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遐想——西安游记之三
——西安游记之三
太令人惊叹了,一个陪葬坑就如此之大,大的超过两个足球场,其中平行排列的隔梁土埂就有10条之多;太出人意料了,11条坑道里全都是兵马俑,总数达6000件之多,简直就是一个庞大的军阵;太不可思议了,威猛的甲士简直和真人一样,个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似乎正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战斗。
一进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我就被它震撼了。陈导(不知为什么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吴导游把讲解的任务转交给了这位小伙子)的讲解,更加深了我的这种印象。他说,
孔子读书阁,兵马俑坑一共有3座,占地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陶俑陶马达到8000多件,这样围绕一个主题又如此庞大的艺术群雕,世界上绝无仅有。
看到我面露惊讶的神情,陈导说,其实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帝陵众多陪葬坑、陪葬墓中的一种,其它的还有彩绘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青铜水禽坑,秦始皇子女墓、修陵人墓等,一共达到600多处,出土的珍贵文物达到5万多件。
陈导还说,秦始皇陵园面积达56.2平方公里,陵园内围绕封土堆有内外两重城垣。兵马俑坑的位置在陵园东侧1,
修身读书阁.5公里处,兵马俑都背陵向东,摆出的是保卫皇陵的阵势。
听了陈导的介绍,我不由想起了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好大喜功”,我觉得这样的评价还是有些道理的。
不信你看看,被人们称为“秦始皇四大工程”的项目,哪个不十分了得?秦始皇帝陵就不用说了,还有他要建的阿房宫,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仅前殿夯土台基总面积就达54万多平方米,而明清故宫的总面积才72万多平方米,
爱看读书阁,你说,他想把皇宫搞多大啊。另外,还有重大的国防工程秦长城,令人惊讶的古代高速公路&mdash,
华闻读书阁;—秦直道,也都是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才能拿下的工程。
除这四大工程之外,他还搞了秦驰道、郑国渠、灵渠,
孔子读书阁,也是都“大”字号工程。比如郑国渠就修了10年。期间他获知主持修建这项工程的韩国水利专家郑国是间谍,
树海读书阁,修渠的目的是为了“疲秦”保韩,本想杀掉郑国,但听郑国讲了利害关系后,仍让郑国主持修渠,也算是秦始皇重视大工程的一个插曲吧。
另外,陈导讲到的兵马俑的身高,我觉得也是秦始皇“好大”的例证。陈导说,当时的秦人身高一般都是一米六几(不知他怎么知道的。专家们倾向于与现在的人差不多,平均在1.7米),而陪葬坑里的陶俑却比真人高大,最低的身高1.72米,最高的近2米,平均身高在1.8米左右。陈导解释说,秦始皇要求把武士塑造得比真人高大,是为了显示秦人的威猛。其实,秦国武士不管身高几何,都个个威猛,如狼似虎,称得上是“虎狼之师”。
推究起来,秦人的威猛应该与秦国实行奖励耕战的国策有关。商鞅变法之后,
树海读书阁,秦国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说白了就是战场立功成了唯一的上升渠道,
宁静读书阁,贵族和农民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没军功谁别想当官,“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爵位分为20个等级,各等级可得到相应数量的田宅、奴婢,享受相应待遇。获得爵位的标准简捷明了:“战斩一首赐爵一级”,“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军爵制塑造的社会是灵魂扭曲的社会,秦人变得凶残嗜杀:“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按张仪的说法是“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
树海读书阁,右挟生虏”。想想,把铠甲脱掉,光着脚,赤着身,左手拎着砍下的人头,右手夹着生擒的俘虏,还在拼命追击敌人,非摘第三颗脑袋不可,这是人吗?简直就是杀人机器!
