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56789101112»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hat is the Best Gift for Mother's Day [copy link]

121#

“登塔”社会实践队:薄如蝉翼透晶莹,美味经济又养生
广州肠粉始于唐朝,源于泷州。因为是唐朝泷州龙龛道场一名叫惠积的佛家人无意发明,孔子读书阁,所以又叫惠积糍、龙龛糍,金霏读书阁。广州肠粉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同时也是很多市民早餐的必选之品。布拉肠粉是将米浆置于布上蒸成,树海读书阁,又叫布拉蒸肠粉,金霏读书阁,亦称拉粉、卷粉、 肠粉,精彩读书阁。以往经常由流动小贩在街角出售斋肠,一般会将肠粉切断,华闻读书阁,吃时再加入芝麻、甜酱及辣酱调味,被称作老广记忆中的美食之一,孔子读书阁
早在清代末期,树海读书阁,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那时候,铭华读书阁,肠粉分咸、甜两种,树海读书阁,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爱看读书阁,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树海读书阁
广州肠粉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著称,其做法简单快捷,先准备生菜、肉末、虾仁、鸡蛋,粘米粉,生粉等材料。生粉加入清水搅拌均匀,然后放置一边自然浸泡两个小时,这样粉才会更加的均匀,接着加入盐和油以及粉澄面搅拌均匀后形成稀粉浆。下一步,碗里面加入生抽、蚝油和糖等调味料,并热锅下油煮沸,几分钟再捞出。最后准备生油扫子刮板和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铁盘用来蒸粉。在空盘中倒入清水蒸上一分钟,随后倒出,刷上一层油,盛上一勺粉浆,均匀铺开,打上一个鸡蛋并搅匀,上面再铺上一层肉末,虾仁末和生菜,用大火蒸上一分钟,用刮板铲出,就可以出锅了。吃时食客还可加上自己喜欢的蘸料,让这道简简单单的小吃,一瞬间就让人胃口大开。

广州肠粉、煲仔饭这些老字号自然承载着老广们的骄傲,但面对信息时代汹涌的潮流,老字号也有无奈的尴尬。新联肠粉小店面至今仍在排队,文明路上诸多店家,夏天没有空调的局促小屋内,老食客们挥汗如雨的喝着煲汤,吃着煲仔饭、肠粉。就连给人清凉解暑的百花和明记室内,也如同蒸笼一般。就算是食材新鲜,下料实在,用工考究,也难敌过年轻人对环境的挑剔。
北京路、文明路、上下九,仍然是老广州的骄傲,可人流却一步步走向珠江新城。现代的综合商业体,慢慢取代传统的商业街。而东山、西关、沙面,主打文化旅游,给热闹的广州一些难得的僻静去处。
绵绵冰冲击老广的甜品市场,年轻人不再青睐油腻和香口的肠粉,云吞面总不及KFC来的爽快,椰子炖鸡的风头也被椰子鸡争走。酸菜鱼被引进广州,还在这里走向高端,小龙虾迅速席卷全国,究竟多少老字号能在这样的快速变化中走出来。
可是老商业街的店家尽管还在火爆,但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上,又要如何抉择呢?
相关的主题文章:

  
   30%的春晚
  
   16、《昨天、今天、明天、中华新太阳》
  
   7月13日岭师伙食故事+绿芽社会实践队+教育科学学院 (2)
  
   80理财的困惑
  
   2011印记
122#

“白政工”骑鹤西去
【导读】“白政工”一向艰苦朴素,50年代穿老娘给他缝制的布袜子,60年代穿50年代的旧军装,90年代穿70年代的涤卡毛式制服,他“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五副眼镜怎能算是浪费呢。
  
  现在处处有“论坛”,公园的草坪上有“论坛”,步行街的绿荫下有“论坛”,街巷的犄角旮旯也有“论坛”;形形色色、丰富多彩,金霏读书阁
  
  看过一聋哑人“论坛”很有特色,树海读书阁,只闻断断续续的“呵”“呵”声,华闻读书阁,只看见一双双手不断的比比划划,令人眼花缭乱却不知“说”些什么。
  
  犄角旮旯的“论坛”虽然南腔北调却能听懂。听过一“白政工”的故事
  
  “政工”不是人名,从前叫秘书或者主任,因为从“政”便有人称“政工”。故事的主人公姓白,大家叫他“白政工”。不是取“瞎子打灯笼白费蜡”的“白”,而是取“明白”的“白”。
  
  “白政工”比其他任者正派耿直,办事从来不收礼。现在的广告里说“送礼要送脑白金”,那年代没有《脑白金》,即便有他也收。他不爱多吃多占,常常觉得自己一身清白而自鸣得意。
  
  不过并不是人人都喜欢他,有人说清白又怎么样,精彩读书阁?土地菩萨最清白,天天坐在一丁点儿大的土地庙,信民仅仅供奉一些豆腐菜。可是他不太为百姓办事,仅仅做到了清白又有什么用。
  
  50岁生日那天他看见饭桌上有两瓶《三花》,树海读书阁;啊,好久没喝这好东西了,他非常高兴,心想一定是老婆为庆祝他生日买的。等不及找酒瓶起子便用牙咬开瓶盖咕嘟两口。
  
  酒还在喉咙管没有下肚,妻子从厨房传话说,两瓶《三花》是别人送的,爱看读书阁。糟了!他只好四个口袋一起摸,铭华读书阁,凑足钱买过一瓶,他怕“无功受禄、反受其殃”。
  
  有人赞扬他讲&ldquo,树海读书阁;原则”,也有人笑他呆板,是个死脑筋。其实不能怪他,政治这东西就不宜于嬉皮笑脸、嘻嘻哈哈的,需要板着面孔、一板一眼的。
  
  白政工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树海读书阁,行路“一步一个脚印”,说话一板一眼,吃饭一口一口,一顶旧军帽端端正正的戴在脑袋上,不像有些人歪歪斜斜的扣在后脑勺上。
  
  白政工很少嗜好,唯一的“娱乐”是扭动腰肢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运转那十一个指关节——呵呵,补充一个细节,白政工出生后被发现左手掌小指旁边多了一节叉叉,如同长了六个指头,爷爷奶奶说是好事,吉祥的预兆,爸爸妈妈则认为是畸形,怕会有不好的作用,打算去医院截去,结构怕孩子吃不消,不了了之。后来果然不好,送他去学小提琴,老师一看,不行,那个指头碍事。
  
