泛青,荷叶圆圆,铭华读书阁。时间进入初夏,虽然没有春天
  
  那样迷人,浪漫,令人陶醉,但初夏也有它旖旎的风光,孔子读书阁。那就是在鸟语虫唱中,迎来了南归的燕子,树海读书阁,以及小路上三三两两的游人。
  
  每到这时候,也正是五一节假日的到来。劳累了几个日日夜夜的姑娘大姐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难得的三天假日,他们可以放下那份沉重的工作,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来到野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踏踏软绵绵的草地,采一朵还在开放的野花。,尽情地享受野外的快乐,让身心仿佛又回到童年那种无拘无束的时代。
  
  每到这时候也正是家乡的樱桃成熟的时节。野鸡产卵的高峰期,和野天麻,野蘑菇长出的时节。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绿荫蔽日。那一颗颗樱桃像一粒粒红色的宝石,又像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珍珠点缀在一片绿如翡翠的树叶里,香气诱人,孔子读书阁,颜色鲜红欲滴。那密密麻麻的又亮又透的樱桃压弯了樱桃树细长的枝条,树海读书阁。伸手摘一颗含在嘴里,又香又甜,甜润润的,那天然的甜味儿直入心脾,仿佛心里开了一朵花。索性停下脚步,做一只馋猴来他一顿胡吃海吃。那一丝丝的甜味儿勾起你肚子里的馋虫,你不吃饱不愿意离开。等你感到撑得难受,打着饱嗝,吸口气,才感到牙齿又松又软,原来樱桃甜中还带着酸味儿,树海读书阁,因为吃得太多,牙齿被它酸倒了,树海读书阁。实在吃不了了,吐出来的唾沫都是鲜红鲜红的。不过,它们太可爱了,你不可能也不愿意就这样就离开。为了不留遗憾,你不得不张开你的衣服口袋,一颗一颗地往口袋里装。只装到身上所有的口袋都满满的,爱看读书阁,实在不能再装了,你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也许有人会问:你白摘人家的樱桃,金霏读书阁,难道就不怕别人骂吗,精彩读书阁?答曰:非也,非也。家乡人自古就有热情好客的历史,你摘他家的樱桃,说明你喜欢吃樱桃,认识到栽树的意义。栽种樱桃树的人认为,他种樱桃树结樱桃就是让人吃的。有人吃他家的樱桃,说明他给别人造了福。只要你不把他家的树弄断。他都是乐意的。就是他看到了,他也不会指责你说你偷他家的樱桃,相反,他还会帮你摘。还会招呼你到他家做客,请你吃上香喷喷的腊肉,以及当地的拿手绝菜——凉拌灰汗菜。蛋炒恶鸡婆(一种野生植物,味道鲜美)。听我爷爷说,在我的家乡居住的都是原来年年迁徙的佃户,小贩。因为经常在外做买卖受冻受累,受渴。所以养成了在路边种瓜果的习惯,便于招待远来的客人,当然他们也会受到别人的招待。他们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当然,也偶尔而遇到挑着满满一筐樱桃上级上去卖的老乡,不过在路上你休想买到一粒,因为他们在路上从来不收钱的,如果你想吃,那些挑着担儿的都会随时给你抓上一把。
  
  如果这时你走在有光滑黄石板的土坡上,那可是你的机会来了。只要你留意,就会看到满地一大片绿茸茸的地耳,这可是上等好东西。这可是上古的蕨类植物留下的遗迹。营养价值丰富,可口性极好,比野生木耳强多了。你只需要用筐子采起来,洗干净,和上腊肉芹菜等,就可烹出这道大菜,这可是世间少有的极品,它可养颜,让你越活越年轻。
  
  装着采好的地耳,尝着可口的樱桃,路过一片浅草地。你稍不留意,从草丛里扑踏飞出一只野鸡,撞在你的额头上,弄得你打个狗吃屎。野鸡却嘎的一声飞上了天空。你不由得搜寻野鸡飞起的方向。原来草丛里藏着一窝圆滚滚的鸟蛋,蛋壳浅灰浅灰的。一数,原来竟有八九个,真是做了狗屎运。
  
  怀里揣着野鸡蛋,心里感谢上苍的垂怜,让自己这么辛运,心想总不会再有什么好东西被自己发现了吧?可有时候就是很意外。
  
  在一片茂密的花柳树下,凉悠悠的,厚厚的花柳树的落叶把地面铺的软绵绵的,坐上去躺上去,都一尘不染。刚想躺下美美的休息,哦,神奇出现了,一朵朵的野蘑菇格外鲜嫩。但你也不敢采了,因为没有袋子可装了。但地上那一株株淡红色的像箭一样从地里射出的植物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不得不抛开它的根,想一看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可把你乐坏了,下面接着一个半掐长的天麻,你不由得抛开一窝,两窝。采摘下一个个的天麻,把它堆在地上。
  
  这时,你只有走进附近的一户人家,问老乡要个袋子。老乡给你倒杯亲手炮制的热茶,和你侃些家乡的琐碎往事,非得留你吃饱喝足了才给你找袋子,还帮你装上东西送你走出山路。
  
  当然,你走一次家乡的小路收获远不止这些,它会让你回味无穷,感受他的热情和那丰富的无产。让你终生沉浸在幸福里。你也会不自觉的被家乡人的那种宽广博大所感染,你也会想办法让他人获得快乐。
相关的主题文章:

  
   《雨巷》
  
   一路走
  
   一笑
  
   “扬帆筑梦”党史学习——共产党员董存瑞
  
   文字
394#

忆秦娥,金霏读书阁.清明
清明雨,孔子读书阁,声声呜咽肠断曲,肠断曲,柔肠一寸,别愁千缕。      
        萧瑟荒冢清泪掬,欲话相思无处叙,无处叙,湿了薄衫,句难成句。  
     2013年4月4日
相关的主题文章:

  
   长山石皮香
  
   陪你到海角天涯
  
   《今日下雨》外一首
  
   捉迷藏的爸爸
  
   人生贵在行胸臆
395#
396#

家门前那条小溪
  故乡在辽北,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我家的老屋就盖在山脚下。家门前有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旁有一眼泉,泉水呈灰兰色,金霏读书阁,泉眼不深却总是看不见底。大人们说那是&ldquo,爱看读书阁;灰浆泉水&rdquo,树海读书阁;。水质甘甜。无论旱与涝的年景,它的水位总是那么高。人们用大青石将它圈成一口井,周围的几户人家就世代饮用这口井水。用这井水做成的豆腐油光滑嫩,豆味香淳。别的村里做出的豆腐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村的豆腐好吃,树海读书阁,大人们说是使用了这口井水的缘故。
  
  那条小溪不是很宽,但总是清澈见底。溪水的源头来自上边山下数不清的小泉眼。细细的涓流汇合一起从千米远的山下蜿蜒流过我家的门前,孔子读书阁,再一直向下流去,华闻读书阁,直到又汇入村前那条叫寇河的河。小溪潺潺流经的岸畔长满了垂柳,长长的柳丝垂向小溪的水面,那翠色映在水里,小溪就成了一条长长的碧玉缎带,在夏日的山村逶迤飘动着。站在高高的青山上向下望去,精彩读书阁,古朴的山村在绿色掩映下,一条细水于村间依依流去,更增加了山村的美丽韵致。
  