不过这种战法让我难以理解,打仗为什么非要脱掉铠甲呢?是为了震慑敌人?还是为了轻装上阵?我努力理解他们——可能两种因素都有。秦人尚武,脱掉铠甲能让对方看到自己视死如归的气概,从精神压倒敌人。另外铠甲是青铜铸造的(这从陶俑身上的模拟铠甲就能看出来),应该有一定的重量,穿着它追击敌人肯定会影响速度,说不定就砍不到脑袋,所以为此脱掉铠甲也是有可能的。
我虽没有看到青铜铠甲实物,但看到了秦人铸造的青铜剑实物,感觉其加工工艺还是非常高超的。陈导在给我们介绍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时说,秦国铸造的剑普遍比较长,一般都在八九十厘米,别看这么长,还不容易断,因为韧性非常好。比如有一把剑,
金门读书阁,发掘时被陶俑压着,已弯曲变形,可取出后不久就自己弹直了。他还说,这把剑在地下埋了2000年还非常锋利,能划透多少张纸。另外,也没有生锈,经过化验分析,竟然采用了铬盐氧化防锈技术,这种技术到二十世纪国外才发明。秦国怎么掌握的这种技术,为什么没有留传下来,至今是迷。
另外,
树海读书阁,他还介绍说,俑坑中还出土了4万件三棱箭镞,这些箭镞的形状、尺寸、重量竟然几乎一样,误差极小。他认为这是因为秦国那时就能进行批量化、标准化生产。他说秦国的生产管理非常先进,实行的是类似现在质量追溯制度,督造、主造、造者的名字都刻在工件上,
树海读书阁,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就能找出责任人,追责定罪。
在参观兵马俑二号坑时陈导说,秦军作战还很讲究阵法,这个坑兵马俑的排列就是大阵套小阵。可我只看到了隔梁及隔梁间的封土,没看到什么布阵的兵马俑。陈导说这是在原地保护,由于现在技术不过关,陶俑挖出来颜色就会消失,所以不急着发掘。不过下面的情况已经探明,分别是弩兵阵、战车阵、步兵阵和骑兵阵,分开是小阵,合起来就是大阵。还说,秦国的弓弩很厉害,射程远,精度高,在对骑兵的作战中有很大杀伤力。
手上有这样一支武器精良、勇猛彪悍、训练有素的军队,“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爱看读书阁。
“秦王扫六合”一直是我们历史考试的重点,老师特别强调一定要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是&ldquo,
孔子读书阁;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还说这些知识点可能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
可后来读了课外书,才知道&ldquo,
精彩读书阁;封建王朝”指的是实行封邦建国“分封制”的国家,而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没有“封建”一个国,怎么倒成了第一个“封建王朝”呢?令人费解。
再就是课本上还强调了秦王朝建立的意义,说是新兴地主阶级战胜了奴隶主阶级,是历史的进步。我于是便认为奴隶主是比地主更坏的一帮人。可后来知道了秦始皇战胜的所谓奴隶主实际上指的就是六国的旧贵族,就又有些困惑了,因为我发现六国的旧贵族比秦始皇这个新兴地主更可爱一些。
比如被人骂为蠢猪的宋襄公,就是表里如一的模范,讲“仁义”就坚持做到“仁义&rdquo,
树海读书阁;。比如谦让,他是嫡长子,是太子,可在父亲病重时,却要把太子位让给哥哥。哥哥为此出逃,
精彩读书阁,他即位后就让哥哥掌握军政大权。再说践诺,他答应齐桓公照顾齐国的太子,在齐桓公死后齐国出现内乱时,就义无反顾,倾力平乱,让太子当上了国君。他还守信,
树海读书阁,他提出会盟时各国不带军队,就真的不带军队,结果被带了军队的楚国囚禁也不后悔。另外恪守规则,虽然当时已经礼崩乐坏,可他认为“仁义”之师就得恪守战争规则,结果在泓水之战时不击半渡之敌,被楚军打败,他自己也受了伤。可事后他仍认为,坚持自己不计成败也恪守规则没错,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他提到“亡国之余”,强调的是他是殷商王室后人,得有贵族的风范,得讲究打仗的公正规则,不能像流氓打群架,那样胜了也不光彩。
另外,我还学过“曹刿论战”,说曹刿多么有智谋,等齐军三鼓而竭再出击,