  他常常如同弹钢琴一般在桌面多、勒、咪、发、索的在点击,如果来到在室外,便点击自己的手背。是因为写久了,指关节不胜疲劳,所以如同人家借“喷云吐雾”恢复疲劳,他趁有人找他谈话时活动一下指关节,从左到右顺延着,一边运转一边思考怎样答复和解决问题。
  
  假设把政治具象化该是有棱有角、方方正正的,“白政工”的长像正好也有棱有角,个儿矮小却没一处顺溜。走路从来不轻飘飘,还嘎崩脆的一口正儿八经北京话,一幅如同“政治&rdquo,金霏读书阁;的面孔。
  
  “白政工”讨厌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孔子读书阁。说话从来不含含糊糊、曲里拐弯,孔子读书阁,他从来不装斯文,从来不假惺惺的对群众体贴入微。
  
  每布置学习文件他必按惯例,整过衣冠后在门外“赫赫”两声润过嗓子以后,再一步步迈入场,高声的宣布:“林彪同志说,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要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甚至要背熟”,然后宣布“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的三大原则。
  
  “白政工”处事讲原则,比如夫妻就是夫妻,谁家夜里有“事”是绝不饶过的,三更半夜也要通过“查户口”,把多余者提溜出来。
  
  有人说他多管闲事。不,那个年代,对百姓这可是“变修不变修”的原则问题。自从“白政工”退岗后便再也没有人管这“闲事”了。
  
  政治、业务、行政“三权鼎立”的某年,“白政工”要求时时事事都要政治领先,严格保证每周两个半天“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
  
  “白政工”常和其它“二权”生纠纷。他要把政治学习搞起来,管业务的则要把业务抓上去,管行政的又理应安排好劳逸结合。
  
  过年时管行政的主张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顿,渡一个欢乐年。“白政工”则反对吃吃喝喝,坚决罢“宴”。晚上加夜班,管行政的要安排夜点,“白政工”则不同意,他还以身作则回家煮泡饭,振振有词的说:“同志们一心为革命,哪里在乎一碗肉片面嘛!”
  
  偶尔有个别男女间不太检点,管业务的觉得业务工作离不开,主张不离岗的接受“教育”,他则一定要送去专门地方改造,振振有辞说:
  
  “同志们哪,要警惕把知识分子引上白专道路,领导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如果迁就歪风邪气,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想就会去占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同志们哪,麻痹不得的!”
  
  “文革”末期他专心致意的根据上级的精神筹建农场,雄心勃勃的规划了“一百亩地、一百亩田、一百头猪”的“三大指标”,规划要努力“多交粮食和生猪为国家赚外汇”。
  
  管业务的当然反对:几十人的小单位对付完了“三大指标”,哪里还有精力搞艺术创作,成天地和猪“鬼混”,一心一意的想着那田地里的稻谷、菜地,哪里还有心思和时间提高艺术质量呢?
  
  不然!“白政工”也有理。参加劳动和积累生活经验是基本训练的一个组成部份嘛,劳动和练功不仅仅不相互冲突,在劳动中能增强体质,体质增强了恰恰还有助于练好形体功呢。
  
  “白政工”辛苦了大半辈子,冬天战严寒夏日斗酷暑,日日夜夜在办公桌上划“左、中、右”,核定“核心骨干”“依靠力量”“限制使用对象”“还没有改造好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嗨,真可惜!都成了“瞎子打灯笼,白费蜡”。新的形势中那些“表”和“册”全成了“废纸”一堆。他只好自己一人独善其身,坚持“雷打不动”,全部家务由妻子一个人包干。
  
  一天夜里他还梦见重新“出山”挂帅,组织老红军的后代去基层“重建支部”带头艰苦奋斗。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红旗下宣誓:“坚决重竖红旗,做出榜样让广大群众相信这才是真正的光辉大道!”
  
  “白政工”的指关节无需运转了,他已经老眼昏花,牙齿几乎全部脱落。
  
  为了坚持不懈的政治学习,他用发给自己的福利费买了五副老花眼镜,书房一副,卧室一副,厅堂一副,餐厅一副,厕所一副。妻子不满意处处是眼镜,嫌他太浪费了。“白政工”理直气壮、义正词严:“人家买一副眼镜的钱我买成了五副,哪里浪费嘛?”
  
  “白政工”一向艰苦朴素,50年代穿老娘给他缝制的布袜子,60年代穿50年代的旧军装,90年代穿70年代的涤卡毛式制服,他“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五副眼镜怎能算是浪费呢。
  
  下着鹅毛大雪的一个寒冬,“白政工”革命到头。妻子尊照他的遗愿送他回深山老林陪老爷子去。他的“雷打不动”和五副眼镜,还有他装订珍藏起来的大批判文章的底稿,也一同带了去。
  
  “白政工”西去后妻子把房屋装修一新,彻底的和“贫穷”告别。韩非子二千年前曾说过:“世易则事易,事易则备变”,他的妻子完全是对的,“与时具进”嘛!
  
  附:《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责任编辑叶子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
  
   [url=http://121.5.139.57/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7315]2010,别来无恙