  夏天,小溪是我和其他女孩子们的“漱玉泉”。它承担了我们夏日里全部的洗漱用水。常常在晚饭后,树海读书阁,独自一人顺着溪流于水里散步,铭华读书阁,沁凉的溪水总能消去一天的暑热。总记得也是夏日的黄昏,孔子读书阁,时有农人牵着几头牛从山上下来,在小溪旁站定饮牛的情景。牛儿喝水是不张嘴的,宽大的嘴巴只贴近溪水,就听见“唏溜&rdquo,树海读书阁;、“唏溜&rdquo,金霏读书阁;的吸水声,看牛吸水也是我最快乐的事。记得一次和另外一个小朋友蹲在溪边看牛吸水,我们都很专注地看着,不知不觉间受到了那“唏溜”声的感染竞也咽起口水来,惹得牧牛的伯伯每遇见我们就笑,叫我们“小牛”……。
  
  我的几个嫂子都来自城里,她们每次回家,都于溪水间徜徉忘归。她们对这来自纯天然的泉水又喝又洗地无所顾忌,还放手让孩子们尽情嬉水,父母亲看着他们留连溪水的情景,总是笑逐颜开,那时,他们一定因自己为孩子们选择了这样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而感到欣慰吧?我想哥嫂们总喜欢夏日回家来,尽孝是一方面,而山水对他们也有着一定的吸引吧。
  
  冬天,小溪表面结了冰,垂柳落光了叶子,大山也枯蔬了,稀稀落落的山里人家紧闭了门窗,整个山村掩在白茫茫的雪的世界里。溪水的凝滞,让一切都显得安然而静谧了。时常是我们这些闲不住的小孩子们为这静谧的山村泛起活泼泼的生气。这也得感谢已结成冰的小溪。结成冰道的溪面上常常流动着我们这些戴着红帽、绿帽、蓝帽的孩子们,那溜冰的快乐就注满了童年里一个个寒假……
  
  我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在外漂泊的日子里,故乡的山山水水让我想得好苦。那是让我快乐无尽的山水啊!尤其家门前那条小溪,直到现在仍然令我魂牵梦萦。年轻时在北疆曾写过一首“思故乡”的诗,我只记得开头两句:青山依依水蜿蜒,千禾丰翠柳如烟。写的就是梦里常常浮现的那青山那小溪,尽管不通平仄,但它真实地表达了我的思乡之情。
  
  2006年春节,我带着女儿回到了故乡。家里现在唯一固守田园的二哥已盖了新房,离山远了。老屋已闲置起来。到家后,稍适休息,我便急于去看那老屋。于是和女儿相掺着一路走去,我们都感觉有点不对劲,怎么没有了步步上坡了呢?一路平坦地来到老屋前时,还是觉得缺了什么?女儿忽然使劲摇着我的胳臂惊呼:“妈妈,小溪怎么没有了?”天!我这才发现,家门前的小溪不见了!从前小溪奔流的地方已是一片沙石铺成的乡路了。我没想到我会看不到小溪。我再四处寻觅那眼“灰浆泉”竟也不见了,眼前尽是沙石、沙石……
  
  抬头向山上望去,从前树密草深的半山坡上,已是光秃一片,所有山的半坡都被开垦得齐齐整整的了,透着稀薄的雪,我似乎已看到了裸露的山的底色。那上面分明已变成了庄稼地。故乡的山表面是厚厚的土层,土质既黑又肥沃,种庄稼是最适宜不过了。可是,想出在这山上开垦种地的父老乡亲们,你们想过植被被破坏的后果吗?现在先是山上没有了植被,山泉不再蓄水了,流淌了多少个世纪的溪水干涸了。然后该是轮到我们自己来承受大自然的惩罚了。听二哥说,每一次下雨,山水挟裹着山石、泥土一同滚下,乡路上水流汹涌成河,家家户户慌忙出来挡水,不然水就会涌进宅院冲跨房屋的。而雨停时水也干了。所以乡路被沙石越垫越高,房子倒越来越低了。这情景仅仅是几年间的事。我担心用不了多久,小村将被泥失流淹没,挤出……
  
  从故乡回来以后,我的心一直很沉重。我怀念家门前那条小溪,我放不下故乡那些美丽的山。它们已经被卖给了个人,不仅被种上了庄稼,大多已被割成了一条条一片片的榛子园。榛子是故乡的山上长的一种叫榛棵的乔灌木结的果实,属于干果之类。果仁香美。近些年它已长到几十元一斤了,已经成了贵族口食。平常百姓再没资格采到它们了,也吃不起它们了。
  
  那些所有成为榛子园的山,严格禁止外人随意登攀。山山封锁,大山成了租借地,只允许生长榛子棵,其余有碍榛子棵生长的树木差不多已被砍光了。我不是夏天回去的,我没能看到只生长榛子的大山是怎样的景象。回老家前我曾答应我的邻居们,我会从故乡带回磨菇和晒干的山菜,让她们品尝我们东北的自然山珍。可是,回到故乡才知道,磨菇和山菜已经很难采到了,即使采到也不再天然了,因为长榛子的山上也正在实施喷洒农药。震惊中,我说不清这是怎样的一种遗憾?大山本是自然之物啊!为什么不让它按着自己的自然规律去蓬勃生长呢?就因为它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就将为自己带来可悲的命运吗?我的农民兄弟,你们的眼前利益所毁掉的不只是小溪、泉源,还将毁掉的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息的家园啊!
  
  我知道,这不单单是我个人应该感到悲哀的事情。 
相关的主题文章:

  
   5月畅想曲_1
  
   [心灵氧吧]答应我(琴台文艺)
  
   人生梦如酒
  
   勤奋与运气
  
   七年之痒-7
397#

一个人的旅程
  (1)
  
  放寒假了。孩子的心如离了笼子的鸟。村野四处,都是扑腾的影子。
  
  父亲在外地工作,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不知道因为忙还是别的原因。母亲的意思,趁着冬天长假,让我到父亲那里去玩些日子。可能的话,过完年再回来。
  
  我知道,父亲是很少回家过年的,因为节日在单位加班,可以挣三倍的工资。父亲自然不会放弃。
  
  可是,我打小就没有离开过村子,说真的,汽车长啥样都不知道,只在小人书上见过。如今独自去那么远,心里很是忐忑。然而,内心深处还是很想去,精彩读书阁。最终,诱惑压过了一切担忧,我决定去了。那年,金霏读书阁,我才十一岁。
  
  那天一早,走了近一个小时,到了镇上,母亲送我上了汽车。
  
  于是,人生的第一次旅程,孔子读书阁,就这样简单的开始了。
  
  颠簸的车上,不知道都想了些什么。只是安安稳稳地坐着,也免不了东张西望。容不得多想,坐二十分钟,就下车了,还得走三里地,去换火车。都是母亲安排好的线路,我哪儿都不认识。
  
  去火车站的路,要经过一道河堤,大概有一里路。路的二边长满芦苇,非常茂密,人是进不去的,华闻读书阁。有二米多高,足足高出我一倍多。芦苇外面有些什么,不知道,反正啥都看不见。
  
