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代和区域特色看“五谷”之说
[导读]:“五谷”到底指的是哪些?有人说是水稻、麦子、玉米、番薯、洋芋,有人说是早谷、晚谷、糯谷、大麦、小麦,也有人说是早谷、晚谷,糯谷、粟谷和苞谷…&hellip,
树海读书阁;大家在胡乱地议论和猜测着,
孔子读书阁,就是没有
一个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
金霏读书阁。
昨天应邀与
朋友共进晚餐,主人点了一大盆由番薯、芋艿、马铃薯、花生、玉米等农产品组成的名叫“五谷丰登”的副食。当大家看到服务员端上的这盆冒着香味的食物,就问起我,
孔子读书阁,什么才是真正的“五谷”?
“五谷”到底指的是哪些?有人说是水稻、麦子、玉米、番薯、洋芋,有人说是早谷、晚谷、糯谷、大麦、小麦,也有人说是早谷、晚谷,糯谷、粟谷和苞谷&hellip,
华闻读书阁;…大家在胡乱地议论和猜测着,就是没有
一个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
最后,
朋友们让我给个标准答案。当我闻着盆子里这些还在散发着多种香味的粗粮,红着脸说出“我也弄不清楚”的话时,餐桌上一片哗然。
此时,我再也无心品尝这些美食了,
思绪反复在
记忆的闸门周边徘徊。
依稀记得,&ldquo,
树海读书阁;五谷”的内容,我们
曾经在小学的
时代听
老师讲过,在中学的《农业》课程中也学到过,
大学的《农业经济学》中专门有一章详细阐述过,尤其是在那个“轰轰烈烈&rdquo,
铭华读书阁;、“你死我活”的“批林批孔&rdquo,
精彩读书阁;年代,无论在报纸上、广播里,还是在大字报专栏中经常看到或听到
那些被蛊惑得头脑发热的人们,不厌其烦地在谩骂、指责孔圣人把
学生培养成了什么&ldquo,
树海读书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但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市场经济”、“二三产业&rdquo,
爱看读书阁;、“现代农业”、“超级稻”、“转基因产品”、“太空育种”等词语的频繁使用,人们也就
自然而然地把“五谷”两字抛在荒郊野外了。不要说“五谷”一词,
金霏读书阁,就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rdquo,
树海读书阁;的农业八字方针,就是种植业中的“粮油棉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这十二类产品,也很少有人说全了!况且,一些相关部门,早把我们祖辈延续下来的
那些用以当粮食来填饱肚子的马铃薯、蚕豆产品,划进了蔬菜产品的统计行列。因此,在这里,我也只能厚着脸皮争辩:这
世界也这么多年没有用“五谷”这词了,怎能怪我说不出它的内容呢!
尽管这样,我这个
农民出身,从小在
农村长大,长期供职于农业部门的人,有时也偶尔会嗤笑人家的五谷不分。而让自己真的去数说哪些是五谷时,脑中却是一片空白。真是不知羞愧啊!
晚饭后,我带着这个不解的问题,仔细翻阅了相关资料,认真考证了这“五谷”的内容所在。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从查找的资料中,我才知道,不光是现代人“五谷不分”,连延续了几千年的祖先也没有完全讲清这“五谷”的内容。
打开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那里明确解释为:“古书中对五谷有不同的说法,最普通的一种指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
翻开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解释为:五种谷物,古代有多种说法:
(1)《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卢辨注同,惟豆作菽,菽是豆的总称。
(2)《孟子·疼文公上》:“树艺五谷。”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3)《楚辞·大招》:“五谷六仞。”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
(4)《素问·藏气发时论》:“五谷为养。”王冰注以为是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
(5)佛教密宗修法时使用的五种谷物。因祈祷的目标不同,使用的五种谷物也不同。如《成就妙法
莲花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以稻谷、大麦、小麦、绿豆、白芥子为五谷;《建立曼荼罗摩仪轨》以大麦、小麦、稻谷、小豆、胡麻为五谷等。
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显示: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始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有说是黍、稷、麦、菽、稻;也有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两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法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至于把麻列入五谷,是当时人们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归于粮食类;后来麻主要以纤维织布,便不列为粮食类了。”
“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
思想的影响所致。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由此,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
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
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
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
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
中国,并成为现代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么多的资料介绍可见,
历史上“五谷”所包含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由
中国地域的辽阔性,农业环境的复杂性,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和区域间人们饮食
文化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今后,它还会随着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异地之间农业
文化的交流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在这里,我要说,现在的“五谷”,可以统称为粮食作物,泛指各种主食食粮,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
红豆等),薯类(如甘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而今后的“五谷”,我就难说了。
【
责任编辑:
男人树】
相关的主题文章:
心连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日三餐和三日一餐 Just Leave Me Alone-不食烟火的朗德 热爱生命 (八)伊塞克湖——天山深处的一颗蓝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