  
   1349元代南桥之介绍
  
   10年后的自己
  
   [url=http://bbs.gemwon.com/showtopic-12502.aspx][/url]
123#

“五不”牢牢把握国家的政体方向
【导读】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孔子读书阁,迅速进行政策调整,改变纯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壮大国有企事业,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把国有企业私有化。  
  【散文在线·时评】报道: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树海读书阁,敏感的中外媒体立马抓住报告中郑重表明的“五不”,即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3月10日新华网)。吴邦国在报告中掷地有声地用五个“不搞”向世界表明,中国开创的特色政治文明具备不可动摇的法制根基。
  近年来,树海读书阁中国的迅速崛起,引发了“中国模式”话题的全球性探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更成为提振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在此背景下,这种探讨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也开始受到西方研究者的正面关注。吴邦国宣告中国的五个不搞,意味着中国将坚决以自己的政治意志,按照中国自己的生活方式,走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经过60多年发展历程得出的重要发展经验和共识,更是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与其他政治文明的本质区别,它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这个新样本的特色,那就是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精彩读书阁
  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没有今天的经济成就,也不可能有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60多年来,爱看读书阁中国的政治发展取得很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统一”。中国模式既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铭华读书阁,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与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区别是极其明显的。在所有制方面,中国不实行全面私有化,而是以公有经济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公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金霏读书阁,土地和森林、矿山等资源也不实行私有化。在政治制度上,中国不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不搞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在意识形态上,中国虽允许不同思想流派的存在,但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选择的政治文明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下一步是要在实践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取决于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华闻读书阁中国人民饱受奴役和剥削,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树海读书阁中国才走上了独立自强的道路。从那时起,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正式确立,数亿中国人从此摆脱了在政治上无权利的悲惨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要找到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现在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照搬,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走自己的路,今后也必然从中国自身的民意、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出发。事实已经说明,孔子读书阁中国所走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上,中国人民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吴邦国委员长面对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金霏读书阁,面对电视机前的亿万群众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夯实了立国兴邦、长治久安的法制根基,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随着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更好地沿着民主法制的轨道推进。
  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吴邦国同志向世界传递出“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重要讯息。“软的更软”就是全面改善民生,增加人民&ldquo,树海读书阁;幸福感”;“硬的更硬”就是中国不会改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动摇。在国内利益日益多元、舆论纷杂、社会矛盾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高层在政治制度、所有制格局与意识形态领域牢牢把握方向,体现毫不松动的坚定立场。这两大讯息,震得一些汉奸精英们目瞪口呆,彻底粉碎了他们的幻想。
  吴邦国同志郑重表明的“五不”,已成报告中核心内容。资本主义私有化不适用于中国今天的发展。中国人口众多,十分稠密,人均资源非常有限,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怎么能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下,让13亿人有比较体面的生活?怎么共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理念,决心进一步改善民生,政策的着力点转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富裕人民群众,将追求国强民富的发展策略转为追求民富国强的发展策略。为了13亿人民的福祉,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模式。
  为何“五不”中,强调不搞私有化。因为私有化是对共产党执政地位最严峻、最致命的威胁。它能摧毁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宗旨,动摇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削弱共产党政府的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颠覆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从根本上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导致否定共产党自身,使共产党难以实现长治久安。这些年来,我们目睹了一些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思想混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又开始改变,社会道德大幅度沦落,金钱在普遍的信仰危机中,上升为个人成就的核心标志。私有化实际上以鼓励剥削为前提,剥削非但无罪,而且有功,而反抗剥削反倒可能被戴上破坏“先进生产力”的罪名。共产党主张逐步消灭阶级,主张人人平等,但私有化不但必然产生阶级分化,而且导致两极化愈演愈烈。当工人失去工作、打工者拿不到报酬、许多人不得温饱、而有产者财源滚滚、富人穷奢极欲的时候,人人平等只能沦为笑谈。
  目前国内,全国县级以下国有企业几乎消失殆尽,变成了私有制企业,成为地方所谓的“利税大户”。没有这些企业纳税,地方政府甚至不能保持正常运转。私有企业成了地方政府的衣食父母,除了依靠他们之外别无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开始媚富、傍大款,直到官商勾结,沆瀣一气。事实表明,一旦丧失了公有制经济的支撑,一旦私有企业变成政府收入的基本来源,官商勾结具有必然性,不这样做反而是不正常的。于是,“为纳税人服务”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政府话语中,大有取代“为人民服务”这个传统口号的势头,致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阶级矛盾尖锐。说到底,正是由于私有化的发展,使新兴资本家阶级变成了所谓纳税大户,给了他们要求政府为自己服务的权利。
  如果中国象某些学者、专家鼓吹的那样,继续推进私有化,将会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和利益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私有制经济的不断扩大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形成巨大的冲击。使私有观念随私有产权一道卷土重来,重新开始占据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众所周知,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通行的是丛林法则,崇尚所谓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是私利,温情脉脉面纱掩盖的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随着私有产权的扩大,价值观就会重新被颠倒过来。现在各地方财政离开卖地就活不下去,那就应该重建地方国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就业,政府抱着膀子希望私企给解决大量就业,那是不可能的。国家遇到危险时,私企们就移民,可是政府和人民是移不动的的。所以要想解决就业,只有各地方重建地方国企才是硬道理。
  作为网民我是坚决支持全国人大工作报告不搞私有制,让它重新回到公有制的轨道上来。只有公有制才体现出是人民的共同利益,维护公有制等于维护个人利益,才能极大地限制某些资本利益集团和个人争夺私利的范围和激烈程度。也只有在公有制的土壤上,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利他主义等社会理想,得以从个别人的道德饯行,上升到指导社会行为的普遍准则,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日常言行。事实上,这种意识形态和道德标准体现了人类美好事物的普遍向往,也只有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它们才具有了从理想变为现实的可能。
  现在国际上,由突尼斯为开端,非洲、中东开始新一轮动荡,情况复杂。美日韩不停地在我东亚、东北亚进行军演,对东亚人民进行严重军事威胁,尤其是对朝鲜和我国进行赤裸裸的军事挑衅,形势非常严峻。美国又唆使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印度对我领土领海提出无理要求,挑起磨察。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打着民主的旗号,借题发挥,蛊惑人心,企图挑起“街头政治”,搞乱中国中国虽然有腐败,但中国的腐败是局部性的,不是制度的腐败,而是制度不完善和缺少制度。尽管如此,但它从没有影响中国经济和民主发展,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吴邦国同志斩钉截铁的“五不”讲话,这一宣示是对一些不怀好意的政客当头棒喝。不搞私有化,这是民生攸关的最关键问题。共产党的纲领是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重申了国家的基本国体和整体方向,态度非常明确,意义十分重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加快改革步伐,迅速进行政策调整,改变纯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壮大国有企事业,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把国有企业私有化、退出机制的方向,改为巩固、发展、壮大的方向,促使社会转型,才能聚集民心,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战胜困难,使国家繁荣富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俱外人说三道四,向世界公布了自己的政治体制改革“路线图”,那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既要保障人民的权利、自由,使社会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又要集中民智、民力,统筹兼顾,实现国家的战略性发展。
  (2011-03-1219:35:59
责任编辑可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真爱_1
  
   也许就是蓦然回首我也不曾懂得
  
   “依米花”社会实践队第四次调研之吴川泥塑
  
   台湾采风(组诗)
  