  那天的这段路上,几乎没遇见人。我的心一直突突,惶恐都爬在脸上,使劲催促我的脚步。无论看见的或者看不见的,都成了心中害怕的原由。怕的旁边,紧跟着一个恨,就恨这段路太过漫长,怎么就看不到尽头。恨的旁边,还牵着一个怪,就怪母亲的大胆,要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走这条路。
  
  那天,也没见着太阳。那是村子以外唯一熟悉的,可是它藏在云层上面。大概不想见我这付胆怯的模样。我心想,父亲也走的这条路,他一个人走的时候,会象我这样害怕吗?无论如何,等我回来时,不能再走这条路了。我得绕着走,总不至于没有别的路吧。
  
  走出阴森森的河堤,过了长长的石板桥,就到了安华镇。火车站就在镇的边上。一个巴掌般大的车站。
  
  半个小时后,我爬上了火车。
  
  在我看来,有些伟大的火车。隆隆车轮的巨响,震撼着少年的无知,也碾碎了许多莫名的幻想,零落在冷冷清清的月台。车厢里很空闲。都是陌生的脸,金霏读书阁,却没有像我一样孩子的脸。有座位闲着,我却不敢走过去与它作伴。一个人呆在车厢连接处,紧挨着玻璃窗,向远处张望。感觉这个位置挺不错,不象那道长长的河堤,没有安全感。
  
  到站了。远远的就看见父亲清瘦的身影,在向下车的人群搜寻。我很快地跑过去,牵起他的手。一路持续的紧张或者期待,在这一刻终于得以释放。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和母亲永远是人生中存取安全的地方。也是任何时候都无法割舍的感情依靠。
  
  (2)
  
  父亲工作的地方,是一个镇。比起我们的村子,当然大了许多,也漂亮得多。村里的路没有这里一半宽。村里的土是黑色的,铭华读书阁,这里的土却是红色的。我曾经怀疑,红色的土地怎么能种庄稼呢。
  
  不懂,因为没见过。老师也没有说起过。不懂的事物太多,它们不会因为我的无知而消失。我想,是因为村子被大山围得太严实了,所以才不懂,是村子不懂。村子有点小,有些穷,连一条象样的路都没有。转身一想,还是我们的村子好,村子更亲切。因为它养育了我,让我一天天的成长起来,慢慢的懂得很多的事情。也让我有机会来到这里,长了见识。我想,总有一天,这里有的,村里也会有的。
  
  街道上的商店,琳琅的商品,赶集的人群,让我目不暇接。所有突入眼眶的,除了新鲜就是惊奇。让我这个山里的孩子开了眼界。遗憾的是,身上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不管你有多喜欢。
  
  眼看要过年了。父亲的工作更忙碌,没有时间陪我出去玩。我只好呆在房间里,偶尔也一个人出去逛一圈。出去前,父亲总是要再三唠叨,怕我走丢了。其实,经过这几天的特殊体验,对于陌生的外面的世界,已经少了一些惶恐。相反,短短的几天,心里悄悄的萌生了许多想念。想母亲,想回家。倒不是因为父亲的冷落,只是孩子本能的一种情结吧。
  
  想念的心思只能藏在心里。父亲说过,要我过完年再回家。我怎能拒绝。
  
  除夕夜,终于在等待中到来。
  
  浓浓的年味四处弥漫,沁透了每个人的空间。虽然身在异乡,少不了落寞的情绪。而喜庆的风吹过,也在我的脸上留下特别的味道。
  
  一年的最后一个日子,人们用不同的心情,享受相同的喜悦。这个传统的节日,总是让人乐不可支。这一天,时间像个即将离去的老人,那么多人给他做好吃的菜,给他敬酒,真情守候。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能记住的或者记不住的,分分秒秒陪伴身边,直到新年的钟声响起。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束。
  
  父亲终于下班了。此时,鞭炮声一阵阵划过天空,有远的有近的。我知道,过年,如一场全中国最古老,规模最庞大的戏,在村村落落开演了。
  
  我记得,那晚的年夜饭,是在父亲单位的食堂吃的。二张桌子拼接一起,十多个留守值班的人围成一圈,就像一个大家庭。那是我一生都无法忘掉的美味大餐。在那个还是一贫如洗的年代,此时的美食是任何词汇都无可描述的鲜美与享受。我觉得,那一顿晚餐,为我肌体的健康成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性的饥渴,就象干涸已久的土地,一场突降的雨水,不只是简单的滋润,更重要的是对一种期待已久的渴望的满足,给生命加注了别样的活力。
  
  (3)
  
  大年初二,父亲便开始上班。
  
  那天下午,他给了一个让我振奋的消息,明天送我回家。
  
  这一晚,他为我收拾了行李,里面装满了许多新买的东西。也装上了他的许多关爱。
  
  这一晚,我怎么都睡不着。小脑袋也装进了太多的兴奋。
  
  第二天午后,父亲才带我一起出门。
  
  一路走过还未相知的红土地,树海读书阁,一些零零散散歪斜的大白菜,算是唯一与我作别的身影了。心里也少不了许多的感激,树海读书阁
  
  这辈子偶然来到这里,也算是一次遇见,一种缘份。也许它很快就会忘记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但我会永远记住曾径相逢的一切。
  
  毕竟,这里有我留下的小小足迹,也是我一生中第一个亲历的驿站。我会永远记住它的名字,叫三都镇。时间,1974年春节。这是个全世界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小地方,树海读书阁。我忘不掉她的形象,尽管她还会改变。我也忘不了这里过年的味道,她也曾让我第一次尝到了思乡的滋味。我也忘不了相送的大白菜,虽然再也见不到它们老去的容颜。
  
  车站到了,孔子读书阁
  
  父亲却要与我作别。原来是我误解了昨天他说的话。他只是送我到车站,树海读书阁,而不是一起回家。年少的心灵,顿时塞满了许多的情绪。
  
  父亲说了许多嘱咐的话,我似乎一句也没有听进去。顾自耷拉着脑袋,脚尖蹭着坚实的地面,象是蹬着心中突然隆起的不满。
  
  我知道,这回家的路,还得自已一个人去走,去面对心底下潜伏的那些害怕。越想越觉着委屈,似乎已经置身于漫长的芦苇堤,浑身都不舒服。但是,父亲还要上班,他不可能与我同行,这是事实。
  
  车来了。父亲还在细心的唠叨,一脸厚重的关切。我挥挥小手,守住一眶涌动的情感,与父亲道别。一份无奈,牵引起脚步,帮我推上了火车。
  
  车站慢慢远去。我知道,父亲依然站在那里。
  
  他的身影时刻伴随着我,永远不会远离。
  
  (4)
  
  不到二个小时,我终又站在长长的芦苇堤上。
  
  父亲说过,这是惟一回家的路,要多一些勇敢。
  
  天空,依然没有太阳。天色灰蒙蒙的一片,象要下雪的样子。风刮得有些紧,冷冷的撞击我的小脸,爱看读书阁,有点疼的感觉。
  
  然而,今天似乎是个好日子。路上有许多的行人。我心中暗喜,庆幸碰到了好运气。于是,加快了步子,紧紧跟着前面的人,与他们并排行走。在我心中,那些陌生的大人们,是我行路的保护神。有他们的护佑,我还惧怕什么呢。
  