金霏读书阁,其实搞的不过是不守规则的诡计。按规则应该击鼓进军,你不击鼓,对方以为你没准备好,自然要等一等。类似的还有“田忌赛马”,也不过是不守规则地讨巧。
像宋襄公这类恪守规则的人,在西欧也有,不过他们的命运好多了,不但没有被批判,还被人赞赏,美其名曰“骑士精神&rdquo,
树海读书阁;。中国没有骑士这个阶层,勉强可以类比的就是旧贵族,
金霏读书阁,于是便把这种骑士精神称为“贵族精神”。
秦始皇要消灭的是六国旧贵族,
树海读书阁,当然不喜欢贵族精神,于是就把宣传贵族思想的书都烧了,把宣传贵族思想的人杀了。
秦始皇既抓枪杆子,又抓笔杆子,理当江山永固,他设想着就要把皇位传至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可没想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就发生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在参观空无一物的兵马俑四号坑时,陈导就说,当揭竿而起的农民逼近咸阳时,
树海读书阁,秦二世无法及时回调秦军主力,
广济读书阁,只好把修皇陵的人派去打仗,所以四号坑只挖了半截儿。
农民为什么造反,我觉得与秦始皇“好大喜功”有关,干什么都要最大最好,而西谚云:“好的最大的敌人,
华闻读书阁,就是最好”。没有那么大的人力物力硬上大工程,百姓自然苦不堪言,于是有人造反便一呼百应。
另外也与他消灭贵族精神有关。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们不但没有出现“让国”之举,还互相残杀。秦二世胡亥完全不讲仁义,伙同赵高、李斯篡改遗诏,逼死最有政治眼光的哥哥公子扶苏,还斩尽杀绝兄弟姐妹二三十口,造成严重内耗。这种杀戮在兵马俑珍品展中也有体现,照片中就有发现于高规格杀殉墓中的插着铜箭头的头骨,据考证这些就是秦公子、秦公主的头骨。
当然,
铭华读书阁,也有六国贵族趁机复辟的因素,比如在灭秦中起主导作用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贵族。不过贵族精神在项羽身上也已所剩无几,他照样言而无信,残忍暴虐。
秦王朝虽二世而亡,但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那就是权谋时代,在政治斗争中不择手段,以诡计多端、心狠手辣、赶尽杀绝为荣,
金门读书阁,基本消除了贵族精神存在的土壤。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把光明磊落,仁慈宽厚,坚守原则,自尊自爱,等同于蠢猪、傻瓜、妇人之仁,于是人人想当“智多星”,处处想用“三十六计”,诡诈之人竟然被人们羡慕地称为智慧之神。
欧洲没有出个欧始皇,所以没有进入到权谋时代,但他们却进入了科学技术时代。当东方的权谋碰上西方的技术会怎么样?权谋竟然没有占上风。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清朝的将领也用过谋略,可列强吃了类似“三鼓而竭”之类不讲规则的亏之后,没有用计谋回应,而是直接用洋枪洋炮轰过来,打得“赛诸葛”们无计可施了。
好在西方有自知之明,还是非常佩服东方的谋略之学的,其表现就是一些西方人在大肆兜售中国这方面的书籍。看到外国人都推崇中国的谋略学,中国人就更视为珍宝了,
精彩读书阁,于是满街都卖这类图书,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什么厚黑学、成功学、商战学、职场学。
细想想,这类书中最核心的就是一句话:要想成功,就必须不择手段。其实不读这类书,中国人也知道这个道理,因为2000多年的洇浸已使之深入骨髓,有一句曾经的民谣说得最准确:“十亿人民九亿骗,还有一亿在训练”。至今,每天早晨9点左右,电话都会响起:“你好,你有一封邮件……”提醒我,诈骗还在继续。
陈导带我们看的最后一处是三号坑,他说这个坑是指挥部,最高指挥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本人。
看看秦始皇留给我们的震惊世界的兵马俑,想想他留下的精神遗产,我无语。
相关的主题文章:
金银花 二流子 秋的滋味 像猫的女人 你是否愿意