   吃的记忆
124#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在我们写作中,很多作者对于个别词语以及标点符合的用法不是很明晰,现慢慢在散文在线针对容易出错的标点已经词语等陆续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参考:现对 “的”、“地”、“得”的用法以及区别摘抄如下: 
  (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rdquo,铭华读书阁;、“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精彩读书阁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rdquo,孔子读书阁;、“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树海读书阁,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的”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对象,就不再赘言了。【见明证09-11-20日记】
  
  
  (二)有一次给实习生讲新闻写作,说到给文章起标题,我说标题很重要,是诱饵,勾引读者往下看。一篇文章,标题是否出彩,跟人眼睛一样,这人眼睛长不好看,就缺少亲和力,再往下看,五短身材,弯腰驼背罗圈腿,就没人想再多看了。
  
  为举例说明,我从旁边书架上取出四五种杂志,想找出几个好标题,再找出几个平庸标题,对比讲一讲,我一边翻一边说:“标题里最忌讳有的地得,着了过,以及副词、连词和形容词,凡是虚词用在标题上都特别呆板。”但是一本杂志我从头翻到尾,居然每个标题上都带“的”,你们猜这是哪本杂志?还有一本杂志几乎把复句都端上来,生怕读者看不清楚。还有一本杂志,虽然“的”数量少,但是就是没有一种诱人神韵。合上这些杂志,我忽然感觉,原来媒体已不太重视标题。
  
  我做报纸那时候,总编室主任反复提醒,标题要在正文改干净之后再专门改一遍,必须把标题改漂亮,每次我为起一个好标题都绞尽奶汁。标题就这么重要。
  
  现在不重视标题,大概跟编辑们比较忙有关。那标题怎么起呢?其实很简单,你想想王朔小说名字都有哪些?他起标题很讲究,从两个字“顽主”,三个字“橡皮人”,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其中很多标题耐人寻味。早期作品他还没放开,名字比较平庸,以描述性为主:比如“空中小姐”。后来一开窍,就知道标题该怎么吸引人,比如“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谁比谁傻多少”“你不是一个俗人”“一点正经没有”“千万别把我当人”“给我顶住”“玩得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药”……王朔给小说起名很有特色:通俗、直白、有冲击力。除“玩得就是心跳”有“得”外,一般都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这种句式有节奏感,比较生动。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这样,当一些介词、连词、虚词出现在句子中,就会变罗嗦,而标题最怕啰唆,如果是“××的&times,树海读书阁;×”这样句式,就特别呆。如果文章中“的地得”出现频率高,就意味形容词和副词出现频率高,读起来可能花里胡哨,但是实际意思表达却打不少折扣。
  
  有人也许会说,干吗那么较真?是,你平时说话不用这样,但是作文,就要讲究一点。中国古代没有“的地得”,但是有“之乎者也”,所以念起来肯定挺难受,你看唐诗宋词为什么屡有佳句,就是虚词少。还有对联,以动名词为主,取文字精华,你读起来很过瘾。
  
  看到一篇文章,说日本人为什么没有改《静夜思》,说是敬仰中国传统文化。我看原诗,其实跟我们这个版本差不多,原诗是:“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我们改后是这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改动不大,意思也一样,但是第一句“牀前看月光&rdquo,树海读书阁;用一个动词“看”,不仅比较形象化,也和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中“明月”不重复。动词一出现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我们都可以把虚词、介词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一个都没有。比如我这篇文字,除必须要出现,我在其余地方没有用一次“的地得,着了过”。
  
  
  (三)“的、地、得”的用法
  
  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如:“漂亮的衣服”、“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
  
  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rdquo,金霏读书阁;;“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比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通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可以简要地归纳为:
  
  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他高兴地(得)笑了。既可以用“地”,也可以用“得”。到底用哪一个?就要看句子所处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用法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
  1、他高兴地笑了,爱看读书阁。是在表述一件事情。也即是说,金霏读书阁,你现在是要表述这件事,那就用“地”。
  2、他高兴得笑了。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他为什么笑了。是因为高兴所以笑了。或这可以理解为,华闻读书阁,他高兴的结果是笑了。若你此时是要告诉读者,“他”高兴的程度或高兴的结果,就可以用“得”。
  
  
  (四)“的地得”的用法
  
  名词前面用“的”,动词前面用“地”,形容词前面用“得”。
  
  使用时,只要分清“de”后面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就行了。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的&rdquo,树海读书阁;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rdquo,孔子读书阁;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例:美丽的花、我的衣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例:紧张地进行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例:痛苦得想哭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五)的地得的用法
  
  暑假后,迎来了新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不明确,出错率太高。因此,特给学生整理了三个字的用法。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六)简单地说说“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一、的——助词,读音为“de”
  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如:这就是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
  3.附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我是2006年11月10日建的博克。
  “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唱歌时基本唱成“dì”。
  
  二、地——助词,读音为“de”
  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如: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三、得——助词,读音为“de”
  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诗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出来。
  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进行状况、结果、影响等。如:高手们的诗词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影响等。如:有些博友们的博文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的”、“地”、“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用哪个,其实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这就是:“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反过来说,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如:才子才女们的诗词写得美,我非常地欣赏!
  
  
  (七)
  笔者看电视有一个好看字幕的毛病,每每看到字幕中乱乱地用“地”代替“的”,“的”又代替了“得”,就很不舒服,很憋气、很难受,简直要暴跳如雷!
  这样的错误竟然都是在国家的文化教育阵地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出现,且层出不穷,屡教不改,吾不得不呼,不得不提,这样的现象起码有两大恶果:
  
  一、误导少儿及各阶段学生“的地得”的使用。三者用法本来在计算机普及前是很分明、严格的,现在却一遍遍被电视、电脑误导得乱了分寸,恶习一旦形成,一辈子都难改了,君不见许多大专家、大科学家、名人、明星至今还在念着他们那个时代的错别字吗?小的时候不抓就晚了。
  
  二、破坏中国汉语语法有关助词的系统性、逻辑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的地得”都可以乱用,“着了过”也可以乱用,“关于、而且、然而、可是、所以”等等都可以慢慢乱用、变着用,则汉语语法还不溃如决堤之水?
  
  “的”字前一般是名词、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形成“定语+的+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地”字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后,作状语,修饰动词,形成“状语+地+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得”字则是在动词、形容词后,“得”后再跟补语,是补语的特定表示。
  
  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措施,严格限制“的地得”的用法,不要以为一闪即过了,无所谓,时间长了,则中国文化大坏也!我们的后代长受其乱,恐怕打也打不回来了怎么办?现在的小学生作文中“的、地、得”的用法已经混为一谈了,叫我哭笑不得、难受至极!
  