  这一路,远比我想象中轻松得太多,压根就没有可害怕的东西存在。
  
  虽然,既高又密的芦苇丛,在风中使劲推搡,发出阵阵凄厉的声音。如果一个人走路,我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捂住耳朵。而现在,我却以为,这些声音恰似芦苇的哭叫,一种悲鸣。就像它一身枯槁的模样,在冬的蹂躏之下,已经支撑不了几天。
  
  如此一想,反而为它们惋惜起来。心里隐隐为它们最后的一种挣扎,燃起悲哀的情结。因为,它们曾经拥有我一样的年轻,一样的绿色时光。在它们排列的堤岸,昨日的亮丽已被厉风刮净,留下的仅有记忆中刮不走的故事。
  
  我想,那里的故事,一定很美丽,很感人。因为,那是一种生命成长的故事。而我看到的,却是它们一生中最后弥留的一段,也是伤心的一段。
  
  不容多想,走在一起的二位大人不时地与我搭话。
  
  问我是哪里人,今年多大了,等等。可喜的是,他们竟然知道我们村子的名字,也熟悉村子的一些情况。这让我心中有了许多的安慰。原来村子还是有些名气的,不管怎么样,这么远的外乡人也知晓它的存在。我悄悄为它骄傲。
  
  转眼间,出了芦苇堤。心情一直都很畅亮。我心想,如果今天没有大人的陪伴,我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莫非还会一样的颤颤悠悠,一样的瞻前顾后,一样的害怕。
  
  长大以后,我才懂得,人生其实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对于遇见的陌生事物,你只要多一些面对的勇气,去接受,去敬畏,去融合。哪怕是迈出了胆怯的一小步,那也是一种勇敢的尝试。于是,就不存在害怕,因为,你是其中的一分子,你的力量维系着面对的一切。下一段路,下一次遇见,你便有了更多的自信,也许不会再迟疑,或者惶恐。
  
  (5)
  
  然而,命运注定要在这一天给我开一个绝大的玩笑。让我有一个铭记不忘的理由。
  
  告别芦苇堤以后,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汽车的停靠站。二位好心的长辈要去往左边的方向。他们告诉我,我的家乡在正前方,今天已经没有客车,问我怎么办。
  
  当时,我几乎崩溃。心情突然从天堂跌落到地狱。原本以为,回家的路只剩下20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彻底结束。没想到会出现这般变故。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莫名的孤独与无奈掩没了所有的思维。
  
  从这里到村子至少还有20公里的路程。因为过年,客车减了班次。(那个年代与现在完全不一样,车少,人少,没有打工潮,没有春运。)
  
  大概已是下午三点多。路边,仅剩我瘦小的不知所措的影子。怎么办?我咬咬牙,无助地在心里催促自已:走吧,走吧。
  
  于是,人生中不可忘却的第一次旅程,它最艰难的一段,无奈的开始了。
  
  故乡的人都应该知道,站在十字路口向前望去,尽是起伏的山峦,阻挡了所有视线。陌生人以为,那里面除了山,没有其它去处。确实,如果没有这条沙石路的指引,我也以为,那里不可能是我要去的地方。
  
  但是,走上一阵子,翻过一个长长的斜坡,眼前如入宽广的世界。一座碧水盈盈的水库赫然入目,湛蓝的水光,青山掩映,让人的眼帘亮堂了许多。原来,之前远望的山恰是水库的天然屏障,以此构建了独特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俊美风景。
  
  而眼下,我顾不上身边有多美的景致,只在乎自已双腿的速度。看着天色阴沉,已然吞没远方的山头,随时都会落下雨雪的样子,心里很是着急。兴许老天爷正在头顶上催命似的叫喊呢:孩子,快跑呀,我要下来了。只是我没有听到而已。
  
  一路持续的小跑,呼吸却难为着迫切的心愿。它的急促迫使我停下来,大口吸入冷冷的空气,给心肺一个滋润的机会。我感觉有些累,更要命的是,一眼望去,除了这座山,远处还是山,而一切依然素不相识,包括脚底下这条绵延的沙石路,十步一个弯,弯来绕去,不知何处才是尽头。
  
  我心里明白,路的那头连着我的家,路的这头,系着我甩不掉的惶恐。
  
  在那个相对封闭的年代,年轻孩子的活动空间基本局限于出生的地方,大多缺乏外出历炼的机会。而且,如此寒冷的冬天,四处静寂无声,陌生的乡村公路上,一个孩子怀揣一份无肋的孤独匆匆前行,穿行在一片青山又一片肃然的青山之中,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怎么解读呢?
  
  也许,没人会理解。也没有谁知道,这个孩子还能走多远。我也不知道。虽然,二条小腿还在努力的坚持,但很明显,速度已放缓了许多,不像身边的风,始终推着后背,又超越而去,重复着同样的欺凌。
  
  (6)
  
  天空,终于落下雪花。飞扬的花絮占满了空间,也让我的心头遭遇更多焦虑的纠缠。在我看来,此时的雪花,就像一片片催命符,挤压着呼吸,冰冷又急切。它紧追我的身影,肆虐我的无助。它敲击脸颊,粘住头发,然后溶化,融合发际的汗珠,浸入我的脊背。。。。。。
  
  天色,在加快黑暗的印染。似乎在与飘雪争夺各自的领地。而我,却是它们争斗的惟一受害者,落魄成如同找不到归巢的小鸟,依然喘着粗气拖行一身的疲累。
  
  此时,手上的旅行包成了最沉的负担。
  
  虽然一路走来,不停的左手换右手,而现在,真希望有更多的手可以轮换。本来轻松的包,已是越加沉重。就像今天的心情,今天的云层,它们都经历了一次质的蜕变,都变成了意外的负担,让我今生第一次过早的承受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凌驾一身的折磨与沉重,我不知道怎么度过这一劫,只有胆怯而麻木地扛在肩头,连同这个早就拎不动的包。
  
  。。。。。。
  
  恍惚间,远处隐现许多昏暗的光亮,它让我的心瞬间腾起一股灼热的精神。虽然我知道,那里不是我的村子,但从地貌上判断,应该是离村子不远的镇。而从镇上算起,到家只有不到五公里的路程。
  
  果然,我看到了出发时的车站。
  
  有一辆车在地上爬着,不吭一声。它的身上已披了一层薄薄的雪。车头的大玻璃像一只硕大的眼睛,一动不动盯住我的身影。也许,它的目光中转动着许多的疑惑,这年年打眼前飘的雪花,怎么变成雪坨坨了?我知道,雪花粘满了一身,我成了名副其实的雪人,在黑灯瞎火的路上缓缓移动。在他人眼中,似乎有些恐怖。
  
  我心想,都是这车子害的,该怎么恨它呢?要不过去踢上几脚。可是,我已经没那个力气,还得留一些继续最后的路程。人就是这样,因为受气受了委屈,就想着发泄或者报复。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就像今天的我,该问谁去发泄心中的冤屈呢?我想没有。
  
  人生的路,很多时候仅有自已一个人走,没有依靠,也没有支持。惟有你的坚韧与执着,陪伴你慢慢走远,直到预期的终点。无论成功或者失败,甚至因此一无所有,但是你依然可以坦然面对。因为起点时空空的行囊,已经装满了你的勇敢,你的坚强。它们一样是你的财富,是你展示一生的最好记念。
  