  
  (八)“的、得、地”用法及其区别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特查找到此文。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以下信息来源自由自在小鱼儿
  主谓宾与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语前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这些标志要记清。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动词
  动词+得
  
  
  (九)“的”、“地”、“得”的用法(2)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副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强化认识
  
  1.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特别出色。
  
  2.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
  
  3.助人为乐的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4.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中心语)。
  
  5.颐和园(限制性定语)的湖光山色(名词,中心语)美不胜收。
  
  6.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件礼物。
  
  7.天渐渐(限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了。
  
  8.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9.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10.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的民主(中心语),让农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
  
  11.四大名山(名词)的佛教寺院(主语)大都是重要的观光景点。
  
  12.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13.她兴奋(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次邀请。
  
  14.天渐渐(时间副词)地暗(形容词,谓语)了下来。
  
  15.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16.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像桃花一般(补语)。
  
  17.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地强化安全意识。
  
  18.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9.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得很好。
  
  20.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铁车梯。
  
  
  (十)助词“的、地、得”的一些用法及区别
  
  最初注意到关于助词“的、地、得”的错误用法,是两年前在一个朋友的MSN上,后来发现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将这些助词混用或错用,有的人,干脆都使用“的”,一的到底。
  
  “的”、“地”、“得”作为助词,在句子中起着结构的作用,都读作“de”,而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混淆。有的时候,用不同的“de”,尽管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例如: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得哭了。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地哭了。
  
  前一句强调“难过”,“哭了”是对难过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难过”是对哭这一动作的修饰。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如:漂亮的女孩、高大的身材、聪明的孩子、可爱的宝宝、火红的太阳……
  可以发现,“的”后面的词都是名词,也是中心词。“的”前面的词对其起修饰的做用,是定语。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痛苦地挣扎、认真地思考、大声地唱、急速地滑落、飞快地行驶……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词性,“地”前面的词均用来描绘、限制他们,做状语。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如:难过得泪流不止、累得吐血、疼得撕心裂肺、打扫得干干净净……
  其中,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在补充说明它们时,要用“得”做助词,及表示程度的词来做为补语。
  
  综合以上关于助词的用法,可以简单归纳为:
  定语+的+名词
  状语+地+动词
  形容词(动词)+得+补语
  
  
  (十一)“的地得”的具体用法
  
  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一般来说,在句子中“的”衔接在名词前面,“的”的前面是这个名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名词、代词、形容词或相应的词组充任,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被修饰的事物的性质,做句子的定语。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是用在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主要由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充任,对中心词(动词)起限制、修饰、说明作用。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而在句子中用在“得”字后面的,是由形容词或词组(有时也由动词)充任,用来补充说明“得”字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结果,作它的补语。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十二)“的”的其他用法,比如:
  
  1、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2、另一类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3、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4、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5、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6、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7、同“得”,后面带补语,这是未规范化以前的用法。如: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十三)
  
  助词“的、地、得”在语文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当它们作为结构助词时,都念轻声“de”。怎样准确运用它们呢?按照汉语语法,一般说来,名词前用“的”,如美丽的地球;动词前用“地”,如快速地奔跑;动词后用“得”,如笑得开心。一般句式如下:
  
  的+名词;地+动词;动词+得。(注:以上说法只是大致而言,并不代表全部;代词前面也用“的”。)
  
  小练习:用“的、地、得”给下面的句子填空。
  1、爸爸()手机正快乐()唱着歌。
  2、为了赶上班车,我们走()很快。
  3、“嫦娥”顺利()升入了太空,开始了我国()探月之旅。
  4、勇武()鲁提辖打()镇关西趴地求饶,为受欺()人们出了一口气。
  
  
  (十四)“的”、“地”、“得”的用法(1)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修饰限制+的+名词。
  
  比如说,有趣的小说,漂亮的姑娘,我的大学,你的样子,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修饰限制+地+动词。
  
  比如说,狠狠地打,飞快地跑,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
  
  比如说,打得漂亮,唱得动听,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相关的主题文章:

  
   半夏-花非花
  
   久违的心颤
  
   不愿如风如露如朝雾 惟愿如烟花般绚烂
  
   淡墨文学 散文篇
  
   生命断想
125#

&amp,孔子读书阁;nbsp,华闻读书阁;蝶恋花·独倚
寒冬腊月,宁静读书阁,推开窗,精彩读书阁,静静的凝望着前方,铭华读书阁,此时,树海读书阁,已经高中毕业,爱看读书阁,但是那份不舍依旧倘佯那段奋斗的时光,树海读书阁,仰望星空,修身读书阁,独奏一曲,孔子读书阁
  蝶恋花&middot,树海读书阁;独倚
东窗半掩诉寒苦,树海读书阁,感怀梅残,树海读书阁,直把寒风渡,爱看读书阁

半载月光半流苏,树海读书阁,楼深难寻路何处,金门读书阁

隐隐三两孤星朦,金门读书阁,寒衣乍添,树海读书阁,争忍弃影翁,金霏读书阁

临歧时一步匆匆,负佳人几许山盟。
相关的主题文章:

  
   “八一” 军旗颂
  
   18岁的选修和必修
  
   104从泗洪到泗洪
  
   w先生语录
  
   (同题·散文)我在彼岸等待花开
126#

●生查子 过行人路(一天发文不要超过4篇,谢谢)
●生查子 过行人路

黄居浦

日暖温如初,日丽风且住。

车马稀疏过,路有归途客。

他乡小年时,慵懒睡眠去。

不见回故里,奈何春归去。
相关的主题文章:

  
   H7N9来了---广州印象之七十四
  
   “政府全裸”之我见
  
   《孤坟》序
  
   2012随想
  
   14号
127#

&lt,金门读书阁; 七 夕 鹊 桥 会 &gt,孔子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nbsp,金霏读书阁;&nbsp,精彩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 &lt,孔子读书阁; 七 夕 鹊 桥 会&nbsp,宁静读书阁; &gt,爱看读书阁;
  
 &nbsp,精彩读书阁;&nbsp,孔子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修身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铭华读书阁;   .暮牛
  
  织女牛郎心切切
  
  七夕相会太匆匆
  
  若得恩爱永相守
  
  应叫天河冰不融
相关的主题文章:

  
   35岁的女人
  
   《庆兔兔日记》1945妈妈,你真的很小气
  
   《自陈文》
  
   《促织》与《项链》之比较
  
   【诗一首】回忆父亲
128#

●雨霖铃,树海读书阁
●雨霖铃
&nbsp,孔子读书阁;黄居浦
夜来急雨,孔子读书阁
伞幕初遮,金霏读书阁,千千滴滴。
凝眸对望雨花,只一霎,新恨轻洒。
凄凄此景黯伤,河水竟潺潺。
只恐那,时光偷华,苦让光阴作虚化。
忆时伤感却憔悴,愁颜空惨心酸几回?
更兼风,前来添寒。遣情已伤,雨断云收更做凄凉!
怎么敌万种思量,心已自难安。

相关的主题文章:

  
   90后谈谈90后(太原晚报)
  
   [/url]
  
   [url=http://www.l221.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49&filter=sortid&sortid=1]◆为那朵枯萎的菊花悼词(散文诗)

  
   1234,我们都是木偶人
  
   “猪盆哥”与“三下哥”
129#
130#

<同样的转身,同样的怀念>至所有初三毕业的同学们
  走的那天大家纷纷道别说:“好舍不得你们啊&hellip;&hellip;”就这一句话,便在此刻放下了一切。无论过去是多么苦大仇深,现在看来不过是芝麻小事,在所难免。让彼此怀念的是记忆,让记忆充实的是:上课的时候,树海读书阁,与隔了两行的同学相互做鬼脸,结果被老师发现叫起来回答问题,一问三不知!同桌买了块新橡皮,不知不觉就分了一半给旁边的。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为了减肥饿得趴在寝室的床上无力的呻吟,金门读书阁,迎来室友一阵破骂,然后恶狠狠的掐着细皮嫩肉的手臂说:“给我去吃饭!”。还因为谈论喜欢哪位明星,精彩读书阁,然后和同学吵得不可开交,并在心里暗暗发誓,我再也不和他说话了,华闻读书阁!之前的种种感动与不快,树海读书阁,然后换来了,毕业晚会那天,同学泪眼婆裟的抱住说:“一定要好好的,一定要!&rdquo,树海读书阁;
  
  栀子花开着的季节,孔子读书阁,我们离去的季节。还记得几个朋友坐在学校草坪开玩笑:“等那天毕业了,我就送你们一句我爱你吧,金霏读书阁!”如今真的毕业了。就像要去世时一样,因为是最后的几日,所以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所有人都为了纪念这个唯一的青春,拿出相机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相互纪念,和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告别,和刚刚绽放的花朵说再见。可是,照片会旧,孔子读书阁,事物会逝去。人会老去。偏偏,记忆它像古董一般,修身读书阁,越是稀有越是珍贵。
  
  登起QQ,不停地翻开关掉QQ面板。看你在线半天了,也不来找我,为什么呢?我好奇,失落,无奈,翻了又翻,但又不想主动和你聊天。还是面子重要嘛!磨蹭了老半天,突然,你的头像跳动了,华闻读书阁。我欣喜不已,树海读书阁,迅速点开,你发得非常简单,只有非常醒目的二字“留言”。我靠,气不打一处来,真的这么忍心吗?和我聊天就只有这两字吗?正在发牢骚之时,树海读书阁,面板上QQ空间的标志上角,写了13这个数,我点开,爱看读书阁,里面竟有你的留言、13条。开心的笑了。想想那个人就是和我吵了三年架的对头啊,树海读书阁,我竟如此想要和她聊天。最后,当她下线时,说:“我下啦,记得吃饭,少玩点电脑,眼睛会着火的。”姐妹,广济读书阁,我知道了。
  
  在私聊时,给某位同学讲:&ldquo,宁静读书阁;不是某些同学不要毕业相吗?”对方回:&ldquo,爱看读书阁;他们会要的,铭华读书阁。没听数学老师说?拿着毕业照也最多不是把不喜欢的人涂鸦一下,金霏读书阁,劝同学们还是要,树海读书阁,等长大了是非常怀念的,精彩读书阁。&rdquo,树海读书阁;“谁敢不要啊”后面还跟了个无奈的表情。
  
  我说,我们真的毕业了吗?怎么觉得过得这么快。走在路上对着一起回家的同学说:“我想到了一句精辟的话语,孔子读书阁,听着哦&lsquo;不是所有事情不是怎么毕业就结束了啊,而是所有事情因为毕业,所以结束,树海读书阁。&rsquo;精辟吧,金门读书阁!”同学喷我一脸口水说:&ldquo,树海读书阁;屁精啊!”然后白我一眼,大摇大摆地走了。扔下一句:“你走快点啊。&rdquo,精彩读书阁;
  
  我们没有在一起的时光,同样会惦记起对方,和曾经美好的记忆。
  
  风轻轻扬起了飘逸的衣衫,我还记得,一路走过的脚印,那些被微风带起乱舞的落花,正是当初一个个快乐的身影&hellip;&hellip;
相关的主题文章:

  
   《名师出高徒》观后感悟
  
   一个正常人的渴望
  
   “老婆”
  
   "不信县长过劳死"别患上习惯性质疑症
  
    想你是种幸福
131#

《一代宗师》三宗“罪”