  我的村子,已显露出亲切的面容。她在朦胧的山峦间,静侯着我的归来。
  
  近半个月的旅程,只写下一天的时间。我知道,惟一没有彻底写出来,是今天一路走来伴随的味道。它悬挂在我的脸上,凝结在胸口,沉淀在深深的心底。没有谁能感触到它的无力,它的疼痛,以及伴我一生的那一份不屈。
  
  我记得,那天晚上,敲开家门的一瞬间,从母亲惊讶的目光中,我陡然发现自己早已不可抑制的冲动,在眼眶拥挤。然而,那些已在沸点的情愫,最后,倔强的守住了几乎崩溃的堤岸。。。。。。
  
  父亲说过,勇敢的孩子,才会有出息。 
相关的主题文章:

  
   《第二时代》之空缺时期
  
   一抹纤香
  
   “扬帆筑梦”实践队+三下乡金句记录
  
   上津漫川游记
  
   我眼中的李清照
398#

干净的“孤独”,孔子读书阁
  干净的&ldquo,孔子读书阁;孤独&rdquo,金霏读书阁;,这句话出自我一位网友之口,咋听起来有点新鲜,树海读书阁,细想一下,还真是这样。就拿我来说,树海读书阁,每每孤独之时,树海读书阁,也是我最干净的时候,耳朵干净、眼睛干净、身体干净,华闻读书阁,没有了世间之扰,金霏读书阁,却多了一片孤独。有时想放弃孤独,精彩读书阁,却又不愿放弃干净,铭华读书阁,于是就在这放和不放之间纠结徘徊,爱看读书阁时间久了,就有了在嘈杂中想回到寂静,树海读书阁,在寂静里又想回到嘈杂,洗了又脏,脏了再来洗,来来回回,把日子也就过得糊里糊涂。
  
  在寂静里走得久了,也就慢慢地喜欢上了孤独喜欢孤独里的静,也喜欢孤独里的净。我会把孤独说成是寂寞风景,也会把这寂寞风景当成是生活中的最爱。于是就会一个人发呆,一个人去品茶,甚至一个人去听雨,总希望用那天雨洗去我满身的污秽。所以我会喜欢雷鸣闪电,也会喜欢雨后的空气,会喜欢用呆呆的眼神看世界时间久了,就学会了忘记忘记那许多的烦恼,忘记多了,很快就连快乐也会忘记,眼里、耳里、口里也就慢慢地只剩下寂静,也喜欢上了寂静。
  
  夜很静,静得只剩下孤独孤独的我、孤独的呼吸、孤独的灯光、、、、,没有了多余,也就没有了肮脏。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丰富学习生活,乡村儿童趣味活动
  
   我是菜鸟我怕谁
  
   三十年前的“博客空间”和“群”
  
   当爱已成往事
  
   一趟充满未知的旅程开始
399#

女人的不是
  我们是否要纠正对女人的看法?大家认为,树海读书阁,女人嫁给男人,孔子读书阁,注定男人是主体,孔子读书阁,而女人则是附属品。所以,就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rdquo,铭华读书阁;的话说出来。说什么,金霏读书阁,女人就像一件衣服,想脱就脱,金霏读书阁,想穿就穿。说得很浅白了,结婚以后,华闻读书阁,要不要老婆就随随便便,树海读书阁
  
  我说:女人不是衣服。不是想要就要,树海读书阁,想脱就脱。女人也有豪杰。古时不是有过&ldquo,树海读书阁;木兰花”吗?应该知道吧,爱看读书阁?她多厉害,精彩读书阁,那时有那个男人能跟她比一比谁是英雄,谁是狗熊?我们不能小看女人!
  
  还有人说,老婆是家里的固定电话,随时可以使用,十分方便。而带到外面的情人,则好像是移动手机。看看吧,又把女人当作了物品了。刚刚是衣服,现在成了通讯工具。她们为什么要是物品呢?
  
  我说:女人不是物品。既然认为女人是物品,何必要娶老婆?干干脆脆到街上买些物品回来,那就行了。煮饭,可以买电饭锅;做菜,可以买电锅炉;洗衣服,可以买洗衣机;说得不雅的,睡觉可以买充气娃娃。那是多么方便。这样,没有女人跟自己唠唠叨叨,做什么事都不用考虑这,考虑那,多么自在。
  
  女人不是物品,是人,也是有感情的人!
  
  你说呢?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件好事
  
   天路盛典
  
   《明天开始说真话吗?》
  
   《饥肠辘辘的黄昏》
  
   我亲爱的姥姥
400#

踏青的感伤
——清明母亲
曾想,在梦里看到你不曾老去的容颜
像小时候的依恋
微笑永远挂在嘴边
春风拂拭水面
慈祥得如此厚实宽展
一只手包容了我的过错
另一只手却释放出绵长的温暖

有缘,是一切故事的开端
有泪,是在踏青路上的感怀
朝孤立的山头心痛的呐喊
叮嘱着那一抹灿烂的山花
能否拾起那脸生动的容颜
红尘穿越
将我的眉梢打磨成坚强的利剑
直指漫漫长路
卸掉一路的心酸

重诉那些艰苦的岁月
突兀的悲鸣源自何处
寂寥的背影拖着沉重的心事
脚步声渐行渐远
守着那张发黄的照片
抒写着那张热情的脸
无情的雨滴敲打着受伤的心田
谁在唱响青春
将这样的孤寂定位无眠

这样的日子这样的天
没有象样的文字能抒发内心的情感
而坟前的小树如此苍翠
已把一树绿荫尽展
生命的顽强再次呈现
而你,我的母亲
背负了一生的沉痛
在地底下永久长眠
你走得如此凄怨、孤单
岁月留给你的旋律
弹痛了我一生的心弦

相关的主题文章:

  
   63个圈
  
   坐在年的门槛上
  
   裁缝请到家
  
   "不挂牌"县委、县政府能否掩耳盗铃-
  
   古道上,一个人的行走(京西古道经马致远故居)
401#

父亲与山
  父亲与母亲在结婚时本以为可以走出那座山,孔子读书阁,没想到又跃进了另一座山。就在这座山里我又成了他们生命的延续。
  
  听母亲说,我刚出生时黑如碳,可父亲依旧视我为掌上明珠,对我千宠万爱。在20世纪90年代,山村里的我们并不富裕,可父亲从不允许我受委屈。我喜欢吃罐头,金霏读书阁,父亲便每日带我去挑罐头,孔子读书阁,即使家里紧的揭不开锅,爱看读书阁,父亲也会带我去,哪怕记账日后还上。在我6岁那年,树海读书阁,父亲带我回奶奶家。一路上给我讲故事,树海读书阁,慈爱的大手牢牢地吸住我的小手,不曾放开。累了渴了,铭华读书阁,便会中途歇下,饮口泉水,树海读书阁,继而背我继续上山。
  
  在我渐渐懂事时,才得知父亲每天都要上山,有时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在寒风刺骨的隆冬季节,父亲还在山里看着球磨机,精彩读书阁,因为我们这个山村里是矿区,金霏读书阁,人们除了下地,就是以采矿为生。但是采矿是件危险性极高的工作,华闻读书阁,父亲是在拿命来拼,来保护这个家和这个女儿,树海读书阁
  
  到了21世纪,家境稍微好转,我们搬了新家,可是又没能走出这座大山。父亲有了三轮车,依旧上山下山的捡矿石积攒起来。在我初中毕业之际,因没考取重点高中,心生退学念想,父亲第一次瞪着我以生硬的语气对我吼:“不上学干嘛?”我当时吓得一句话不敢接。父亲带着我走上了求学之路。到了高中,唯一让父亲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优异的成绩,可是父亲并未表态,仍旧是忙于上山下山。06年,我向父亲要了一台电脑。又是一笔巨额开支,父亲并未拒绝。自此以后,我爬在了网上,少了和家人的沟通交流,父亲的脾气也渐渐暴躁起来,可我依旧向父亲索取着,不曾羞愧。
  
  深夜1点半之际,我还迷恋着浏览网页,只听见父亲从被窝爬起来,顶着凛冽寒风开着三轮车上山去了。这时候的矿石并不好捡,只有深夜出去,才有幸等到矿区老板排岩,捡得一些。只听到父亲蹑手蹑脚的关门声,我的心终于融化了,泪打在键盘上,父亲的歌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
  
  我的生日是在初春季节。虽说是初春,但仍夹杂着冬的气息。西北风生硬的拍在脸上,也扯断了网线。那日,姥姥给我过的生日,可是回到家里仍不见网线的情况转好,心中难免失落。只听得外面传来父亲的声音。我奔过去看到了高高的树枝上站着年迈的父亲。不知何时,父亲的背弓了,腰也弯了,皱纹也爬到脸上。父亲在连接网线时,呼我过去捡线头。我举起网线拉给父亲,随着距离的缩短,网线渐渐升高。“噌”的一声,网线高高弹起,此时的我变得好渺小。在父亲的宠爱下,我已经把关怀当成了理所当然,从不理解高高弹起的网线会让我渺小到无地自容。呼呼的寒风扬起了尘沙,不知是否迷了眼睛,泪水溢出了眼眶……
  
  大学了,未经父母同意把男友领回了家。明知是错了,可还是这么做下去。父亲只对我重复着一句话,不气不恼,不痛不痒:“孩子,你瞎了我的一片心!”这句话深深刺痛我的五脏六腑。我把男友送走又回到了学校……父亲依旧上山下山。
  
  父亲的一生都在为这个家拼命,为他这个不争气的女儿拼命,从未想过为自己添衣增乐。父亲的一声都融入在这座大山里,融入在这片土地上,从未离开过去外面的世界放松。山里的土染黑父亲的脸,山里的风吹弯父亲的背,山里的太阳照亮了父亲的希望。
  
  父亲的山便是我的山,看到它倍感温馨。
相关的主题文章:

  
   【行香子】月未央转身荒凉
  
   【随笔】文学生活之随想
  
   2016年春联
  
   一口锅的故事
  
   多情的秋风
402#

敢走《华容道》
【导读】古人云“气,以养人也”。当然,爱看读书阁,这里指的并不是供人呼吸苟活的氧气,而是为人立世的基本—&mdash,精彩读书阁;大气、正气,这才是一个人的底气。否则小鸡肚肠、歪门邪道,谁又愿意与其共事为伍,华闻读书阁
  《华容道》是讲关羽义释曹操的事。据说诸葛亮料定关羽会碍于“情义”这两个字,而不可能对穷途末路的曹操下手,肯定会放了曹操,于是他&ldquo,孔子读书阁;就汤下面”,让他去守曹操逃亡的必由之路华容道,卖了个顺水人情。
  
  这出戏我看的还是当年袁世海先生的录像,金霏读书阁。剧中这位大艺术家把曹操奸诈枭雄的形象演得惟妙惟肖,树海读书阁,几乎是曹操再生,因此他荣膺了“活曹操&rdquo,树海读书阁;的美名。当然,他演的这个曹操的形象还是传统“老版”的,与毛泽东、鲁迅笔下&ldquo,树海读书阁;新版”的曹操大相径庭。
  
  曹操率军攻打东吴,赤壁一战他的“八十三万”只剩下“一十八骑”,这种败,败得很彻底。《华容道》以曹操的“败”来反衬褒赞关羽的“义”,其实细想起来,关羽那时果真“咔嚓&rdquo,金霏读书阁;一刀斩了曹操,日后又怎么会被后来的皇帝封为圣、封为帝?人还是要讲点知恩图报的。这是做人的一条起码的规则,铭华读书阁。何况曹操当年对他确实礼遇有加,孔子读书阁,&ldquo,树海读书阁;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大到送房子,送赤兔马,小到为他缝战袍,为他的一嘴漂亮的胡子还专门织了“防护网”。当领导的能对部下如此无微不至地关怀,曹操倒还真是首开先河,并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何况华容道上关羽的伏击他的部队打的旗号“汉寿亭侯”,还是曹操让汉献帝给封的。
  
  其实,《华容道》给人最大的教益并不仅仅是关羽的知恩图报和讲义气,而是曹操那种罕见的“败不馁”的坚强意志。也就是在《华容道》关羽默许放他逃生的那一瞬间,他作揖刚罢就扬鞭喝道:“苍天若遂我的愿,点动人马我再下江南”!哇,一点都不含糊,烧得焦头烂额、一败涂地的他,能在那一刻还不忘实现一统天下的雄才大略!由此可见,也只有他曹操才能写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雄心未己”那样有气魄的诗篇;在三国的各系军阀中,也惟独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一个顶天立地男儿应该具有的大气、正气、志气还有霸气。——尽管史书中所记载的曹操个子并不高。但是这个矮个子身上所浓缩的精华,却是刘备、孙权之辈所难以企及的。
  
  古人云“气,以养人也”。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供人呼吸苟活的氧气,而是为人立世的基本——大气、正气,这才是一个人的底气。否则小鸡肚肠、歪门邪道,谁又愿意与其共事为伍?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没了志气,形同行尸走肉,又哪来胜不骄、败不馁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去为理想奋斗、努力呢?正因为曹操身上有了这种一统天下的志气,所以他能走“华容道”,敢走“华容道”,不怕多走两回“华容道”,东征西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至于曹操身上的“霸气”还是不学也罢。原因之一,也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像的;其二,因为此气是“顶天立地”的“尖端”,学的人多了难免会把天给捅破,现在哪里再能找得到补天的女娲?何况现在的人们都懂得了“行高于众,人必非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真谛。做人还是“低调”点好。
  
  但是,为人立世的大气、正气、志气还是必不可少的。谨以此与“八、九点钟的太阳”同勉。  
责任编辑叶子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直下雨你烦不?
  