  看王家卫《一代宗师》预告宣传片,树海读书阁,我对该片演出阵容已经触动心扉:各路演绎豪杰为拍片子,花费了几年的功夫,爱看读书阁,跟随大师们习练真功。有各派各门大师言传身教;有王家卫一身便装加特有墨镜一路跟随;更有名记如云。笔者认为其可贵之处在于:以国术中之威震八方的八卦名家为先导,几乎是齐聚了其他各门武术传人,随预告片摄制组的寻访,纷至沓来,给我无限期盼与遐想。预告片的确是展现了当今中国武术传承的博大与深邃,华闻读书阁。各路大师们也毫不吝啬,把自家看门功夫几乎是一语道破天机,深得观众赞叹。短短几个小视频,就抓牢了我的小心脏!让我心驰神往,铭华读书阁。虽未看到该片,喜悦心情溢于言表。我甚至是选择了一个任何人免打扰的环境,在一天晚上的临晨三点钟,孔子读书阁,悄悄地掀开被子,下了床;戴上耳机,披上外套,端坐净身,看王家卫先生的《一代宗师》!(我竟然忘记了,金霏读书阁,本人已经有几个十年没太关注电影了。也算作一个小清新吧。至少我被虚假的、伪艺术的作品没过多地干扰)
  该片让我大跌眼镜!我怀疑我看的是又一个预告片。我怀疑我看的应该是该片的拍摄集锦。我有多个理由相信我的怀疑!
  (1)从画面感来看,该片犹如一瓶瓶阴暗潮湿、劣质的墨汁,树海读书阁
  阴暗的画面伴随着急促的鼓点,树海读书阁,国际巨星们相继登台。你来我往,跳打腾挪,闪转于黑墙灰瓦之间。烟柳花巷子里更是英雄们的常出没之地。让我闷气继而憋气,继而大为惊叹:巨星们几年的真功,加之多年积累的表演功底,精彩读书阁,被这一个多小时的片子给废了,树海读书阁。阵容和架势,大大超出于“宗师们”的功夫表现!色彩和音乐已经不能让我去欣赏什么巨星之表演。“宗师”之功夫了。失望和忧郁之情抓坏了我的小心脏。
  我看过多部黑白或彩色与灰白相间的片子,且不说经典不经典。但从画面去表现内容来说,中国几千年的武术,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孔子读书阁,可以说人才辈出,繁花似锦,色彩纷呈。王家卫竟然以“阴暗”“潮湿”“陈旧”等等来体现“一代宗师”的主题,这让我这个崇尚武术,打小就喜欢国粹的国人不可思议,金霏读书阁!我有三问如下:
  导演是通过“阴暗”的画面感去表现对国术敬仰,还是隐含着对国术的讽刺!
  该片是欲让观众体验“潮湿”感觉下,去深刻体会“宗师”们的生活状态,还是想表现时代的社会主体?
  第三问,是我最想不通的:中国的武术是伴随着我们中华大地的四季轮回,花草盛开、凋零。江河南北的自然人文地理而兴旺发达的世界公认的瑰宝。而《一代宗师》整片的画面陈旧不堪,黑白对比的效果被灰暗所覆盖。王家卫及其团队,如此这般拍摄一部浩瀚的巨片,究竟想表达些什么呢?
  我只能找到一种答案:影片《一代宗师》有欲废掉“一代代宗师”的嫌疑。
  其为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之第一宗“罪”!
  (2)从影片内容来看,名为“宗师”其实就是烟柳花巷子里混世的人。
  该片子,名取为“宗师”其实将“宗师”的“功夫”与“烟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既不吸引人眼球又没有实质内容的三级片子。片子里不厌其烦地用女人的脚和脸部、全身的意象,来述说没有内容的故事。一边是成排的清代美女,一边是长跑马褂的大师在凶狠地格斗。这部影片我三天看了三遍,对其内容记忆如下:旗袍加长袍子马褂,有着念念叨叨的愤恨之台词;面无血色、面无表情的美女一排排展现。大师和大师在此烟柳房院里铿锵攻打。进退之间,招数过往之际,毫无“功夫”的感觉。却有着浓烈的抽大烟味道!那台词念叨的比招数更让人打饱嗝!这成排的“美女”之表情,让人恐惧。更让人气血全无。难道: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都是阴而无情,争而无礼数?也许,功夫十年,也只可展现瞬间招数。大师就是要毫厘之间见功夫!外行人看不懂的了?你拍部电影有预告、有宣传片。那就要再拍一部《一代宗师》动作台词之分解片!可否?!很有必要,可否?
  名为功夫宗师,实为恐惧和贬低宗师之意。
  其为王家卫先生的《一代宗师》之第二宗“罪”!
  3,继承糟粕,踢出去精华!
  国影之张艺谋,开创了国影极具揭示国人社会封闭、封建,甚至残忍色彩内容的一面。王家卫先生之《一代宗师》可谓旧瓶装新酒。甚至装的是假酒!
  《一代宗师》之眼花柳院不说了。灰暗,潮湿的影像不说了。急促的让人心惊肉跳的鼓点、音乐,也不说了。只记得那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你争我夺与暗争暗斗的情节,把我这祖国母亲的“国术”“功夫”给抹得黢黑黝黑,灰里灰黑。土里土气。直到把俺和期待许久的观众们,气得不再哭!对于看一场蓄谋已久的电影,观众们可很在乎!
  国术、国人精华去哪儿了?答案是:都踢出去了!
  
  情节结构的简单,不是电影艺术的缺憾,却是电影艺术的伟大之处。更是电影艺术家们的伟大之处。常言道:大道至简。艺术,最关键的是要感动,要有震撼力。至今,若再去看张艺谋先生的《秋菊打官司》,或者《红高粱》等,仍然震撼我们的心灵。而王家卫先生的《一代宗师》是不是很有些“一代墨镜”的味道!!???
  国术之精神,之博大深邃都黑掉了。电影的艺术性被抹了洋灰。虚幻的国影就像一瓶假酒,却装进了一个喝空了的洋酒瓶子里。
  其为《一代宗师》第三宗“罪”!
  
  也许是受收看《一代宗师》电影的感染,文笔急促了些。进而,我心灵也畅快了些。
相关的主题文章:

  
   “卖菜大妈”叫方芳
  
   “宇宙膨胀正在加速” 文学之趣谈
  
   [/url]
  
   [url=http://www.citywk.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1100] 江枫散文诗《坦荡》二

  
   “正人君子”
132#

《一半回忆,爱看读书阁,一半忧伤》外一首
把纷纷的尘,金霏读书阁,关在门外
把幽幽的时光引进来
在文字里,树海读书阁,摘一朵小桃花
轻轻地,孔子读书阁,嗅着它的香
\\\
多少事,树海读书阁,没有说出口
星星在天上,树海读书阁,不懂人间的愁
今夜,金霏读书阁,在月下
我又摆出徘徊的影
\\\
远山在远,孔子读书阁,南国的红豆
在我这里疯长
望断天涯路,望不到
梦中的你
\\\
一个人的时光
一半烟雨,铭华读书阁,一杯浊酒
一半回忆,华闻读书阁,一半忧伤
就这样,树海读书阁,忘了时光,精彩读书阁,忘了自己
\\\
情深,画地为牢,走不出半步
夜已深,还在
为你写诗,你可读懂
我的文字里那一份忧伤