   一个人闯荡
  
   【天堂寨杯】天堂风韵
  
   黄土文化的播种者和耕耘者
  
   2016,修行在路上
403#

游禹州永定陵
周末到来,我以为约友携子去别的,朋友却说到外面走走,精彩读书阁。外面是出市区了,金霏读书阁,而且禹州,早先称为颍川的所在,大禹开山导水之经过,那当然好,就领着儿子去游历一番。三家人坐齐,出市区后也未定好去禹州的什么地方,电话询问那边接待的朋友,安排上午无梁镇,下午邻乡的一座山峰,实际上是整个伏牛山系的支脉,具茨山的其中一峰。
  
  下午的爬山,我没有爬到峰顶,铭华读书阁,不如两个七岁的孩子,树海读书阁,只是坐在山腰,沐浴鼓荡的缕缕不断的山风,眺望远处起伏的山峦,和不远处山坡上放牛的大嫂聊天,正是天音山岚。不料山乡大嫂已经被什么传染,身上的一个机器,仿佛故意发出奇怪的音乐声,她被别处的手机召唤,孔子读书阁;不知为何,我黯然神伤,树海读书阁。望到山脚那湾碧水,以及远处沉沉暮霭,我迷失了方向,不知夕阳所在,不知今岁何年,直到听见儿子在山顶的呼喊。
  
  最有意趣的是上午无梁镇的周定王之墓。进了一座牌坊的山门,树海读书阁,车再行数里,步行几百个台阶,那座王陵便在眼前。周定王,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同胞,敕封开封王。陵寝并无想象的宏大,却森严豪奢,金霏读书阁,正乃王储质色,含义在两处。下墓道阶梯,有两道门,讲解室门上有铁链石珠,一照明,树海读书阁,与冥界相互接应,也可用来防盗。近一尺宽厚高达丈许的室门打开时,石珠落下,会砸死人。
  
  二道门之前,左右还有四个墓室,讲解说,不是妃子就是随他的武将。我说:“不是,应该是近臣。”讲解声和我的反驳,在七百年之后升起,爱看读书阁,在空洞的墓室里回响,华闻读书阁,是周定王不料的吧。当年的工匠用十年之力修建陵墓时,也不会想到有我等人众,要深入此里闲逛游历吧。
  
  正室的棺椁之上,孔子读书阁,据说也有一颗明珠,当然和冥室中一切葬品一样不存,毁于盗窃兵祸匪患文革,空荡荡让我说:“两斤牛肉,一箱啤酒,坐在这里,与定王共饮!帝王虽死,但他毕竟编过一部文图并茂的《救荒本草》,科学著作,书生意气,仅此可谈。灵柩之后,有四个墓室,说是皇后宠妃;其内空空,室门倾倒,散布阴森之气。
  
  拾级而出,遥望邙山嵩岳,思想同为天地中人,帝王何以尊贵至此,今人也无非遗骨一匣?而且他的墓穴,选择此处,所谓环山如椅,背靠明山,面对陉山,左有青龙山,右有白虎山。头枕玉石,脚踩屏风,左青龙,右白虎,聚气藏水,风光无限,机关算尽,穷奢凶侈。然而,我等死又如何,穷奢凶侈又有如何?不仅引得盗贼从墓室高高的拱顶,正中凿穿,而且又引后人发鄙夷,生不平,萌怨恨。
  
  说其穷凶,也是王储质色含义之二,还在于王陵右侧的一里开外,陵墓脚下的定王王妃之墓。其妃子之多,共有十七。讲解说,此十七个妃墓,全国罕见,因为是圆形建筑,大的妃子有六十,小的年方十八,难产而死;彼此不分贵贱,围一十米圆柱绕葬;墓室六平方左右,矮小于主墓的王后及宠妃。我躬身进去,也许就是那个十八岁女孩儿的墓室,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到棺材的外椁,由本地特产的钧瓷制成,抹掉上面的泥土,是翠绿的光泽,云纹飞卷,恍若生前;似乎未曾看到泥土落下阴尘泛起的微末悲伤
  
  七百年前,七百年后,人和社会的进步,要经过多么漫长而又残酷的林中觅途,山峦跋涉?这一过程要以如何的蜕变、痛苦、血泪来进行?不知道生活在今天是否欣慰,也没有想到下午便会黯然神伤,却知道将来者,知道山风峰顶部的高呼者,必将耻笑又悲悯我们的罪与错。
  
  江绪林遗言:“我不好,我平庸,我德行有亏。”他在祈祷,希望求得宽恕;洛克说:“让我犯下的邪恶随着尘土掩埋吧。”但是恶行如何得以湮没?即使如此,第二天上班,我依是送给同事一副对联:“尽朝晖穷暮霭数文章华彩横心力;去南水走北邙会精英才女为人师”,横批:“书斋志气。”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丹水情韵诗歌】喝酒
  
   一个基督徒的灵修日记【43】
  
   一串钥匙的故事
  
   丑在中国
  
   一个人独行
404#

分家
【导读】她说自己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还不是一样长得好好的,金霏读书阁?她娘从小就教导她过日子就应该精打细算,能省得省,能花半分绝不花一分。她婆婆见扭不过她,干脆时常把吃的喝的做得多多的,召唤孙子到自己屋里享用。
  邻居刚过门的媳妇要分家,树海读书阁,不分就跑回娘家去住,任谁劝说都不行。原因很简单:婆婆过日子太细,华闻读书阁,她受不了,金霏读书阁。对此,很多人都说媳妇没错,铭华读书阁。什么年代了,哪有这么过日子法的?
  
  邻居家婆婆年纪不过五十,那思想却一点也不开化。
  
  她是从百里外的山里嫁到这里的。当年她和老公一起到一砖瓦厂打工,树海读书阁,认识并恋爱了。那时,她的老公刚刚离婚,爱看读书阁结婚时的喜气似乎还在。屋里还有淡淡的嫁妆新染的油漆味,精彩读书阁。当时还不盛行现在的电器化,孔子读书阁,有的只是木头做的衣橱饭桌写字台,孔子读书阁。这在她的眼里已经很不错了。结婚时不用商量,树海读书阁,她就全部使用了前妻遗留的嫁妆。为此,婆家人感激不尽,也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这家那辈子修来的福气,找了这么个会过日子的媳妇。婚后的婆婆随着怀孕就不再出去打工。她留守在家,侍弄几亩责任田,树海读书阁。老公继续在外打工挣钱,把挣来的钱全部交到她手里,就如同锁到了保险柜里。她在家里,生能吃的东西绝不熟吃;水,一年四季基本上喝生凉水。有了孩子,婆婆的婆婆疼孙子,劝她不要这样,伤了孩子身体。她说自己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还不是一样长得好好的?她娘从小就教导她过日子就应该精打细算,能省得省,能花半分绝不花一分。她婆婆见扭不过她,干脆时常把吃的喝的做得多多的,召唤孙子到自己屋里享用。对此,她暗笑:巴不得孩子天天到婆婆家吃喝,她又省下了。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渐渐大了,日子也好起来。她家先后盖起了二层楼,买了拖拉机,收割机,好时候儿子操作着,票子哗哗的往家进。她却还是过得吃了不拉。每月的电费不得超过两元钱。自家有电视她不看,要看到人家去看。媳妇娶进门,她还是老一套,怎么行?自己的孩子在她从小熏陶下习惯了,媳妇生来可没过过这样的日子。所以,坚决要求分家。
  
  分就分吧,儿大不由娘。她就不明白了,自己过日子紧点有什么不是。省出来的还不是儿子媳妇的?罢罢罢……一辈子不管两辈子的事。俺自己管自己还不行?分家!不过,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操持家务却不被理解,她的心里还是酸酸的。
【责任编辑:怡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救命蛋”的记忆
  
   夜了点(送给身处异乡寂寞的你,你们想家,想你们的童
  
   【诗一首】桃花依旧恋春风
  
   倾心相遇,安暖相陪
  
   卜算子·咏梅_1
405#

二姑
二姑是爷爷的二女儿,家里兄弟姐姐六个。按顺序排列二姑行三,上面有大哥和大姐。下面是我的父亲和三叔老叔。她和我大姑相差十岁,金霏读书阁,就是因为相差十岁,二姑的命运可比大姑好了很多,爱看读书阁。大姑缠过足,精彩读书阁,是个小脚女人。尽管后来放了足,可是脚已经变形,大姆脚趾向外侧弯曲,小脚趾向内侧弯曲,铭华读书阁,走路直摇摆,好像随时都要倒下似的。大姑属于受封建社会蹂躏的女人,她的一生是没有啥自由的,既不能出去工作又干不了重活。在家里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地位,还跟着大姑夫在有成份的年代背上了“地主”的帽子,受到很多苦。
  
  二姑在我们老家所有亲戚当中是举足轻重的人,源于她为人爽朗,办事利索,从不拖泥带水,也算女中豪杰,很多男人都望尘莫及。而且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二姑出面,树海读书阁,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姑年轻时就是个有主见的人,她没有缠过足,华闻读书阁,是典型的大脚丫子。二姑一米七的个头,国字脸庞,体态匀称,肤色黝黑。不算漂亮但也属于顺眼的那种。母亲总说我的体型就随二姑,我就说母亲,我比二姑漂亮。母亲就会说:恩恩,你漂亮。二姑是个急脾气,干什么都雷厉风行。她受不了在农村里生产队的日夜劳动,树海读书阁,就想着有朝一日脱离农村的生活,金霏读书阁。所以,当有人给她介绍北京市里一户人家的时候,孔子读书阁,尽管对方很憨厚老实,但是说话有些结巴。可是有工作,二姑听了马上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根本不谈什么爱情,就把自己嫁到了市里,而且还有了一份工作。二姑夫在家里是老大,孔子读书阁,可是由于他老实又说话结巴,所以家里凡事都是二姑出头张罗。也就家里外头都是二姑说了算,他倒也乐得轻闲自在。
  
  二姑对娘家人的热心达到了顶峰,我们是离的遥远,没受到她太多的照顾。余下的大姑,大伯,树海读书阁,三叔,老叔一家包括侄男侄女都被二姑照顾到。
  
  在我七岁那年,树海读书阁,随母亲,哥哥一起回奶奶家探望。那时候爷爷奶奶身体还比较健康,奶奶个子就高,可是小脚,也干不了什么,但是奶奶整天乐呵呵的,特别慈祥。我不知道奶奶的名讳,只知道她姓樊,那时候女人嫁到谁家就随夫家叫,奶奶就叫王樊氏。那时候家里都不富裕,没有什么好吃的。爷爷奶奶家里用的,吃的几乎都是二姑从市里倒腾来的。二姑一来,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高兴的,她会给我们大家带来爱吃的糕点,香喷喷的熟食。谁家有事,二姑都给张罗钱,尽管这些钱往往都是有去无回的,但是二姑毫不吝啬。当然这些钱都是她的体己钱,二姑挣的多,是亲戚中条件最好的。可是她自己却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她一生的钱财花在娘家的根本无法计算。
  
  兄弟中顶数我的老叔,她的小弟弟最不让人省心,由于他是爷爷奶奶到中年以后出生的,加上又是最小的。所以比较受宠爱。我记得我小时候去爷爷奶奶家,就看见他常常直着脖子喊我奶奶,声音含糊不清,好像是叫妈妈的意思。我就对他印象一般,对他喊妈妈的声音呲之以鼻,觉得一个大男人过于撒娇。一度回到东北后,我也学着他的样子,他的声音喊母亲,母亲就会哈哈大笑得直不起腰来。
  
  我的老叔本性比较自私又很吝啬。所以在哥哥们的心目中是不受欢迎的。随着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他更是为了争地和三叔闹了红脸。兄弟两个为此多年不曾说话,后来还是二姑不断的劝说才和好,二姑给老叔和三叔家的帮助最多,三叔当年为了要儿子,结果超生了四个女儿。被处罚的是家徒四壁,也是兄弟中最困难的。二姑气得把他最小的女儿叫“小垫窝”。三叔最后也不得不认了命,日子才慢慢好起来。而老叔呢?是爱在二姑面前装穷的,尤其是去二姑家里,常常穿最破旧的衣服。我在二十年前曾经在北京工作过几个月,就是住在二姑家里,就看见过老叔的样子。老叔穿的背心都是露着好多窟窿的,我忍不住偷偷的告诉二姑,二姑看了呵呵乐了,其实那时候农村已经条件很好,老叔是兄弟中日子过的最好的。可是我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子?这样苛刻自己而又总是想着算计着别人,难道这样就活的快乐吗?但是二姑明明知道弟弟这样,也还是一如既往的为他付出。
  
  二姑是个热心人,她时常希望我们一家能回到北京。所以总是来信让父亲尽力返回北京。因父亲当年是当兵出来到大兴安岭的,所以是不享受政策的。就这样一直拖延到了九五年,哥哥单位不景气,开不出工资来,二姑便打电话催促哥哥去北京打工,并且很快给找好了工作。这就是我的二姑,做事是雷厉风行的。哥哥去北京至今,发展的很好,父母亲退休后也去了北京,只留下我一个人孤伶伶的在东北生活。二姑每每想起我就会埋怨父母亲,当初不该让我从北京回去,不该让我在东北结婚
  
  二姑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逛商场。她从来不爱在家里蜗居,她在原单位退休后,又找一份工作,挣双份工资。手头比较宽绰,所以她为娘家人花钱从不考虑。她每天早早就从家里出发,看时间尚早,就去工厂附近的商铺闲逛。在这个单位退休后,她更是每天早出晚归。由于她总走,哪都去,所以北京市里很多地方她都如数家珍,去哪里游玩,我们只要打电话问二姑就可以了,坐几路车,甚至坐几站下车她都会详细告诉你。我们大家都叫她“北京市地图”,而二姑也乐此不疲的诉说。她虽然至今已快八十,可是身体依然强健,这大概和她总走路有关,二姑走路快而稳,我都撵不上她的步伐。听母亲说她前几年迷上了买布头,就是卖布人剪下来的一条条布边,有大的有小的。二姑看便宜就每天出去都买回家一堆布头分给各家,让母亲她们做鞋垫。她自己闲下来也戴着老花镜做各色鞋垫,出去卖完就接着在买。母亲家里的柜子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布头,都来源于二姑的杰作。我看后不禁哑然失笑,在心里说:二姑您老人家一生都在节俭,为了家人默默付出着,从无怨言。您的一生就向一只蜂在不停的忙碌着,为了他人酿造最甜美的蜜糖。
  
  我虽然和二姑相处时间不长,但是二姑的那份热心,那份宽容,那份亲情让我今生难忘。她又是一盏灯,永远都照亮每个人的心扉。二姑,我爱您,我愿您老人家永远都健康长寿。永远都如一棵松,站在岁月的轮回中。
  
相关的主题文章:

  
   爱是常青树
  
   三十而立_2
  
   不得不面对
  
   1年卖官34次,升官咋就组织部长说了算?
  
   一只苍蝇的临终遗言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