《念,故乡》
在静默的时光里
很快,心就贴上了故乡的泥土上
想像着,草木的清香
深呼吸,再呼吸
\\\
多么可爱的芦苇
它们还为我,站在这里
守候着,我的庄稼地
守候着,我的故乡
\\\
那条弯弯的小河,半圆的拱桥
我的老屋,它们
见证了我——
一天天地长大
一步步地走远
\\\
还好,故乡的山水
没有变
我变了,韶华不在
中年了,一颗浸透了风霜的心
\\\
闭着的眼睛,让自己走得再远一点
小溪,河流,田野,跑一遍
好像,嗅到了泥土的芬芳
听到了母亲,在唤我的乳名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12龙岁话龙
  
   “对话-协商-妥协”妥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汤司令”印象
  
   “偷”花草
  
   [url=http://bbs.gemwon.com/showtopic-12472.aspx][/url]
133#
134#

《六月厦大》
                  &nbsp,精彩读书阁;   六月
                 &nbsp,爱看读书阁;    是个渲染离别的月
&nbsp,树海读书阁;                    广播里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金霏读书阁;                 婉绵的女音
&nbsp,孔子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牵牵不舍着食堂五味杂陈的饭菜
                      温煦的男音
                      念念不忘着操场挥汗如雨的足球赛
&nbsp,铭华读书阁;                &nbsp,华闻读书阁;    她或他们相约着
   &nbsp,孔子读书阁;                  把每个角落都重走一遍
                      宿舍、礼堂、图书馆、隧道、情人谷、芙蓉湖、食堂&hellip;&hellip;
                      一处一处,一次一次
&nbsp,金霏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按着快门,留下纪念
                      每一个地方都存着好多话
                      好多话,要说
                      努力微笑
                      却又泛着酸涩
                      一对恋人
                      在铁门那里
                      静静抱着
                      好久,好久,都没分开
                      我一直听不进的那首
                     《凤凰花开的路口》
                      突然在那一刹那
                      就懂了
                      我们都在青春愈近模糊的时候
                      在离别的脚步愈近的时候
                      原来
                      原来都曾这般
                      这般努力的挽留
                      
相关的主题文章:

  
   6、《思乡、梦思情、难聚首》
  
   [/url]
  
   [url=http://www.l2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8510&fromuid=62616]“人面桃花”与崔护艳遇——品诗词、说故事之四

  
   “四大美女”入驻阳光之家
  
   “电报”的记忆
135#

10.4,金门读书阁,新都桥自驾冷碛镇
  《10.4,新都桥自驾冷碛镇》
  
  4号上午,大家起来收拾停当,一碗面条下肚,树海读书阁,告别睡过的冰天雪地,合影留念,继续开始返程的堵车之旅。折多山,肯定又是大雪封山,华闻读书阁。还是准备挤到不堵路段,一起有个照应。耍雪了,拍雪了!
  
  10:30许,车子拥堵严重,爱看读书阁,一些游客继续表演乱穿乱挤,广济读书阁,炫耀车技,修身读书阁,特别是川V本地车,以及货车占道,树海读书阁。终于当地出动特警在收驾驶证等,据警方有人员解释说是收了本,好让大家强制靠边,孔子读书阁。在新都桥318汽车旅馆附近,我们收尾车老郑从左边停车点上路不久,树海读书阁,又被大车挤出线,被持枪特警收了驾照,并对前面检查的车喊:问他交不交,树海读书阁,不交的就JL!毫无解释余地,树海读书阁
  
  记得好像应该这样吧,华闻读书阁,先打敬礼,亮证执法,然后有这样一句文明执法用语:司机同志,请你出示驾照!这个还真不知道,非常时期,是不是这样也可以,树海读书阁?后大家反映强烈,宁静读书阁,最终交警同意教育为主返给大家。大雪逐渐融化,折多山传来消息已在放行,滞留乘客严重!建议此类事件现场教育、疏导或处理为主,尽量不要掺杂个人情绪,以免引起群体事件,精彩读书阁,于事无补。
  
  持续到午后13:00左右,在交警的疏通下,新都桥路线才通了,树海读书阁,问题是我们和还有其它几个车的驾照还没拿到。问了半天,后面的警察说都没拿,有的还说等哈再说。大家还是只得折回再找,最后好在告诉说在折多山下执勤的特警手里,并联系了喊去拿。到了山脚,孔子读书阁,又堵起了,两个女人就下车去找,因为老郑把身分证、银行卡都放里面了,要补太麻烦,精彩读书阁。这时候疏通了,两特警表情也舒缓了许多,说下次不要再这样。本本到手,这才了却一件事。
  
  还是看到一些本地川V车以及成渝等地车乱窜,该管的还是没管到,金门读书阁。知道大家值班都很辛苦,但我们做了这项工作,尔俸尔禄,金霏读书阁,民脂民膏,铭华读书阁,留给大家什么印象最为重要!你这地方不行,哪怕是人间仙境,请我都不来!
  
  再见了,悲催的新堵桥!继续翻越折多山,爱看读书阁。游人在半山腰停车上厕所,马上出来一藏民,收停车费5元,外加入厕1元。可笑的是这老头认不到人,看到别人出来又在要,那哪得给呢?简直乱求搞!
  
  从山脚层层爬上飘雪的雅家埂,树海读书阁,再旋下来顺路看红石滩,天冷路滑。到了磨西左拐往冷碛,看满大街来耍的人还不少,街头都在烧烤,树海读书阁。又有点堵了,山沟里一串串车车,蔚为壮观。
  
  晚上找到冷碛镇客栈,还是去年我们上牛背山来过的地方,孔子读书阁。3桌人吃喝完毕,安排大家住下,还有精神好的打牌,金霏读书阁。我和波娃子还没着落,老板说另找沓沓,但很远,要穿过隧道,树海读书阁,还得等他们收拾完了送我们过去。
  
  昨晚是雪一直下,今晚却是雨一直下,淅淅沥沥,精彩读书阁,让人心碎。最后考虑到有点远,房东让出了房间,看样子是一间厨房改成的,味道好极了。明天继续回程之旅,晚安!曾经登顶的牛背山。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16,致自己
  
   《红楼梦》:缤纷的女人世界
  
   2013-05-22
  
   -80度的烈酒
  
   【念奴娇.松涛】读后感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